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藏百味撩人醉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_yv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相老师的《看座》。那篇小小说当时获得“中骏杯”《小说选刊》双年奖。其语言云淡风轻,人物形象饱满,细节独特生动,多以“小”见大,有中短篇一样的容量与内涵,读着读着,我便喜欢上了。
  同样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相裕亭老师的三本小说集,看到相老师新书封皮上的头像,我怎么也无法与相老师的文字联系在一起。一个山东大汉模样的人,却写出如此细腻的文字,我忍不住想探询其中的奥秘。
  之前在各种期刊上,看了无数遍《看座》,当捧着散发书香的书的那一刻,我还是禁不住心花怒放。当然此《看座》非彼《看座》,“她”是作为相老师的《盐河旧事》之二的系列小小说集子出现的。也许,这是相老师极喜欢的一篇,就像父母总是以自己长得最俊、最有才华的孩子引以自豪,写作者恐怕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一篇,在最为显眼的地方呈现给读者,或者直接以“她”作为书名。
  当然,《看座》当之无愧!书中一篇篇精美的文字,反复读过之后,就会觉得自己也站在了盐河边上。此时此刻,一串串“旧事,就像盐河里荡起的层层细浪,撩拨得你如痴如醉。”
  《看座》里,盐河边打鱼的汪福和大盐商沈老爷、大太太这样对立的人物角色,在相老师的系列小小说里比比皆是,例如:《夜宴》里偷食的女人和吴家大太太;《银凤》里二姨太的丫头银凤和吴家老爷、太太;《替身》里的马夫汪九和沈老爷;《大喜》里吴妈的女儿红玉和沈家老爷、太太;《报喜》里的小丫鬟杏儿和盐商葛老爷及葛家的大太太;《威风》里的大管家陈三和东家;《忙年》里的田嫂和吴家大太太;《汪家父子》里会木匠活的汪家父子和泰和洋行的大东家杨鸿泰等等。一篇篇读下来,就会发现,相老师擅长把视角对准大背景下小人物的辛酸命运,然后用犀利的笔尖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让读者总会随着文字跟着更多的“汪福们”,时喜时怒时哀时乐。小说是写人性的,书中的“汪福们”如从画中款款走来,也许他们的命运不尽相同,但大都是那个社会的牺牲品,读了总会让人心里百转千回地痛!
  相老师除了把人物对立地书写外,还把笔墨集中在苏北盐区沈、杨、吴、谢四大家。小说中有这样一说:“谢家的花园杨家的楼,吴三才的盐坨气死牛。”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都生活在同一个背景下,这也许就是相老师总会把人和事放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点”上来写的缘由,这个“点”就是盐河。
  相老师的盐河系列小说,總是以“旧事”为着力点。曾经看过一篇谈鲁迅小说的文章,说:“究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并且从不满足,一生中坚持探索、坚持实践,不断地开拓新的生活领域,扩充新的题材,力图使自己永远扎根在沃土中。”而相老师笔下的沃土,便是他的“盐河”。
  那些“盐河”里的旧事,一定是他熟悉的生活,或者熟悉的老辈人口口相传的旧事;那些左邻右舍、街巷弄堂总有说不尽的故事;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本身就有一箩筐的往事。相老师写起“旧事”来,是那样的得心应手,读者读起来就像发生在家门口的寻常事。如“田嫂”,是相老师“盐河”系列里《忙年》中的一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她的命运,如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一样。但田嫂才“二十出头岁,她瘦高个儿,雪白的脖子,干活很利落,杀鸡、宰鹅、油炸狮子头,样样都能拿得下来,尤其是揉馒头压卷子时,她把两只衣袖高挽着,揉起面团来,总踮起脚尖往下用力气……”这样一个穷苦人家的媳妇,偏偏又生出个小豁嘴丫头,接下来,她丈夫的腿又在那年秋天运盐的时候磕断了。年三十让她到吴家帮厨,原认为吴家能赏她几个包子,带回家过个年。没料想,风雪之夜,大太太却说:“窗台上的枣儿,给她几个吧……”
  吴家大太太口中的那几颗枣儿,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下子让田嫂的生存希望破灭了,致使田嫂在回家的路上投井死了。
  田嫂以及相老师笔下的众多人物,立足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晚清至民国。但,相老师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与故事,都深刻地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再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中小人物的悲惨命运。铁凝主席曾说过,“作品中的苦难,让读者感到寒彻颤栗,却也包含了巨大的生命力。”这也许即是相老师讲述的故事打动众生,也是最耐人咀嚼的地方,让读者钟爱和不舍,忍不住一读再读。是不是相老师的作品都是来自“盐河”,难道相老师一提笔就是“旧事”吗?
