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努力创设出一种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把学习当作一种乐事,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肤浅体会。
1.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教学实践表明:设置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心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和学习动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生活实际情况中,提出生活中的疑问,让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说:“同学们,咱们先来做一做这些题目:小明今年9岁了,共过了9个生日,小明的哥哥小军从出生到现在才过上3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军今年几岁了?学生看完题后,有粗心的同学马上说:“3岁”。有细心的同学马上反对说:“不对,弟弟都9岁了,哥哥怎么才会是3岁呢?”有大胆的同学直接问:“老师,您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这时,老师说:“题目没错,小军到今年确实才过了3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此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每个人的情绪都非常高涨,都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老师及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学习内容,经老师的讲解点拨,学生们就终于弄清这是闰年的缘故。小军正好出生在闰年的2月29日,他一共过了三个生日,是因为每4年里才遇一次闰年,所以小军今年12岁。这样设置悬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玩弄中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如,在教学“ 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动手操作:发给每一位学生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硬纸片和一把小剪刀,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这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剪拼前先动手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剪拼成后回答老师出示的问题:(1)动手量一量拼好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2)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你发现拼好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的图形。如图: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同剪拼好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正好相等,而且它们的面积也相等。于是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计算公式。通过这样的摆弄、操作训练,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3.组织讨论,让学生在交谈中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既能互相取长补短,又可增强合作意识。要使小组讨论真正有效,教师除适时组织外,还要置身于学生讨论中,参与到个小组中间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表达氛围。对讨论的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老师要进行适时调控,不要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谈天说地。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可以这样组织学生讨论:发给学生每人一个大小相同纸做的圆形“月饼”,要求学生把这个“月饼”平均分给家里每人一份,自己吃其中的一份,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比一比看谁吃的一份最多,谁吃的一份最少,这时,学生开始活跃起来,纷纷拿着自己的一份“月饼”去和同学比较。有的同学不高兴地说:“为什么我能吃那么少,你却能吃那么多呀。”有的同学兴奋的说:“我家人少,我能吃最多,我最幸福。”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生终于明白: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的道理。这样经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的结论,比教师直接授与的要记得更牢,印象更深刻。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掌握数学问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数学三年级“常见数量关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利用学生平时既熟悉又喜欢的,而且是亲身经历过的郊游活动这一事例来引导,让学生从生活的体验中悟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如,老师说:“同学们,老师每年都带你们到校外搞野炊活动,有谁还记得是怎样搞的吗?”此时,学生们对郊游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个个都非常兴奋,抢着说:“记得,首先我们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到市场上买大米、猪肉、青菜等等。”老师接着问:“你们买的大米、猪肉、青菜每千克是多少元钱?”学生说:“大米每千克4元,猪肉每千克32元,青菜每千克4元。”老师又问:“大米、猪肉、青菜你们各买多少千克?”学生回答说:“买大米3千克,买猪肉2千克,买青菜3千克。”老师说:“你们买这些东西该怎样付钱给营业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你就懂得了。”通过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学生很自然的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生活化的数学情境,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亲切、自然的数学情境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更喜欢数学,更爱学数学。
1.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教学实践表明:设置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心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和学习动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生活实际情况中,提出生活中的疑问,让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说:“同学们,咱们先来做一做这些题目:小明今年9岁了,共过了9个生日,小明的哥哥小军从出生到现在才过上3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军今年几岁了?学生看完题后,有粗心的同学马上说:“3岁”。有细心的同学马上反对说:“不对,弟弟都9岁了,哥哥怎么才会是3岁呢?”有大胆的同学直接问:“老师,您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这时,老师说:“题目没错,小军到今年确实才过了3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此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每个人的情绪都非常高涨,都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老师及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学习内容,经老师的讲解点拨,学生们就终于弄清这是闰年的缘故。小军正好出生在闰年的2月29日,他一共过了三个生日,是因为每4年里才遇一次闰年,所以小军今年12岁。这样设置悬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玩弄中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如,在教学“ 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动手操作:发给每一位学生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硬纸片和一把小剪刀,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这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剪拼前先动手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剪拼成后回答老师出示的问题:(1)动手量一量拼好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2)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你发现拼好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的图形。如图: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同剪拼好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正好相等,而且它们的面积也相等。于是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计算公式。通过这样的摆弄、操作训练,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3.组织讨论,让学生在交谈中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既能互相取长补短,又可增强合作意识。要使小组讨论真正有效,教师除适时组织外,还要置身于学生讨论中,参与到个小组中间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表达氛围。对讨论的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老师要进行适时调控,不要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谈天说地。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可以这样组织学生讨论:发给学生每人一个大小相同纸做的圆形“月饼”,要求学生把这个“月饼”平均分给家里每人一份,自己吃其中的一份,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比一比看谁吃的一份最多,谁吃的一份最少,这时,学生开始活跃起来,纷纷拿着自己的一份“月饼”去和同学比较。有的同学不高兴地说:“为什么我能吃那么少,你却能吃那么多呀。”有的同学兴奋的说:“我家人少,我能吃最多,我最幸福。”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生终于明白: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的道理。这样经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的结论,比教师直接授与的要记得更牢,印象更深刻。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掌握数学问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数学三年级“常见数量关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利用学生平时既熟悉又喜欢的,而且是亲身经历过的郊游活动这一事例来引导,让学生从生活的体验中悟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如,老师说:“同学们,老师每年都带你们到校外搞野炊活动,有谁还记得是怎样搞的吗?”此时,学生们对郊游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个个都非常兴奋,抢着说:“记得,首先我们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到市场上买大米、猪肉、青菜等等。”老师接着问:“你们买的大米、猪肉、青菜每千克是多少元钱?”学生说:“大米每千克4元,猪肉每千克32元,青菜每千克4元。”老师又问:“大米、猪肉、青菜你们各买多少千克?”学生回答说:“买大米3千克,买猪肉2千克,买青菜3千克。”老师说:“你们买这些东西该怎样付钱给营业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你就懂得了。”通过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学生很自然的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生活化的数学情境,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亲切、自然的数学情境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更喜欢数学,更爱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