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儿抚触对剖宫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取正常剖宫产儿5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250例(常规护理组)和研究组250例(婴儿抚触组),研究组按照强生为其制定的抚触方案,指导其家长对婴儿进行抚触,并由本科医护人员定期进行追踪。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婴儿护理。两组婴儿均于出生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对头围、身高、体重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剖宫产儿生后第1个月生长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个月后,研究组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并随着月龄增加,其生长发育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婴儿抚触有利于剖宫产儿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剖宫产儿;婴儿抚触;生长发育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545-02 中图分类号:R 722.0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12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抚触疗法效果的研究不断深入,抚触已广泛应用于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以及提高婴儿对疾病的应激能力等项目中。根据剖宫产儿出生的特点,笔者对250例剖宫产儿采取定时抚触按摩疗法后,发现抚触不仅可以提高剖宫产儿对外界反应的能力,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剖宫产儿的生长发育,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产科足月妊娠并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剖宫产儿500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250例(常规护理组)和研究组250例(婴儿抚触组)。新生儿胎龄为37~42周,出生体重2800~3800 g,出生1分钟Apgar评分均为10分,无窒息史,无新生儿溶血症及各种感染等。婴儿均为母乳喂养,母亲健康,术后恢复好,伤口无感染,无合并其他疾病,乳汁分泌充足,可为婴儿提供足够的母乳。
2.抚触方法 研究组剖宫产儿于出生24 h后开始,采用改良婴儿先俯后仰卧位抚触方法(顺序:背部四肢头面部胸部腹部):婴儿吃奶后1 h左右,在暖和舒适播放柔和音乐的房间,婴儿沐浴后全身擦上强生润肤油接受全身抚触,每天1~2次,每次15~20 min。出院前教会家长抚触手法,出院后在家坚持每天对婴儿进行抚触按摩,定期家庭访视。护理人员于婴儿出院后每半个月到其家里进行检查,剖宫产儿定期(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回院进行检评。对照组剖宫产儿按常规进行护理,不作抚触按摩。
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出生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婴儿的头围、身高、体重。
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两组婴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从第3个月开始,研究组的头围、身高、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见表1。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剖宫产率正在逐年上升。但作为一种干预性分娩,剖宫产儿未能象顺产婴儿受到宫缩、产道适度的物理张力改变(身体、胸腹、胎头不能有节奏地被挤压),经历必要的刺激、考验。所以相对于自然分娩的顺产儿来说,剖宫产儿并发症多,如窒息、湿肺、羊水吸入、肺不张及肺透明膜病等,对剖宫产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学者提出[1]剖宫产儿湿肺的发生率为8%,经阴道分娩儿湿肺的发生率为1%。
文献报道[2],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视、听、嗅、味等各种基本的生理功能。抚触是一种自主保健活动,它能促进新生儿大脑发育,提高对外界反应的能力,是开启婴儿智商、情商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个时期婴儿皮肤如果受到了良性的温和的触摸,能有效刺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汤丽娟[3]报道新生
儿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抚触对腹部的刺激,可促使肠蠕动增加排便增多,尤其是促进胎便的尽早排尽,更利于胎儿营养吸收,食欲增强,吃奶量增加,生长发育加快。笔者认为,对剖宫产儿采用改良的先俯后仰卧位抚触法进行按摩治疗,婴儿较为安静,抚触过程中通过向婴儿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使其脑神经细胞接受包括视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的刺激,使新生儿的生理、心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有益于新生儿的身心发育。
本研究显示: 通过抚触手段对250例剖宫产儿进行早期干预,效果非常显著。研究组在生后第1个月时生长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尚未明显(P>0.05)。但在3个月时,其头围、身高、体重的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随着月龄增长,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改良婴儿先俯后仰卧位抚触方法有利于剖宫产儿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孙克武,潘家骧.临床理论与实践(妇产科分册)[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183.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65.
[3]汤丽娟.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1A):28.
