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习导航”教学模式是我校构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和课下的小组交流,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以“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为例,详细阐述了“预习导航”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过程性评价更是凸显学生的能力考查。
关键词:“预习导航”教学模式;预习案;巩固案;自主学习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4–0031–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民办初级中学,学校办学理念新,以“作业少、活动多、课堂活”为特色,致力于创办高效课堂和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学校自2011年开始摸索包含课前“预习案”、课中“巩固案”、“学科小先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建高效课堂。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逐渐构建出“预习导航”教学模式,并在各学科教学中付诸实施。
2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的内涵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是以“预习案”、“巩固案”为载体,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高效课堂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导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小先生”等策略解决疑难,再根据“巩固案”的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本模式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重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让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
3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体现在知识和学习两个方面。
3.1 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1],教师应将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长出”新的知识来。“预习导航”教学模式中“预习案”的设计就是依据这一主张。
3.2 学习观
大多数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从头脑中提取与新知识一致的知识经验,作为同化新知识的固定点,而且要关注已有的、与当前不一致的经验”,“学习不仅意味着对新的知识经验的获得,同时还意味着对既有知识经验的改造”[2]。“预习导航”教学模式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
4 基于“预习导航”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4.1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的模块结构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分三个模块:教师前期准备、教学阶段和教学评价,三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4.3 教師的前期准备
4.3.1 编制“预习案”“预习案”的编制原则[3]多轮实践下来总结如下:
(1)“预习案”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储备为基础。
(2)“预习案”明确预习目的的同时要有问题意识。
(3)“预习案”要有学法指导,通过试题的解决找到其中解决问题的规律。
(4)习题设置需分层次,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
(5)“预习案”的设计要有艺术性,需图文并茂,不但有文本部分,还要有图表、图形等非文本信息。
以新授课“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为例加以阐述。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预习案
[预习目标]
1.知道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知道着火点。
3.初步学会使用正确的灭火方法。
[预习内容]课本第97~98页。
着火点:使可燃物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归纳]我能行!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①可燃物与 接触(如 );②达到可燃物 。
[举例]我来答。
在红磷燃烧的实验中,可燃物是 ,助燃剂是 ,使红磷燃烧的最低温度是 。
[提问]如何使铜片上的红磷燃烧?
[实验反思]可燃物燃烧的助燃剂一定是氧气吗?举例说明
[实际应用]考考吧!我能行。
1.如何熄灭下列火焰并分析原理。(1)熄灭酒精灯火焰。方法原理
(2)油锅着火,如何扑灭。方法原理
(3)酒精灯内酒精泼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如何扑灭。方法 原理
(4)山林着火,如何扑灭。方法 原理
2.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 [教师操作]将试管伸入水中,罩在白磷的上方。
[学生观察]白磷燃烧,但没有在氧气中剧烈。
[继续提问]试管中红磷如何才能燃烧?
[生]加热(此时学生思维很活跃)。
[教师操作]取出试管,擦净外壁的水,酒精灯上加热。
[现象]红磷燃烧。
设计意图:化学实验是最具魅力和说服力的,通过对比学生不仅知道了燃烧的两个条件,还通过这两个条件解决了实验中的问题,并顺带复习了氧气的浓度与燃烧剧烈程度的关系。
[追问]可燃物燃烧需要助燃剂和温度达到着火点,那么,助燃剂一定是氧气吗?
[生]不一定(预习时已经知道这部分知识,但期待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见表4)。
教师将以上六部分内容中学生的表现做记录,综合所有表现,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分阶段展示学生的综合表现,让学生了解本阶段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指出一部分学生的不足,帮助他们找到提高的方法和方向。
5 小结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其中小组合作也让学生间的互帮互助行为增加,课堂上学生是主人,有了更多表达的机会。学生有如此多的变化,是因为课前预习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和质疑,课中的合作和课下的互帮互助让他们有了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预习导航”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建构知识,这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俨然成为展示学生能力的地方。但同时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灵活应用教材,编订高质量的“预习案”、“教学案”和“巩固案”,学生认真预习,有效完成“预习案”和“巩固案”,才能确保“预习导航”教学模式有效进行,不是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朱宝荣主编.应用心理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赵丛海.初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写和运用[J].现代教育2011,(69):2~3.
