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改革最佳路径:上海银行的外贸模式,浙商行的股权多元化模式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资本充足率仅为1.36%,对不良贷款的总体拨备也仅为156.8亿元,按照2005年第二季度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估计,如果既要保证资本充足率在2006年底这个银监会划定的“大限”前冲刺到8%以上,又要补足巨额的坏账准备金,存在的资本缺口至少为1500亿元。
  显然,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将难以靠自身力量在2006年底跨越8%的“龙门”,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是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现实途径。研究表明,上海银行引入外资后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总资产增加了2倍多,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均达到监管层的要求;而进行“民营化”改造的浙江省8家城市商业银行,也因为引入民营资本大幅提高了资产质量和经营绩效。然而问题依然存在,地方政府、内资股东如何与外资股东达成经营和利益的平衡?如何有效控制民资股东带来的关联贷款问题?如何在制度层面形成不同成份股东的相互制衡机制?
  显然,由银监会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引发的引资风潮,并不是一个数字达标的简单游戏,也不是简单的资本金补充的要求,实际上蕴涵着深刻的路径安排,即通过监管力量提出要求,城商行通过引入外部资金和技术、力量,冲击和消融现有城市商业银行的积弊和阻力,从而实现城市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水平的提升。
  
  


  截至2005年第二季度,113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在整个银行业的占比为5.2%,资产总额17982亿元,负债总额17358.1亿元(图1、表1);而不良贷款余额为1038.9亿元,比2004年底的1062亿元微降了23.1亿元,10.43%的
  

不良贷款率虽比2004年底的11.07%下降了0.64个百分点,但居各类银行之首。
  而且截至2004年底,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资本充足率仅为1.36%,根据中国银监会2004年初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理规定》,2007年如果商业银行不能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就可能遭遇到更为严厉的监管举措。按照2005年第二季度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如果城市商业银行要达到监管层要求的资本充足率水平,粗略估计资本缺口达1194亿。
  与此同时,113家城市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总体拨备为156.8亿元,覆盖率仅为14.78%。按中国银监会要求,从2005年6月起到2008年底,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要逐年补足各项准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的调查估计,113家城市商业银行应该提取的坏账准备金为700多亿元,缺口多达600多亿元。也就是说,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共计约244.5亿元的资本金,都不足以弥补这一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资本充足率在2006年底这个银监会划定的“大限”前迅速冲刺到8%以上,又要补足如此巨额的坏账准备金,存在的资金缺口至少为1500亿元。吸纳上千亿资金增资扩股,就成了城市商业银行惟一的选择。从监管层的意图来看,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并形成不同成份股东的相互制衡可能是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然途径。
  
  上海银行样板:外资点石成金?
  
  对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改造来说,引入外资金融机构是两全其美的选择:既能缓解资本金不足之苦,又可能利用外资机构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将银行带上现代化的轨道。对于海外金融机构来说,参股城市商业银行可以用较低的进入成本取得较大的权益,特别是市场的影响力,同时避开了众多的法规和政策限制,也能在业务拓展和经营管理上发挥较大的作用。
  事实上,对外资入股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层也是厚爱有加。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表示,要在2004年已有几家城市商业银行成功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以优化股权结构,争取到2005年底以前。再有4-5家城市商业银行正式签约。
  上海银行自1999年引入外资股东后的巨变,成为外资机构对城市商业银行改革作用的现实注解。
  上海银行9月初发布的2005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01%和6.38%,实现税前利润11.02亿元,净利润9.29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76%;不良贷款率也由去年末的4.99%降至4.88%;每股收益0.36元,较上年同期的0.29元增长了21.76%。
  与此同时,截至2005;年6月30日,上海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28%,高于上年年末的10.89%。
  剖析上海银行引资后的经营绩效变化过程,我们发现从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至今的约6年时间里,其公司治理、经营业绩、风险水平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9年和2001年,上海银行两次分别引进了国际金融公司(IFC)和汇丰银行、上海商业银行等外资机构,使国有股(财政股)的比例由增资扩股前的30.1%减少到28.06%,而外资股的比例达到18%,初步实现了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相对平衡,从而为建立较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架构奠定了基础(表2)。
  1999年IFC入股上海银行之后,派出颇谙中文的美国人蓝德彰(JohnLanglois)担任上海银行外方董事,兼任上海银行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的主任。
  应该说,外资董事的进入给整个董事会带来了新鲜的气息。蓝德彰频频在董事会上投反对票,不忌讳与董事会展开激烈的辩论。他公开演讲大谈董事会的作用,强烈主张要把审计委员会从监事会下面分离出来转向董事会负责。他同时反对银行不顾资本金的约束盲目扩大资产规模,建议银行要多发展不占资本金的中间业务。虽然这些理念在今天中国的银行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在当时引起的碰撞和反应却是非常之强烈的。
  目前在国内其他引入外资的城市商业银行中,大都将外资机构的代表引入董事会,使得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都朝着规范化、有效化的方向发展(表3)。
  


