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阅读对英语学习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但是,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存在各种困难。思维工具为学生的英语阅读搭建了良好的桥梁。在英语阅读中运用思维工具,激发学生思考,自主提出问题;梳理阅读信息,强化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工具;思维图示;英语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思维工具提升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行动研究”(15JXN012)研究成果。
一、英语阅读现状
英语阅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输入途径,对英语学习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通过英语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语言素养,扩宽知识面,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英语阅读,指导学生形成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分析、归纳等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然而,经调研发现,我单位的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比如:对英语阅读兴趣不大,信心不足;阅读策略形成及运用不够;阅读速度慢,阅读量少,阅读体验单一。
近几年,课题组坚持开展思维训练,探索了思维工具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实效。运用思维工具指导学生阅读,意在激发学生思考,理清大意和细节信息,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和思维。
二、思维工具
思维工具,就是借助一定步骤和程序的传授与训练,帮助人们有效开发智能,提升思维的广度、深度、准确度与清晰度,在必要时打破已有模式形成新模式的方法与技能的总称(张东升,2014)。
思维工具有很多种,常见的有“5W1H”分析法(What,Why,Who,When,Where,How)、思维导图、八大图示(图1)。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由英国心理学家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所发明的,它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形象地说,思维导图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从中央主干向四周放射关联的分支。
思维地图是由David Hyerle博士于1988年开发的促进学习的视觉语言。思维地图包括娇中图,分别是圆圈图(Cirde Map)、气泡图(Bubble Map)、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树形图(Tree Map)、括号图(Brace Map)、流程图(Flow Map)、复流程图(Multi-Flow Map)和桥形图(Bridge Map)。赵国庆博士(2015)在《别说你懂思维导图》一书中表示,为了避免和思维导图混淆,他更愿意用“八大图示法”来指代它们。八大图示各有特征,圆圈图强调联想,气泡图着重描述,双气泡图的功能是对比,树形图适用于分类,括号图侧重整体与部分,流程图表示顺序,复流程图呈现因果,桥形图适合类比。
八大图示的功能各不相同。师生可以根据阅读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图示,梳理阅读文本的信息与逻辑,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三、思维工具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实践
1.巧用思维工具,激发学生思考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常提出问题检测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可是,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提问,不利于学生思考力和阅读策略的培养。在高年段的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尝试运用“5W1H”的思维工具,激发学生思考,生成自己的问题链。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等形式的阅读活动,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读标题,观察插图,而且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力,又有助于英语阅读策略的形成。
在阅读广州教科版五年级下册Unit8 Ben’s first trip toBeijing语篇之前,教师在黑板上板书“5W1H”,并询问学生:“Boys and girls, today we’ II get to know Ben’s firsttrip to Beijing.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数秒后,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学生1:“How does Ben go toBeijing?”学生2:“How many places does Ben go? Just four?”学生3:“Which place does Ben like best?Tian’an men?”學生4:“Who goes to Beijing with Ben? Only Ben?”学生5:“Howlong does Ben stay in Beijing?”…
在思维工具“5W1H”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种疑问,且问题与阅读内容密切相关,有的学生甚至在提问时给出了自己的猜测。教师在倾听、板书学生的问题时,也可以追问,比如“Why do you think so?”了解学生的思考依据,来源于标题还是插图,或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英语阅读策略的养成,也进一步提升思维的逻辑度。
2.妙用思维工具,梳理阅读信息,强化阅读理解
英语阅读是解码的过程,获取信息、梳理信息、理解信息是最基本的要求和目标。妙用思维工具,整理阅读内容,把语篇转变为可视化的图示,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更清楚明了地呈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
(1)双气泡图。广州教科版六年级上册Unit 10 Then andnow语篇对比了Ben旧时在英国乡村和现在在中国城市的学习与生活。开始阅读时,学生带着问题,默读Ben生活在英国乡村的段落,和教师共同构建气泡图的左侧(图2)。在这一步示范引领后,学生继续阅读Ben在中国生活的段落,四人为一组构建双气泡图的右侧(图3)。两地生活的不同点一一对应呈现,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特点,强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阅读最后一个段落时,学生发现尽管两地生活各有不同,但Ben都喜欢。Ben的这种情感是两地生活的共同点,呈现在双气泡图的中间(图4)。 经过双气泡图的梳理,约160个单词的语篇变成了一张简洁明了的“图片”,字数少,信息间的逻辑关系清晰,也体现了语篇的主体内容,利于学生理解阅读内容,也为读后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2)流程图。广州教科版教材中常见的语篇体裁是记叙文,一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描述。这种文体选择流程图更为合适。以四年级上册Unit6 At the weekend语篇为例。语篇描述了Jiamin—家的周末活动。在读前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Jiamin-家的活动图片进行了排序预测。在读中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建构流程图,同时匹配读前活动的图片。目的是在阅读中获取语篇信息,并借助图片理解活动短语的意义,进一步理解文本。
小组展示流程图时(图5),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Jiamin一家的周末活动。流程图让活动及其先后顺序一目了然。对于待优生来说,流程图能帮助他们更清楚、更深刻地理解语篇。
