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一个被专家们几乎认定为废矿的紫金山,用自己深厚的专业技术,转换成今天中国第一大金矿,这是陈景河从矿山炼金。
而这一次,陈景河打破了历来股票面值1元的陈规,用0.1元面值发行紫金矿业,上市当天溢价最高达200倍,创造了新的资本神话,实现了从资本市场的炼金。
紫金传奇
陈景河的故事传奇,但并不复杂。
1957年,陈景河出生于福建龙岩市,1982年6月从福建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闽西地质队,对被地矿部视为鸡肋的紫金山进行了十年勘探,以“上金下铜”的结论奠定了其江湖地位。
当时地矿部对紫金山矿的评价为“品位低、矿体变化大、没有开发价值”,符合开采标准的黄金只有5.45吨。陈景河心有不甘,他在紫金山开展“堆浸—重选”提金工艺试验,4个月后将金矿的入选品位从3克/吨下降为0.3克/吨,紫金山有开发价值的黄金储量一下子提高到200多吨,成为超大型金矿。
1992年,上杭县聘请陈景河担任经委副主任,主持紫金山金铜矿开发。1993年起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1993年紫金矿山投产第一年产金只有8公斤多,盈利63万元,到2007年紫金矿山的矿产金已达到15893公斤。
此为陈景河第一次炼金。
但真正使陈景河站在镁光灯下并成为一个优秀的资本炼金者的,还是此后的一系列起伏跌宕精彩纷呈的大手笔。
1993年上杭县矿产公司更名为福建省上杭县紫金矿业总公司,经济性质为全民所有制。1994年,紫金矿业总公司改制为福建省闽西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紫金集团),企业性质为国有独资。4年之后,紫金集团由国有独资公司转变为国有控股的有限公司。其中,上杭县财政局以其拥有的紫金集团账面净资产6657万元出资,占注册资本的86.8%。
1999年,紫金集团确定了上市的目标,为实现上市,避免股权分散,上杭县财政局在2000年将其拥有的福建省闽西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86.8%股权全部划拨予闽西兴杭实业有限公司,7月28日注册成立了金山贸易,将分散的职工股份归于其下,并引入福建最大的民营百货集团新华都百货,成为第二大股东。接着,闽西兴杭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7家发起人,发起设立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后来,由于证监会排队的拟上市公司达200多家,公司便转道香港,2002年2月,陈景河与金山贸易签署《股权激励协议书》,2003年紫金矿业正式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境外上市的国内黄金生产企业。
根据股权激励协议,2004年7月、2006年1月和11月,金山贸易公司向陈景河累计转让了4767.52万股紫金矿业股份,转让价格为0.1元/股。此外,2004年7月新华都百货以0.65元/股的价格向陈景河转让了400万股。通过几年来的分红送转,陈景河持有紫金矿业1.14594亿股。
2007年,紫金矿业从一个无名企业,已经一跃成为中国成长最快的矿业公司、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十强”第7位企业、中国成长百强排名前10名企业、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排名第2位的企业。
0.1元风波
如果单是一个优秀的采矿者,陈景河还并不能站在今天公众的镁光灯下,事实上,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先河的0.1元面值在A股发行,才是陈景河及紫金矿业赢得这场资本战的关键。
2007年12月26日,紫金矿业回归A股上市的申请,顺利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而0.1元的股票面值,却在中国资本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因为计算的复杂,延迟了公司的上市。
中国股市刚成立的时候,股票发行的面值就是多样化的,如豫园商城的面值是100元,市百一店、深发展的面值都是10元。但由于不同面值股票带来的价格体系的混乱,所以后来A股股票的面值都规范为1元,以保持价格体系的统一。
但陈景河意识到,如果是按1元面值设计,紫金矿业71.30元的发行价在A股市场很难受欢迎,公司必须降低发行价。但A股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因此,股票面值的多元化合情合理。正是基于此,紫金矿业率先推出0.1元面值发行。
2008年4月25日上午9∶30,上海证券交易所,儒雅、谦和而自信的陈景河一记鸣锣,紫金矿业报出9.98元的首日开盘价。此后股价一路高歌,甚至冲上了21.6元,涨幅激增202.96%,买盘累计达卖盘的70倍,疯狂的抢筹使上交所不得不以股价异动为由实施紧急停牌。当天紫金矿业收报13.92元,涨幅仍达95.23%。
但此后,诟病蜂拥而来。
环保问题和偷逃税款都被相关部门调查否认了,但0.1元面值的是非争论却仍在继续。
只是,抛开面值问题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影响来看,我们不能不承认,对紫金矿业而言,这一招价值连城。
对紫金矿业良好的开盘,陈景河似乎并不满足:“随着紫金矿业公司持续高速的增长,相信股价会有更高的增长。而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投资、建立海外重要矿产的供应基地,发展世界级国际化公司依然是紫金矿业的目标。”
