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奇伍德,让英国瓷器走向世界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t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颠覆传统工艺
  古老的英国小城斯托克,坐落于节奏分明的曼彻斯特与伯明翰两大工业城市之间,热情的特伦特河依傍而过,这里流传着英国陶瓷史上不可或缺的名字:乔赛亚·韦奇伍德。
  1730年7月12日,韦奇伍德出生在博斯勒姆村一个普通的陶工世家。从记事起,他便接触到各种陶器,母亲玛丽特别喜欢在未经烧制的陶泥上画出韦奇伍德的乳名。在韦奇伍德眼里,这一切新鲜而有趣。
  韦奇伍德9岁时,父亲去世,他走进家族作坊,成为长兄托马斯的拉坯工。韦奇伍德稚嫩的双手磨出老茧,高强度的劳作折磨着他。11岁时,韦奇伍德罹患天花,后来被迫做了截肢手术。告别陶器制造专用的脚踏板,韦奇伍德转而研究陶瓷设计工艺,有时通过烧制刀柄、勺子等揣摩陶瓷工序,残缺的身体反而令他多了一份非比寻常的审慎与洞察力。
  1759年,韦奇伍德建立陶瓷制造厂。韦奇伍德听从妻子的建议,在工厂附近修筑花园,里面的藤蔓和玫瑰萦绕而生。他的工厂有计时系统,工人们必須按时上下班,完工后可以洗手、洗脸、换衣服……从某种意义上,这简直颠覆了从前博斯勒姆村忙碌不堪的劳作习俗。
  探寻艺术法则
  像其他陶瓷厂一样,韦奇伍德的工厂先期生产盐釉、玛瑙釉与玳瑁釉为主的生活类炻器。这类圆厚的炻器色彩比较单一,透明度也稍差,他立志一定要创新。
  商人托马斯·本特利与韦奇伍德在利物浦一见如故。本特利提供一笔专项资金支持韦奇伍德宏大的陶瓷梦。选土、上釉、抛光……韦奇伍德不厌其烦地尝试。不久,他果真找到一种奇特的陶土:用它制作的黑色坯体进入炉膛烧制后变白,而变化的源头赖于其内部的二氧化硅成分。韦奇伍德又惊又喜,一番思考后,他决定把二氧化硅掺杂在司空见惯的红色陶土里使用,烧制以后的陶瓷坯体呈现出温和的白色,接下来覆盖上一层透明的釉彩,极具视觉美感的米色陶瓷就此诞生。
  1763年,韦奇伍德将一套米色细陶餐具赠送给国王乔治三世的王后夏洛特。雅致的色彩,大方的款式,朴实的质地……新古典主义风格令挑剔的王后爱不释手。后来,陆续有人拿出自己毕生珍藏的古代器具交由韦奇伍德仿制。韦奇伍德不负众望,每次都能做出惟妙惟肖的复制品。
  创造性的临摹日复一日,韦奇伍德逐渐发现一种特殊炻器,它黝黑暗淡,却能与钢铁碰撞出足够耀眼的火花,所以通过抛光完全焕然一新。韦奇伍德运用这种炻器追溯几百年前艺术大师们的创作境界。1774年在伦敦圣詹姆斯广场附近的约克街开设第一家瓷器展厅以后,韦奇伍德先后在巴斯、都柏林等地开设瓷器展厅与专卖店,吸引了庞大的女性消费群体。
  美名永流传
  真正的艺术绝不被时空所局限。1771年,韦奇伍德将瓷器邮寄给数千名德国上层人士,对方可以付费留下瓷器,也可以将其退回。这种独树一帜的体验式服务,让人们记住了韦奇伍德的名字。
  1774年,韦奇伍德接受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订单,为其制作一组米色陶瓷餐具。他仔细琢磨,反复构思,最终,一千多幅英国风景图以最巧妙的中国工笔形式在半透明的瓷器上大放光彩。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来临,机械化生产方式极大提高了陶瓷的生产效率。1783年,韦奇伍德陶瓷的风格已经影响了欧洲各大瓷器制造商。
  清代乾隆皇帝80岁大寿时,英国乔治·马戛尔尼伯爵率领的使团奉上装有乔治三世书信的金匣子、两块镶钻的珐琅手表等,颇具民族特色的韦奇伍德花瓶也漂洋过海来到了东方。
  可以说,韦奇伍德是一位敏锐的经营者,更是一位高尚的艺术家。他打造的韦奇伍德陶瓷完美平衡了艺术与生活,他也赢得“英国陶瓷之父”的美名。沧海桑田,今天,斯托克的玮致活(Wedgwood)陶瓷厂风韵盎然,年轻的革新者们正听着摇滚乐在瓷器上镌刻时光,间或休息时吃些糕点,喝口咖啡,然后情不自禁地端详瓷盘与瓷杯上的韦奇伍德标志。时光静谧,安然如水。
  编辑 王若宇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接过口弦传承的接力棒,李旭和妻子王冬梅一直在探索。当口弦和西洋乐器相遇,它终于入了年轻人的耳,走进年轻人的心。  三代人一条心,把情思注进口弦  1984年12月,李旭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幼年时,他跟随母亲安宇歌下乡,接触到了口弦。懂事后,李旭跟着外婆和母亲学习制作、弹奏口弦。12岁时,他便掌握了多种口弦的弹奏方法,还自己制作了一款竹口弦。  李旭的外婆出生在东北一个艺术世家,能歌善舞,还能填词
期刊
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美好生活自然包括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曾经,很多选秀类节目、歌唱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但总让人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如今,《国家宝藏》《信·中国》《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先后播出,改变了以往娱乐综艺节目独霸荧屏的现象,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高质量文化节目是文化清流。《国家宝藏》作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