  中国的银行是植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土壤而生成的,在股权不占优势的情况之下,外资金融机构想通过介入从而对银行施加全方位的影响,必须要求其自身有令人信服的经验。同时,要求派驻到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和高管具有较强的控制力,个人能力往往在关键的场合体现出分量。
  2001年汇串银行人股上海银行后,逐步为上海银行带来了国际银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全面提升了上海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使上海银行各项经营指标以及综合实力在全国113家城市商业银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与股份制上市银行相当。
  2000年以来,上海银行的总资产、净利润持续增长。截至2004年末,上海银行的总资产达到2198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831亿元,贷款余额1075亿元。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占上海市场的份额从1995年底的8.13%和4.28%攀升到2004年末的9.8%和8.4%,在上海各大银行中,这两项指标排名仅次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 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而且自2002年以来,伴随着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上海银行的利润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说明其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有了相应的增强(图2)。
  


  数据显示,由于外资金融机构董事的大力倡导,上海银行2002年以来不受资本约束的中间业务在得以较快发展(图3,其中2004年由于营业收入增长较快所以中间业务占比略有下降)。
  


  同时,从与上市银行的比较来看,上海银行各方面表现与之相当,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股份制商业银行。例如2002年以来上海银行利润取得长足增长的同时,较好的保持了贷款增长速度的平稳,2003年、2004年分别为48.9%、53.28%,低于上市银行的增长速度。同时,各家上市银行总存款/总资产大幅提高,2004年深发展总存款/总资产较上年增加了8.6个百分点,民生银行增加了9.2个百分点,招商银行也增加了4.3个百分点,表明这些银行资产增长的基本驱动来自存款。而上海银行该项指标有所下降,从2003年的87.21%降到了2004年的82.59%,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上海银行稳健的经营战略的推进(表4、表5)。
  


  从风险控制来看,上海银行在组建的前几年中也处于追求速度之中,各项业务快速发展。1996年底全行存款余额增长速度达到50%,贷款余额增长速度达到82.8%,资产总额增长速度达到89.3%,业务增长与风险控制能力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匹配。
  在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后。上海银行提出了探索信贷领域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要求实现由风险贷款管理向信贷“风险管理”的前瞻性转变,使资产质量得到标准化的管理和控制,并花费很大精力来开发信用风险评级工具,借助国际金融公司和汇丰的技术援助以及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的诊断,探索贷款多级分类管理办法,开发出了贷款风险的多级分类风险评级工具。2004年,上海银行完成了预期违约率(EDF)模型的开发,目前正开发基于客户的违约损失率(LGD)模型,进而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结果显示,近几年来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的比率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2002年前因未实行五级分类而数字偏低),2002年以来下降幅度尤其巨大,到2004年末,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依据五级分类口径)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从高峰时期的12.79%下降到4.99%,2005年上半年不良资产率进一步下降到4.88%,已经回落到安全线范围以内,低于《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5%标准(图4)。
  