(3)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英语阅读中常用的一种思维工具。在五年级下册Module 5“Safety”的拓展阅读课中,学生阅读了语篇Advice on road safety。该语篇结构清晰,以first,second,third引出3个道路安全建议。读前活动,学生在“5W1H”工具的引导下,提出了高质量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How many(pieces of) advice?”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读中活动。全体同学快速阅读,很容易就找到答案是“Three”。教师接着追问:“Why?”这时学生踊跃给出了答案“first,second,third”。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板书3条分支,继续回看学生读前的问题:“What,s the advice?”学生继续阅读,补充思维导图do和don’t的信息(图6)。
学生补充的思维导图不尽相同,有的表达比较具体,有的表达比较简洁,有的甚至用了自己的语言转述,但是基本都能准确获取细节信息,足以说明学生对3个道路安全建议、每个安全建议下可以做什么及不可以做什么的细节都准确理解了。
3.善用思维工具,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英语阅读是学习英语语言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英语阅读更注重的是词句的学习和语篇的理解。随着新课改的普及,英语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以广州教科版六年级下册Unit4 We can save the animols语篇为例。语篇分为3段,分别讲述了:动物们处于危险中;原因有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准确理解动物处于危险中的原因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教师选择了复流程图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
原文总述动物们的家园正在消失,但并没有直接提及砍伐森林、污染海洋分别造成陆生动物、海洋动物无家可归,也没有直接说明购买动物制品造成的后果。但是,运用复流程图启发学生分析对应的原因与后果(图7),更加深入地理解“Whyare animals in danger”,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四、实践反思
1.加强对阅读语篇的解读
解读阅读语篇时,不仅要解读语篇的结构、语句的意思,而且要解读语篇的逻辑和情感。只有精准解读语篇,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篇的意义和逻辑。
2.甄选合适的思维工具
基于精準的语篇解读,了解思维工具的功能,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思维工具。思维工具是为英语阅读教学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合适的思维工具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师生绝不能为用思维工具而用,一些语篇甚至不需要使用思维工具。
3.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图示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读前提问,学生运用“5W1H”的工具生成疑问。读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给予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阅读,自主构建思维图示。在读Then and now语篇时,有的学生会选择双气泡图,有的学生会选择思维导图。只要合理、准确、清晰地呈现自己的阅读思考,那就是值得鼓励的。
总之,思维工具在英语阅读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养成提问题、带着问题阅读的好习惯;梳理语篇的脉络和细节信息,促进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在阅读中对比、分析、概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张东升.借助系列思维工具丰富事例评析方法[J].语文月刊,2014(10):35-38
[关键词]思维工具;思维图示;英语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思维工具提升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行动研究”(15JXN012)研究成果。
一、英语阅读现状
英语阅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输入途径,对英语学习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通过英语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语言素养,扩宽知识面,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英语阅读,指导学生形成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分析、归纳等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然而,经调研发现,我单位的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比如:对英语阅读兴趣不大,信心不足;阅读策略形成及运用不够;阅读速度慢,阅读量少,阅读体验单一。
近几年,课题组坚持开展思维训练,探索了思维工具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实效。运用思维工具指导学生阅读,意在激发学生思考,理清大意和细节信息,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和思维。
二、思维工具
思维工具,就是借助一定步骤和程序的传授与训练,帮助人们有效开发智能,提升思维的广度、深度、准确度与清晰度,在必要时打破已有模式形成新模式的方法与技能的总称(张东升,2014)。
思维工具有很多种,常见的有“5W1H”分析法(What,Why,Who,When,Where,How)、思维导图、八大图示(图1)。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由英国心理学家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所发明的,它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形象地说,思维导图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从中央主干向四周放射关联的分支。
思维地图是由David Hyerle博士于1988年开发的促进学习的视觉语言。思维地图包括娇中图,分别是圆圈图(Cirde Map)、气泡图(Bubble Map)、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树形图(Tree Map)、括号图(Brace Map)、流程图(Flow Map)、复流程图(Multi-Flow Map)和桥形图(Bridge Map)。赵国庆博士(2015)在《别说你懂思维导图》一书中表示,为了避免和思维导图混淆,他更愿意用“八大图示法”来指代它们。八大图示各有特征,圆圈图强调联想,气泡图着重描述,双气泡图的功能是对比,树形图适用于分类,括号图侧重整体与部分,流程图表示顺序,复流程图呈现因果,桥形图适合类比。
八大图示的功能各不相同。师生可以根据阅读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图示,梳理阅读文本的信息与逻辑,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三、思维工具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实践
1.巧用思维工具,激发学生思考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常提出问题检测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可是,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提问,不利于学生思考力和阅读策略的培养。在高年段的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尝试运用“5W1H”的思维工具,激发学生思考,生成自己的问题链。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等形式的阅读活动,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读标题,观察插图,而且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力,又有助于英语阅读策略的形成。
