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并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着眼于群众所急所需,强化社区服务职能,打造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平台,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工、义工和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并将每个社区的每个楼宇建成各具特色的温馨家园,走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
专题调研组成员:
谢志强 朱红文 陶建群 陈楠
初夏时节走进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下称“克区”),我们被这里的景致所吸引:街道洁净规整、树木葱茏茂盛、建筑错落别致,蜿蜒清澈的克拉玛依河穿城而过,呈现一派祥和景象。如果说引水工程给这个昔日的戈壁滩带来了生态改善、经济腾飞的契机;那么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荣誉的取得,则开启了克区社会治理跨越式发展新的起点。
近年来,克区以社区服务作为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的切入点,打造社区、社会组织、数字化城管三个服务平台,推出养老、青少年社区教育和楼宇文化三个服务品牌,形成了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社区治理:管理和服务互动融合,构建和谐温馨社区
在北斗新月社区心相印苑走访中,杜女士告诉我们:“我骨折期间,邻居们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独居的杜女士得到邻居帮助,得益于楼宇理事会的倡议。”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冯秀云介绍说,“楼宇理事会是小区的居民自治组织之一,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克区现辖58个社区和一个农牧业乡(不含驻区团场),社区的和谐稳定事关全区大局。克区区委书记张虎介绍说,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克区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极大挑战:民族构成多样化、群众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亟需创新社会治理的平台和方式。为此,克区以社区治理为突破口,寓管理于服务,倡导居民自治,着力提升居民幸福感。
要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就得以人为本,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积极化解民忧民怨。克区在探索完善社区治理中,逐步形成了综合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五百”工作机制。据克区区委组织部长梁武军介绍,“五百”工作机制,指的是以150-180户居民为单位,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由社区关爱居民联络员(两委成员)带领社区党员积极分子、楼栋长、单元长骨干等组成服务管理团队,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通过“串门”、“知情”了解掌握所在单元及居民的全面情况,通过“管事”、“解难” 及时反馈居民需求,组织提供各类专项服务,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社区居委会的热心和社会各界的爱心送到千家万户,从而实现 “暖心”工作目标。
为保障该工作机制的顺利运行,克区制定出台了配套制度,如“分片包户”、“民情日记”、“一岗双责”、 绩效考核等制度。这些制度调动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能。在“五百”工作机制的推动下,克区建立了项目齐全的居民档案和社区资源档案,建立健全了社区警务室和社区调委会,组建了由社区民警、协警、义务联防队、红袖标、治安信息员等组成的综治维稳队伍,把社区建成了综治维稳的前沿阵地,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来源。
如果说社区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让人舒心,那么贴心的互助帮扶则让人暖心。在社区服务中,克区还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坚持打造“一楼宇一品牌”,并给予活动经费支持,通过楼宇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居民的参与和互动,有力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从2008年开始,北斗新月社区就着力打造特色楼宇文化品牌,如心相印苑的“百家宴”、团结苑的“楼组拔河赛”、连心苑的“邻里情”等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克区丰富多彩的楼宇文化活动,营造了亲善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了社区建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克区副区长刘进夫认为,克区社区建设有四点经验: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三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目前,克区正朝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区治理体系目标迈进。