  从资本充足风险状况来看,上海银行在2002年以来保持了充分的资本充足水平(图5),资本充足率2004年(依据2004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计算口径)达到10.89%,2005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到11.28%;核心资本充足率2002年以来也一直保持在4%以上。这两项指标均超过了监管要求(8%和4%)。
  


  除此之外,上海银行2002年以来的各项风险指标也同时有了明显改善,已经低于参考标准值,落在安全范围之内,有效分散了风险。从贷款集中度看,2002年以来其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比和最大十家贷款比例都持续下降,到2004年这两项指标值分别为5.82%和49.39%(图6)。
  从与上市银行2004年各项指标的对比看,上海银行各类风险管理水平逐步达到良性状态,除了拨备覆盖率等指标稍微欠缺以外,其他风险指标已经基本达到参考指标值(表6)。
  


  当然,从目前来看,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上海银行优良的资产质量是与上海市近几年以来快速发展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市的各家银行今年的各项风险指标均处于一个良性的状态,例如到今年6月末上海中资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3.58%。因此,上海银行在引入外资后飞速发展这几年并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各项风险管理工具和措施也没有得到经济紧缩状况的经验,因此还需要放到未来发展更长一段时间来观察和完善。
  除了经营业绩和风险控制水平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外,技术方面的提升是上海银行引入外资后的重大收获。早在正式进入上海银行之前的1996年,IFC就通过爱尔兰联合银行为上海银行提供了信贷管理和国际业务架构两项技术援助。1998-1999年,IFC又以100万美元资金聘请荷兰银行为上海银行提供了发展战略、信贷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营销、零售银行业务、IT和银行流程等方面的技术支持。2001年上海银行在接受汇丰银行参股投资的同时,还与其签订五年技术援助协议。从2002年起,汇丰银行在市场推广、产品开发、会计和监督、信贷风险管理等领域向上海银行提供相关的政策制定、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技术支持。2004年,上海银行聘请了汇丰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分别常驻风险管理部、资金财务部和发展研究部,就上海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和组织架构再造进行长期协助工作。
  目前,上海银行中地方政府股、法人股、外资股和个人股相互制衡的格局,是很多城市商业银行向往的目标。
  而其他一些外资入股时间较短的城市商业银行,外资到底能使它们产生怎样的脱胎换骨,没看到现实之前自然只能是预期。但从眼下的情况来说,仍可从一些变化上看到外资对其经营的影响。澳大利亚联邦银行2004年11月入股济南商业银行后,派出业务拓展部总经理魏林森(RichardWilliamson)出任济南商业银行的董事,直接辅助行长郭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全面启动总计有35项业务的创新和流程再造计划,采取了强有力的风险控制手段——任一支行只要出现一笔不良贷款,该支行就将无法再获得新批业务,直到问题解决或者行长被撤换。而业内也由此对其未来综合竞争力的预期迅速提升。
  一些外资股东在分红问题上着眼长远的考虑,短期内就会明显增加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金。2004年,西安城市商业银行实现了近亿元的账面净利,内资股东仍然要求大比例分红,而外资股东国际金融公司和加拿大丰业银行则希望一分钱不分。南京商业银行即使在资本充足率达到14%的情况下,在分红问题上仍然坚持低分红的原则,而外资参股之前其分红水平比现在要高出一倍。
  