(收稿日期:2010-07-20 修回日期:2010-08-31)
(编辑:潘明志)
方法 选取正常剖宫产儿5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250例(常规护理组)和研究组250例(婴儿抚触组),研究组按照强生为其制定的抚触方案,指导其家长对婴儿进行抚触,并由本科医护人员定期进行追踪。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婴儿护理。两组婴儿均于出生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对头围、身高、体重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剖宫产儿生后第1个月生长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个月后,研究组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并随着月龄增加,其生长发育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婴儿抚触有利于剖宫产儿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剖宫产儿;婴儿抚触;生长发育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545-02 中图分类号:R 722.0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12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抚触疗法效果的研究不断深入,抚触已广泛应用于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以及提高婴儿对疾病的应激能力等项目中。根据剖宫产儿出生的特点,笔者对250例剖宫产儿采取定时抚触按摩疗法后,发现抚触不仅可以提高剖宫产儿对外界反应的能力,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剖宫产儿的生长发育,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产科足月妊娠并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剖宫产儿500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250例(常规护理组)和研究组250例(婴儿抚触组)。新生儿胎龄为37~42周,出生体重2800~3800 g,出生1分钟Apgar评分均为10分,无窒息史,无新生儿溶血症及各种感染等。婴儿均为母乳喂养,母亲健康,术后恢复好,伤口无感染,无合并其他疾病,乳汁分泌充足,可为婴儿提供足够的母乳。
2.抚触方法 研究组剖宫产儿于出生24 h后开始,采用改良婴儿先俯后仰卧位抚触方法(顺序:背部四肢头面部胸部腹部):婴儿吃奶后1 h左右,在暖和舒适播放柔和音乐的房间,婴儿沐浴后全身擦上强生润肤油接受全身抚触,每天1~2次,每次15~20 min。出院前教会家长抚触手法,出院后在家坚持每天对婴儿进行抚触按摩,定期家庭访视。护理人员于婴儿出院后每半个月到其家里进行检查,剖宫产儿定期(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回院进行检评。对照组剖宫产儿按常规进行护理,不作抚触按摩。
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出生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婴儿的头围、身高、体重。
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两组婴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从第3个月开始,研究组的头围、身高、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见表1。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剖宫产率正在逐年上升。但作为一种干预性分娩,剖宫产儿未能象顺产婴儿受到宫缩、产道适度的物理张力改变(身体、胸腹、胎头不能有节奏地被挤压),经历必要的刺激、考验。所以相对于自然分娩的顺产儿来说,剖宫产儿并发症多,如窒息、湿肺、羊水吸入、肺不张及肺透明膜病等,对剖宫产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学者提出[1]剖宫产儿湿肺的发生率为8%,经阴道分娩儿湿肺的发生率为1%。
文献报道[2],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视、听、嗅、味等各种基本的生理功能。抚触是一种自主保健活动,它能促进新生儿大脑发育,提高对外界反应的能力,是开启婴儿智商、情商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个时期婴儿皮肤如果受到了良性的温和的触摸,能有效刺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汤丽娟[3]报道新生
儿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抚触对腹部的刺激,可促使肠蠕动增加排便增多,尤其是促进胎便的尽早排尽,更利于胎儿营养吸收,食欲增强,吃奶量增加,生长发育加快。笔者认为,对剖宫产儿采用改良的先俯后仰卧位抚触法进行按摩治疗,婴儿较为安静,抚触过程中通过向婴儿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使其脑神经细胞接受包括视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的刺激,使新生儿的生理、心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有益于新生儿的身心发育。
本研究显示: 通过抚触手段对250例剖宫产儿进行早期干预,效果非常显著。研究组在生后第1个月时生长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尚未明显(P>0.05)。但在3个月时,其头围、身高、体重的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随着月龄增长,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改良婴儿先俯后仰卧位抚触方法有利于剖宫产儿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孙克武,潘家骧.临床理论与实践(妇产科分册)[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183.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65.
[3]汤丽娟.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1A):28.
(收稿日期:2010-07-20 修回日期:2010-08-31)
(编辑: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