社会组织:承接更多公共服务职能,打造“一老一少”服务品牌
“社会组织是为承接政府职能而生,因解决社会矛盾而生,因满足社会大众需求而生。”胜利路街道乐龄社工服务社的总干事岳素君谈起工作滔滔不绝:“社工是社会的润滑剂,每当看到所帮助的青少年打开心扉、融入社会,我就会非常有成就感。”
为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克区积极引导培育社会组织,打造专业化的社工队伍服务群众。据介绍,乐龄社会工作服务社是克区首批注册的民办非赢利企业,致力于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如社区六点钟学校、重度残障少儿关爱、问题青少年帮扶等项目,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家庭、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克区是离退休“老石油”的主要居住地,截至2013年底,60岁以上老人已达27608人。对此,通过有序整合社会资源,克区构建起“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克区相继建成老年活动中心、 25个社区养老日托中心(站)、专业养老机构“克拉玛依黑油山老年社区”等设施,其中,社区养老服务覆盖54个社区,居家养老基础设施服务覆盖面已达社区总数的93.1%。在古尔邦节、春节、敬老宣传月期间,开展对高龄、孤寡、残疾等各族老人慰问,老年优待政策和优惠待遇不断优化,并及时兑现。
截至2014年5月底,克区社会组织达497家,其中,社会团体27家、民办非企业56家、社区社会组织414家,142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认证。近两年,克区购买公共服务已覆盖了养老、治安、文化、科普、教育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等8个民生领域。此外,克区还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当前共有19617名义工,团体义工队伍共27类703支,开展了医疗卫生、心理辅导、剪纸编制、书法绘画等服务项目。2013年,共开展各类活动20197次,受益群众达189180人。 可以说,克区社会组织发展有序渐进,社会工作形成了社工引领义工,义工辅助社工,义工发动群众,群众参与义工,义工协助社工的良性循环。
数字城管:优化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市民幸福感和安全感
2014年6月10日,监督员阿曼古丽巡查网格时发现园丁小区2号楼旁的上水井盖破损,她于16:45分将信息上报数字化城管平台,半小时后,相关工作人员受理核实,将此案派遣至供水公司,供水公司当即派人赶赴现场并修理完好。事后,监督员再到现场核查并反馈城管平台结案归档。该事件从信息采集到结案归档共用了2小时8分钟。
每天早上,配备具有GPS卫星定位功能的“城管通”的克区城市管理监督员会出现在自己的责任区里,采集、反馈着相关城市信息,包括城市公共设施、道路交通、施工管理等各类公共问题。与此同时, 城管指挥中心有数十名工作人员同时受理来自监督员、“12319”热线等各渠道反映的问题。
据了解,克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于2008年9月正式开通运行。2009年,克区通过了国家住建部的验收,被授予“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区”的称号,成为西北第一家通过验收的城区。克区构建的“源头治理、常态管理、应急处置”的服务体系,通过利用基础数据采集成果快速定位,高效协调各业务部门快速处置,有效化解了社会各类不和谐因素。截至2014年5月底,该平台共协调处置各类案件5965起。其中,“12319”城管热线4500起,临时处置案件718起,车辆巡查发现问题747起。案件处置回访满意率达到100%,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除了数字城管的建设,克区还完成了社会事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建设项目,并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安装了全球眼监控系统,为打造高品质和安全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化的应用,不但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安全便利,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打破了原来的各区独立建设、分块管理的状态,实现了数据和应用统一集中管理,有效整合和运用了各种资源。这种流程的再造、机制的创新,在润物细无声中给社会治理带来巨变。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陈楠)
责编/王志远 美编/于珊
【资料链接】
克拉玛依社区治理各具特色
南林社区:“1+5”治理模式
南林社区构建起了以社区党总支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区域化党委作为协调机构,以党员服务社、平安家园服务社、爱心互助服务社、快乐时光服务社、健康成长服务社五个社区自治组织为服务载体的治理架构,社区居民在自治中贡献力量、得到帮助、交流情感、收获快乐。
苑泉社区:网格化治理保居民平安
苑泉社区组建了由小区治安员、居委会关爱联络员、社区协警以及义务联防队、企事业单位保卫人员、物管站工作人员、店店联防巡逻队、批发市场保卫人员、楼栋长和单元长等组成的8支巡逻防控队伍,将社区划分为10个基础“网格”,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24小时有人巡逻,社区治安状况令居民满意。
北斗新月社区:“红细胞”工程助党员发挥作用
