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体能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体能训练能帮助学生改善身体形态,提高学生身体器官系统的活动能力,这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从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中学生体能训练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对此本文就普通高校体能训练现状及改进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能;训练;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171-01
一、前言
作为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体能,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工作,因此,在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验研究
(一) 研究对象。在本次实验研究中,选择江苏省的普通高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江苏省普通高校中选取300名学生,其中男女生各150名。
(二)研究方法。在本次实验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现有的关于学生体能训练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将其当做是本次研究的理论依据。(2)问卷调查法,结合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江苏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96份。(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类统计处理。
(三)体能考核标准。根据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能训练调查情况,选择身体素质为体能考核标准,而身体素质可以分解成心肺耐力(男2400m,女2000m)、三级蛙跳、肌肉耐力(男俯卧撑,女1分钟仰卧起坐)等三个方面。
(四)结果分析。根据江苏省大学生体能考核指导标准(试行)为本次实验的主要考核标准,对参加实验的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实验表明,从江苏省普通高校男女生的心肺耐力(男2400m,女2000m)、三级蛙跳、肌肉耐力(男俯卧撑,女1分钟仰卧起坐)等三个方面看,学生的体能呈现下降的趋势,学生的整体体能状态不好,急需提高。
三、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从当前高校学生体能训练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在高校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看重体育动作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各项体能训练,从而导致学生在体能难以得到提高,这也就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在高校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会将理论知识的讲解当做是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实践教学,或者是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简单的讲解一些技巧,然后就让学生自主运动、练习,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对相关知识要点有深入的研究,造成高校体育课学生体能训练不足。
四、改进普通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的策略
(一)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很少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运动,也缺乏必要的锻炼,所以其体能状态不是很好,对此,在高校体育课体能训练中,教师要切记不能操之过急,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体育课堂上合理的安排体能训练时间,在体能训练量、技术动作等方面也要坚持从少到多、从易到难的原则,这样才能保障学生体能的有序提高。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体能训练的系统性,采用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保证训练负荷、训练强度的系统性。此外,在体育课中,教师在开展学生体能训练时,还要注意不能只提高学生的某项身体素质,而要保证学生身体各项机能的协调发展,因为如果提高学生的单项身体素质,会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平衡性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到学生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这就会造成学生训练中,身体机能处于一个异变状态,对学生体能的提高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实践中必须保证学生体能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注重训练的个性化。在普通高校体育课学生体能训练中,如何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体训练、运动技能提高结合在一起是每一个体育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对于学生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其关键的一个指标就是实现学生个性特点和身体训练的统一结合,因此,在实际中,体育教师在制定学生体能训练方案时,必须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充分考虑,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采用个性化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个体整体水平的快速提高。一般而言,学生的心肺功能、神经系统功能、代谢功能、心理素质、运动水平、运动技术、意志力、承受负荷训练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区别,而这些因素会对学生的体能训练造成极大的限制,所以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一方面要结合项目特征的训练共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学生的客观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中选择良好的契合点,在整体训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三)注重学生身体的适时恢复。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看,在普通高校体育课学生体能训练中,要及时消除学生训练中产生的疲劳,并利用生物适应过程中,产生超量恢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肌体能力的目的。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的判断学生的疲劳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适时恢复,由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面对的训练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外部观察、学生的自我感觉进行判断,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疲劳现象后,要及时采用各种机体恢复措施,并利用营养学、医学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适时恢复,保证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身体体能的提高。
五、总结
从当前的高校体育学生体能训练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对学生个体及高校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甚至会对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中,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结合实际,采用科学的方法,并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体能考核,从而保证学生体能训练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的现状分析与优化措施[J].品牌月刊,2015(06):141-142.
[2]田丽.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及对策[J].运动精品:学术版, 2015, 34(08):116-117.
[3]黄平林浅析普通高校学生体能训练原则[J].当代体育科技, 2015(02):19-20.