  民资入股:多样化股权或为出路
  
  2002年,在补充资本金的风潮下,城市商业银行开始第一次“民营化”改造。当时的政策背景,是中国人民银行不希望新设民营银行,而希望将有意进军金融行业的民资引入已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等老机构中去。而在当年举行的“第三届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非常鲜明地抛出了欢迎民资参股甚至由几家民资控股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论调。
  然而相关案例表明,民资参股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金繁荣往往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地方政 府股份依然独大的局面,使得经营状况难以出现大的改变,许多增资扩股补充的资本金又填进了新的不良资产窟窿,显然背离了吸引民资的初衷。而且民资入股城市商业银行后频频暴出“关联贷款”问题,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以2004年11月在宁波召开的全国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座谈会为标志,监管层对民资主导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风向开始转变。中国银监会表明对不同的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区别对待。具体的说,对风险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继续保持政府的相对控股地位;对于资产质量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政府逐渐淡出。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又面临第二轮增资扩股,2005年发改委下发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在加强立法、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业。这又一次引发了中国民间资本的躁动。
  因噎废食并非明智之举,只要因地制宜形成相应的制衡机制,民营资本仍然是缓解城商行资金饥渴的良药之一。浙江8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民营化”运动就是现实的案例。
  
  破解浙商行模式
  
  浙江8家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目前民营资本的占股比例大幅提高。而股权多样化的浙江模式为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商业银行指明了一条道路:多样化的股权彼此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制衡。
  从2003年开始,包括杭州、温州、宁波在内的浙江8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已经基本完成了民营资本进入的过程.并且“民营股”均超过“政府股”,相应吸纳的民间资本达到30亿元之巨。截至目前,绍兴市商业银行、杭州市商业银行、宁波市商业银行均已在去年底或今年初相继完成募股计划。其中,绍兴市商业银行共吸纳9家企业参股.合计增扩股本金2.5亿多股,总金额2.8亿元,使总股本达到5.5亿元,而民营资本在该行股权结构中的占比达到70%左右;杭州市商业银行的股本金额从5.25亿元增加到10.05亿元,国有股、民企股和自然人股分别占45%、45%和10%;宁波市商业银行新增资本金13.8亿元,使该行总股本达到18亿元,国有股、民企股和自然人股各占15%、64.2%和20.8%。
  在民间资本最为发达的金融试验区温州,温州市商业银行仅以法人股计算的“民营化”比例就达到了64.35%,温州市财政系统仅占8.6%(图7)。随着增资扩股进程的加快和经营上的改善,温州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由建行初的24.33%降到2004年的5.55%(图8)。
  


  目前,温州市商业银行正在进行第二轮股本改造工程,并已与温州烟草专卖局等12家企业达成口头或书面意向,总共将募集2.95亿股,而增资之后,国有股的比例将进一步稀释到4%左右。
  伴随这一进程,浙江省的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普遍良好。2003年,浙江省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利润约为2.15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4.76%。宁波市商业银行通过引入民间资本,资本充足率从5.61%跃升至10.8%,200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0.38%,2004年也保持了5.66%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但同时,宁波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构成中损失类所占比重达78%(图9),专项准备缺口为2.446亿元,减值准备缺口6850万元。
  


  实际上,虽然民营资本进入为8家城商行带来了资本充足率的大幅提升,但由于浙江地区发达的经济支持,民营资本对经营层面的影响还很难判研。浙江省银监局明确表态非常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地方金融业,对于民营资本人股不设上限。当地监管部门更深层次的目标是通过民营化运动“招安”民营资本尤其是民间借贷资金。
  而温州民营资本并不是很愿意依附于国有资本,他们普遍认为后者的效率比较低下。如果条件允许,以民营银行的方式进入金融业更符合他们的意图,当下的选择只是曲线借壳。但股权多样化的浙江模式为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商业银行指明了一条道路:多样化的股权彼此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制衡。
  即便如此,关联贷款仍然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良好的绩效遮挡不住关联贷款的阴影(附文)。宁波市商业银行2004年报显示其股东的关联贷款问题依旧突出。宁波市商业银行对其股东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宁波三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授信余额占资本净额的比率都超过了10%,对全部关联方的授信余额也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50%(表7)。
  