北斗新月社区为发挥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支部深入开展“红细胞”工程,根据居民需求开发了15个服务岗位,使社区在职党员做到有岗任、有责领,并引导其分类开展活动,使党员像红细胞一样为社区和谐家园的建设持续送来新鲜“氧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并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着眼于群众所急所需,强化社区服务职能,打造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平台,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工、义工和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并将每个社区的每个楼宇建成各具特色的温馨家园,走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
专题调研组成员:
谢志强 朱红文 陶建群 陈楠
初夏时节走进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下称“克区”),我们被这里的景致所吸引:街道洁净规整、树木葱茏茂盛、建筑错落别致,蜿蜒清澈的克拉玛依河穿城而过,呈现一派祥和景象。如果说引水工程给这个昔日的戈壁滩带来了生态改善、经济腾飞的契机;那么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荣誉的取得,则开启了克区社会治理跨越式发展新的起点。
近年来,克区以社区服务作为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的切入点,打造社区、社会组织、数字化城管三个服务平台,推出养老、青少年社区教育和楼宇文化三个服务品牌,形成了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社区治理:管理和服务互动融合,构建和谐温馨社区
在北斗新月社区心相印苑走访中,杜女士告诉我们:“我骨折期间,邻居们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独居的杜女士得到邻居帮助,得益于楼宇理事会的倡议。”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冯秀云介绍说,“楼宇理事会是小区的居民自治组织之一,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克区现辖58个社区和一个农牧业乡(不含驻区团场),社区的和谐稳定事关全区大局。克区区委书记张虎介绍说,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克区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极大挑战:民族构成多样化、群众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亟需创新社会治理的平台和方式。为此,克区以社区治理为突破口,寓管理于服务,倡导居民自治,着力提升居民幸福感。
要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就得以人为本,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积极化解民忧民怨。克区在探索完善社区治理中,逐步形成了综合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五百”工作机制。据克区区委组织部长梁武军介绍,“五百”工作机制,指的是以150-180户居民为单位,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由社区关爱居民联络员(两委成员)带领社区党员积极分子、楼栋长、单元长骨干等组成服务管理团队,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通过“串门”、“知情”了解掌握所在单元及居民的全面情况,通过“管事”、“解难” 及时反馈居民需求,组织提供各类专项服务,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社区居委会的热心和社会各界的爱心送到千家万户,从而实现 “暖心”工作目标。
为保障该工作机制的顺利运行,克区制定出台了配套制度,如“分片包户”、“民情日记”、“一岗双责”、 绩效考核等制度。这些制度调动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能。在“五百”工作机制的推动下,克区建立了项目齐全的居民档案和社区资源档案,建立健全了社区警务室和社区调委会,组建了由社区民警、协警、义务联防队、红袖标、治安信息员等组成的综治维稳队伍,把社区建成了综治维稳的前沿阵地,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来源。
如果说社区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让人舒心,那么贴心的互助帮扶则让人暖心。在社区服务中,克区还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坚持打造“一楼宇一品牌”,并给予活动经费支持,通过楼宇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居民的参与和互动,有力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从2008年开始,北斗新月社区就着力打造特色楼宇文化品牌,如心相印苑的“百家宴”、团结苑的“楼组拔河赛”、连心苑的“邻里情”等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克区丰富多彩的楼宇文化活动,营造了亲善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了社区建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克区副区长刘进夫认为,克区社区建设有四点经验: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三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目前,克区正朝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区治理体系目标迈进。
社会组织:承接更多公共服务职能,打造“一老一少”服务品牌
