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随着全国新课改的浪潮,我市走过了七个年头的课改历程。在这七年里,我不懈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适应到喜欢,逐渐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观念,在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应当是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借以改变传统教学那种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新的课程基本理念呢?下面,略述我在课改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与体会,与同行们商榷。
一、创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
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被动的教向现代的学生自主地学的转变,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教师已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此,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学生无须绝对服从。为了帮助每一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敞开心扉,乐于相互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活跃思维,畅所欲言,主动融入到学习活动中。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建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共进、互动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对话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使学生能够自主、自由、自能地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同时,教师应该珍视每个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当学生在对话中有独特的见解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学生受到鼓舞,心态才能激活,才能充满活力,才能真切尝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甜头。即使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教师也不能强行统一意见,而应启发学生深入探究,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获得新知,得到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互助探究地学习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它能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有利于学生增强探究欲望,加强情感体验。它可以使学生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引起无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创设条件。如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合作互助、积极探究地学习呢?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的第三节时,我是这样做的:
1.创境感悟,认识苍耳外形
我先把第三节内容通过多媒体显示在屏幕上,组织学生朗读,然后思考:苍耳妈妈用了什么办法让娃娃离开妈妈?等孩子们找到正确的答案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苍耳,分到各小组的桌上,让孩子们动手摸摸,相互交流,说说什么感觉。孩子们特别兴奋,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我发现苍耳硬硬的;我发现苍耳身上带有好多刺,觉得挺刺手的;我觉得苍耳真像一只很小的刺猬……同时,我利用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铠甲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带刺的铠甲”。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亲身体验中认识苍耳的特点,无形中为后文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体验展示,理解传播方法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把课前带来的长毛绒衣服或布块拿出来,我也相机拿出了动物头饰,给几位学生戴上,并告诉大家:你们就是小兔、小猫、小猴……今天大家要到茂密的森林里,清清的小河边,美丽的田野中去游玩。游玩时,大家要注意观察,看看苍耳娃娃会被小兔、小猫、小猴带到哪儿去?(我抓住一大把的苍耳,准备有意地粘在他们的衣服或布料上。)于是学生们扮演的几只小动物,分别拿着长毛绒的衣料从苍耳边走过。边走边说:“苍耳娃娃被我带到小河边、森林里、田野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情绪高涨,完全沉浸在井然有序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扮演角色,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验活动中,学习的主动探究得到了发挥,他们把苍耳植物的传播方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在互助交流、自我探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此可见,只有经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才能把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他们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获得大量鲜活的阅读信息,在身临其境中去阅读、去感悟、去创造。因此,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教学内容,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互助合作、自主探究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运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地学习
评价是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是学习主体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元认知,同时也是一种帮助学生积累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交流地进行学习的有效途径。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其最佳手段也是要靠优化课堂教学的反馈和评价来实现。正如教育家斯塔费尔比姆所说的:“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运用多元评价、多角度鼓励学生,挖掘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促使他们在学习中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与同伴合作交流,最大化地提高学习实效。
例如,我在教学《穷人》一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九课),描写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心理活动这一片段时是这样做的:首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再与同学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然后让学生汇报各自的体会。在汇报各自的体会时,有的学生说:“桑娜当时的心情很紧张。”有的说:“不仅仅紧张,还有担忧。”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还有点自责、后悔,但又是那么坚决。”我对第一位学生的评价是:“真不错,桑娜当时的心情确实很紧张。再读读想想,或与同学交流一下,只仅仅紧张而已吗?”对第二位学生的评价是:“你读书很认真,可见桑娜当时的心情很复杂,有些不知所措。不知是否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感受?”针对不同学生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独特的体验,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这不,第三位学生的答案让我感到欣喜:“你的发言真好,恐怕连老师都没读出这种感受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课后我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我感到成功之处是在这环节中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结果不是简单笼统地评价(由于每个人的智力都有差异,再加上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考问题的角度等也会有差异,学生回答、探究的结果肯定是五花八门,其中不乏有创造性的东西在里面。如果一概简单或过于笼统评价,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而是在肯定之中又很自然地提出合理更高的要求,为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张扬个性,合作交流、共同发展,激发他们独自深入探究问题的激情和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评价的激励机制在学生的身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个性得到了彰显,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共同进步的品质得到了培养,深入探究、不断进取的精神得到了体现。
