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论从新课程所强调的素质教育角度看,还是从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看,我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将德育与体育叠加起来,是教育理念的具体践行,是学生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学科特征的价值体现。本文从农村小学体育与德育教学叠加的需求性、可行性和实践方略三个方面开展解析研究,以期能使无意叠加转向有意叠加,确保教育的效果与方向。
关键词:农村 小学体育 德育 叠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1(a)-0117-02
面对“身”与“心”两个教育内容,体育教师就不能仅仅是一个学生形体的“塑形师”,还应同时是学生精神的“美容师”。因而,品德教育作为精神层面的重要内容就被推上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前台。
那么,在农村小学体育课堂上,真的需要叠加德育吗?在体育教学中叠加德育是可以操作的吗?怎样才能实现体育与德育的有效叠加呢?
1 农村小学体育与德育叠加的需求性
在我国,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品质有着其特殊性,特别需要正确引导。
农村空间是广阔的,但生活在其中的人又是封闭的。由于信息不对称、经济不平衡、文化滞后以及生活习惯、环境设施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生的品德成长环境相对不足。总体看来,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道德品质弱项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卑。缺乏自信,在农村是整个环境的问题。不管经济条件怎么样,面对在网络上、电视上看到的城市生活,整个农村的自卑感是团队性的,这种环境氛围自然也会影响到下一代。
二是自私。在农业生仍然是家庭或小集体为主的情况下,“小农意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家长、邻居、亲友,大多都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以维护自身小利为基本原则。在这种环境下的小学生,自然也会天然携带“自私”的基因。
三是自闭。由于生活单元较小,社会环境相对简单,大多农村小学生不善于交际。有问题不会向同学或教师请教、求助,有快乐了不会向大家分享,集体荣誉感远远小于个人荣誉,不懂得团队协作共赢。体现在足球项目中,就是没有战术配合,像一团蜜蜂一样追着球跑,抢到球了自己控制,不知道传给队友。
以上问题,在農村小学生中具有普遍性,需要我们体育教师积极行动为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尽职尽责。
2 农村小学体育与德育叠加的可行性
从体育学科本身的特质来说,就算我们不在教学中有意进行德育方面的引导,学生也会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品质方面的发展。
“体育场是培养小学生品质的有益场所……不仅能让小学生的体质得到较好的提升,更对小学生建立健康的思想品质有着积极的正面效用”——这是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对体育教育与小学生品质发展关系的论断。
体育这个学科的实践性与体验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体育教师在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德育与体育的叠加时,学生们在运动中也会得到思想品质方面的切身体验并融入到自己思想品质当中。比如,在足球、篮球这些对抗性比较强的运动,学生自然会在身体的碰撞和摔打中建立起勇敢、坚毅的性格品质。
但这种无意的“德育”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就是学生的品质体验是自生的,其品质的形成方向缺少引导,很可能在自觉生成过程中出现偏差。还如足球运动,对抗、疲劳、伤痛等可能给学生带去坚毅、勇敢以及集体意识等优秀品质,也可能使他们产生暴力、欺凌、胆怯及小团伙思想等负面品质。
因而,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引导,将体育的教学与德育的引导叠加在同一个课堂上,从而保证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向正确的、积极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农村的小学生,体育教师不仅要给予德育引导,而且应开展针对于其特殊思品问题的德育引导。
品德的教育应注意方向的政治性和民族性,也就是说德育叠加到体育的教学中时,教师应依据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理念、依据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理念。据此,笔者认为,小学生的德育主要内容应该是从政治(如爱国)、思想(如人生观)、品德(如行为规范)、法治(如遵守规范)和心理(如勇敢)这几个方面把握。实践证明,这些内容在体育的教学中都可以通过具体的项目进行有效叠加。
3 农村小学体育与德育叠加实践方略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实践中,叠加德育教育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前面已经进行了分析,只要教师能够有意把握体育学科和项目的特征,就一定能够通过体育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
如,通过长跑运动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足球、篮球培养学生的好胜心和荣誉感,通过乒乓球训练学生专注的品质等。下面,主要针对于农村小学生的思品问题进行实践方略的探讨。其他方面,教师自证即可。
3.1 提升农村小学生自信的德育叠加