  对此,宁波商业银行的解释是“上述关联企业均为2004年12月底增资扩股的股东,其关联交易比例的压缩需有适当的过渡期,在2005年底调整到规定的授信比例之内。”
  关键的问题是,此种多元化的股权是否还会以共同控制的面目出现制造关联贷款?浙江模式的本土化特征是否鲜明,是否可以复制?如果可以,多少数量的民营资本可以形成制衡关系?
  目前做出结论为时尚早,但可以观测的事实是,浙江充沛的民间信贷资金培植起来的金融土壤,浙江相对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以及与其他民营企业急于进入金融业的冲动相比,浙江民营企业进入金融业更为慎重。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浙江模式成功的背景。
  
  民营股东与政府股东的博弈
  
  民营资本人股城市商业银行似乎还常常面临一种尴尬境地,要么控制董事会不受约束的将城市商业银行变成提款机,要么则只拿分红不得说话,游走在两个极端之间。这种极端的走向反映出民资参股城市商业银行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平衡机制尚在探索之中,各方主体都在控制与反控制中寻求利益的平衡。
  发生在贵阳市商业银行和济南市商业银行民营股东身上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外部治理的重要性。
  贵阳市商业银行虽然在2001年完成了民营参股的工作,贵州神奇集团、西洋肥业等几家有民营资本背景的企业分别持有近10%的股份,但现有董事会6名成员中,没有一名民营股东的代表。
  从2002年到2004年4月,作为济南市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力诺集团在董事会中依然没有其一兵一卒(图10)。尽管彼时当地财政所占的股份在第二次增资扩股中被稀释到2.5%,但依然沿用过去的董事会,多数成员都与当地政府有密切的关系。
  对照温州市商业银行与济南市商业银行2004年初的股权结构,从财政持股份额和第一大股东的身份来看,济南市商业银行的民营化程度更高,但与此不符的却是董事会的实际控制权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始终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出现了大股东进不了董事会的怪异现象,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多元化股权或许能够控制关联贷款,往往却难以控制地方政府的越俎代庖行为。而在西安市商业银行引进外资以后,也出现了董事会改选时增补外资席位,占比更多的民营资本却无法进入董事会的情况。
  2004年5月,济南市商业银行的情况发生了改观,董事会改选拉开了权力交接的序幕,力诺集团、道勤理财等股 东派出的董事都已然出现在了第三届银行董事会的名单上。2005年初银行又增补了CBA和山东建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从股权结构的变更体现到公司治理层面,这一时滞有两年之久。
  无论民营资本参股的意图究竟何在,其作为股东的权利应该得到承认。通过各种牵制力量将其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力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才是解决关联贷款、高分红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之道。
  
  (配文)
  城市商业银行四大难题
  
  不良贷款率居各类银行之首
  


  城市商业银行总体资产质量较差,在实际上也加剧了资本金的不足。按五级分类口径,截至2005年上半年,全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038.9亿元,不良贷款率10.43%,已经成为各类银行之首(表8),资产质量问题仍然是制约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
  事实上,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在成立之初承接了大量城市信用社在不规范经营时期所形成的不良资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其平均不良贷款率徘徊在30%左右,最高时达到34.32%。最近两年来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在持续下降,由2003年6月的16.53%下降至2003年末的12.85%再到2004年末的11.7%。
  地方政府的介入和商业银行增资扩股进程的加快是去年以来城商行不良资产率下降的主要力量。如沈阳城市商业银行采用债务重组、资产置换、增贷激活、委托续建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从2001年到2003年末,累计处置不良资产21亿元,使不良贷款率下降了42个百分点,到2004年末,不良贷款率仍高达35.6%。该行计划下一步通过地方政府支持、增资扩股溢价等形式将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2.8%。
  分析表明,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布的结构型特征显著,以2003年数据为例,37%的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集中在5-15%,30%的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集中在15-30%。如果以2003年末城市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14.45%为分界线,在这一水平之上和之下的银行各占一半。有些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并已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如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8.75%稳步下降到2005年上半年的4.88%。宁波市城市商业银行2004的不良资产率仅为1.08%,比同期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低3.86个百分点。
  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区域分布也很明显,四川、湖北、东北三省都是不良资产率偏高的地区,根据抽查2003年四川省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样本平均值为20.09%,高于全国水平近7个百分点,湖北的情况似乎更为严重,2003年其不良贷款率样本平均值为24.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
  
