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化学发光金属纳米簇增强策略概述

来源 :化学传感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163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致化学发光(ECL)分析技术,具有电化学分析的高可控性和发光分析的高灵敏度,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方面.ECL分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新型ECL发光体的发展.在众多的ECL发光体中,金属纳米簇(nanoclusters,NCs),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尺寸小易于标记和光稳定性强的优点,非常适用于生物传感和成像方面的应用.但是,与经典的ECL发光体(三联吡啶钌和鲁米诺)相比,金属纳米簇的ECL发光效率相对比较低,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该文概述多种ECL金属纳米簇增强机制,即功能性配体策略、掺杂离子策略、价态调控策略、自增强策略、共反应促进剂策略和抑制非辐射跃迁策略,有利于深化对金属纳米簇ECL增强机制的理解,为提高金属纳米簇的ECL效率提供方向.
其他文献
利用硝酸银溶液对D001大孔型磺酸基聚苯乙烯阳离子树脂进行浸渍处理,制备出硝酸银负载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将离子树脂作为载体,对水溶液中的溴离子进行吸附性能测试.通过改变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探究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剂吸附水中溴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吸附剂使用的优化条件为吸附剂添加量1 g、吸附时间40 min、吸附温度25℃.在该优化条件下,吸附剂对水中溴离子的吸附量为64.97 mg·g-1,吸附率可达99.96%.
目的:利用正交试验探索超声辅助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最优条件.方法: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探讨超声功率、时间、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阿司匹林产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筛选最优条件.结果:最优条件为超声功率120 W,时间30 min,催化剂用量0.02 g,超声温度50℃,产率为78.53%.结论:对比回流加热法,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超声辅助合成阿司匹林产率提高了15.32%,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对我国小卫星综合测试技术的综合测试系统通用化、自动化测试、初级智能化测试的3个发展阶段进行了简要回顾.从系统层面及单项关键技术出发,对我国小卫星综合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重点介绍和分析,例如:多级分布式的自动化测试系统架构、智能批量测试技术、基于星载测试的快速地面测试技术等.结合小卫星系统复杂化、研制模式批量化的发展趋势,对小卫星综合测试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应用差异化的测试模式、推进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测试技术、依靠计算机技术提升综合测试智能化水平等建议.
中低温煤焦油中含有大量的烷烃以及芳香烃等有机化合物成分,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以经过预处理和加氢精制处理后的中低温煤焦油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反应催化剂优选及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甲苯作为模型化合物时,自制催化剂STZ-1对甲苯加氢转化的效果最好,当其加量为0.15%时,可以使甲苯转化率达到28.72%;煤焦油加氢裂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STZ-1加量为0.15%、反应压力为15 MPa、反应温度为350℃以及反应时间为6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目标煤焦油样品经过加氢催化反应后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2萃取丁香精油进行工艺优化.选取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萃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丁香精油收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依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最佳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萃取时间,采用响应面法进行3因素3水平试验,考察3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丁香精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丁香精油的最优工艺为萃取温度49℃、萃取压力36 MPa、萃取时间105 min、CO2流量为10 kg·h-1,最优工艺下丁香精油平均收率为20.1%.通过试验验证,此法可靠,可以用于超临界CO2萃
对小卫星电气地面支持设备(EGSE)中总控设备(OCOE)的系统可靠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其可靠性控制措施必须由人来迅速实施的不足,提出了应用Xen虚拟机技术的OCOE方案.通过搭建Xen虚拟系统,将OCOE中服务类型的设备以虚拟机的形式运行在虚拟系统中,从而避免实体机硬件故障导致的系统风险;利用Xen虚拟系统容错机制,能实现OCOE中硬盘故障、网卡故障、内存故障、服务器重启、计算机病毒五大类常见故障的自动处理,能很好地提高OCOE的可靠性.
提出一种面向小卫星大批量研制的智能测试系统设计,重点介绍了接口快速接入与适配、智能测试执行、资源智能调配、多样化测试支持和智能批量测试工作流程等关键技术的设计思路和实现途径.通过面向小卫星批量化研制的智能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形成一套标准化、模块化的综合测试设备架构基准,实现了无人干预的高效高质量连续测试、多型多星并行批量快速测试、测试设备的智能自主管控等功能,能灵活提供多样化的测试模式和方法,推进小卫星研制流程的优化,适应小卫星未来市场的发展需求.
概述了国内外小卫星星务技术的历史与现状,从星务系统的星务体系结构、星载数据总线、星载计算机处理器、星务软件架构及星务信息协议等5个主要特征对我国小卫星星务技术近年来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总结.对当前及未来小卫星星务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指出星务系统应具备轻型化、集成化、通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特征.最后,对平台与载荷信息一体化设计、天基高速计算技术、智能技术应用等后续小卫星星务技术进行了展望.
小卫星技术发展快、应用场景多,导致卫星技术状态变化大、总装集成准备和测试周期短,总装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安全性问题,例如卫星部件易磕碰损伤问题和新产品总装多余物防控问题.为了确保产品安全性、过程可控性、总装可靠性,文章从工装工具研发与升级、工艺流程与操作步骤优化对上述总装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超薄碳纤维结构板总装工具改进、指向隔振机构多余物防控改进等解决措施,可为后续小卫星总装安全性改进提供参考.
为适应小卫星低成本、短周期特点的敏捷研制生产总体思路,在传统小卫星研制产品保证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凝练出“面向敏捷研制的全过程产品保证管理”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质量数据信息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设计、卫星软件敏捷开发、生产基线管理、总装的批量化、精益生产管控方法、敏捷测试方法,以及敏捷在轨故障容限设计方法等质量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了数字化研制、信息化管理、模块化设计、自动化生产的质量管理能力,为保证低成本、短周期小卫星顺利研制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