“4年前H股刚刚上市,已经募集到12亿元港币,而到2007年底,已经达到70亿港币。此次A股上市将募集到50亿,相信未来的2~3年将远远超过100亿。”陈景河对坚持“国内+海外并购发展策略”的紫金未来充满信心。
炼金者说
在商业史上,成功者的秘诀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在我们看来,杰出的商业领袖,必然具有两大条件:一是肯吃苦,二是顺应时势。
所谓的肯吃苦,其实包含了多层意义:坚忍的性格,使他可以长年如一日浸淫在自己的专业上,从而比别人更深刻地了解行业与市场,比别人更快地掌握驾驭企业的道与术,克俭自守,使他可以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和思考工作,可以做别人不愿意做和做不了的事。
陈景河正是一个专门“干别人不敢干或干不成的事”的人。他“上金下铜”概念的提出,在矿业市场的叱咤风云,在资本市场的蹊径独辟,无一不是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堆砌出来的。而顺应时势这一点,则表现在紫金矿业的大发展,暗合了中国经济大崛起背景下对矿业资源的渴求。
第一,中国最适合到国外去发展矿业行业。因为矿业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行业,吃苦耐劳是中国人特有的优良品质。
第二,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个矿,每个矿有自己的特点,需要独立研究。中国人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紫金矿业就有相当高的评价能力,而国外的公司大都依赖于中介机构。这中间区别就大了。
第三,对每个单体矿的特殊性,都需要有特定的技术配套。中国人在设计方面很有天赋。紫金矿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业内有目共睹,我们可以使一个项目实现低投入、低成本运作。
面对国际化发展的具体问题,股权收购会是采取得比较多的方式,根据情况,可以绝对控股,也可以是相对控股。运作上可以直接经营,也可以是委托经营。公司的海外股权收购对象主要为境外的上市公司,充分考虑投资的流动性和退出机制。同时,公司也将培养和造就一批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打造更强的比较优势,从项目合作起步,重点开拓南美、非洲和中国周边国家市场,增强和提升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实力。
干别人不敢干或干不成的事,使陈景河的炼金术日臻成熟,在此理念的磨砺下,当陈景河在未来的某一天祭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新招时,我们应该不会感到惊讶。■
[编辑 胡 浩]
E-mail:[email protected]
而这一次,陈景河打破了历来股票面值1元的陈规,用0.1元面值发行紫金矿业,上市当天溢价最高达200倍,创造了新的资本神话,实现了从资本市场的炼金。
紫金传奇
陈景河的故事传奇,但并不复杂。
1957年,陈景河出生于福建龙岩市,1982年6月从福建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闽西地质队,对被地矿部视为鸡肋的紫金山进行了十年勘探,以“上金下铜”的结论奠定了其江湖地位。
当时地矿部对紫金山矿的评价为“品位低、矿体变化大、没有开发价值”,符合开采标准的黄金只有5.45吨。陈景河心有不甘,他在紫金山开展“堆浸—重选”提金工艺试验,4个月后将金矿的入选品位从3克/吨下降为0.3克/吨,紫金山有开发价值的黄金储量一下子提高到200多吨,成为超大型金矿。
1992年,上杭县聘请陈景河担任经委副主任,主持紫金山金铜矿开发。1993年起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1993年紫金矿山投产第一年产金只有8公斤多,盈利63万元,到2007年紫金矿山的矿产金已达到15893公斤。
此为陈景河第一次炼金。
但真正使陈景河站在镁光灯下并成为一个优秀的资本炼金者的,还是此后的一系列起伏跌宕精彩纷呈的大手笔。
1993年上杭县矿产公司更名为福建省上杭县紫金矿业总公司,经济性质为全民所有制。1994年,紫金矿业总公司改制为福建省闽西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紫金集团),企业性质为国有独资。4年之后,紫金集团由国有独资公司转变为国有控股的有限公司。其中,上杭县财政局以其拥有的紫金集团账面净资产6657万元出资,占注册资本的86.8%。
1999年,紫金集团确定了上市的目标,为实现上市,避免股权分散,上杭县财政局在2000年将其拥有的福建省闽西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86.8%股权全部划拨予闽西兴杭实业有限公司,7月28日注册成立了金山贸易,将分散的职工股份归于其下,并引入福建最大的民营百货集团新华都百货,成为第二大股东。接着,闽西兴杭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7家发起人,发起设立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后来,由于证监会排队的拟上市公司达200多家,公司便转道香港,2002年2月,陈景河与金山贸易签署《股权激励协议书》,2003年紫金矿业正式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境外上市的国内黄金生产企业。
