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同一个百叶箱内的新型激光湿度传感器和常规湿敏电容式湿度传感器进行了外场观测数据比对,对这2种湿度传感器在不同气象条件下测量的相对湿度的系统偏差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湿度传感器总体测量值相比于常规湿敏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偏低;在气温低于0℃时,激光湿度传感器测量值偏高;在高温高湿下,系统偏差较大,激光湿度传感器测量值偏低;0℃以上时,不同风速影响下,系统偏差变化不明显。低于0℃时,风速在3 m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同一个百叶箱内的新型激光湿度传感器和常规湿敏电容式湿度传感器进行了外场观测数据比对,对这2种湿度传感器在不同气象条件下测量的相对湿度的系统偏差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湿度传感器总体测量值相比于常规湿敏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偏低;在气温低于0℃时,激光湿度传感器测量值偏高;在高温高湿下,系统偏差较大,激光湿度传感器测量值偏低;0℃以上时,不同风速影响下,系统偏差变化不明显。低于0℃时,风速在3 m/s以下时,系统偏差较大。激光湿度传感器测量误差符合指标要求(相对湿度大于80%,最大允许误差±5%;相对湿度小于80%,最大允许误差±3%),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无论是航天领域的深空探测还是智能机器人的自主作业,都离不开精确的导航定位技术作为其重要支撑。提供载体三维位置与三维姿态信息的过程称为导航。然而,单一导航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解算的导航信息具有较大误差。惯性导航系统由于其自主性好、可靠性高的优势,使得基于惯性导航技术的组合导航系统成为了目前各载体常用的导航方式。相较于传统以卡尔曼滤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比如在医疗健康领域、触控领域和柔性可穿戴设备中,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得到了大量应用。尤其目前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盛行时期,如果在人群聚集场所的公共设备中使用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例如公共电梯按钮,银行的自动取款机的人机交互界面中,这样就能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进一步切断疫情的传播。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湿度变化原理的非接触式
<正>教师要紧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立足学科本位,深入思考跨学科教学“何为跨”“为何跨”“如何跨”“跨到什么程度”“如何评价”等问题,打破学科边界,关注学科素养,展开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的实践与研究,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与实施。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以小学数学第二学段“寻找消失的古计量单位”为例,对跨学科的长程主题学习活动进行了初步
<正>家居装饰设计目的是通过对居住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优化家用器具的摆设、实施科学布局与色彩搭配等,以提升居住空间的舒适度、实用性等。早期的家居装饰缺乏系统、规范的理论指导,同时受技术限制,家居装饰设计的效果无法有效呈现,往往在实施后才能获知家居装饰的实际效果,存在设计灵活性不足、布局设计与实际使用存在差异等问题。
敦煌石窟建筑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70多年的研究历程,相关学者梳理了敦煌石窟的营建史和发展演化脉络,在敦煌石窟建筑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文章在整理和分析已经出版的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分类学相关知识,将有关敦煌石窟建筑研究的文献划分为8类,重点总结和回顾了敦煌石窟营建研究、敦煌石窟形制研究、敦煌石窟窟檐研究、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图像研究等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评述了相关研究内容的研究价值
为研究湿敏电容传感器性能,对VAISALA HMP155型湿度传感器进行迟滞特性分析和偏移校正方法探讨。按照JJG(气象)003-2011自动气象站湿度传感器检定规程的要求,对148只湿度传感器进行静态测试,给出不同湿度检定点的迟滞误差曲线,计算迟滞误差占比,并对其中单个检定点超差的传感器进行了偏移校正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HMP155型湿度传感器在由95%RH降湿到75%RH时降湿过程较慢、迟滞
以赤泥替代水泥、钢渣替代机制砂,制备钢渣细集料赤泥基混凝土,研究了赤泥、钢渣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规律及钢渣细集料赤泥基混凝土的抗渗特性。结果表明,赤泥的吸水性和持水性及钢渣的潜在胶凝性和膨胀性均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抗渗性能,但两者用量不宜过多,赤泥掺量为40%,钢渣掺量为50%时,钢渣细集料赤泥基混凝土的抗渗能力最强,水压力抗渗值为1.8 MPa,显著优于普通混凝土,具有较好的防水抗渗工程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传播途径的数字化与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敦煌文化扩大了传播范围,但也面临年轻受众参与性不高的问题。身为第一批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年轻人,“Z世代”对互联网平台的话语体系和叙事方式更为熟悉,是推动敦煌文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关于“Z世代”对敦煌文化的感知途径和传播期望是什么,目前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分析敦煌文化的现代传播途径特点,结合网络调查问卷数据,得到“Z世代”对敦煌文化的真实感知途径
敦煌藏经洞所出文献是敦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文献延续近千年,保存了千年的书法演变过程。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研究,敦煌书法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其中敦煌草书及道教经卷书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深化敦煌书法和宗教中国化问题研究,以及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有着历史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