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只有从根本上保证输配电线路的正常工作,才能够为人民的正常生活提供相应的保障。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高新技术的支持,才为我国输配电线路建造质量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层面的发展方向,使我国基础民生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应用研究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对电力技术的要求在逐步增高,如何在保证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完成对输配电线路的检修工作,是现阶段的首要目标。输我国城市工厂建设用电量庞大,导致输配电线路容易出现故障,而切断供电对工厂的生存造成一定影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在城市工厂建设中尤其重要。
2当前带电作业的主要特点
第一,带电作业的特点体现在其对于安全性规范和要求上,其安全方面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对于各类作业程序和流程的安全性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在作业中工作人员必须要遵守这些规范和要求,并且在作业前要全面勘查作业的环境,评估作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在得到确认可以执行作业时才可以展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第二,提起带电作业的安全性问题,就不得不重点关注其存在的高风险作业特点,其危险性已经引起了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工作人员在作业中不仅要面临带电设备和线路带来的风险,还要面对由于自然条件和因素引发的不良影响,而且一些工作人员本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没有认识到危险性和风险性对于作业本身的威胁,而且一些管理和监督人员并没有对作业环境和现场开展全面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很多不安全因素不能被及时发现,对于一些已经发生的安全隐患和故障没有及时进行科学的处置和排除。所以工作人员在带电作业中承担着很大的安全风险,也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现。
3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现状
当前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输配电线路的种类也随之丰富了起来,无形之中为我国的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随着工业用电要求的提高,我国现阶段工业用电普遍以35-1000kV为主,这对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安全性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要求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所使用的防护工具质量一定要过关,充分地保护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人员的安全性。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由于其可以不中断电能的提供,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已经受到了各行业的喜爱。为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及人们的生活需要,要进一步提高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水平。
4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
4.1斗内绝缘杆作业法
以不停电搭接引线为例,斗内绝缘杆作业法主要流程为:现场勘查、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准备工器具、现场复勘、召开开工会、工器具检测、验电并确认待接线路为空载线路、安装绝缘遮蔽、搭接中相引线、补充绝缘遮蔽、搭接远边相引线、搭接近边相引线、拆除绝缘遮蔽、工作终结。其中验电并确认待接线路为空载线路、搭接三相引线为关键节点。验电时作业人员应和待验体保持不小于0.4m的安全距离。确认待接线路为空载线路,可以采用现场复勘和2500V以上绝缘电阻表现场检测两种方法。AB、AC、BC相间及三相分别对地电阻都在500M?以上,即可确认为空载线路。搭接中相引线前其余两相均应做好绝缘遮蔽,中相引线搭接完毕,其余两相应视为带电体,没有采取安全措施前,作业人员双手不得和其两相引线直接接触。移动引线时,引线摆动幅度不宜过大,以不触碰其他带电体、和接地体为宜。
4.2带电作业换接引流线技术
从我国目前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实施现状来看,电力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因此,这就导致在整个输配电线路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无法维护的工程,就必须采取换接引流的技术,用新的材料来替换之前的材料,从而让输配电线路能够正常使用。在进行换接引流线技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在所要替换的跌落式熔断器的两侧挂接引流线,并且做好一系列的绝缘防护措施,以方便导线点的作业人员依次更换和检修废弃的引线。带电作业换接引流线技术目前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准备工作较繁杂,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技术对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换接引流线技术还只是使用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之下,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换接引流线技术的使用也必将成为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潮流。
4.3无人机技术
