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满洲里市是我国重要的对俄口岸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满洲里市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民心相通、文化互融、经济互补,优越的合作条件,建立满洲里中俄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成为两国共谋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论述了满洲里中俄经济贸易的现状、满洲里中俄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的构建基础和构建可行性,最后提出构建对策。
关键词:中蒙俄经济走廊;满洲里口岸;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
跨境经济技术合作是基于国家之间的友好的政治外交关系、共同的利益追求和相似的政治制度、民俗民风基础以及谋求共同发展的愿望之上,双方的合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在贸易上的合作,而是延伸到在物流、生产、技术、加工、旅游等多个领域。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的建立给合作区的生产要素和资源提供了顺畅的流动渠道,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交流、拓展双方合作宽度、提升整体经济水平和区域整合。
一、满洲里中俄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的构建基础
(一)传统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基础条件
满洲里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中俄蒙就有着很深的渊源。尤其是中国与俄罗斯在文化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满洲里积极举办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包括中俄蒙国际旅游节、中俄蒙区域经贸论坛、中俄蒙批邻城市跨境投资与经贸合作论坛等一系列活动。
(二)具备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所需的基本交通与基础设施条件
从满洲里口岸出境的班列起点除东北还涵盖了多条路线。目前,经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口岸已有“苏蒙欧”、“粤蒙俄”、“汉蒙俄”、“津蒙欧”等集装箱班列,满洲里也在不断加大口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满洲里口岸的物流网络不断趋于健全。
(三)已有长期经贸合作的基础条件
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已建成,集合了旅游、商贸、仓储、加工等功能于一身,与之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也趋于齐全。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已正式设立,中国对俄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也在建设中,对于加快中俄蒙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提升内蒙古对外开放,完善满洲里口岸服务功能,推动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四)具备一定量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所需的人才
中俄双方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共同为合作增加所需人才储备。我国在一些高校设立俄语专业,定向培养掌握俄语的人才,与俄罗斯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在两国的大力合作下,目前为止,已经培养出一批掌握了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专业知识同时又精通两国语言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满洲里中俄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任然缺位的核心要素
(一)合作机构、协作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满洲里还没有一个地区性的国际合作协调机构。满洲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民风民俗、政治经济特点以及双方对合作给予的愿望不可能是相同的,并且内蒙古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与沿海城市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二)中俄双方发展战略对接刚刚起步
跨境經济技术合作区的建立,对满洲里而言,是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利用自身在地理位置上的先天优势和目前所具有的一系列基础条件,力求加深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共同实现双方在管理、技术、发展上的新跨越;从俄罗斯方面看,俄罗斯将中国作为主要合作伙伴,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与我国实现互补。双方的发展战略规划本身存在不同之处,有没有得到充分对接,是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建立较为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俄双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不够
在技术合作上,一方面,目前我国与俄罗斯的合作的领域十分局限,涉及的范围也过于狭窄,合作领域对于高新科技的涉猎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中俄双方技术合作主要是以政府为导向的技术合作,合作企业的积极性明显不高。
三、满洲里中俄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的建设对策
(一)加强文化交流,保持民心相通
发展友好关系,要加强文化交流,保持民心相通,也要强化对俄方文化与科技领域的学习与交流,积极主动学习俄罗斯的文化与科技。中俄两国人民在对待事物的态度和看法的一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文化交流,不断的文化交流,思想上的不断渗透,在迁移默化中实现民心的相通。
(二)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
中俄双方要成立专门的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的管理结构,秉持高效、公平、和简化的原则。同时,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为增加双方合作的稳定性,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要有有效的绩效评估,对双方战略实施的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及时修正偏差。
(三)确立中俄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的协调发展机制
建立内部协调发展机制,协调合作区内部各种产业关系、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及区域之间产业关系、产业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建立区域分工协作体系和跨境的产业协调机制,推动不同区域在充分发挥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开展产业跨境合作,促进跨境合作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制约产业盲目发展、野蛮发展和不顾整体利益的急功近利式发展。
(四)建立跨境经济技术合作的共享信息平台
设立满洲里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双方在信息交流、资金投放、人员素质提升、技术运用与协调、管制体制建设、资源利用与整合上的共同进步。满洲里与俄罗斯双方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借助这个信息交流平台及时进行交流,共商解决对策,并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增减成本、更换货源等措施。
(五)加强边境口岸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合作
整合中俄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跨境物流的各项业务,提高中转、配送业务的效率;加大满洲里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海、陆、空三式协调发展,实现多式联运。
(六)中俄双方从“产、学、研、用”等方面广泛开展科学技术合作,优势互补,创新科技。