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的方法很多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课改的浪潮中继续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和运用,让这朵课改之花永开不败。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应当是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借以改变传统教学那种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新的课程基本理念呢?下面,略述我在课改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与体会,与同行们商榷。
一、创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
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被动的教向现代的学生自主地学的转变,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教师已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此,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学生无须绝对服从。为了帮助每一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敞开心扉,乐于相互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活跃思维,畅所欲言,主动融入到学习活动中。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建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共进、互动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对话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使学生能够自主、自由、自能地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同时,教师应该珍视每个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当学生在对话中有独特的见解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学生受到鼓舞,心态才能激活,才能充满活力,才能真切尝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甜头。即使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教师也不能强行统一意见,而应启发学生深入探究,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获得新知,得到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互助探究地学习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它能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有利于学生增强探究欲望,加强情感体验。它可以使学生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引起无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创设条件。如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合作互助、积极探究地学习呢?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的第三节时,我是这样做的:
1.创境感悟,认识苍耳外形
我先把第三节内容通过多媒体显示在屏幕上,组织学生朗读,然后思考:苍耳妈妈用了什么办法让娃娃离开妈妈?等孩子们找到正确的答案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苍耳,分到各小组的桌上,让孩子们动手摸摸,相互交流,说说什么感觉。孩子们特别兴奋,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我发现苍耳硬硬的;我发现苍耳身上带有好多刺,觉得挺刺手的;我觉得苍耳真像一只很小的刺猬……同时,我利用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铠甲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带刺的铠甲”。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亲身体验中认识苍耳的特点,无形中为后文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体验展示,理解传播方法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把课前带来的长毛绒衣服或布块拿出来,我也相机拿出了动物头饰,给几位学生戴上,并告诉大家:你们就是小兔、小猫、小猴……今天大家要到茂密的森林里,清清的小河边,美丽的田野中去游玩。游玩时,大家要注意观察,看看苍耳娃娃会被小兔、小猫、小猴带到哪儿去?(我抓住一大把的苍耳,准备有意地粘在他们的衣服或布料上。)于是学生们扮演的几只小动物,分别拿着长毛绒的衣料从苍耳边走过。边走边说:“苍耳娃娃被我带到小河边、森林里、田野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情绪高涨,完全沉浸在井然有序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扮演角色,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验活动中,学习的主动探究得到了发挥,他们把苍耳植物的传播方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在互助交流、自我探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此可见,只有经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才能把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他们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获得大量鲜活的阅读信息,在身临其境中去阅读、去感悟、去创造。因此,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教学内容,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互助合作、自主探究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运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地学习
评价是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是学习主体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元认知,同时也是一种帮助学生积累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交流地进行学习的有效途径。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其最佳手段也是要靠优化课堂教学的反馈和评价来实现。正如教育家斯塔费尔比姆所说的:“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运用多元评价、多角度鼓励学生,挖掘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促使他们在学习中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与同伴合作交流,最大化地提高学习实效。
例如,我在教学《穷人》一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九课),描写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心理活动这一片段时是这样做的:首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再与同学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然后让学生汇报各自的体会。在汇报各自的体会时,有的学生说:“桑娜当时的心情很紧张。”有的说:“不仅仅紧张,还有担忧。”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还有点自责、后悔,但又是那么坚决。”我对第一位学生的评价是:“真不错,桑娜当时的心情确实很紧张。再读读想想,或与同学交流一下,只仅仅紧张而已吗?”对第二位学生的评价是:“你读书很认真,可见桑娜当时的心情很复杂,有些不知所措。不知是否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感受?”针对不同学生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独特的体验,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这不,第三位学生的答案让我感到欣喜:“你的发言真好,恐怕连老师都没读出这种感受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课后我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我感到成功之处是在这环节中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结果不是简单笼统地评价(由于每个人的智力都有差异,再加上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考问题的角度等也会有差异,学生回答、探究的结果肯定是五花八门,其中不乏有创造性的东西在里面。如果一概简单或过于笼统评价,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而是在肯定之中又很自然地提出合理更高的要求,为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张扬个性,合作交流、共同发展,激发他们独自深入探究问题的激情和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评价的激励机制在学生的身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个性得到了彰显,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共同进步的品质得到了培养,深入探究、不断进取的精神得到了体现。
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的方法很多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课改的浪潮中继续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和运用,让这朵课改之花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