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一生与张闻天荣辱与共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huai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心跟着共产党走
  在陕北被毛泽东赞为“开明君主”的“娘娘”;
  婚后四十余载,她始终陪伴着张闻天,
  相濡以沫,患难与共
  1929年,刘英在莫斯科留学时认识了张闻天,长征到达陕北后,二人结为夫妻。此后四十余载,她始终陪伴着张闻天,相濡以沫,患难与共。
  “敌人天天在杀人,你怕吗?”“怕就不来寻党了!”
  刘英,原名郑杰,1905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东乡金井镇。刘英个头小,被称为“小麻雀”,是典型的湘妹子形象。早在少女时代,她就表现出了要求上进、不屈不挠的性格。父亲重男轻女,不送她上学,但经顽强抗争,她先后进入衡粹女子职业学校、省立第一女师附小、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学习。
  在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受徐特立等共产党员教员的影响,刘英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很快成为反帝反军阀的学生运动骨干,被吸收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1925年,刘英光荣入党,担任长沙女师的党支部书记。1927年1月,刘英被分配在省总工会职工运动委员会当干事,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之路。
  1927年,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疯狂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党组织遭到破坏。刘英在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和一个熟人家躲了几天,几经周折,终于重新找到了党组织。一名省委负责人问她:“敌人天天在杀人,你怕吗?”刘英坚定地回答:“怕就不来寻党了!”面对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刘英按照省委的布置,着手恢复工会的党团组织,以便更有力地与敌人展开斗争。
  1927年10月,湖南省委改组,由王一飞任省委书记,刘英为省委候补委员兼妇女部部长。由于形势危险,环境恶劣,省委的工作全部转入地下。
  不久,党的组织再一次受到严重破坏,王一飞等6名省、市领导和另外10多名同志先后被捕,并很快被枪杀于长沙教育会坪。紧接着,原省委宣传部部长任卓宣叛变,省委只剩何资深(组织部部长)、林蔚(秘书长)和刘英三人。经过商议后,三人决定分头开展工作,由何资深留守长沙,林蔚去醴陵坚持斗争,刘英去上海向党中央汇报湖南的情况。
  1928年春节后的一天,刘英与刚刚和自己结为伴侣的林蔚惜别,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了情况。考虑到湖南的形势险恶,党中央让刘英留在中央妇女部工作。但刘英考虑到湖南的工作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毅然请求回湖南去。
  刘英从上海回到长沙后,一时没和党组织接上头,于是想回家住几天。刚回到家,母亲就连忙将她拉到一边说:“有人常来查访你。我对他们说,你死在外面了。”母亲又伤心地说:“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去自首,放弃你那边的工作,妈知道你不会走这条路。另一条就是被抓、被杀。你是铁了心的。你走吧,妈不忍心看你死!”刘英知道环境险恶,也理解母亲的心,在家匆匆吃过午饭后,就去找林蔚一个开煤铺的老乡周老板,后来感到情况不妙,只好又折回上海去了。
  刚回上海,刘英便得到林蔚在醴陵牺牲的噩耗。刘英与林蔚为革命工作,朝夕相处两年后结为夫妻,但婚后一个星期便分开了。短短几个月时间,王一飞、林蔚等先后牺牲。失去了熟悉的领导,失去了亲密的战友和同志,刘英泪如泉涌,悲痛欲绝。但是,她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屠刀所吓倒。她牢记这血海深仇,进一步坚定了跟着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事迹突出的“扩红”突击队长
  1929年春,党中央送刘英到莫斯科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劳动大学停办,她于年底转入国际无线电学校,成为一名无线电专家。
  1932年底,刘英由莫斯科回国。刚到中央苏区的时候,博古高兴地说:“這下我们电台增加了一个女营政委!”可是刘英却认为,自己“生性爱说好动,喜欢做群众工作”,于是就到少共中央任巡视员。不久被派往福建,任福建团省委书记。后来又回到少共中央局工作,先后担任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职。
  1934年5月第五次反“围剿”时,刘英被派往雩都县任“扩红”突击队长。原定三个月的任务,她用一个半月就“扩红”2200人,超额完成了任务,受到中央领导的表扬,项英称赞她“一鸣惊人”。
  1934年9月2日,中央又发出了动员令,要求9月27日之前,再动员3万青壮年参加红军。给刘英的任务是,再到雩都县去招人。这下她可发愁了。于是她找到好友毛泽东问计。
  当时,打摆子刚好的毛泽东听了刘英诉苦,却轻松地说:“要开会,把突击队员、区委书记都找来开会。”
  “可是来不及了,离规定期限只有10天了,我怕是搞不圆啦!”
  “不,一定要开会,群众思想通了,就搞得赢!”
  “突击队员都分散到各区了,七里八里的,通知也来不及!”
  “那好办,我有四个警卫员,叫他们跑马到各区去通知,放势去搞啰!”
  “如果开了会,大家的思想还是不进油盐,那怎么办啊?”
  “要说服,要教育!”
