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航飞机失联,牵动了全球无数人的目光。这不禁令人想起了世界航天史上的诸多空难。而据专家统计,世界上70%的航天事故是由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隐患引起的
每个工作中都存在大量的隐患。隐患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并不代表不存在。隐患就像一个小小的蛀虫,要是不消除它,它迟早会消灭你,甚至把你“吞掉”。如果在执行中不注重消除小隐患,往往就会引发大灾难。
第一个遇难的航天员
为了准备人类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苏联宇航局1960年3月起开始招募宇航员。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只留下几位。其中一位叫邦达连科的宇航员得到了主设计师科罗廖夫的极大赞赏,大家一致认为他当选的可能性最大。
然而,就在邦达连科进行为期10天的地面训练的最后一天,灾难降临到了他头上。
这天,邦达连科在一个高浓度氧气舱里,用酒精棉球擦完身上固定过传感器的部位后,随手将它扔掉。不料带着酒精的棉球正好掉在了电热器上,立即引起大火。邦达连科没有及时逃脱被严重烧伤,在送往医院10小时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就这样,邦达连科成了“第一个遇难的航天员”。只是他并不是死于空中的灾难,而是死于他自己制造的灾难中。由于没有意识到隐患的存在,结果他成了隐患的牺牲品。
这样一来,苏联航天局不得不再挑选一位优秀的宇航员执行第一次上天任务。邦达连科事件让苏联航天局在挑选宇航员时变得格外挑剔和严格,他们希望挑选出最细心、最有安全防患意识的宇航员。
没过多久,当带领受训宇航员参观尚未竣工的东方号宇宙飞船陈列厂时,主设计师科罗廖夫问:“你们有谁愿意试坐?”一位叫加加林的年轻人报了名。在进入飞船前,加加林脱下了鞋子,只穿袜子进入还没有舱门的座舱。加加林的这个举动一下子赢得了科罗廖夫的好感。
最后,苏联航天局决定让加加林驾驶着“东方一号”执行飞行任务。加加林也由此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被人们尊称为“太空第一人”。
一个是“第一个遇难的航天员”,一个是“太空第一人”,两者有着多大的差距?
可见,要谨防被隐患消灭,要做到执行到位,就要避免以下情况的出现。第一,过于信任一个成功或者优秀的人。第二,自己对于隐患的漠视。第三,对细节的不注意。
荒谬的安全竞赛
2007年4月18日上午7时45分,辽宁省清河特钢生产车间的钢包整体平移到铸锭台上方时,突然整体脱落,1500多摄氏度的外泄钢水瞬间冲入“近在咫尺”的工房。当时工房内正在召开接班安全会议,因而造成32人死亡,另有6人受伤,成为近年来钢铁行业最大的恶性事故。
在召开安全会议时却发生了这样的安全事故!说来真是好笑,可是谁又笑得出来?
经专家对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事故现场初步勘察分析,认为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该车间违反《炼钢安全规程》,没有采用冶金专用的铸造起重机,而是擅自使用一般用途的普通起重机起吊钢包;二是设备日常维护不善,如起重机上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压板螺栓松动;三是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厂房内设备和材料放置杂乱、作业空间狭窄、人员安全通道不符合要求;四是违章设置班前会地点,该车间长期在距钢水铸锭点仅5米的真空炉下方小屋内开班前会,钢水包倾覆后造成人员伤亡惨重。
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2007年1月,该公司还下发了《关于开展生产车间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的通知》,从开展竞赛活动日至事故发生,正好是99天——让工人在死神的威胁下开展“安全竞赛”,真是荒谬!
一边重复再重复、强调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一边却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最终陷入了自造的陷阱,酿成了重大的安全事故。
可见,无论是“安全通知”还是“安全竞赛”都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工厂并没有将安全规范和措施真正贯彻执行下去。没有执行到位的代价,就是夺去了32条鲜活的生命。
从这中间,我们可以学到:第一,抓执行,抓安全,不能只讲空话,一定要贯彻到行动中去。第二,今天的小隐患、小陷阱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消除,那么明天就会发展为大隐患、大陷阱。第三,切记不要自欺欺人。
要记住:制度制定了,未必是执行了。执行了,未必是就执行到位了。如果仅仅是满足于制度的制定和不到位的执行而沾沾自喜,最终要掉入自造的陷阱,后悔莫及!