  值得关注的是,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和消化的难度正在加大
  截至21305年上半年的1038.9亿元不良贷款中,绝大多数为两呆类贷款,呈现出明显的高风险特征。作为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龙头老大,上海银行行长傅建华对此忧心忡忡。他说,经过多年的清收,城市商业银行累积的不良贷款已经经过多次压缩和转化,处置难度极大,基本需要核销才能够进行处置。而核销掉不良资产之后,就至少需要等额的资本金进入补充。事实上,在处置历史不良资产的同时还会新增不良资产。因此,最后需要补充的资本金,就远不止现在的不良资产数量。
  
  拨备严重不足
  发展极不平衡,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差异,特别是极少数风险严重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面临无法持续经营的困境。
  2004年末城市商业银行总体拨备只有156.8亿元,拨备覆盖率只有14.78%。中国银监会要求,从2005年6月起到2008年底,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要逐年补足各项准备。
  以年平均利润和不良贷款率为例,2003年浙江省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利润约为2.15亿元,而湖北和四川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利润仅为1855万和1155万;2003年浙江省城市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只有4.76%,而湖北和四川两省的城市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则高达24.68%和20.09%。
  
  盈利模式单一
  资金往往过分集中在所在城市的特定行业、产业和项目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带来风险隐患。根据银监会:2003年的有关统计,如果把这些净资本为负值的城市商业银行剔除,所有城市商业银行的单一客户贷款率均大于10%,大多数银行的十大客户贷款率指标在203%以上,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单一客户贷款率在100%以上。个别银行的情况正在好转,上海银行2004年实现了单一客户贷款率和十大客户贷款率的双降,分别达到了5.82%和49.39%。但风险的过分集中仍然困扰着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即使是经营业绩较好的宁波市商业银行,2004年最大的单一贷款客户率仍比10%高出3.52个百分点,最大10家客户贷款率也高达83.66%。
  
  (配文)
  外资将城商行当成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据点
  
  对陷于“资金饥渴症”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外资机构并不是“解放军”。许多外资机构看中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是可以通过城市商业银行采了解当地的市场和当地的银行业务。因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天然优势是本地化,对本地的情况最了解,占有信息和人脉优势,而且客户忠诚度也较高。因此除少数意在转手倒卖之外,大部分外资机构是以城市商业银行作为自己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据点。
  截至目前,正在秘而不宣引入外资的城市商业银行,至少还有石家庄商业银行等七八家之多,而包括法国巴黎银行、德国金融开发集团、新西兰银行集团、新加坡华侨银行等,都在城市商业银行中“选秀”。相信在上上下下的一致欢迎之下,城市商业银行的中外姻缘肯定会越来越多。
  