[4]刘二侠基于学生体能训练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构建[J].体育时空, 2015(17):77-78.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能;训练;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171-01
一、前言
作为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体能,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工作,因此,在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验研究
(一) 研究对象。在本次实验研究中,选择江苏省的普通高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江苏省普通高校中选取300名学生,其中男女生各150名。
(二)研究方法。在本次实验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现有的关于学生体能训练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将其当做是本次研究的理论依据。(2)问卷调查法,结合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江苏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96份。(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类统计处理。
(三)体能考核标准。根据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能训练调查情况,选择身体素质为体能考核标准,而身体素质可以分解成心肺耐力(男2400m,女2000m)、三级蛙跳、肌肉耐力(男俯卧撑,女1分钟仰卧起坐)等三个方面。
(四)结果分析。根据江苏省大学生体能考核指导标准(试行)为本次实验的主要考核标准,对参加实验的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实验表明,从江苏省普通高校男女生的心肺耐力(男2400m,女2000m)、三级蛙跳、肌肉耐力(男俯卧撑,女1分钟仰卧起坐)等三个方面看,学生的体能呈现下降的趋势,学生的整体体能状态不好,急需提高。
三、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从当前高校学生体能训练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在高校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看重体育动作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各项体能训练,从而导致学生在体能难以得到提高,这也就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在高校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会将理论知识的讲解当做是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实践教学,或者是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简单的讲解一些技巧,然后就让学生自主运动、练习,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对相关知识要点有深入的研究,造成高校体育课学生体能训练不足。
四、改进普通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的策略
(一)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很少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运动,也缺乏必要的锻炼,所以其体能状态不是很好,对此,在高校体育课体能训练中,教师要切记不能操之过急,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体育课堂上合理的安排体能训练时间,在体能训练量、技术动作等方面也要坚持从少到多、从易到难的原则,这样才能保障学生体能的有序提高。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体能训练的系统性,采用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保证训练负荷、训练强度的系统性。此外,在体育课中,教师在开展学生体能训练时,还要注意不能只提高学生的某项身体素质,而要保证学生身体各项机能的协调发展,因为如果提高学生的单项身体素质,会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平衡性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到学生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这就会造成学生训练中,身体机能处于一个异变状态,对学生体能的提高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实践中必须保证学生体能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注重训练的个性化。在普通高校体育课学生体能训练中,如何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体训练、运动技能提高结合在一起是每一个体育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对于学生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其关键的一个指标就是实现学生个性特点和身体训练的统一结合,因此,在实际中,体育教师在制定学生体能训练方案时,必须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充分考虑,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采用个性化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个体整体水平的快速提高。一般而言,学生的心肺功能、神经系统功能、代谢功能、心理素质、运动水平、运动技术、意志力、承受负荷训练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区别,而这些因素会对学生的体能训练造成极大的限制,所以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一方面要结合项目特征的训练共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学生的客观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中选择良好的契合点,在整体训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三)注重学生身体的适时恢复。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看,在普通高校体育课学生体能训练中,要及时消除学生训练中产生的疲劳,并利用生物适应过程中,产生超量恢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肌体能力的目的。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的判断学生的疲劳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适时恢复,由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面对的训练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外部观察、学生的自我感觉进行判断,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疲劳现象后,要及时采用各种机体恢复措施,并利用营养学、医学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适时恢复,保证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身体体能的提高。
五、总结
从当前的高校体育学生体能训练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对学生个体及高校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甚至会对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中,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结合实际,采用科学的方法,并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体能考核,从而保证学生体能训练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的现状分析与优化措施[J].品牌月刊,2015(06):141-142.
[2]田丽.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及对策[J].运动精品:学术版, 2015, 34(08):116-117.
[3]黄平林浅析普通高校学生体能训练原则[J].当代体育科技, 2015(02):19-20.
[4]刘二侠基于学生体能训练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构建[J].体育时空, 2015(1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