随着无人机飞行技术的不断成熟,采用无人机搭载巡检仪器、设备进行带电作业的方案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相比于机器人,无人机具有移动范围大和越障能力强的突出优势,尤其适用于高压输电线路这类横跨距离长、作业高度高、所处地理环境复杂的电力设施上的带电作业任务。利用无人机近距离观测,可以有效发现杆塔异物、绝缘子缺陷和闪络故障点等人工巡检难以发现的缺陷。2008年起,国内多家单位开始了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技术的探索。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着手建立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应用试点规范。目前,可见报道的关于带电作业无人机的研究工作主要着眼于实现和优化输电线路巡视、线路清障以及绝缘子串清扫测量等功能。例如珠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董小青等人结合无人机与紫外检测技术,研制了一套无人机动态紫外成像在线监测和智能诊断预警系统,机载设备通过微波与地面基站通讯,实现了长距离的线路电晕放电检测。再比如常德供电公司利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机、伸缩式绝缘转动杆、摆动机构、清扫头和测量叉等部件,实现了线路绝缘子的带电清扫与测零。当前无人机技术在带电作业领域的各类应用探索层出不穷,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为电力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5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应该具有的安全措施
5.1规范作业装备管理,落实人员岗位责任
实施创新管理模式后,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特种车辆、装备和机具的维护管理要求,落实班组人员岗位责任制,强化班组规范化管理,细化量化各项工作内容安排,逐步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创新创先奖励机制,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
5.2合理选择工器具
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常用的主要施工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绝缘手套和绝缘棒的配线方法,这两种操作是施工人员达到电力设备有效绝缘和覆盖的前提。由于带电操作空间有限,为了有效保证操作者与带电体之间的有效隔离,需要使用绝缘隔板来限制操作者的活动范围。要强调的是,在分配操作中任何环节都不允许携带导电的设备或衣物。即使是在等电位的情况下操作,在施工中也要戴上绝缘手套。目前,在配电和维修工作中,绝缘料斗车通常用于带电作业。绝缘斗臂车具有工作范围大、移动性强的特点,适用于配电网的电气化作业。绝缘斗臂车的绝缘材料是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材料。具有轻质、高绝缘、高机械强度的特点。它可以在建筑物之间进行隔热和接地,从而更好地保证建筑的安全。
6结束语
综上,通过对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研究进行相应的论述,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日益强大的民生建设工程;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只有从根本上实现人民需求的满足,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东阳.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发展[J].通讯世界,2016,12:134-135.
[2]吴韵文.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实践及研究进展综述[J].科技与创新,2015,22:151+153.
[3]曹国文.35kV输配电线路直线单杆带电作业工器具研制与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1,2906:81-83.
(作者单位:1.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2.国网太原供电公司)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应用研究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对电力技术的要求在逐步增高,如何在保证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完成对输配电线路的检修工作,是现阶段的首要目标。输我国城市工厂建设用电量庞大,导致输配电线路容易出现故障,而切断供电对工厂的生存造成一定影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在城市工厂建设中尤其重要。
2当前带电作业的主要特点
第一,带电作业的特点体现在其对于安全性规范和要求上,其安全方面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对于各类作业程序和流程的安全性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在作业中工作人员必须要遵守这些规范和要求,并且在作业前要全面勘查作业的环境,评估作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在得到确认可以执行作业时才可以展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第二,提起带电作业的安全性问题,就不得不重点关注其存在的高风险作业特点,其危险性已经引起了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工作人员在作业中不仅要面临带电设备和线路带来的风险,还要面对由于自然条件和因素引发的不良影响,而且一些工作人员本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没有认识到危险性和风险性对于作业本身的威胁,而且一些管理和监督人员并没有对作业环境和现场开展全面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很多不安全因素不能被及时发现,对于一些已经发生的安全隐患和故障没有及时进行科学的处置和排除。所以工作人员在带电作业中承担着很大的安全风险,也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现。
3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现状
当前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输配电线路的种类也随之丰富了起来,无形之中为我国的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随着工业用电要求的提高,我国现阶段工业用电普遍以35-1000kV为主,这对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安全性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要求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所使用的防护工具质量一定要过关,充分地保护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人员的安全性。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由于其可以不中断电能的提供,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已经受到了各行业的喜爱。为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及人们的生活需要,要进一步提高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水平。