  目前已引入外资股东的城市商业银行已有7家(表9)。按照吸引外部资本特别是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的吸引力,可以对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做一个简单粗略的划分:(1)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商业银行;(2)发达地区二线城市和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商业银行,如西安市商业银行;(3)普通二线城市商业银行。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这三类城市商业银行都成功的吸引到了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但其中的难度、条件、介入的深度上却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差异,合作过程中磨合的难度也非常不一致。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城商行来说,受到外国投资者的青睐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这些城市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考虑如何引进投资者,而是考虑引进什么样的投资者,如何在趋之若骛的外来投资者中,选择那些合适的投资人,为银行持续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契机。
  而且看中这类城市商业银行的外资机构一般是为了以其作为进军中国市场的据点,一般都有在中国整体金融布局的考量,更注重于深度介入银行的管理,能在管理和产品方面 对银行发展产生影响等因素。例如,在参股济南市商业银行后,澳洲联邦银行入股杭州市商业银行的谈判时间仅花了短短的三个月,在没有进行国际审计的情况下就以溢价方式进入。因为澳洲联邦银行已与中国公司联合组建保险及基金管理公司,入股济南市和杭州市商业银行显然有助于其保险和基金产品的销售。
  从市场战略的角度看,澳洲联邦银行入股杭州市城市商业银行,实际上将棋子布入中国最富有活力、外贸活动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地区。能够容忍不进行国际审计就溢价进入的风险,很大程度取决于杭州市商业银行未来可能对其带来巨大增长潜力的贸易融资等综合业务收益的考虑。
  对于中国庞大的养老金市场,荷兰ING集团从来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而参股北京银行,将对其进军养老金这个重点市场有莫大的帮助。凭借参股而得以利用北京银行的公司客户网络,荷兰ING集团在中国推出的保险和资产管理产品就有了分销渠道。荷兰ING集团主席陶曼特曾坦言,这是他们选择北京银行作为参股对象的部分考虑和目的。而且北京银行一直代理着北京市的医疗保险业务,还成功争取到了第一批市属139家预算单位中的93家的办理业务,并竟标获得海淀区、西城区、崇文区、石景山区财政业务代理资格,独家中标北京市属市管高等院校国家助学贷款项目。由于这些业务具有特殊的地理属性,荷兰ING集团不通过北京银行几平不可能取得这些业务。
  除了在独特领域深入拓展外,外资参股城市商业银行还意在以此进军中国更加广大的市场。无论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南京商业银行、济南商业银行、西安商业银行,外资参股时都早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基本条件——资本金总额超过10亿元。因此,外资在这些城市商业银行规模尚小时介入,不啻是用最低的成本撬动了尽可能大的中国金融市场。
  选择第二类城市商业银行的外资机构往往是看到中国银行业垄断情形下的巨大溢价,希望通过投资取得回报。
  与第一类银行的投资者相比,第二类银行的投资者往往在价格、认购条件等方面显得锱铢必较,同时一定会在谈判时就将退出条件谈好。同时,第二类银行的投资者往往希望控股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运作和经营,在达到一定水平后转手卖出,从而实现获利。
  西安市商业银行引入外资的过程给了我们一些启示。西安商业银行是西部地区第一家获得外资参股的商业银行。从第一次接触到外方首批资金到位,谈判历时四年有余,拉锯战贯穿始终,从认购价格、期限到适用法律等等,寸土必争。而且合资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入股”安排。
  按照入股协议,外资在首次入股后四年内可将认购比例提高到24.9%(其中丰业银行持股12.5%,IFC持股12.4%)——这也是外资银行入股的上限。但外方对何时行使认购权有充分的选择权,且认购价格为每股1元:直到西安商业银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达到1元时,外方才必须认购。同时,认购协议被普遍认为对外资过于有利。比如,外方可以暂缓和取消认购,这样外方转让股份时,西安商业银行可能被强制回购股份;外方可随时要求以货币形式兑现股份;外方对商行发行股票、重组、合并、资产购并或出售等行为有否决权;如违反分红、反稀释条款等,外方有转让选择权等。
  对于普通二线城市的城商行来说,引入世界著名的外资金融机构是个美好但却遥远的梦想。虽然南充商业银行成功引入了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DEG)和德国储蓄银行国际发展基金(SIDT),但它并不具有典型的推广意义。DEG对南充市商业银行进行了三年断断续续的考察,期间也同时考察了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但都因为谈判条件比较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而搁浅,其最终相中南充商业银行在某种意义上有次优选择的味道,而且外方高管也一再声明下一步的参股目标是大银行,也部分印证了他们的真实想法。就目前情况来看,对于二线城市的城商行,从引进民营资本着手、练好内功是一条正确有效的道路。
  巴曙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
其他文献
