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业开始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将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进行对接,有助于带动丰富资源的深度挖掘,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带动农村经济效益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模式,实现各种资源的统一筹划布局和综合分析规划,将原本单一的景点建设转变为综合的目的地服务,全域旅游突破了原有旅游模式的桎梏,打破空间障碍,强调地区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整合分析,充分考量当地风土人情和自然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与此同时,全域旅游在旅游质量上也有了全面提升,实现全民族、全领域、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统揽带头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全域旅游开始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旅游模式。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给乡村经济振兴注入更多活力。根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仅在1到8月就已经达到了12.07亿总人次,乡村旅游正以崭新的姿态坐上快速发展的列车。通常而言,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别是回归自然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模式、农家乐旅游模式、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及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全域旅游的概念最早是在2013年提出,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旅游业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融合,全域旅游将旅游业作为带动地方发展的优势产业,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旅游+”模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将其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全域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新定位。
一方面,从现有乡村振兴战略的自身发展情况而言,全域旅游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将乡村中的各种优势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将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对接,能够将乡村地区丰富的资源储备和旅游产业相连,促使当地农业、旅游业、休闲娱乐等产业都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全域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著领头作用。全域旅游通过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为乡村振兴指引了新的方向,从而带动生产端和消费端之间的联系,强化了市场在整个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构建出协同发展新格局。
杠杆作用
全域旅游充分挖掘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效益提升。在全域旅游的作用下,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有所上升,并且能够对乡村中的资源要素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不断拓宽市场容量,进而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增值,带动当地经济效益的提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能够突破传统农业模式的桎梏,促使农村产业结构也开始朝向服务农业进行转变,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独有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
示范样板
通过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需要将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到一起,将乡村特色旅游项目作为重要的发展依托,实现旅游业和不同产业链条的有机串联,为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和示范样板。
具体来讲,将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相结合能够有效应对不同地区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为乡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城乡融合一体化、乡村地区经济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深度展开资源挖掘,积极调动社会大众能够一同参与其中,促使全域旅游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正是在全域旅游的带动下,将丰富的资源进行集中整合,竭力推进乡村旅游业的振兴和发展,促使各个主体都能够参与到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中。
复利效应
全域旅游正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在发展初期由于各种外部因素还不够成熟,致使旅游业发展效果并不明显,也并未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当超过某个临界点后,返利效率开始得到提升,全域旅游的效用开始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丰富资源的合理运用,促使乡村朝向更加全面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
全域旅游充分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法,全域旅游将各种资源和旅游业共同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调整,带动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福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方面,通过推广全域旅游,能够以乡村旅游也作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拓宽原有的产业类型,满足受众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构建更加高效的产业链条,积极鼓励贫困人口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队伍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经营活动,提升经济效益。例如,四川省绵竹市在全域旅游构建过程中,充分挖掘各种地区资源,如梨园、葡萄、万亩玫瑰园等,融合产业新业态,促使旅游业和当地农业、文化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构建出包括“自然生态游”、“历史文化游”众多特色旅游项目,促使当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伴随着全域旅游的日益发展、产业聚合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乡村产业发展开始呈现出新样态,衍生更具创新性的经营模式,促使农户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转变思维方式,实现精准脱贫。之后,还可以互相进行交流,带动周边地区展开就业创业,实现共同富裕。
结构优化,提高生活质量
全域旅游致力于推动社会生活结构的变革,而融合发展作为全域旅游的主要特征,展开乡村供给侧结构改革能够有效带动农业和旅游业实现共同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业朝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全域旅游展开时,结合当地政府政策文件,加强对当地土地资源的统筹规划,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带动乡村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和结构升级,带动当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良性发展。 首先,从现阶段乡村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拓宽乡村振兴的经营发展模式,促使乡村旅游业能够从传统的观光旅游业朝向更加多元化、系统化的全域旅游转型升级,实现各种自然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旅游业、农业、服务业的有机相连,打造特色旅游区,构建特色化、多层次的乡村旅游空间格局。例如广东省中山市神湾镇就推出了特色民宿,当地政府部门明确指出将民宿产业作为带动当地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作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的核心枢纽,打造神湾镇民宿品牌,将其纳入到当地旅游发展总格局中,从民宿建设发展的协调性和发展性进行考量,实现多种资源的有效运用,促使地区经济能够充分发挥活力和创造力。
其次,通过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布局,将集约化发展视作乡村建设核心,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延长乡村产业结构链条,切实带动市场消费力的提升,以消费促生产。
环境变革,建设美丽乡村
全域旅游将发展重点着力于挖掘乡村中的自然资源,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宜居宜业宜游。在全域旅游的推动下,促使农业农村能够朝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前进,通过对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整、治理和优化,实现景区环境治理和景区综合管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例如贵州省就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促使当地旅游业能够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建设。贵洞景区种植花卉超过100亩、颇洞景区多种蔬菜种植超过500亩、木良景区茭白种植超过100亩,并通过构建各种旅游生态项目、培育包括麻鸭在内的特色旅游产品,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全域旅游的新定位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作用展开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应当不断加快全域旅游的推进步伐,通过各种乡村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整合分析,以旅游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美丽乡村,缩小城乡差距,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中共民乐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黄春丽.乡村振兴视阈下山阳县全域旅游品牌推广与实践研究[J].商展经济,2021(06):34-36.
[2]丁丽英.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索[J].农业经济,2021(03):56-57.
[3]黄纪阳.全域旅游对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融合策略[J].农业经济,2021(03):107-108.
