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视域下五大发展理念透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iao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五大发展理念”顺应时代要求产生了创新性理论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发展哲学理论的诠释,更是对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创新。本文通过建立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其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视域下的科学内涵,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发展理论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  社会哲学视域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71-01
  一、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视域下“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分析
  1.有效的推动了社会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所主张的是唯物主义理论,其中指出了社会发展当中的基本矛盾规律,并主要提出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他提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来源于生产力以及交往形式之间所存在的矛盾”。这就可以看出在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矛盾的,而这也就导致了社会上层建筑的发展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并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助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它可以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源,同时对生产关系的性质内容及启动形式起到决定作用时,那么也就确定了这个国家的基本性质。由此可见,研究人类历史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生产和工业历史,这也充分显示出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2.关于“历史合力”理论
  “历史合力”理论其中提到了“在世界中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它们就是一个个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出的合力也就是历史结果,而这些结果又被看作为一个个整体,不自觉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发展需要协调多个方面发展,它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有着密切联系,对于社会改革的方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当这些力量集中到一起,它们所创造出的合力就会促进社会发展,兼顾多种因素,抓住重点矛盾。由此可知“历史合力”在得到促进的同时社会发展等也受到影响。从而让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历史合力”。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视域下“五大发展理念”与社会发展的有效结合
  1.创新发展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
  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如果将社会发展根本矛盾当作切入点,生产力的创新势必会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我国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必须要在制度完善、文化发展等各方面坚持创新理念。创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它突破了以往社会发展的原本的思维定式,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时代新风尚开始流行,它所倡导的创新理念不断融入进传统商业模式中,从而有越来越多的商业网络领域发展起来,并为人们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形式和机会,同时也促使社会发展出现更多的经济方式。 因此从马克思社会哲学的角度而言,在“五大发展理念”影响下,才得以出现创新发展理念,使其成为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的动力理论。
  2.协调开放发展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合力论”
  “历史发展和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理论为主的思想,其主张以经济发展作为核心,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上层建筑的政治、文学以及法律等领域。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历史合力论”是应该被继承下去的,它为马克思主义的合力思想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核心的整体战略部署进行统筹发展,尤其重视我国在社会发展中要面临着结构模式有待完善、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有待调整等一系列问题。最近几年间,我国制定了“一带一路”合作策略,尝试着创建以多个地区、多个行业、多个核心的区域性合作形式,从而可以获得利益最大化。这也正好和“五大发展理念”的中心理念不谋而合,进而促进了开放发展理念协调发展,从各种视角加强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发展的合力思想的重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五大发展理念”也让我国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哲学视域下,对创新发展理念和协调开放发展理念进行探究分析,从而为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和实际的社会发展能够更加的良好的结合,并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双传学.论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与实践指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6(04)
  [2]路云辉.“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性[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06)
  [3]顾海良.新发展理念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意蕴[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01)
  作者简介:
  王艺琳(1995-),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哲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阅读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也随着增加,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现阶段由于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方面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使得阅读的教学质量较低,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本文将从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而总结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举措。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期刊
【摘要】在教育的不断改革下,语文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加强,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手段,在教学质量中也要有所突出,我们不仅要借鉴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要根据时代不同而有所创新,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及见解,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83-02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第一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第二节《当仁,不让于师》,主要内容是孔子与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够统筹线上、线下学习优势的混合式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准确把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混合式学习研究的状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证研究了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对高职非英语专业8个班级467名学生为期两个学期的研究与实践, 发现在高职英语口语课堂中采取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期刊
【摘要】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所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由于地域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各高校在规模发展、历史积淀方面差距较大,在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提升上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变轨超车,以获取更大的竞争和生存空间,是摆在各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边疆、民族、贫困滇西国门部分高校为研究对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症结原因,提出解
期刊
【摘要】本文对小学英语低年级作业设计原则进行阐释,提出小学英语低年级作业设计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 低年级作业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97-01  英语作业设计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够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小学英语低年级段,英语作业的设计往往被忽略,因此,有必要对小学英语低年级的作业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87-02  阅读,是我们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有效的阅读手段或方法,将大大地提高我们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才干并激发我们的创造才能。   一、明确阅读目的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换言之,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语文综合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价
期刊
【摘要】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丰富自身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过程,让学生在有效地掌握阅读技巧的基础上展开积极的课外阅读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本文以课外阅读的引导实践为对象,简述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
期刊
【摘要】贯穿”与“贯串”是汉语中的一对近义词。翻译为日语时,二者均与日语中的「貫く」相对应;然而,这三个词的意思有着细微的差别,使用时易出错。因此,本文拟将日语中的「貫く」与汉语中的“贯穿”“贯串”三词的词义进行比较,指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接着通过例句,对该三词词义相近之处进行辨析。最后通过分析对比得出的结果,指出中国人在理解日语中「貫く」一词时的易错点。  【关键词】貫く 贯穿 贯串 近义词辨析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国家力量的强大,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逐渐兴盛起来。小学作为一个基础的学习阶段,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对于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汉语作为一种难度比较大的语言,它在全球的使用也比较广泛。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拼音教学进行分析,重点探究语文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拼音教学 语文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