“社会组织是为承接政府职能而生,因解决社会矛盾而生,因满足社会大众需求而生。”胜利路街道乐龄社工服务社的总干事岳素君谈起工作滔滔不绝:“社工是社会的润滑剂,每当看到所帮助的青少年打开心扉、融入社会,我就会非常有成就感。”
为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克区积极引导培育社会组织,打造专业化的社工队伍服务群众。据介绍,乐龄社会工作服务社是克区首批注册的民办非赢利企业,致力于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如社区六点钟学校、重度残障少儿关爱、问题青少年帮扶等项目,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家庭、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克区是离退休“老石油”的主要居住地,截至2013年底,60岁以上老人已达27608人。对此,通过有序整合社会资源,克区构建起“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克区相继建成老年活动中心、 25个社区养老日托中心(站)、专业养老机构“克拉玛依黑油山老年社区”等设施,其中,社区养老服务覆盖54个社区,居家养老基础设施服务覆盖面已达社区总数的93.1%。在古尔邦节、春节、敬老宣传月期间,开展对高龄、孤寡、残疾等各族老人慰问,老年优待政策和优惠待遇不断优化,并及时兑现。
截至2014年5月底,克区社会组织达497家,其中,社会团体27家、民办非企业56家、社区社会组织414家,142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认证。近两年,克区购买公共服务已覆盖了养老、治安、文化、科普、教育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等8个民生领域。此外,克区还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当前共有19617名义工,团体义工队伍共27类703支,开展了医疗卫生、心理辅导、剪纸编制、书法绘画等服务项目。2013年,共开展各类活动20197次,受益群众达189180人。 可以说,克区社会组织发展有序渐进,社会工作形成了社工引领义工,义工辅助社工,义工发动群众,群众参与义工,义工协助社工的良性循环。
数字城管:优化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市民幸福感和安全感
2014年6月10日,监督员阿曼古丽巡查网格时发现园丁小区2号楼旁的上水井盖破损,她于16:45分将信息上报数字化城管平台,半小时后,相关工作人员受理核实,将此案派遣至供水公司,供水公司当即派人赶赴现场并修理完好。事后,监督员再到现场核查并反馈城管平台结案归档。该事件从信息采集到结案归档共用了2小时8分钟。
每天早上,配备具有GPS卫星定位功能的“城管通”的克区城市管理监督员会出现在自己的责任区里,采集、反馈着相关城市信息,包括城市公共设施、道路交通、施工管理等各类公共问题。与此同时, 城管指挥中心有数十名工作人员同时受理来自监督员、“12319”热线等各渠道反映的问题。
据了解,克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于2008年9月正式开通运行。2009年,克区通过了国家住建部的验收,被授予“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区”的称号,成为西北第一家通过验收的城区。克区构建的“源头治理、常态管理、应急处置”的服务体系,通过利用基础数据采集成果快速定位,高效协调各业务部门快速处置,有效化解了社会各类不和谐因素。截至2014年5月底,该平台共协调处置各类案件5965起。其中,“12319”城管热线4500起,临时处置案件718起,车辆巡查发现问题747起。案件处置回访满意率达到100%,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除了数字城管的建设,克区还完成了社会事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建设项目,并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安装了全球眼监控系统,为打造高品质和安全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化的应用,不但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安全便利,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打破了原来的各区独立建设、分块管理的状态,实现了数据和应用统一集中管理,有效整合和运用了各种资源。这种流程的再造、机制的创新,在润物细无声中给社会治理带来巨变。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陈楠)
责编/王志远 美编/于珊
【资料链接】
克拉玛依社区治理各具特色
南林社区:“1+5”治理模式
南林社区构建起了以社区党总支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区域化党委作为协调机构,以党员服务社、平安家园服务社、爱心互助服务社、快乐时光服务社、健康成长服务社五个社区自治组织为服务载体的治理架构,社区居民在自治中贡献力量、得到帮助、交流情感、收获快乐。
苑泉社区:网格化治理保居民平安
苑泉社区组建了由小区治安员、居委会关爱联络员、社区协警以及义务联防队、企事业单位保卫人员、物管站工作人员、店店联防巡逻队、批发市场保卫人员、楼栋长和单元长等组成的8支巡逻防控队伍,将社区划分为10个基础“网格”,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24小时有人巡逻,社区治安状况令居民满意。
北斗新月社区:“红细胞”工程助党员发挥作用
北斗新月社区为发挥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支部深入开展“红细胞”工程,根据居民需求开发了15个服务岗位,使社区在职党员做到有岗任、有责领,并引导其分类开展活动,使党员像红细胞一样为社区和谐家园的建设持续送来新鲜“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