在阅读广州教科版五年级下册Unit8 Ben’s first trip toBeijing语篇之前,教师在黑板上板书“5W1H”,并询问学生:“Boys and girls, today we’ II get to know Ben’s firsttrip to Beijing.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数秒后,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学生1:“How does Ben go toBeijing?”学生2:“How many places does Ben go? Just four?”学生3:“Which place does Ben like best?Tian’an men?”學生4:“Who goes to Beijing with Ben? Only Ben?”学生5:“Howlong does Ben stay in Beijing?”…
在思维工具“5W1H”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种疑问,且问题与阅读内容密切相关,有的学生甚至在提问时给出了自己的猜测。教师在倾听、板书学生的问题时,也可以追问,比如“Why do you think so?”了解学生的思考依据,来源于标题还是插图,或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英语阅读策略的养成,也进一步提升思维的逻辑度。
2.妙用思维工具,梳理阅读信息,强化阅读理解
英语阅读是解码的过程,获取信息、梳理信息、理解信息是最基本的要求和目标。妙用思维工具,整理阅读内容,把语篇转变为可视化的图示,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更清楚明了地呈现信息间的逻辑关系。
(1)双气泡图。广州教科版六年级上册Unit 10 Then andnow语篇对比了Ben旧时在英国乡村和现在在中国城市的学习与生活。开始阅读时,学生带着问题,默读Ben生活在英国乡村的段落,和教师共同构建气泡图的左侧(图2)。在这一步示范引领后,学生继续阅读Ben在中国生活的段落,四人为一组构建双气泡图的右侧(图3)。两地生活的不同点一一对应呈现,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特点,强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阅读最后一个段落时,学生发现尽管两地生活各有不同,但Ben都喜欢。Ben的这种情感是两地生活的共同点,呈现在双气泡图的中间(图4)。 经过双气泡图的梳理,约160个单词的语篇变成了一张简洁明了的“图片”,字数少,信息间的逻辑关系清晰,也体现了语篇的主体内容,利于学生理解阅读内容,也为读后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2)流程图。广州教科版教材中常见的语篇体裁是记叙文,一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描述。这种文体选择流程图更为合适。以四年级上册Unit6 At the weekend语篇为例。语篇描述了Jiamin—家的周末活动。在读前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Jiamin-家的活动图片进行了排序预测。在读中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建构流程图,同时匹配读前活动的图片。目的是在阅读中获取语篇信息,并借助图片理解活动短语的意义,进一步理解文本。
小组展示流程图时(图5),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Jiamin一家的周末活动。流程图让活动及其先后顺序一目了然。对于待优生来说,流程图能帮助他们更清楚、更深刻地理解语篇。
(3)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英语阅读中常用的一种思维工具。在五年级下册Module 5“Safety”的拓展阅读课中,学生阅读了语篇Advice on road safety。该语篇结构清晰,以first,second,third引出3个道路安全建议。读前活动,学生在“5W1H”工具的引导下,提出了高质量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How many(pieces of) advice?”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读中活动。全体同学快速阅读,很容易就找到答案是“Three”。教师接着追问:“Why?”这时学生踊跃给出了答案“first,second,third”。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板书3条分支,继续回看学生读前的问题:“What,s the advice?”学生继续阅读,补充思维导图do和don’t的信息(图6)。
学生补充的思维导图不尽相同,有的表达比较具体,有的表达比较简洁,有的甚至用了自己的语言转述,但是基本都能准确获取细节信息,足以说明学生对3个道路安全建议、每个安全建议下可以做什么及不可以做什么的细节都准确理解了。
3.善用思维工具,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英语阅读是学习英语语言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英语阅读更注重的是词句的学习和语篇的理解。随着新课改的普及,英语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以广州教科版六年级下册Unit4 We can save the animols语篇为例。语篇分为3段,分别讲述了:动物们处于危险中;原因有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准确理解动物处于危险中的原因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教师选择了复流程图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
原文总述动物们的家园正在消失,但并没有直接提及砍伐森林、污染海洋分别造成陆生动物、海洋动物无家可归,也没有直接说明购买动物制品造成的后果。但是,运用复流程图启发学生分析对应的原因与后果(图7),更加深入地理解“Whyare animals in danger”,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四、实践反思
1.加强对阅读语篇的解读
解读阅读语篇时,不仅要解读语篇的结构、语句的意思,而且要解读语篇的逻辑和情感。只有精准解读语篇,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篇的意义和逻辑。
2.甄选合适的思维工具
基于精準的语篇解读,了解思维工具的功能,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思维工具。思维工具是为英语阅读教学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合适的思维工具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师生绝不能为用思维工具而用,一些语篇甚至不需要使用思维工具。
3.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图示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读前提问,学生运用“5W1H”的工具生成疑问。读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给予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阅读,自主构建思维图示。在读Then and now语篇时,有的学生会选择双气泡图,有的学生会选择思维导图。只要合理、准确、清晰地呈现自己的阅读思考,那就是值得鼓励的。
总之,思维工具在英语阅读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养成提问题、带着问题阅读的好习惯;梳理语篇的脉络和细节信息,促进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在阅读中对比、分析、概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张东升.借助系列思维工具丰富事例评析方法[J].语文月刊,2014(10):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