  在毛泽东的支持和建议下,“扩红”大会圆满进行,刘英尽了最大努力,又动员了近1000人参军。
  长征途中拒绝了张闻天的求婚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后,刘英担任了“红章”纵队(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机关组成的一个纵队)三梯队的政治部主任,负责后勤。不久,她又被调到地方工作部做群众工作。每到一地,打土豪,分浮财,“撒种子”(秘密发展党员留在本地工作),发动群众,拥护红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刘英身材瘦小却身肩重任,具有钢铁般坚韧的革命精神,是红一方面军30名女战士的杰出人物之一。
  1935年初,红军到了遵义,刘英被调任中央纵队的秘书长,主要负责中央领导人的生活,与时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张闻天在一起工作。
  说起张闻天与刘英的相识,那还是在苏联。1929年,在苏联红色教授学院学习的张闻天,身兼中国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员,经常去为该校的学员们讲课。当时刘英正在此校学习。其间,她多次听张闻天的讲课,也曾当面向他讨教过许多问题。刘英被这位文雅学者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个人魅力所折服,对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张闻天也对这个聪颖好学、美丽大方的学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1933年6月,刘英由莫斯科回国不久,到红都瑞金担任少共中央局的巡视员。一天,她接到张闻天的电话,说:“尤克娜(刘英留苏名字),今天我们要打你的‘土豪’!”从外面来苏区的人,组织上都发给一笔路费,一般能余下几个钱,拿出来请客,叫做“打土豪”。刘英知道这个规矩,当晚就约上十几个同志走了十来里路到县城吃了一顿。
  由于过去是师生关系,刘英同张闻天比较接近。以后工作接触多了,互相更加熟悉起来。长征路上,刘英常到中央队“三人团”处反映情况,张闻天对性格爽快、办事麻利的刘英很有好感,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
  1935年2月,红军二渡赤水后,又一次占领了遵义城。那天,张闻天遇到刘英,盛情邀请她到他的住所交谈。聊着聊着,张闻天忽显拘谨,半晌才吞吞吐吐地说:“我们认识很久了,互相都比较了解,有着共同的信念,我希望我们不仅要做一般的朋友,而且……”
  刘英听出了张闻天的弦外之音。自丈夫林蔚牺牲后,她拒绝了不少同志的追求,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张闻天,她虽敬佩,却从没往恋爱上想。她生硬而直接地回答:“我早有打算,五年内不结婚。”张闻天脸红了,结结巴巴地问为什么。刘英解释说:“在长征中恋爱结婚,怀孕生子,对女同志来说,不仅不能工作了,还要带来一场灾难。孩子生下来,又没法带,以至于害了孩子,做母亲的要和自己的孩子生离死别,感情上的折磨简直是种酷刑。我下了决心,不到根据地绝不结婚。”张闻天听了刘英的解释,半晌才说:“我尊重你的选择。”
  战友们也都觉得张闻天、刘英是合适的一对,有意成其好事。
  1935年4月,毛泽东提议,总政主任李富春经办,将刘英调到中央队当秘书长。毛泽东、陈云等不时拿刘英和张闻天打趣。刘英默默地领受着张闻天的爱和战友的情。长征路上,写文件做记录一般都是用铅笔。张闻天有一支钢笔,开会要做记录了,他就把钢笔给刘英。当时,钢笔是稀罕之物。会后,他总是将记录审查一遍,将记得不确切的地方改一改,然后将记录本放进文件箱里。
  一次夜行军,警卫员点了一个小马灯。刘英说:“黑夜里行军,小马灯倒是挺亮的。”张闻天立即接过去说:“这是流萤(意即刘英)嘛!”说得刘英怪不好意思的。
  行军中两人常走在一起,但刘英打定主意一心工作,与张闻天保持着距离。此后,他们在工作中更加深了彼此了解,她对张闻天也渐渐地由敬生爱,但她把爱情的种子深深埋在心底。
  “红军有了家,咱们也该有个家了吧!”