全域旅游的内涵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模式,实现各种资源的统一筹划布局和综合分析规划,将原本单一的景点建设转变为综合的目的地服务,全域旅游突破了原有旅游模式的桎梏,打破空间障碍,强调地区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整合分析,充分考量当地风土人情和自然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与此同时,全域旅游在旅游质量上也有了全面提升,实现全民族、全领域、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全域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新定位
统揽带头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全域旅游开始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旅游模式。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给乡村经济振兴注入更多活力。根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仅在1到8月就已经达到了12.07亿总人次,乡村旅游正以崭新的姿态坐上快速发展的列车。通常而言,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别是回归自然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模式、农家乐旅游模式、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及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全域旅游的概念最早是在2013年提出,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旅游业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融合,全域旅游将旅游业作为带动地方发展的优势产业,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旅游+”模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将其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全域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新定位。
一方面,从现有乡村振兴战略的自身发展情况而言,全域旅游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将乡村中的各种优势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将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对接,能够将乡村地区丰富的资源储备和旅游产业相连,促使当地农业、旅游业、休闲娱乐等产业都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全域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著领头作用。全域旅游通过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为乡村振兴指引了新的方向,从而带动生产端和消费端之间的联系,强化了市场在整个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构建出协同发展新格局。
杠杆作用
全域旅游充分挖掘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效益提升。在全域旅游的作用下,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有所上升,并且能够对乡村中的资源要素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不断拓宽市场容量,进而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增值,带动当地经济效益的提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能够突破传统农业模式的桎梏,促使农村产业结构也开始朝向服务农业进行转变,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独有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
示范样板
通过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需要将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到一起,将乡村特色旅游项目作为重要的发展依托,实现旅游业和不同产业链条的有机串联,为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和示范样板。
具体来讲,将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相结合能够有效应对不同地区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为乡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城乡融合一体化、乡村地区经济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深度展开资源挖掘,积极调动社会大众能够一同参与其中,促使全域旅游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正是在全域旅游的带动下,将丰富的资源进行集中整合,竭力推进乡村旅游业的振兴和发展,促使各个主体都能够参与到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中。
复利效应
全域旅游正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在发展初期由于各种外部因素还不够成熟,致使旅游业发展效果并不明显,也并未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当超过某个临界点后,返利效率开始得到提升,全域旅游的效用开始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丰富资源的合理运用,促使乡村朝向更加全面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全域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分析
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
全域旅游充分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法,全域旅游将各种资源和旅游业共同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调整,带动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福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方面,通过推广全域旅游,能够以乡村旅游也作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拓宽原有的产业类型,满足受众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构建更加高效的产业链条,积极鼓励贫困人口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队伍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经营活动,提升经济效益。例如,四川省绵竹市在全域旅游构建过程中,充分挖掘各种地区资源,如梨园、葡萄、万亩玫瑰园等,融合产业新业态,促使旅游业和当地农业、文化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构建出包括“自然生态游”、“历史文化游”众多特色旅游项目,促使当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伴随着全域旅游的日益发展、产业聚合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乡村产业发展开始呈现出新样态,衍生更具创新性的经营模式,促使农户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转变思维方式,实现精准脱贫。之后,还可以互相进行交流,带动周边地区展开就业创业,实现共同富裕。
结构优化,提高生活质量
全域旅游致力于推动社会生活结构的变革,而融合发展作为全域旅游的主要特征,展开乡村供给侧结构改革能够有效带动农业和旅游业实现共同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业朝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全域旅游展开时,结合当地政府政策文件,加强对当地土地资源的统筹规划,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带动乡村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和结构升级,带动当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良性发展。 首先,从现阶段乡村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拓宽乡村振兴的经营发展模式,促使乡村旅游业能够从传统的观光旅游业朝向更加多元化、系统化的全域旅游转型升级,实现各种自然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旅游业、农业、服务业的有机相连,打造特色旅游区,构建特色化、多层次的乡村旅游空间格局。例如广东省中山市神湾镇就推出了特色民宿,当地政府部门明确指出将民宿产业作为带动当地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作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的核心枢纽,打造神湾镇民宿品牌,将其纳入到当地旅游发展总格局中,从民宿建设发展的协调性和发展性进行考量,实现多种资源的有效运用,促使地区经济能够充分发挥活力和创造力。
其次,通过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布局,将集约化发展视作乡村建设核心,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延长乡村产业结构链条,切实带动市场消费力的提升,以消费促生产。
环境变革,建设美丽乡村
全域旅游将发展重点着力于挖掘乡村中的自然资源,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宜居宜业宜游。在全域旅游的推动下,促使农业农村能够朝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前进,通过对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整、治理和优化,实现景区环境治理和景区综合管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例如贵州省就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促使当地旅游业能够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建设。贵洞景区种植花卉超过100亩、颇洞景区多种蔬菜种植超过500亩、木良景区茭白种植超过100亩,并通过构建各种旅游生态项目、培育包括麻鸭在内的特色旅游产品,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
结 论
综上所述,对全域旅游的新定位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作用展开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应当不断加快全域旅游的推进步伐,通过各种乡村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整合分析,以旅游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美丽乡村,缩小城乡差距,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中共民乐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黄春丽.乡村振兴视阈下山阳县全域旅游品牌推广与实践研究[J].商展经济,2021(06):34-36.
[2]丁丽英.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索[J].农业经济,2021(03):56-57.
[3]黄纪阳.全域旅游对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融合策略[J].农业经济,2021(0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