根据股权激励协议,2004年7月、2006年1月和11月,金山贸易公司向陈景河累计转让了4767.52万股紫金矿业股份,转让价格为0.1元/股。此外,2004年7月新华都百货以0.65元/股的价格向陈景河转让了400万股。通过几年来的分红送转,陈景河持有紫金矿业1.14594亿股。
2007年,紫金矿业从一个无名企业,已经一跃成为中国成长最快的矿业公司、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十强”第7位企业、中国成长百强排名前10名企业、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排名第2位的企业。
0.1元风波
如果单是一个优秀的采矿者,陈景河还并不能站在今天公众的镁光灯下,事实上,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先河的0.1元面值在A股发行,才是陈景河及紫金矿业赢得这场资本战的关键。
2007年12月26日,紫金矿业回归A股上市的申请,顺利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而0.1元的股票面值,却在中国资本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因为计算的复杂,延迟了公司的上市。
中国股市刚成立的时候,股票发行的面值就是多样化的,如豫园商城的面值是100元,市百一店、深发展的面值都是10元。但由于不同面值股票带来的价格体系的混乱,所以后来A股股票的面值都规范为1元,以保持价格体系的统一。
但陈景河意识到,如果是按1元面值设计,紫金矿业71.30元的发行价在A股市场很难受欢迎,公司必须降低发行价。但A股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因此,股票面值的多元化合情合理。正是基于此,紫金矿业率先推出0.1元面值发行。
2008年4月25日上午9∶30,上海证券交易所,儒雅、谦和而自信的陈景河一记鸣锣,紫金矿业报出9.98元的首日开盘价。此后股价一路高歌,甚至冲上了21.6元,涨幅激增202.96%,买盘累计达卖盘的70倍,疯狂的抢筹使上交所不得不以股价异动为由实施紧急停牌。当天紫金矿业收报13.92元,涨幅仍达95.23%。
但此后,诟病蜂拥而来。
环保问题和偷逃税款都被相关部门调查否认了,但0.1元面值的是非争论却仍在继续。
只是,抛开面值问题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影响来看,我们不能不承认,对紫金矿业而言,这一招价值连城。
对紫金矿业良好的开盘,陈景河似乎并不满足:“随着紫金矿业公司持续高速的增长,相信股价会有更高的增长。而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投资、建立海外重要矿产的供应基地,发展世界级国际化公司依然是紫金矿业的目标。”
“4年前H股刚刚上市,已经募集到12亿元港币,而到2007年底,已经达到70亿港币。此次A股上市将募集到50亿,相信未来的2~3年将远远超过100亿。”陈景河对坚持“国内+海外并购发展策略”的紫金未来充满信心。
炼金者说
在商业史上,成功者的秘诀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在我们看来,杰出的商业领袖,必然具有两大条件:一是肯吃苦,二是顺应时势。
所谓的肯吃苦,其实包含了多层意义:坚忍的性格,使他可以长年如一日浸淫在自己的专业上,从而比别人更深刻地了解行业与市场,比别人更快地掌握驾驭企业的道与术,克俭自守,使他可以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和思考工作,可以做别人不愿意做和做不了的事。
陈景河正是一个专门“干别人不敢干或干不成的事”的人。他“上金下铜”概念的提出,在矿业市场的叱咤风云,在资本市场的蹊径独辟,无一不是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堆砌出来的。而顺应时势这一点,则表现在紫金矿业的大发展,暗合了中国经济大崛起背景下对矿业资源的渴求。
第一,中国最适合到国外去发展矿业行业。因为矿业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行业,吃苦耐劳是中国人特有的优良品质。
第二,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个矿,每个矿有自己的特点,需要独立研究。中国人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紫金矿业就有相当高的评价能力,而国外的公司大都依赖于中介机构。这中间区别就大了。
第三,对每个单体矿的特殊性,都需要有特定的技术配套。中国人在设计方面很有天赋。紫金矿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业内有目共睹,我们可以使一个项目实现低投入、低成本运作。
面对国际化发展的具体问题,股权收购会是采取得比较多的方式,根据情况,可以绝对控股,也可以是相对控股。运作上可以直接经营,也可以是委托经营。公司的海外股权收购对象主要为境外的上市公司,充分考虑投资的流动性和退出机制。同时,公司也将培养和造就一批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打造更强的比较优势,从项目合作起步,重点开拓南美、非洲和中国周边国家市场,增强和提升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实力。
干别人不敢干或干不成的事,使陈景河的炼金术日臻成熟,在此理念的磨砺下,当陈景河在未来的某一天祭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新招时,我们应该不会感到惊讶。■
[编辑 胡 浩]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