自去年铁路运力紧张以来,铁路投资成为近期市场的热点话题。各种迹象表明,铁路系统对外开放的改革即将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对比铁路交通建设起步早、发展完善的美国市场,当前的铁路投资方式和运营体制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三大误区。  根据铁道部的发展规划,2005年将是中国大规模建设铁路的第一年,用于扩展铁路基础设施的花费将由原来的约500亿元骤增至1000亿元。2005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
期刊
信息化拉动乏力,增长速度出现拐点    发包方由外企向国企和政府部门扩展,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将成为赢家    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至2004年,中国软件产业市场规模每年都以超过25%的速度发展(图1)。2003年,在全球软件产业市场7950亿美元的总规模中,占据2.47%的份额(图2)。        信息化缺口缩小,增速进入拐点    我们采用软件市场销售额与GDP的比值来衡量
期刊
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四通系”大家长的段永基至今直接操控了中关村(000931)、*ST四通(000409)、四通控股(0409.HK)等3家上市公司。前两家上市公司目前都“各有难念的经”:中关村在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后,好不容易在2004年靠出让下属控股公司股权实现扭亏,今年中期和三季度又重陷亏损泥淖;*ST四通2005年7月受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原因是该公司在2000
期刊
随着现金流量日益取代利润指标成为评价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自由现金流量在美国、欧洲的价值评估和资产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量的投资银行、财务咨询、信用评级等机构十分关注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美国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也常常披露自由现金流量。很可惜,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没有这一要求。  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量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扣除资本支出和折旧对现金的影响。长期资本性支出,是影响自由现金流量的头号
期刊
在利用外汇储备来稳定中国经济这种新思维方式下,我们可以探索建立一个以外汇储备为基础的原材料稳定基金,让中国市场上的原材料价格保持相对稳定,而且还可以建立起相关原材料的战略储备。沿这个思路出发,中国现在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不算多,甚至增加一点还有好处。  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6000亿美元,随之而来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多了还是少了,是够了还是不够?中国外汇储备的最优水平
期刊
入门类    路透金融培训系列(The Reuters Pinancial Training Series),由路透集团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商品,能源和交通运输市场导论》  英文版简介:An Introductionto The Commodities,Energy&Transport Markets  出版商:John Wiley & Sons;1 edition (Apr
期刊
你不能指望一个天天看清宫戏的民族,会在工作中不断产生类似“星球大战”的畅销项目,或者适应诸如“扁平化”或“SOHO”方式的经济组织结构。  对正在全面提升竞争力的各个中国产业来说,一个共同的需要是提高企业的全员  创造力,而这需要一个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    中外企业理论武器不对称    本专栏关于加入WTO后中国各个产业所属权走向的讨论,引起了多方争议。许多颇具民族情结的业内人士对本土企业的未
期刊
由于激励机制中的奖罚不对称,导致对冲基金全面性地倾向于高风险投资。当小概率事件发生时,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就很大。对冲基金是一颗不知何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  对冲基金在国人心目中形象不佳,它们的名字往往与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投机联系在一起。其实它们是与退休基金、共同基金并列的三大机构投资者之一。凶悍的投资风格和对投资回报的执着,使对冲基金在近几年迅速壮大,总规模已突破1万亿美元,海外大型券商代客交易的
期刊
如果“北京国美”确实属于“国美系”电器零售业务中的优质资产,则“国美系”电器零售业务的整体盈利状况在2003年以前不容乐观,2001年至2003年间的电器零售门店扩张资金应当并非来自利润积累。“鹏润房地产”的净资产回报率极高,在资产负债率没有保持很高水平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使用外部资金,则意味着其销售收入利润率是同行业的2。61倍,而开发地产的周期仅为行业平均周期的35。7%,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期刊
投资者对制度环境、股东权利受到保护并不乐观    9月份的调查显示,全面反映投资者对于市场短期、中期和长期综合判断信心指标的投资者信心指数显著提升,总体的信心指数为55.17,比7月份明显提高,但一年期信心指数显著下滑,由81.94下降至70.91。与此同时,投资者反弹信心指数有所上升,超过一半的投资者认为股市出现快速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小于10%;机构和个人中均有高达77%的投资者认为目前市场的估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