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对于面向全班学生的自信教育来说,通过对抗式的引导效果并不理想。有对抗、有比赛就一定有输赢和胜负,对胜利的一方自然是信心,对失败的一方带来的则是沮丧。因而,对抗运动适合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等,对于培养自信的作用不大。
所以,在教学中针对于培养学生自信,笔者采用的策略是全体的自信获取。一般说,是通过降低运动难度、提升运动能力和外引交流的形式来开展。如跳远,本来目标是跳1.2m为优秀,笔者根据学生的水平,将目标定在0.9m。这样,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达到“优秀”,使他们产生自信。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技能上的指导,并逐渐提升达标值,使他们最终能在自信的情态下实现体能的达标。此外,考虑到农村学生的体能比城市的学生要好,笔者有时会邀请城市学校的学生来校进行交流比赛。城市学生权当是郊游、踏青,而笔者的学生在体育友谊赛中,通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别是投掷、跑步等项目,优势比较明显。对他们建立对于“城市”的自信大有益处。
3.2 使学生开拓胸襟、团队协作的德育叠加
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使他们打开自我的小空间,在更大的集体空间中寻找定位,主要的方略是通过团体运动来实现。
如,在足球教学中,给小学生讲战术配合、讲协作,效果并不理想,他们一方面对战术的理解比较浅层,另一方面在实际对抗时会本能地回到封闭状态。所以在给学生讲授战术、配合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定位式足球教学法,通过将学生在场上的位置进行限定,逐渐让他们体验到配合的价值。如一对三的抢控球训练:三名学生站在三角形排列的三个圆圈中控制球,不能出圈。另一名学生抢球,抢到球后,就与圈中的学生换位,变成守方。由于三名学生活动范围受限,他们只能通过互相配合传球的方法来保护球,从而体验出配合的“乐趣”。这种形式可以逐渐发展为三对二、五对三等,增加人数,逐渐接近于实际对抗的人数和形态。在这种限位的训练中,学生们真切体验到了团队配合所带来的胜利感,逐渐放开自我,开始主动寻求与队友的配合。
总之,在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叠加德育教学是小学生综合发展的客观需求,体育学科本身对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思想有着独特的价值作用。因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体育与德育的叠加,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略,实现对学生的正确、有效引导。
参考文献
[1] 杨晖.植入德育内涵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2016(17):120-121.
[2] 路杰.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魅力中国,2011(15):274.
[3] 李作杨.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探析[J].新课程·上旬,2017(2).
关键词:农村 小学体育 德育 叠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1(a)-0117-02
面对“身”与“心”两个教育内容,体育教师就不能仅仅是一个学生形体的“塑形师”,还应同时是学生精神的“美容师”。因而,品德教育作为精神层面的重要内容就被推上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前台。
那么,在农村小学体育课堂上,真的需要叠加德育吗?在体育教学中叠加德育是可以操作的吗?怎样才能实现体育与德育的有效叠加呢?
1 农村小学体育与德育叠加的需求性
在我国,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品质有着其特殊性,特别需要正确引导。
农村空间是广阔的,但生活在其中的人又是封闭的。由于信息不对称、经济不平衡、文化滞后以及生活习惯、环境设施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生的品德成长环境相对不足。总体看来,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道德品质弱项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卑。缺乏自信,在农村是整个环境的问题。不管经济条件怎么样,面对在网络上、电视上看到的城市生活,整个农村的自卑感是团队性的,这种环境氛围自然也会影响到下一代。
二是自私。在农业生仍然是家庭或小集体为主的情况下,“小农意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家长、邻居、亲友,大多都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以维护自身小利为基本原则。在这种环境下的小学生,自然也会天然携带“自私”的基因。
三是自闭。由于生活单元较小,社会环境相对简单,大多农村小学生不善于交际。有问题不会向同学或教师请教、求助,有快乐了不会向大家分享,集体荣誉感远远小于个人荣誉,不懂得团队协作共赢。体现在足球项目中,就是没有战术配合,像一团蜜蜂一样追着球跑,抢到球了自己控制,不知道传给队友。
以上问题,在農村小学生中具有普遍性,需要我们体育教师积极行动为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尽职尽责。
2 农村小学体育与德育叠加的可行性
从体育学科本身的特质来说,就算我们不在教学中有意进行德育方面的引导,学生也会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品质方面的发展。
“体育场是培养小学生品质的有益场所……不仅能让小学生的体质得到较好的提升,更对小学生建立健康的思想品质有着积极的正面效用”——这是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对体育教育与小学生品质发展关系的论断。