4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
4.1斗内绝缘杆作业法
以不停电搭接引线为例,斗内绝缘杆作业法主要流程为:现场勘查、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准备工器具、现场复勘、召开开工会、工器具检测、验电并确认待接线路为空载线路、安装绝缘遮蔽、搭接中相引线、补充绝缘遮蔽、搭接远边相引线、搭接近边相引线、拆除绝缘遮蔽、工作终结。其中验电并确认待接线路为空载线路、搭接三相引线为关键节点。验电时作业人员应和待验体保持不小于0.4m的安全距离。确认待接线路为空载线路,可以采用现场复勘和2500V以上绝缘电阻表现场检测两种方法。AB、AC、BC相间及三相分别对地电阻都在500M?以上,即可确认为空载线路。搭接中相引线前其余两相均应做好绝缘遮蔽,中相引线搭接完毕,其余两相应视为带电体,没有采取安全措施前,作业人员双手不得和其两相引线直接接触。移动引线时,引线摆动幅度不宜过大,以不触碰其他带电体、和接地体为宜。
4.2带电作业换接引流线技术
从我国目前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实施现状来看,电力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因此,这就导致在整个输配电线路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无法维护的工程,就必须采取换接引流的技术,用新的材料来替换之前的材料,从而让输配电线路能够正常使用。在进行换接引流线技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在所要替换的跌落式熔断器的两侧挂接引流线,并且做好一系列的绝缘防护措施,以方便导线点的作业人员依次更换和检修废弃的引线。带电作业换接引流线技术目前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准备工作较繁杂,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技术对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换接引流线技术还只是使用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之下,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换接引流线技术的使用也必将成为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潮流。
4.3无人机技术
随着无人机飞行技术的不断成熟,采用无人机搭载巡检仪器、设备进行带电作业的方案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相比于机器人,无人机具有移动范围大和越障能力强的突出优势,尤其适用于高压输电线路这类横跨距离长、作业高度高、所处地理环境复杂的电力设施上的带电作业任务。利用无人机近距离观测,可以有效发现杆塔异物、绝缘子缺陷和闪络故障点等人工巡检难以发现的缺陷。2008年起,国内多家单位开始了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技术的探索。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着手建立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应用试点规范。目前,可见报道的关于带电作业无人机的研究工作主要着眼于实现和优化输电线路巡视、线路清障以及绝缘子串清扫测量等功能。例如珠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董小青等人结合无人机与紫外检测技术,研制了一套无人机动态紫外成像在线监测和智能诊断预警系统,机载设备通过微波与地面基站通讯,实现了长距离的线路电晕放电检测。再比如常德供电公司利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机、伸缩式绝缘转动杆、摆动机构、清扫头和测量叉等部件,实现了线路绝缘子的带电清扫与测零。当前无人机技术在带电作业领域的各类应用探索层出不穷,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为电力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5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应该具有的安全措施
5.1规范作业装备管理,落实人员岗位责任
实施创新管理模式后,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特种车辆、装备和机具的维护管理要求,落实班组人员岗位责任制,强化班组规范化管理,细化量化各项工作内容安排,逐步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创新创先奖励机制,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
5.2合理选择工器具
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常用的主要施工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绝缘手套和绝缘棒的配线方法,这两种操作是施工人员达到电力设备有效绝缘和覆盖的前提。由于带电操作空间有限,为了有效保证操作者与带电体之间的有效隔离,需要使用绝缘隔板来限制操作者的活动范围。要强调的是,在分配操作中任何环节都不允许携带导电的设备或衣物。即使是在等电位的情况下操作,在施工中也要戴上绝缘手套。目前,在配电和维修工作中,绝缘料斗车通常用于带电作业。绝缘斗臂车具有工作范围大、移动性强的特点,适用于配电网的电气化作业。绝缘斗臂车的绝缘材料是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材料。具有轻质、高绝缘、高机械强度的特点。它可以在建筑物之间进行隔热和接地,从而更好地保证建筑的安全。
6结束语
综上,通过对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研究进行相应的论述,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日益强大的民生建设工程;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只有从根本上实现人民需求的满足,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东阳.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发展[J].通讯世界,2016,12:134-135.
[2]吴韵文.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实践及研究进展综述[J].科技与创新,2015,22:151+153.
[3]曹国文.35kV输配电线路直线单杆带电作业工器具研制与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1,2906:81-83.
(作者单位:1.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2.国网太原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