[4][5]王祖浩主编.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98~99.
关键词:“预习导航”教学模式;预习案;巩固案;自主学习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4–0031–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民办初级中学,学校办学理念新,以“作业少、活动多、课堂活”为特色,致力于创办高效课堂和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学校自2011年开始摸索包含课前“预习案”、课中“巩固案”、“学科小先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建高效课堂。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逐渐构建出“预习导航”教学模式,并在各学科教学中付诸实施。
2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的内涵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是以“预习案”、“巩固案”为载体,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高效课堂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导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小先生”等策略解决疑难,再根据“巩固案”的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本模式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重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让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
3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体现在知识和学习两个方面。
3.1 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1],教师应将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长出”新的知识来。“预习导航”教学模式中“预习案”的设计就是依据这一主张。
3.2 学习观
大多数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从头脑中提取与新知识一致的知识经验,作为同化新知识的固定点,而且要关注已有的、与当前不一致的经验”,“学习不仅意味着对新的知识经验的获得,同时还意味着对既有知识经验的改造”[2]。“预习导航”教学模式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
4 基于“预习导航”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4.1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的模块结构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分三个模块:教师前期准备、教学阶段和教学评价,三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4.3 教師的前期准备
4.3.1 编制“预习案”“预习案”的编制原则[3]多轮实践下来总结如下:
(1)“预习案”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储备为基础。
(2)“预习案”明确预习目的的同时要有问题意识。
(3)“预习案”要有学法指导,通过试题的解决找到其中解决问题的规律。
(4)习题设置需分层次,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
(5)“预习案”的设计要有艺术性,需图文并茂,不但有文本部分,还要有图表、图形等非文本信息。
以新授课“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为例加以阐述。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预习案
[预习目标]
1.知道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知道着火点。
3.初步学会使用正确的灭火方法。
[预习内容]课本第97~98页。
着火点:使可燃物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归纳]我能行!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①可燃物与 接触(如 );②达到可燃物 。
[举例]我来答。
在红磷燃烧的实验中,可燃物是 ,助燃剂是 ,使红磷燃烧的最低温度是 。
[提问]如何使铜片上的红磷燃烧?
[实验反思]可燃物燃烧的助燃剂一定是氧气吗?举例说明
[实际应用]考考吧!我能行。
1.如何熄灭下列火焰并分析原理。(1)熄灭酒精灯火焰。方法原理
(2)油锅着火,如何扑灭。方法原理
(3)酒精灯内酒精泼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如何扑灭。方法 原理
(4)山林着火,如何扑灭。方法 原理
2.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 [教师操作]将试管伸入水中,罩在白磷的上方。
[学生观察]白磷燃烧,但没有在氧气中剧烈。
[继续提问]试管中红磷如何才能燃烧?
[生]加热(此时学生思维很活跃)。
[教师操作]取出试管,擦净外壁的水,酒精灯上加热。
[现象]红磷燃烧。
设计意图:化学实验是最具魅力和说服力的,通过对比学生不仅知道了燃烧的两个条件,还通过这两个条件解决了实验中的问题,并顺带复习了氧气的浓度与燃烧剧烈程度的关系。
[追问]可燃物燃烧需要助燃剂和温度达到着火点,那么,助燃剂一定是氧气吗?
[生]不一定(预习时已经知道这部分知识,但期待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见表4)。
教师将以上六部分内容中学生的表现做记录,综合所有表现,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分阶段展示学生的综合表现,让学生了解本阶段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指出一部分学生的不足,帮助他们找到提高的方法和方向。
5 小结
“预习导航”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其中小组合作也让学生间的互帮互助行为增加,课堂上学生是主人,有了更多表达的机会。学生有如此多的变化,是因为课前预习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和质疑,课中的合作和课下的互帮互助让他们有了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预习导航”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建构知识,这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俨然成为展示学生能力的地方。但同时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灵活应用教材,编订高质量的“预习案”、“教学案”和“巩固案”,学生认真预习,有效完成“预习案”和“巩固案”,才能确保“预习导航”教学模式有效进行,不是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朱宝荣主编.应用心理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赵丛海.初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写和运用[J].现代教育2011,(69):2~3.
[4][5]王祖浩主编.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