  我的手里还有一本集子,是1996年9月由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的相老师的第一本集子,淡绿色的封皮,共计188页,拿在手里,每翻过一页,就会像小溪边的流水般流淌出悠悠岁月里的陈年往事。
  相老师说,集子《落雨》是他早期的作品,对于初学小小说的写作者来说,是多么珍贵,如果那些“旧事”是遗落在盐河里的颗颗珍珠,那么“落雨”便是洒落在空中的晶莹的水花;如果“旧事”写的是“我”眼里的别人,那“落雨”记录的就是别人眼里的“我”。
  小说中的“我”,每一次幸福的团聚、痛苦的分离、无辜的误解、有趣的巧合……而这个“我”,是接到大学女友安子电话时,去还是不去赴约的“一平”;是接到儿子的来信,既惊喜又心酸的“曹大叔”;是被抽调去羊儿洼扶贫的县供电局的“老顾”;还是《落雨》里“果果”和“明玉”这对姐妹花,等等。相老师总是能把“我”的身份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写谁自己就是谁,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非他莫属,自己是主角极尽讽刺之能事,自己是配角绝对不抢主角的戏份儿。每一篇妙笔生花,妙不可言。
  三本书通读后,我在想,相老师是如何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呢?似乎是品出一些滋味,但仍然难解其中的“盐藏百味”。只曾经听相老师说过,其实小说可以随意写的。
  我想,这里的“随意”并不是任凭自己的意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是不要过度追求构思的安排和辞藻堆砌,这让我想起了汪曾祺汪老的“平和简静”。而相老师说的“随意”,是不是可以解释为:过度用力反而会失去美。
  相老师笔下的“盐河”,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写到了淮北盐运航道。那里的渔民在盐河边,打鱼,扳罾,垂钓,就像汪福那样,一辈子都生活在小岛上,盐河水滋润着那里的渔民,一方山水养育着一方人。在那里待久了,生活脾性也变得温和平淡。我想,相老师笔下的文字是这样的,人也一定是温和平淡的。
  那么,相老师究竟是如何从小渔村里的《落雨》,到“连通”大江大河的“盐河”呢?答案应该就在他那盐区的“旧事”里。
其他文献
七夕下了场急雨,苏欣回家比平常稍微早点。  隆铭已经睡熟,但他的手机没睡。一声轻微的鸟叫,苏欣下意识地瞟了一眼那骤然变亮的屏幕:乌发轻挽,眉眼如黛,一个旗袍美女赫然印入眼帘。  淡雅清新,温婉娴淑,这美女的气质,给苏欣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苏欣绞尽脑汁也想不起她到底是谁。  隆铭的手机屏保一直是用苏欣和儿子的合照,从什么时候开始换上这张美女图了?  会不会是隆铭在外头有人了?苏欣突然想起隆铭上月去杭州
期刊
腊湾的山水是吝啬的,高寒、贫瘠,让大山里的人桎梏于贫穷和落后。腊湾的人是坚强的,为了探索一条治穷根的发展之路,勤劳的人民战天斗地,一点一点在荒芜中描绘出生命绚丽缤纷的色彩。  位于牟定县境西部凤屯镇寨子山上的腊湾,距县城32公里。因海拔高,气候寒冷,一年四季气候寒冷如腊月,进村之路九曲十八弯,取“冬天里的山湾”之意,名曰“腊湾”。全村国土面积40.57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
期刊
炮火终于停息下来,但这是暂时的,接下来的战斗会更加惨烈。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受伤的战友紧咬着嘴唇,尽量不发出呻吟。柱子趴在战壕里,抱着他的歪把子机枪,通红的眼睛盯着敌方阵地。  “你休息一会儿吧,你可是我们的主力,下一场战斗就看你的发挥了。”黑子拉了拉柱子的袖子。  柱子点点头,他伸手摸了摸胸口,胸口的口袋里放着他写给妻子和母亲的家书。摸着这封家书,他的心就感觉暖暖的。  柱子结婚第三天