中俄双方应发挥各自科学研究领域的优势,依托中俄跨境经济技術合作区,从“产、学、研、用”等方面广泛开展科学技术合作。加强高校、研究机构、企业间的科研合作,协同发展。例如,我国可以加强与伊尔库茨克科学中心自己建的技术合作,共同进行研究实验,科研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双方所有。只有以技术作为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支撑,才会使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关键词:中蒙俄经济走廊;满洲里口岸;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
跨境经济技术合作是基于国家之间的友好的政治外交关系、共同的利益追求和相似的政治制度、民俗民风基础以及谋求共同发展的愿望之上,双方的合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在贸易上的合作,而是延伸到在物流、生产、技术、加工、旅游等多个领域。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的建立给合作区的生产要素和资源提供了顺畅的流动渠道,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交流、拓展双方合作宽度、提升整体经济水平和区域整合。
一、满洲里中俄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的构建基础
(一)传统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基础条件
满洲里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中俄蒙就有着很深的渊源。尤其是中国与俄罗斯在文化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满洲里积极举办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包括中俄蒙国际旅游节、中俄蒙区域经贸论坛、中俄蒙批邻城市跨境投资与经贸合作论坛等一系列活动。
(二)具备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所需的基本交通与基础设施条件
从满洲里口岸出境的班列起点除东北还涵盖了多条路线。目前,经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口岸已有“苏蒙欧”、“粤蒙俄”、“汉蒙俄”、“津蒙欧”等集装箱班列,满洲里也在不断加大口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满洲里口岸的物流网络不断趋于健全。
(三)已有长期经贸合作的基础条件
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已建成,集合了旅游、商贸、仓储、加工等功能于一身,与之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也趋于齐全。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已正式设立,中国对俄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也在建设中,对于加快中俄蒙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提升内蒙古对外开放,完善满洲里口岸服务功能,推动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四)具备一定量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所需的人才
中俄双方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共同为合作增加所需人才储备。我国在一些高校设立俄语专业,定向培养掌握俄语的人才,与俄罗斯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在两国的大力合作下,目前为止,已经培养出一批掌握了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专业知识同时又精通两国语言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满洲里中俄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任然缺位的核心要素
(一)合作机构、协作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满洲里还没有一个地区性的国际合作协调机构。满洲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民风民俗、政治经济特点以及双方对合作给予的愿望不可能是相同的,并且内蒙古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与沿海城市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二)中俄双方发展战略对接刚刚起步
跨境經济技术合作区的建立,对满洲里而言,是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利用自身在地理位置上的先天优势和目前所具有的一系列基础条件,力求加深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共同实现双方在管理、技术、发展上的新跨越;从俄罗斯方面看,俄罗斯将中国作为主要合作伙伴,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与我国实现互补。双方的发展战略规划本身存在不同之处,有没有得到充分对接,是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建立较为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俄双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不够
在技术合作上,一方面,目前我国与俄罗斯的合作的领域十分局限,涉及的范围也过于狭窄,合作领域对于高新科技的涉猎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中俄双方技术合作主要是以政府为导向的技术合作,合作企业的积极性明显不高。
三、满洲里中俄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的建设对策
(一)加强文化交流,保持民心相通
发展友好关系,要加强文化交流,保持民心相通,也要强化对俄方文化与科技领域的学习与交流,积极主动学习俄罗斯的文化与科技。中俄两国人民在对待事物的态度和看法的一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文化交流,不断的文化交流,思想上的不断渗透,在迁移默化中实现民心的相通。
(二)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
中俄双方要成立专门的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的管理结构,秉持高效、公平、和简化的原则。同时,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为增加双方合作的稳定性,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要有有效的绩效评估,对双方战略实施的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及时修正偏差。
(三)确立中俄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的协调发展机制
建立内部协调发展机制,协调合作区内部各种产业关系、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及区域之间产业关系、产业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建立区域分工协作体系和跨境的产业协调机制,推动不同区域在充分发挥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开展产业跨境合作,促进跨境合作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制约产业盲目发展、野蛮发展和不顾整体利益的急功近利式发展。
(四)建立跨境经济技术合作的共享信息平台
设立满洲里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双方在信息交流、资金投放、人员素质提升、技术运用与协调、管制体制建设、资源利用与整合上的共同进步。满洲里与俄罗斯双方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借助这个信息交流平台及时进行交流,共商解决对策,并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增减成本、更换货源等措施。
(五)加强边境口岸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合作
整合中俄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跨境物流的各项业务,提高中转、配送业务的效率;加大满洲里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海、陆、空三式协调发展,实现多式联运。
(六)中俄双方从“产、学、研、用”等方面广泛开展科学技术合作,优势互补,创新科技。
中俄双方应发挥各自科学研究领域的优势,依托中俄跨境经济技術合作区,从“产、学、研、用”等方面广泛开展科学技术合作。加强高校、研究机构、企业间的科研合作,协同发展。例如,我国可以加强与伊尔库茨克科学中心自己建的技术合作,共同进行研究实验,科研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双方所有。只有以技术作为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支撑,才会使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