  1935年11月,中央红军历尽千辛万苦走完长征到达陕北。这时,张闻天喜滋滋地对刘英说:“红军有了家,咱们也该有个家了吧!”刘英为张闻天执著的爱所感动,幸福地点点头。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兩颗相爱多时的心,终于在瓦窑堡紧紧地贴在了一起,在一孔石窑洞里安了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请客,两个行李卷合在一起就是夫妻了。邓颖超、博古等熟悉的同志到他们的窑洞坐一坐,说几句庆贺祝愿的话。
  倒是刚从直罗镇打了大胜仗的毛泽东一回来就“闹新房”:“你们要请客!结婚不请客,不承认!不算数!”面对突如其来的如此场面,书生气十足的张闻天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是笑而不知道怎样作答。还是刘英说了话:“拿什么请客呀!又没有钱,又没有东西!”刘英表现出一副无奈的样子。
  毛泽东心里怎能不清楚两人的家底,不仅不予“谅解”,反而故意嚷道:“那我就不承认……我倒是真心给你们贺喜来了,还写了诗呢。”说着就念起了自己的打油诗:“风流天子李三郎,不爱江山爱美人。当今洛甫做皇帝,爱江山又爱美人。”在场的人即刻为之鼓掌和喝彩,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张闻天在长征路上两让总书记职务、顾全大局的高风亮节和民主作风,使得毛泽东直夸张闻天是“开明君主”,更夸刘英是一位难得的“娘娘”。之后,众人也跟着一起起哄,欢乐的情绪一时达到了高潮。
  此后,刘英跟随张闻天一道,在中央机关、东北地区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在驻苏联大使馆和外交部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闻天冤案平反,刘英先后在全国政协和中央纪委工作。2002年8月26日,刘英在北京逝世,终年97岁。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岁月中,还是在蒙冤受屈的日子里,刘英始终坚信党,一心一意跟着党走。★
  (责编/黄梦怡 责校/陈小婷 来源/《张闻天刘英结婚 毛泽东赋诗“闹”洞房》,邵建忠/文,《世纪桥》2013年第1期;《张闻天和刘英患难与共》,崔向华/文,《百年潮》2000年第10期;《刘英:永远的“红色大姐”》,余玮/文,《党史纵览》2016年第8期;《刘英:铁心跟党不动摇》,周日美/文,《湘潮》2006年第6期)
其他文献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消息传到学校,刘少奇和中国留学生都激动万分、彻夜难眠。  刘少奇立即和同学讨论入党问题  刘少奇(1898-1969),湖南省宁乡县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刘少奇和同时代的很多青年
期刊
1921年,28岁  他们常常彻夜长谈,有时因不能取得一致而相对流泪。  毛泽东说:“如果我们全力以赴,  共产党在30年至40年的时间里,就能统治中国。”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19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年之前,毛泽东两次到过北京,这两次来京
期刊
用诗歌感悟生活的真谛  他总是在稍作沉默的酝酿后,  迸发出诗的激情,不矫情、不造作,  写出让人回味的内容   田宇 出生于1994年1月23日,山东省泰安人,笔名邓瞻,字思远,英文名James Tian。诗人、翻译者、词作者,会中、英、日三语。现任中央电视台《智慧中国》栏目组编导,上海辛动文化艺术馆副馆长。还兼任塞尔维亚Alia Mundi杂志文案部编辑,菲律宾Eden Garden杂志主编。
期刊
周恩来于1921年春入党,却为何在党员登记表上填的是1922年夏?  上世纪80年代,胡耀邦批示中组部调查。  中组部写了一份关于8个共产主义小组的报告  周恩来(1898-1976),浙江绍兴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
期刊
1945年中共七大,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被推举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任弼时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年仅41岁  任弼时(1904-1950),湖南省湘阴县(今属汨罗市)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20年至1922年,在十
期刊
援越抗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大规模军事援外行动。由于行动绝密,不公开,不宣传,不报道,因此其中的波澜壮阔与惊心动魄鲜为人知。  直到近年来,历史学者们根据最新解密的珍贵档案,才得以向人们详尽披露从1950年边界战役到1954年奠边府会战,中国援助越南进行抗法独立战争的完整过程。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历史上渊源深远、交往密切。近代,中、越同遭列强的殖民主义侵略,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
期刊
范仲淹的“三光”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虽三次被贬,名望却越来越高。他第一次被贬时,亲朋好友一直把他送到都门外,对他说:“此行极光(很光荣)。”第二次被贬时,他们安慰他:“此行尤光(更光荣)。”到了第三次时,亲友们又如是说,范仲淹笑道:“我前后已是三光了。”   狄青刺字  宋代武将狄青年轻时坐过牢,被发配充军,所以脸上有刺字。宋仁宗看不惯他脸上的刺字,让枢密副使王尧臣晓谕狄青,让他设法消去刺字。狄青
期刊
《西行漫记》一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力作。该书的封面是一面迎风飘扬、写着“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的红旗;一名红军小号手头戴八角帽,腰挎手枪,手持军号,迎着朝阳,吹着前进的号角。这幅照片被称为“抗战之声”。  新中国建立后,人们虽然经常在众多场合看到这幅照片,但照片中的人物是谁却鲜为人知。  1972年2月,斯诺病逝。《人民画报》当年第五期刊发了斯诺在1936年时拍摄的部分照片,这张“抗战之声
期刊
亲爱的读者朋友,欢迎加入传奇人专栏,“读人物、学知识、交朋友”。《今古传奇》弘扬主旋律,提供正能量,影响日巨。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对本期刊物有何建议和意见?请不吝指点!  温馨提示:互动为读者交流平台,来信(稿)选登,会作为年底评选优秀读者的重要依据。谢谢您的热情参与!  尊敬的主编:   您好!  我从2016年在报刊亭购买《今古传奇》人物专刊开始,每期必看。在贵刊编辑的共同努力下,贵刊的文章内容
期刊
“今后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而要专干革命”  他从小小的柜台出发,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  25岁开始进入中央最高领导层  陈云(1905-1995),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