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柳州三大奇石市场内的近千户石商中,活跃着一支赶圩大军,他们每户每年平均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大小展会4~6次,每次携带奇石平均为4吨左右,约150-200件,他们在外销售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初级市场石农、石贩的买卖,尤其是他们选购的奇石品种类别,更直接左右着初级市场石农们对某类石种的采捞挖掘。全国各地每年举办的各种展销会,几乎每个都有柳州的赶圩大军参加,他们对各地域的赏玩群体喜爱什么石种,消费水平如何,基本上都了如指掌,尤其是一些資深赶圩专业户,对此更是烂熟于心。他们每次外出,都会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赏玩群体、消费群体,有针对性地携带相适应的石种前往,故而每次均能取得很好的效益,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就在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间,在赶圩大军的频频外出中,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他们外出携带的石种类别,一改过去以大化、乌江、三江、来宾等水石、卵石类为主,而大量携带“瘦、透、漏、皱”的传统赏玩类石种,如墨石、类太湖石、八音石之类的山石等。
仅以去年至今年上半年为例,柳州中华石都的一李姓資深赶圩专业户,外出6次,携带的全部为墨石、类太湖石等山石,每次都售磬,纯盈利达13万元。另外有两户,一户徐先生,一户潘先生,均外出4次,每次销售都突破3万元,纯利润2万余元。一年下来,每户也有近10万元的利润。
这些传统赏玩石种,二十多年前曾主导过柳州赏玩群体和市场,尤其是柳州郊县的如同太湖石一样“瘦、透、漏、皱”的“类太湖石”和同样嵌空瘦挺的山墨石,均深受柳州赏石人的喜爱。而当三江石、来宾水冲石、彩陶石及大化石进入市场后,极大地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柳州奇石爱好者的赏玩理念,于是,孤高瘦挺的墨石、类太湖石被色彩艳丽的三江石、大化石等水石所取代,并渐渐淡出市场,淡出人们的心中。
随着三江石、彩陶石、大化石資源的枯竭,新的石种又尚未出现,于是,人们的赏玩理念开始悄然回归,而这种回归是必然的,因为太湖石、墨石、英石类的传统赏玩理念是永远不会湮灭的。“古典赏石所独具的那种超乎人们想象的丰富而又难以捉摸的表现力,古人赏石所崇尚的那种山水情结、比德情愫、道禅情怀,特别是对于抽象石的审美观照,仍然具有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也是赏石传统得以推陈出新、弘扬光大的文脉所系一切断了这种文化传承,我们就会数典忘祖,迷失方向(《中华古代石谱石文石诗大观》序•俞莹)。”
柳州赶圩大军准确地把握住了市场向传统悄然回归的脉搏,及时地调整了进货石种,迎合江、浙、沪一带赏玩群体的需求,开始大批量地购进传统的赏玩石种——墨石、类太湖石及山型景观石,因此他们到江、浙、沪一带的赶展,销售极佳,无不满载而归,而他们的大批量进货,又刺激了初级市场石农的积极性,也导致了价格的上升。原来柳江百朋、六道的墨石统货已从280元/吨上升到450-600元/吨,石农还将统货中品位较好的单独挑出单件出售。而墨石的挖掘也从柳江的百朋、六道、三都扩展到毗邻的忻城县大塘、欧洞、安东一带山区,忻城的墨石新产区,常常能挖掘到一些品位极佳的精品石,故而一些奇石店铺的商家,一改过去以富丽堂皇的大化石等水石为镇店石的惯例,而将古朴典雅的墨石、类太湖石等山石作为镇店石。
柳州赏石市场已开始出现了经营墨石、类太湖石的专营店,我采访了其中的一家,店主是柳州的一位資深玩家,他非常自信的表示,传统赏玩理念永远不会淡化。他那古朴典雅的墨石专营店,生意并不比那些金碧辉煌的店铺差。而我在5月19日对柳州赏石市场任先生的店铺采访时,就有三位操着江浙口音的客商,被陈列于店铺中堂的镇店石——一件通透的墨石所吸引,步入店中,并很快达成了交易。
从赶圩大军针对各地域赏玩群体对传统的回归而调整进货品种,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传统赏玩理念永远不会过时,它已牢牢地植根于爱石人的心中。随着赏玩理念的不断充实、完善,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那些似乎淡出市场、淡出人们心中的传统奇石,正以它的孤高,以它的磊落,以它的铁骨铮铮,傲然回归。正如俞莹老师在陈东升先生所著的《中华古代石谱石文石诗大观》序中所言:“我们已经拥有了前无古人的赏玩群体,我们也发掘出了更多的奇石种类和精品,但是,我们似乎还缺乏古人赏石的那种淡泊功利的境界,缺乏一种文化艺术涵养的滋润,缺乏那些足以传颂不朽的赏石名篇佳作。所谓厚今不薄古、温故而知新,也许正是我们赏石界目前应持有的态度”。