期刊
民国庸城小镇,清早6点就开始热闹了。东边街卖蔬菜、水果、河鲜,卖炸糕、臭豆腐、烧饼、馄饨、肉包……人称“白案”;西边一遛大案子排开:卖猪肉、牛羊肉,俗称“红案”。奇怪的是,别人的摊子早上7点就上市, 可有一个最大的肉摊,9点才开摊。这肉摊主一来,别的肉摊周围顿时变得空荡荡,他这里却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买肉的多,有时让南门口街有些拥堵。肉摊主人称“吉一刀”。他摊上的猪肉不仅肉质香、分量足,而且,他有
期刊
老吴儿媳的爸爸、妈妈来了。一是房间住不开,二是为了让三年没见面的女儿与爸爸、妈妈好好亲热亲热,聊聊心里话,老两口子一合计,便回到了老房子。  自打儿媳生下胖孙子,老吴两口子基本就没回过老房子。整天守着宝贝孙子,不但伺候孙子的事儿全包了,儿子家的活也全揽了下来。都过了60,整天闲不下,能不累吗?可是,越累越乐呵。  真应了老伴儿说的那句话,越老越是老贱种。刚离开孙子一天,老吴就因想孙子吃不下饭,睡不
期刊
有生以来,老李第一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疑惑。  从来没有过。  自打进了机关,老李就在不断进步。从科员到副科到正科到副处到正处到副厅,虽说不算快,也不算慢。最后享受正厅级待遇光荣退休,平安着陆。放眼全国,到他这个级别的也不算多。要知道,14亿国人,月收入1000元的还有6亿呢。他每月都可以按时领到近万元退休工资,他很知足。  老李绝对不是一个贪官,他一直小心翼翼,对自己要求严格。尽管平时也公款吃喝
期刊
史料提供人:赵 坚 赵友生  核实整理人:赵师壁 汤佩修  赵坚,1921年生,大港镇北山村车碾口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抗日戰争胜利后,新四军北撤,国民党反动派在大港建立了区政权。为庆祝“双十”节,国民党大港镇公所要大港商会发动各商店扎灯,准备在“双十”节那天出灯会,以示庆祝。  中共大港特别支部得到这一消息,立即召开支部会研
期刊
一  清·康熙禄丰知县唐联芳词《西河烟柳(摸鱼儿)》有云:  “见长河,连绵迢递,如龙游衍相近。二川交泻清波水,星宿渊源须认。放艇顺,又辗转潆洄,乱絮飞成阵。柔条清润,将楚国纤腰。隋宫螺黛,莫写神晨收靓。沿堤上,朝暮烟拖月晕,依依夹岸飞尽。万融香雾氤氤景,游罢依栏酣困。临流问:惟只见,绿云摇浅朝来混,乘槎谁信?看蔽蒂浓阴,青色不改,留作甘棠咏。”  我从唐联芳这首词中,读出了星宿江的奔跑,还有它的
期刊
一  王增辉这个名字,叫着响亮又顺口。但他的同村人却都叫他“王二狗”,连彭林有时也是这样叫。按理说,作为乡政府驻村扶贫干部,彭林不该这样,可王增辉这个人呐!唉!  那天中午,王增辉把乡长堵在村委会二楼的會议室里。乡长往左走,他往左堵。乡长往右走,他往右堵。乡长不得已停住脚,大声问:“你想干什么?”  “我要当贫困户!”王增辉梗着脖子,一副无赖相。  乡长皱起眉头。向会议室巡视一圈后,看了看坐在会议
期刊
编者按: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镇江新区宣传统战部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第二阶段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以讲话精神为指引,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强化学以致用的同时,进一步挖掘镇江新区红色资源内涵,聆听“圌山初心”,讲好红色故事,使红色资源焕发“红色魅力”,以“红色引擎”助推为民办实事提质增效。  史料提供人:赵福荣 孙淑华  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