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在尉家私塾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州八怪主要代表人物郑板桥,名扬天下。可郑板桥在山西襄汾赵康师庄做尉家私塾老师一事,却鲜为人知。
  郑板桥是江苏兴化人,康熙年间秀才、乾隆年间进士,原名郑燮,字克柔。其字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潇洒别致,自成一体。乾隆年间,板桥常在扬州卖字画,结交了不少山南海北的朋友。其中一位好友叫曹顺。这曹顺30多岁,聪敏干练,虽是商界人士,却写的一手好字,是一位儒商,和郑板桥很说的来。曹顺其实是赵康尉家在扬州的商行掌柜。尉家富甲天下,更是书香门第,但尉门弟子中没有一位画 家。尉家大掌柜尉嘉于是发话,命各地尉家商铺在经商之时,留意画坛高手,只要聘得来,不计聘金。
  其时,郑板桥在江南名声大噪,找其求书求画者盈门塞道,正欲找一清静去处,进一步研习书画。曹顺在与郑板桥的交往中已知此意,极力鼓动他往晋南一行,一来逃脱俗务,二来游历北国山川,三来调教尉家子弟。于是郑板桥就与曹顺结伴,不远千里来到师庄尉家。尉家大掌柜尉嘉专门辟出一处读书写字的院落,供板桥教学、居住之用。郑板桥认真讲学,闲时吟诗作画,把酒问天。山西虽比不上扬州秀丽,但北方依然有行云流水的风光,加上主人尉嘉问寒问暖,从不把他当外人看待,并经常与他谈天说地,郑板桥心中的郁闷渐渐少了,兴致来了的时候,就挥墨写字画竹,一气呵成。尉嘉见板桥书画超凡脱俗,极其喜爱,就自己准备了一些白绫,请板桥多画几幅墨竹,予以珍藏。据尉家的后人讲,祖上留下的郑板桥墨竹珍品,抗日初期还在,后在战火中遗失了。
  郑板桥在赵康尉家生活了半年多,为人师表,深受尉嘉一家人的敬重。尉嘉是见过世面的巨富,深知钱财是身外之物,教育好后代才是正事。他诚恳地请教郑板桥,询问有什么教育儿女的好办法,郑板桥没讲大道理,只挥毫泼墨,为尉嘉写了一句平淡而意味深长的话:“市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尉嘉极为珍视,特请了当地有名的石匠,选用最好的石料,将这句话镌刻在上面,让尉家代代相传。这块石碑1937年前还保存在尉家的书房院内,周边乡村的书法爱好者常来临拓,成了读书人家教育子女的名言。后来郑板桥告别山西,离开尉家,赴山东潍县任县令时,为感谢在尉家时主人的知遇之情,于乾隆十五年(1751年)为尉嘉书赠了“难得糊涂”的条幅,这是看透人生世事的郑板桥的真实写照。尉家获此墨后,仍刻石留念,并拓成条幅和原先的“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一并悬挂在正院西房墙上,供人欣赏。遗憾的是“难得糊涂”石刻和首拓,经历了岁月的劫难,均在战乱中遗失了,万幸的是当年不少书画爱好者将此字临拓下来,才使这一墨宝流传至今。而“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被长期弃置于尉家老院南墙下,1964年“四清运动”中才被发现并挖掘出来。该碑青石阴刻,长1米,宽0.5米,落款有“板桥”二字和两方篆刻“郑燮”“丙辰进士”图章。书体笔法俊逸,有瘦硬奇峭之势,属郑板桥墨迹珍品。现保存在襄汾县博物馆。
  (摘自《襄汾文史资料》)
其他文献
软件小档案:电脑妈妈8.27  文件大小:8198KB  软件性质:共享版  适用平台:Win9x/NT/2000/XP/2003  下载地址:http://www2.skycn.com/soft/23101.html    六一,在这个属于孩子们的节日里,家长们又要辛苦一番了:准备礼物、筹划出游,但千万别忘了关心一下青少年们的网络生活。“孩子经常去什么网站?他们都在关心什么?”对于这些,做家长的
现今可以看到的对崇福道院最早的文字记载,都跟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倭寇入侵有关。崇福道院之所以驰名上海县,也与这场倭乱有关。保佑百姓幸福平安按照三林一带的民间
我们都知道,电脑是由十几个功能独立的部件组装构成的。这些部件中,有的“免疫力”强,外部的“风吹草动”很难影响它;有的就比较娇柔,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并出现各种各样奇怪的症状,影响我们的使用。在这些干扰中,电磁干扰是最常见也比较难以发现的。但是,只要我们做好了屏蔽工作或者选对了优良的材质,无论多讨厌的干扰都会被统统毙掉!      网线屏蔽  我们通常使用的网线电缆大多为非屏蔽网线,它其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