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的起因99%是“狼吞虎咽”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传度:6000000000+
  吃饭的时候建议咀嚼的次数多一些好,一个是唾液中含有某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另一个你要是吃的太快,嚼的不碎的话,你的肠胃消化时候也会很费劲,最终导致消化不良的情况出现,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胃病。
  有时候我们习惯了吃的快,到时候你可以尽量数数嚼的次数,嚼一口食物可以数个二十下左右,有意识的慢下来!这样必然对你的身体有好处。

大咖来辟谣


  主持/ 王伟岸 教授 医学博士
  吃飯快慢习惯的长期形成是一种适应性行为,不会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影响健康。
  认识这个问题要从人类的进食和消化过程说起,吃饭快实质上是指进食时食物在口腔的咀嚼过程短,很快咽下,而后续食物通过食管到胃的消化过程不受吃饭快的影响。在口腔食物通过咀嚼变成易于吞咽的食团,而唾液中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不大。
  食管只是食物通道,进入胃后在进一步研磨形成易于消化的食糜。人的胃是一个容受性舒张功能很强大的器官,会适应进食的量做出恰当的容量反应而不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
  当然,偶尔暴饮暴食,胃还来不及形成适应性反应,就会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
其他文献
【编者按】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于中国成都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四川大学华西紧急医学救援国际高峰论坛上,基于各方达成的广泛共识成立了由十大一级学会组成的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其宗旨是聚举国之智、献克难之策、图复兴之业、解百姓之难!今天,我们将由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委、中华预防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委、同济大学东方医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刘中民教授,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