每个工作中都存在大量的隐患。隐患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并不代表不存在。隐患就像一个小小的蛀虫,要是不消除它,它迟早会消灭你,甚至把你“吞掉”。如果在执行中不注重消除小隐患,往往就会引发大灾难。
第一个遇难的航天员
为了准备人类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苏联宇航局1960年3月起开始招募宇航员。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只留下几位。其中一位叫邦达连科的宇航员得到了主设计师科罗廖夫的极大赞赏,大家一致认为他当选的可能性最大。
然而,就在邦达连科进行为期10天的地面训练的最后一天,灾难降临到了他头上。
这天,邦达连科在一个高浓度氧气舱里,用酒精棉球擦完身上固定过传感器的部位后,随手将它扔掉。不料带着酒精的棉球正好掉在了电热器上,立即引起大火。邦达连科没有及时逃脱被严重烧伤,在送往医院10小时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就这样,邦达连科成了“第一个遇难的航天员”。只是他并不是死于空中的灾难,而是死于他自己制造的灾难中。由于没有意识到隐患的存在,结果他成了隐患的牺牲品。
这样一来,苏联航天局不得不再挑选一位优秀的宇航员执行第一次上天任务。邦达连科事件让苏联航天局在挑选宇航员时变得格外挑剔和严格,他们希望挑选出最细心、最有安全防患意识的宇航员。
没过多久,当带领受训宇航员参观尚未竣工的东方号宇宙飞船陈列厂时,主设计师科罗廖夫问:“你们有谁愿意试坐?”一位叫加加林的年轻人报了名。在进入飞船前,加加林脱下了鞋子,只穿袜子进入还没有舱门的座舱。加加林的这个举动一下子赢得了科罗廖夫的好感。
最后,苏联航天局决定让加加林驾驶着“东方一号”执行飞行任务。加加林也由此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被人们尊称为“太空第一人”。
一个是“第一个遇难的航天员”,一个是“太空第一人”,两者有着多大的差距?
可见,要谨防被隐患消灭,要做到执行到位,就要避免以下情况的出现。第一,过于信任一个成功或者优秀的人。第二,自己对于隐患的漠视。第三,对细节的不注意。
荒谬的安全竞赛
2007年4月18日上午7时45分,辽宁省清河特钢生产车间的钢包整体平移到铸锭台上方时,突然整体脱落,1500多摄氏度的外泄钢水瞬间冲入“近在咫尺”的工房。当时工房内正在召开接班安全会议,因而造成32人死亡,另有6人受伤,成为近年来钢铁行业最大的恶性事故。
在召开安全会议时却发生了这样的安全事故!说来真是好笑,可是谁又笑得出来?
经专家对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事故现场初步勘察分析,认为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该车间违反《炼钢安全规程》,没有采用冶金专用的铸造起重机,而是擅自使用一般用途的普通起重机起吊钢包;二是设备日常维护不善,如起重机上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压板螺栓松动;三是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厂房内设备和材料放置杂乱、作业空间狭窄、人员安全通道不符合要求;四是违章设置班前会地点,该车间长期在距钢水铸锭点仅5米的真空炉下方小屋内开班前会,钢水包倾覆后造成人员伤亡惨重。
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2007年1月,该公司还下发了《关于开展生产车间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的通知》,从开展竞赛活动日至事故发生,正好是99天——让工人在死神的威胁下开展“安全竞赛”,真是荒谬!
一边重复再重复、强调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一边却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最终陷入了自造的陷阱,酿成了重大的安全事故。
可见,无论是“安全通知”还是“安全竞赛”都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工厂并没有将安全规范和措施真正贯彻执行下去。没有执行到位的代价,就是夺去了32条鲜活的生命。
从这中间,我们可以学到:第一,抓执行,抓安全,不能只讲空话,一定要贯彻到行动中去。第二,今天的小隐患、小陷阱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消除,那么明天就会发展为大隐患、大陷阱。第三,切记不要自欺欺人。
要记住:制度制定了,未必是执行了。执行了,未必是就执行到位了。如果仅仅是满足于制度的制定和不到位的执行而沾沾自喜,最终要掉入自造的陷阱,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