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i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会计的发展历史的分析,从原始公社制时代到现在会计的发展及其演变的研究。结合了现代会计的法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等,逐步确立出适合中国的会计发展之路,以及在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同时确立了会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 会计发展;会计理论体系;会计创新
  一、会计的发展历史
  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这是最原始的会计活动。
  到奴隶制时代,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小宰”有明确的分工。会计部门内部设“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四种官职分别执掌财务与出纳。在周代,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书契”、“官契”等)、帐簿(当时的“籍书”)和“三柱结算法”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周礼》中讲的"日成"、“月要”和“岁会”报告)。
  战国至秦汉时期,以"编户制度"、“上计制度”以及国家财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别管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以“入、出”为记帐符号,以上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帐法的形成,以“入-出=余”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国中后期会计帐簿设置分为“恒籍”(汇总登记的会计籍书)、“籍”(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苑籍”(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矗秦汉时,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采用了以“收、付”为记帐符号,以上收下付为基本特征的单式收付记帐法,并对一部分收支以钱币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这是中式会计获得初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隋唐至宋代这一时期,会计、审计和国库组织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唐代的“度支部”和宋代的“总计司”、“会计司”等专门组织的设置,表明了当时对会计的重视。唐代建立起来的独立的审计组织机构──比部,以及后来宋代的“审计司”、“审计院”的设置,都反映了当时对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视。唐宋时期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和“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中的“四柱平衡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和“四柱差额平衡公式”(新收-开除=实在-旧管)的建立、运用,比西式簿记中的平衡结算法的出现要早得多。
  在唐宋时代,在唐朝的《元和国计簿》和宋朝的《元佑会计录》中,就有计帐、户籍的分析,国家财政收支的对比分析,以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的专门分析。宋代的《太平经国之书》和《玉海》,则是汇集会计史料的重要著作。在这一时期,中国早期的金融业──柜坊,典当业──质库,以及为商业服务的货栈──邸店等行业也运用四柱结算法。
  明清这一时期,是中国单式簿记的持续发展和复式簿记产生的时期:①“龙门帐”。它把全部经济事项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和资本)四大类,遵循“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处理帐目。龙门帐的特色表现在年终“合龙”结算方面。凡进项减去缴项等于存项减去该项者,为“龙门相合”,否则为“龙门不合”。②“四脚帐”,又名“天地合帐”。此种帐法有两种结册编制,一为“彩項结册”,相当于近代的“损益计算表”;一为“存除结册”,相当于近代的“资产负债表”。“四脚帐”的试算平衡,勾稽全部帐目是在“存该结册”上进行的,该册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为天方,下部称为地方。凡上、下两部分数额吻合谓之“天地符合”,否则为“天地不合”。在当时,这两种帐法代表着中国会计的先进水平。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会计出现了中式会计的改良和借贷复式簿记的引进同时并存的局面。清末,蔡锡勇(?~ 1896)《连环帐谱》(1905)一书,为中国引进借贷复式簿记之开端;谢霖(1885~1969)与孟森合著的《银行簿记学》(1907)一书,为引进借贷复式簿记创造了条件。1908年大清银行创办之时,即采用现金收付复式记帐法,为中国改良中式簿记之先声。
  中华民国时期,大型工商企业一般采用借贷复式簿记,中小型工商企业一般采用中式收付簿记。30年代会计师徐永祚(1891~1959)发起了改良中式簿记运动,拟订《改良中式簿记方案》(1933),但未能广泛推行。与此同时,会计师潘序伦(1893~1985)通过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图书用品社编著、出版多种会计书刊,使借贷复式簿记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此外,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布过会计法及其他一些会计法规,但未能贯彻执行。
  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从此,中国会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会计发展现状
  (一)会计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草案》,自1985年5月1日起实施。在1993年12月20日至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又做出了《关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草案>的决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次修改。第一次修改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对加强会计工作、促进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法已难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一些地方和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失控、作假账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会计法对会计行为规范不够、约束力不足的缺陷日益明显。1999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自2000年7月1日起实行。经过30年来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以会计法为中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会计法规制度体系。会计法规制度体系的逐步健全,对完善市场经济游戏规则、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强化政府监管和内部控制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是我国会计法制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的集中体现。
  (二)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及会计监督
  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其一切行为活动都需围绕会计目标进行并为实现会计目标而服务。因而会计目标理应处于会计理论体系的中心位。会计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会计准则产生的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监督工作日益显现出它在经济中的重要性,社会公众对会计监督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会计监督能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会计体系逐渐完善过程中有法可依的基础。新《会计法》的实施,为从源头上防止会计监督弱化,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明确了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并且加大了处罚力度。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不断完善着我国会计体系中的不足,给会计人员依法行使会计职能提供了法律武器也为会计人员行使会计职权提供了保障。
  (三)会计工作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这一信息系统使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分析和决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会计信息与其他管理信息相互交换和融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经济业务活动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存储、传送及应用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流、物质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相互融合,为企业管理决策和国家宏观调控、决策实施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及相关信息。 ■
  参考文献
  [1]刘常青.会计思想发展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韩东京.中国会计思想史.[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金华.从会计发展史看我国会计发展的趋势.[J].会计之友,2010-2.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对抗程度的加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作为军事通信重要手段的卫星通信面临重大的变革,传统的抗干扰手段都受到严重的挑战,在星上采取抗干扰措施是未来卫星通信的发展的必然
会议
文章介绍了国际卫星通信的发展状况,包括国际卫星组织通信系统、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卫星通信系统,以及欧州通信卫星系统ECS、阿拉伯卫星系统等区域性卫星系统,对加拿大、印尼、日
该文简要说明了卫星高速数传自动测试系统及测试软件,着重就软件总体结构及各测试模块设计中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介绍了该测试系统的应用情况。
会议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小区住宅正逐渐向生态型住宅小区转化,保证城市、小区生态环境,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是现在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住宅小区规划发展的重点。该文章通过剖析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特性,针对进行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做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 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重点  引言: 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
摘 要: 开展一切工程项目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加剧,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降成本、促效益、稳增长。由于工程项目复杂程度高、周期长,则施工企业面临长期强管控的压力,但要想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与利润,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采取精细化管控手段。本文在提炼工程问题的基础上,对土建工程项目精细化施工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精细化管理问题的措施。
摘 要: 在变电站运行管理中,继电保护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变电站的运行安全。而在继电保护检修作业环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得到电力工作人员的重视,做好必要的风险管控工作。本文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出发,对其管控策略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变电站的安全穩定运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策略  最近几年,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