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探究了CO2+O2地浸采铀工艺中胶体对铀迁移行为的影响规律.以Al(OH)3胶体、腐殖酸(HA)和碳酸铀酰(UC(Ⅵ))为研究对象,考察了pH=7.6、不同流速下,单一体系(Al(OH)3胶体或UC(Ⅵ))、二元体系(Al(OH)3-UC(Ⅵ))和三元体系(Al(OH)3-UC(Ⅵ)-HA)在饱和石英砂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单一迁移体系中,流速更易影响Al(OH)3的迁移效率,且随着流速增大,Al(OH)3和UC(Ⅵ)迁移率显著增加.二元迁移体系中,UC(Ⅵ)和Al(OH)3的迁移在流速5 mL/m
【机 构】
:
南华大学 资源与环境安全工程学院,稀有金属矿产开发与废物地质处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衡阳421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了CO2+O2地浸采铀工艺中胶体对铀迁移行为的影响规律.以Al(OH)3胶体、腐殖酸(HA)和碳酸铀酰(UC(Ⅵ))为研究对象,考察了pH=7.6、不同流速下,单一体系(Al(OH)3胶体或UC(Ⅵ))、二元体系(Al(OH)3-UC(Ⅵ))和三元体系(Al(OH)3-UC(Ⅵ)-HA)在饱和石英砂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单一迁移体系中,流速更易影响Al(OH)3的迁移效率,且随着流速增大,Al(OH)3和UC(Ⅵ)迁移率显著增加.二元迁移体系中,UC(Ⅵ)和Al(OH)3的迁移在流速5 mL/min时易受抑制,迁移率最小;UC(Ⅵ)和Al(OH)3共存会互相抑制对方的迁移.三元迁移体系中,UC(Ⅵ)和Al(OH)3的迁移基本不受流速影响;HA的存在显著促进了UC(Ⅵ)和Al(OH)3的迁移.本研究为调控改善矿物胶体沉积、提高浸铀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采用工程类比法建立露天矿开采中台阶宽度及台阶坡面角协同优化循环流程图,采用强度折减法,以含软弱夹层的四川黄山石灰石露天矿山高边坡为例,计算不同台阶宽度及台阶坡面角方案下边坡稳定性系数,探讨软弱夹层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终确定合理的台阶宽度及台阶坡面角取值.结果表明,循环流程图更为清晰直观地展示了台阶宽度及台阶坡面角协同优化的整个过程,可直接获得台阶宽度及台阶坡面角组合大小;软弱夹层大大降低了边坡稳定性,且易成为潜在滑动面;该矿山边坡3-3\'剖面的最优安全平台宽度、清扫平台宽度及台阶坡面角分别为4 m
通过MLA工艺矿物学自动检测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等现代测试技术,对铜烟灰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铜烟灰主要成分为铜铅锌铁砷硫酸盐,其中砷主要以硫酸盐和氧化物形式存在,具有良好的浸出特性.研究了液固比、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砷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比、酸度是影响砷浸出的重要因素;在液固比10:1、酸度100 g/L、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60℃条件下,砷浸出率达到95%以上.铜烟灰中砷的选择性脱除实现了铜冶炼过程中砷的开路,为主体有价金属(铜、铅、铋等)的协同冶炼创
采用单传动辊压机对辽西某特大型极贫磁铁矿石进行破碎工业试验,综合分析了破碎产品粒度分布特性,发现产品粒度分布符合R-R粒度特性方程,且具有自相似性,在试验范围内不受给矿粒度分布和矿石硬度影响;探讨了给矿粒度上限对破碎的影响,并与格子型球磨机排矿粒度分布特性进行了比较,认为适宜的给矿粒度上限为30 mm;单传动辊压机破碎产品与现场格子型球磨机排矿粒度分布特性相近.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混凝沉淀-吸附法处理萤石选矿废水过程中混凝剂用量、沉淀剂用量和吸附剂用量对选矿废水中Ca2+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凝剂CSP-12用量12 mg/L、沉淀剂碳酸钠用量900 mg/L、吸附剂活性炭用量200 mg/L条件下,水处理效果最佳,此时Ca2+去除率达91.26%,COD去除率达60.54%.
