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亮点一般表现在内容的表述、思想的展现以及语言的优美等方面。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得当,语言严密、流畅、无懈可击,还要做到巧舌如簧,用智慧的语言把论据材料和升华的思想优美地展示出来,使论说充满理陛的智慧之美。
一、用事实说话
一个典型的事例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不过这些事实必须确凿可靠,具有代表性,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所以议论文语言先求平实,“说清”是基本要求,“说好”“说透”是高标准要求。用朴素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真理固然很好,但能用精彩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的真理则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您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2008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此文段用平实的语言举了马云的典型事例,颇具说服力,使人容易理解“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事例很典型,不空洞,令人信服。
二、据理力争
在说理时只摆事实是足以服人的,而要想让自己的观点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令人信服,成为“真理”,还应在论说过程中辅以其它手段,让事实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1.巧设比喻,说理生动。
生动形象的比喻,能够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能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使自己的论说如虎添翼,效果倍增。例如:
青少年的成长亦如此。成长的过程便如登山的旅程,难免会跌跤,会有荆棘的划痕,会有一次次的摔打和磨砺。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不必太在意,以一颗平常心去看便好。
正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小船,自会在风雨的磨练中变得坚强。太多的关心、保护,反而会给它小小的船舱添上无谓的负荷,成为前进的压力与障碍。在父母的羽翼下寻求庇护的日子早已过去,我们已经渴望敞开胸怀,拥抱雷雨闪电,享受自然的阳光。当孩子在人生路上开始迈出自己的步子,家庭应给予理解和支持,请解除目光的锁链,让孩子乘着自己的人生之舟与风浪一搏吧!当前进的路上遭遇坎坷,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我们的家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急于代劳,不要过分关爱,更不要小题大做,只需微笑着看着孩子爬起,那叶小舟自然会顺着信任的目光扬帆前行。(2008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且放云帆济沧海》)
这位考生在论说过程中,巧妙地把成长中的孩子比作“一艘扬帆起航的小船”,既而全文的阐述紧紧扣住“一叶云帆”这个意象,强调小船“自会在风雨的磨练习练中变得坚强”,社会和家庭应该“解除目光的锁链,让孩子乘着自己的人生之舟与风浪一搏”,使文章摆脱枯燥乏味,更加生动,更具说服力。
2.旁征博引,为我所用。
巧妙地请古人、名人来帮自己说理,不失为制胜的妙招。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可以提高论说的可信度。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其出处;一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关键是要和文章内容有机结合,共同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服务。如:
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无数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贝多芬双目失明且耳聋,但他依然写出了《英雄》《命运》等大量音乐作品,在人生的不幸中,他顽强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所以我们每个人面对不幸时都不能一蹶不振,因为我们都有可能在改变心态后,握住生命的任何一根链条。(2008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要想出新出彩就要在内容和语言上大下功夫。本文作者很聪明,流畅的语言充满灵气,虽是议论性散文,却丝毫没有正统议论文的呆板枯燥。作者通过例证法与引用的巧妙结合,暗引歌词和贝多芬的名言,明引冰心老人的诗句,深入透彻地论证了“成长与挫折”的关系,同时使文章文采飞扬。
温馨提醒
议论文叙述事实与记叙文记事表述方法不同:记叙文必须完整、具体、感人,而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必须概括、简明、扼要。
一、用事实说话
一个典型的事例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不过这些事实必须确凿可靠,具有代表性,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所以议论文语言先求平实,“说清”是基本要求,“说好”“说透”是高标准要求。用朴素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真理固然很好,但能用精彩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的真理则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您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2008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此文段用平实的语言举了马云的典型事例,颇具说服力,使人容易理解“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事例很典型,不空洞,令人信服。
二、据理力争
在说理时只摆事实是足以服人的,而要想让自己的观点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令人信服,成为“真理”,还应在论说过程中辅以其它手段,让事实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1.巧设比喻,说理生动。
生动形象的比喻,能够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能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使自己的论说如虎添翼,效果倍增。例如:
青少年的成长亦如此。成长的过程便如登山的旅程,难免会跌跤,会有荆棘的划痕,会有一次次的摔打和磨砺。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不必太在意,以一颗平常心去看便好。
正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小船,自会在风雨的磨练中变得坚强。太多的关心、保护,反而会给它小小的船舱添上无谓的负荷,成为前进的压力与障碍。在父母的羽翼下寻求庇护的日子早已过去,我们已经渴望敞开胸怀,拥抱雷雨闪电,享受自然的阳光。当孩子在人生路上开始迈出自己的步子,家庭应给予理解和支持,请解除目光的锁链,让孩子乘着自己的人生之舟与风浪一搏吧!当前进的路上遭遇坎坷,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我们的家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急于代劳,不要过分关爱,更不要小题大做,只需微笑着看着孩子爬起,那叶小舟自然会顺着信任的目光扬帆前行。(2008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且放云帆济沧海》)
这位考生在论说过程中,巧妙地把成长中的孩子比作“一艘扬帆起航的小船”,既而全文的阐述紧紧扣住“一叶云帆”这个意象,强调小船“自会在风雨的磨练习练中变得坚强”,社会和家庭应该“解除目光的锁链,让孩子乘着自己的人生之舟与风浪一搏”,使文章摆脱枯燥乏味,更加生动,更具说服力。
2.旁征博引,为我所用。
巧妙地请古人、名人来帮自己说理,不失为制胜的妙招。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可以提高论说的可信度。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其出处;一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关键是要和文章内容有机结合,共同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服务。如:
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无数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贝多芬双目失明且耳聋,但他依然写出了《英雄》《命运》等大量音乐作品,在人生的不幸中,他顽强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所以我们每个人面对不幸时都不能一蹶不振,因为我们都有可能在改变心态后,握住生命的任何一根链条。(2008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要想出新出彩就要在内容和语言上大下功夫。本文作者很聪明,流畅的语言充满灵气,虽是议论性散文,却丝毫没有正统议论文的呆板枯燥。作者通过例证法与引用的巧妙结合,暗引歌词和贝多芬的名言,明引冰心老人的诗句,深入透彻地论证了“成长与挫折”的关系,同时使文章文采飞扬。
温馨提醒
议论文叙述事实与记叙文记事表述方法不同:记叙文必须完整、具体、感人,而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必须概括、简明、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