体育这个学科的实践性与体验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体育教师在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德育与体育的叠加时,学生们在运动中也会得到思想品质方面的切身体验并融入到自己思想品质当中。比如,在足球、篮球这些对抗性比较强的运动,学生自然会在身体的碰撞和摔打中建立起勇敢、坚毅的性格品质。
但这种无意的“德育”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就是学生的品质体验是自生的,其品质的形成方向缺少引导,很可能在自觉生成过程中出现偏差。还如足球运动,对抗、疲劳、伤痛等可能给学生带去坚毅、勇敢以及集体意识等优秀品质,也可能使他们产生暴力、欺凌、胆怯及小团伙思想等负面品质。
因而,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引导,将体育的教学与德育的引导叠加在同一个课堂上,从而保证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向正确的、积极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农村的小学生,体育教师不仅要给予德育引导,而且应开展针对于其特殊思品问题的德育引导。
品德的教育应注意方向的政治性和民族性,也就是说德育叠加到体育的教学中时,教师应依据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理念、依据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理念。据此,笔者认为,小学生的德育主要内容应该是从政治(如爱国)、思想(如人生观)、品德(如行为规范)、法治(如遵守规范)和心理(如勇敢)这几个方面把握。实践证明,这些内容在体育的教学中都可以通过具体的项目进行有效叠加。
3 农村小学体育与德育叠加实践方略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实践中,叠加德育教育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前面已经进行了分析,只要教师能够有意把握体育学科和项目的特征,就一定能够通过体育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
如,通过长跑运动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足球、篮球培养学生的好胜心和荣誉感,通过乒乓球训练学生专注的品质等。下面,主要针对于农村小学生的思品问题进行实践方略的探讨。其他方面,教师自证即可。
3.1 提升农村小学生自信的德育叠加
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对于面向全班学生的自信教育来说,通过对抗式的引导效果并不理想。有对抗、有比赛就一定有输赢和胜负,对胜利的一方自然是信心,对失败的一方带来的则是沮丧。因而,对抗运动适合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等,对于培养自信的作用不大。
所以,在教学中针对于培养学生自信,笔者采用的策略是全体的自信获取。一般说,是通过降低运动难度、提升运动能力和外引交流的形式来开展。如跳远,本来目标是跳1.2m为优秀,笔者根据学生的水平,将目标定在0.9m。这样,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达到“优秀”,使他们产生自信。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技能上的指导,并逐渐提升达标值,使他们最终能在自信的情态下实现体能的达标。此外,考虑到农村学生的体能比城市的学生要好,笔者有时会邀请城市学校的学生来校进行交流比赛。城市学生权当是郊游、踏青,而笔者的学生在体育友谊赛中,通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别是投掷、跑步等项目,优势比较明显。对他们建立对于“城市”的自信大有益处。
3.2 使学生开拓胸襟、团队协作的德育叠加
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使他们打开自我的小空间,在更大的集体空间中寻找定位,主要的方略是通过团体运动来实现。
如,在足球教学中,给小学生讲战术配合、讲协作,效果并不理想,他们一方面对战术的理解比较浅层,另一方面在实际对抗时会本能地回到封闭状态。所以在给学生讲授战术、配合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定位式足球教学法,通过将学生在场上的位置进行限定,逐渐让他们体验到配合的价值。如一对三的抢控球训练:三名学生站在三角形排列的三个圆圈中控制球,不能出圈。另一名学生抢球,抢到球后,就与圈中的学生换位,变成守方。由于三名学生活动范围受限,他们只能通过互相配合传球的方法来保护球,从而体验出配合的“乐趣”。这种形式可以逐渐发展为三对二、五对三等,增加人数,逐渐接近于实际对抗的人数和形态。在这种限位的训练中,学生们真切体验到了团队配合所带来的胜利感,逐渐放开自我,开始主动寻求与队友的配合。
总之,在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叠加德育教学是小学生综合发展的客观需求,体育学科本身对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思想有着独特的价值作用。因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体育与德育的叠加,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略,实现对学生的正确、有效引导。
参考文献
[1] 杨晖.植入德育内涵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2016(17):120-121.
[2] 路杰.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魅力中国,2011(15):274.
[3] 李作杨.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探析[J].新课程·上旬,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