期刊
前些时候,媒体披露了山东某地钟某峰、郑某冰、葛某高等10名犯罪嫌疑人打着退伍军人旗号在街头闹事,砸坏警车,损毁公私财物,破坏公共秩序,涉嫌妨害公务罪、故意伤害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寻衅滋事罪等,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看了这则新闻,我心里很是纠结。如果这些人不是退伍军人,如此举动当然让人愤怒,这是在败坏退伍军人名声啊!不过还有种可能是他们真的当过兵。后者才是我纠结的根源所在,从一名退伍军
期刊
伦敦地铁算是世界上建造最早的地铁吧,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借着去爱丁堡大学接女儿回国的机会,我顺便看了看伦敦名人故居以及其他景点。在伦敦,最便利的交通工具,恐怕就是地铁了。  若是看到伦敦的地铁图,那可是大开眼界,四通八达,密密麻麻,像蜘蛛网一样。我不懂英文,大事小事都得向女儿请教。第一次坐地铁,我就惊呆了。手机无信号,地铁上没有一个人打电话。那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段地铁线路吧,站台窄得要命,我都不敢
期刊
基因编辑人类生殖细胞具有“两低一高”的特点:医学必要性低、技术可控性低、群体危害性高。绝大多数病人家庭无需基因编辑,只需通过基因测序后进行受精卵的选择就可以做到,且副作用更小。基因编辑技术非常容易,所以很多人能够做,学生物的本科生就可能到县医院做。而选择改变什么性状、改变什么基因以及改变多少基因,很难取得共识,由此会导致一片混乱。一旦允许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就很难阻止大规模改变人类基因的问题,而
期刊
弗林·麦加利在自己位于纽约的餐厅里,从冰箱中取出新鲜牛排,用小锤轻轻敲打,然后放在盘子中,撒入各种调料,用手揉捏。“这样能够让牛排味道和口感更加出众。”这个已经被《纽约客》和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誉为“烹饪天才”的男孩非常自信地说。尽管他刚满20岁,但是已经成为名厨7年了。  弗林的脸上有些雀斑,浓密的栗色头发拢向一侧,有个顾客曾说那像是“绝美橄榄油拌沙拉”。弗林喜欢用院子里种的奇花异草做菜,让妈妈
期刊
在美国,以约翰·缪尔的名字命名的地方多达200多处,这位环保主义者毕生从事自然保护。他走遍名山大川,著书歌颂自然,为生态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约塞米蒂发声  出生于苏格兰小渔镇的缪尔,从小就向往大自然。学生时期,缪尔常利用节假日徒步穿行在山野间,同学们因此给他取了外号“山里来的约翰”。后来,缪尔随家人移居美国并考入威斯康星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实验室工作。  1867年,29岁的缪尔做实验时弄伤
期刊
早上,医生未至,县城医院的诊室门口已排起长队。“听说医生水平高,亲戚推荐我来看他的门诊。”“是啊,我已经来过好几次了。”人们交头接耳。不久,一位黑人男性出现在诊室门口,开门而入,穿上白大褂,开始看诊。  黑人医生让病人手心朝上,把腕部放到脉枕上,自己则用指尖轻触病人的脉搏,大约1分钟后,他问:“你最近有什么不适?吃饭情况如何?”患者说着方言,黑人医生专注地记录在病历上。接着,他查看了病人的舌苔,在
期刊
美国社会活动家伊丽莎白·卡迪斯顿曾说:“自行车是一种能使女性获得力量,并在社会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工具。”著名女权运动领袖苏珊·安东尼说:“自行车比其他任何事物都能更彻底地解放女性。”  沒人能想象到,100多年前,女性骑自行车出行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当时,很多女性身体力行,打破了世俗偏见,形成了中国女子自行车运动,引发的社会风尚变革促进了中国女性思想的进步。据文献记载,首开中国女性骑自行车风尚的人是
期刊
上世纪初,中国时局不定,经济衰败,官僚资本大发国难财。马寅初年近花甲,依然积极抨击时弊,对军阀、政客的拉拢口诛笔伐。他对冯玉祥将军说:“反正我的年纪大了,还怕死吗?国家这样,我什么也不顾虑了,只顾我的良心。”  不避权势,敢于直言  1939年初春,57岁的马寅初就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作为研究中国战时经济问题的专家,在重庆,他不避权势,敢于直言,轰动一时。  当时,经济学界有一个学术研究团体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