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化”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新实践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3838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化”教育是促进儿童积极变化的教育.学校调动校内外一切教育因子的力量,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教育中的相互促进和推动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学校以“儿童”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以儿童的积极变化为导向,科学合理整合德育资源,以生活中的积极事例感化儿童,以群体的积极思想行为融化儿童,以教师、家长、同伴的正面积极的评价化育儿童,让每一个儿童都获得全面的发展,形成扎实有效的“协同育人”新格局.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是我们全社会都要关注的对象.他们也有自己的性格、要求、语言习惯等,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等各不相同,那么,记者如何和老年人打交道?采访老人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记者在采访老年群体时做足准备,特别是在耐力、包容力、判断力、共情力、储备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要不断地提高、不断地锤炼,这也是我们记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习方式转变与优化的关键在于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而“联系”,作为我们脑中本就存在的思维模式,更值得我们去研究、激活.关爱、交切与关联作为新时代基础教育中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读、写、算,这是从理性能力到感性能力的突破.本文通过研究,以期找到一条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并且真实有效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