市场对传统赏石的悄然回归,说明了“古典赏石正以其老而弥坚的生命力仍然在当今赏石界拥有一席之地,而且越来越受到主流收藏圈的重视……我们应该厚今而不薄古,温故而知新”。
就在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间,在赶圩大军的频频外出中,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他们外出携带的石种类别,一改过去以大化、乌江、三江、来宾等水石、卵石类为主,而大量携带“瘦、透、漏、皱”的传统赏玩类石种,如墨石、类太湖石、八音石之类的山石等。
仅以去年至今年上半年为例,柳州中华石都的一李姓資深赶圩专业户,外出6次,携带的全部为墨石、类太湖石等山石,每次都售磬,纯盈利达13万元。另外有两户,一户徐先生,一户潘先生,均外出4次,每次销售都突破3万元,纯利润2万余元。一年下来,每户也有近10万元的利润。
这些传统赏玩石种,二十多年前曾主导过柳州赏玩群体和市场,尤其是柳州郊县的如同太湖石一样“瘦、透、漏、皱”的“类太湖石”和同样嵌空瘦挺的山墨石,均深受柳州赏石人的喜爱。而当三江石、来宾水冲石、彩陶石及大化石进入市场后,极大地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柳州奇石爱好者的赏玩理念,于是,孤高瘦挺的墨石、类太湖石被色彩艳丽的三江石、大化石等水石所取代,并渐渐淡出市场,淡出人们的心中。
随着三江石、彩陶石、大化石資源的枯竭,新的石种又尚未出现,于是,人们的赏玩理念开始悄然回归,而这种回归是必然的,因为太湖石、墨石、英石类的传统赏玩理念是永远不会湮灭的。“古典赏石所独具的那种超乎人们想象的丰富而又难以捉摸的表现力,古人赏石所崇尚的那种山水情结、比德情愫、道禅情怀,特别是对于抽象石的审美观照,仍然具有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也是赏石传统得以推陈出新、弘扬光大的文脉所系一切断了这种文化传承,我们就会数典忘祖,迷失方向(《中华古代石谱石文石诗大观》序•俞莹)。”
柳州赶圩大军准确地把握住了市场向传统悄然回归的脉搏,及时地调整了进货石种,迎合江、浙、沪一带赏玩群体的需求,开始大批量地购进传统的赏玩石种——墨石、类太湖石及山型景观石,因此他们到江、浙、沪一带的赶展,销售极佳,无不满载而归,而他们的大批量进货,又刺激了初级市场石农的积极性,也导致了价格的上升。原来柳江百朋、六道的墨石统货已从280元/吨上升到450-600元/吨,石农还将统货中品位较好的单独挑出单件出售。而墨石的挖掘也从柳江的百朋、六道、三都扩展到毗邻的忻城县大塘、欧洞、安东一带山区,忻城的墨石新产区,常常能挖掘到一些品位极佳的精品石,故而一些奇石店铺的商家,一改过去以富丽堂皇的大化石等水石为镇店石的惯例,而将古朴典雅的墨石、类太湖石等山石作为镇店石。
柳州赏石市场已开始出现了经营墨石、类太湖石的专营店,我采访了其中的一家,店主是柳州的一位資深玩家,他非常自信的表示,传统赏玩理念永远不会淡化。他那古朴典雅的墨石专营店,生意并不比那些金碧辉煌的店铺差。而我在5月19日对柳州赏石市场任先生的店铺采访时,就有三位操着江浙口音的客商,被陈列于店铺中堂的镇店石——一件通透的墨石所吸引,步入店中,并很快达成了交易。
从赶圩大军针对各地域赏玩群体对传统的回归而调整进货品种,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传统赏玩理念永远不会过时,它已牢牢地植根于爱石人的心中。随着赏玩理念的不断充实、完善,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那些似乎淡出市场、淡出人们心中的传统奇石,正以它的孤高,以它的磊落,以它的铁骨铮铮,傲然回归。正如俞莹老师在陈东升先生所著的《中华古代石谱石文石诗大观》序中所言:“我们已经拥有了前无古人的赏玩群体,我们也发掘出了更多的奇石种类和精品,但是,我们似乎还缺乏古人赏石的那种淡泊功利的境界,缺乏一种文化艺术涵养的滋润,缺乏那些足以传颂不朽的赏石名篇佳作。所谓厚今不薄古、温故而知新,也许正是我们赏石界目前应持有的态度”。
市场对传统赏石的悄然回归,说明了“古典赏石正以其老而弥坚的生命力仍然在当今赏石界拥有一席之地,而且越来越受到主流收藏圈的重视……我们应该厚今而不薄古,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