以中国五矿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取样所得结核矿为原料,采用非焦还原熔炼工艺回收其中Co、Ni、Cu、Fe、Mn金属,研究了还原剂种类及用量、造渣剂用量、熔炼温度和熔炼时间对金属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剂无烟煤粉用量8%、造渣剂硅石粉用量1%、熔炼温度1250℃、熔炼时间1.0 h条件下非焦还原熔炼大洋多金属结核矿,Co、Ni、Cu、Fe进入合金中,回收率分别为97.32%、98.62%、98.47%、95.90%;Mn进入渣中,回收率为99.08%.
提出了一种以FeO-SiO2-Al2O3-CaO渣体系为基础的废旧电路板还原熔炼工艺,从减少渣中金属损失及控制性能角度,对渣成分及结构进行调控,研究了熔剂添加量、熔炼时间、熔炼温度、炉渣组成成分对金属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剂添加量为原料质量30%、熔炼温度1450℃、熔炼时间75 min、FeO/SiO2比为1、渣中CaO含量8%条件下,废旧电路板中Cu、Sn回收率分别为91.98%、86.30%,贵金属Au、Ag、Pt在合金相中含量分别可达67.41 g/t、1020.74 g/t、54.75 g
以湖北大冶含铜钴硫精矿为原料,分别研究了硫精矿、硫精矿氧化焙烧渣和硫精矿氧化-还原焙烧渣中铜、钴的同步浸出行为,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固液比等工艺参数对铜、钴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精矿氧化-还原焙烧渣中的铜、钴最易被浸出,浸出条件为:浸出温度70℃、浸出时间4 h、固液比1:5,此时铜和钴浸出率分别为91.46%和65.84%;采用氧化-还原焙烧-浸出-磁选联合流程处理硫精矿时,可获得铁品位62.31%、回收率68.26%的铁精矿,该工艺实现了硫精矿及焙烧渣中铜、钴、铁资源的综合回收.
对湖南某钨多金属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苯甲羟肟酸作为选钨捕收剂,在高选择性捕收剂作用下,大幅度降低水玻璃用量,减轻了萤石在选钨阶段的强烈抑制.以常温精选取代加温精选工艺,在原矿钨品位0.25%条件下,采用脱硫浮选-优先选钨闭路流程,获得了钨精矿品位44.23%、回收率73.52%的技术指标,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矿山企业高效开发资源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为提高磷酸铁锂中Fe、Li和P浸出率,同时实现高效去除Cu、Al和F,开发了硫酸熟化-水浸、铁粉置换除铜、化学沉淀-萃取二段除铝工艺.结果表明,在熟化时间2.5 h、熟化温度110℃、固液比4.0/1、水浸温度60℃及水浸时间2 h的最佳条件下,硫酸熟化-水浸工艺可将浓硫酸的使用量降至理论值的0.75倍,此时铁浸出率达95%以上,氟脱除率达74.4%;铁粉置换除铜过程中,控制初始pH=1.2,铁粉加入量为理论值的1.2倍时,浸出液中残留的Cu2+浓度可降至4.9 mg/L以下;采用化学沉淀-P204萃取二
为研究煤粉粒径对煤与瓦斯突出冲击波传播特征的影响,自主研制了一套突出粉煤—瓦斯两相流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不同煤粉粒径条件下的突出模拟实验,突出过程中实时监测模拟巷道不同位置冲击波超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监测点冲击波超压呈现正相与负相交替变化的格局,冲击波超压峰值与突出腔体内煤粉粒径呈正相关关系;突出冲击波在巷道内的传播速度也受煤粉粒径的影响,即煤粉粒径越小,冲击波传播速度越小,且冲击波传播速度沿着巷道呈衰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