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来源 :ViVi美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479102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职业教育的日益被重视,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的推进和训练愈来愈重要。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是其重要的内容、主要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具有实践与探索的价值。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创新创造;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创新型高技能职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途径之一,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推动力。高职艺术类专业学校是培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因此,在高职艺术类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拓展开放型的教学思路、增加多途径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打开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切实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技能、实际运用能力、创新能力。
  高职艺术类院校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任务,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以其为中心为不断地加强。同时,还应围绕学生的就业问题,不断拓展教学思维,对学生的创新創造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全方位的培养。

一、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双创”时代的到来,高职培养的具有艺术设计类、具有创造思维、兼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日趋被重视并推动着文化创意类的产业的发展、转型、升级。因此,社会市场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创造类的艺术人才的加入。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艺术类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艺术类创新创造人才的重任,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职艺术类教育教学中,应围绕培养学生的艺术专业技能并不断加强其创新创造能力。艺术专业技能和创新创造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们的智力、提升能力,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更要从技能的培养和就业方面入手。因此,广大教育者应运用多手法、多媒介、多形式的带动学生的艺术意识、创新创造能力、就业思维模式。促使高职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成果更好地转换、促使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具有创造创新思维,促使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高就业的目的。

二、国内外对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创新创造教育的研究


  国外对于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包含了创业与经济、创业与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模式、师资培养、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等。创业教育有三种模式:专业型、通用型、培训型。课程架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国外的对于学生的创新创造的全面性、广泛性等更具有针对性,国外的一些成功的范例与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运用。
  国内的对于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培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内学者针对国外的相关优秀的、值得学习、借鉴的案例进行了研究;其次,国内学者对于高职艺术教育中缺失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可以改进的建设性意见和措施。最后,国内学者对于增强高职艺术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了研究。加强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建构培养创新创造的教学模式的方向


  高职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它们的培养目标、目的是不一样的。高职教育则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的一线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艺术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高职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更应在培养体系中包含创新教育。
  建构培养创新创造的教学模式的方向,有几个方面。其一,增强学生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校期间,要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其二,增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校期间在不断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更要训练学生们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接受新知识时,能够认真观察、分析、思考、鉴别。其三,增强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应将创新创造意识的培养融入课程体系中,教授学生在遵循规律、规则的基础上,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突破传统的精神。其四,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时代在不断地更新,社会市场更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终身学习便是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五,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全球化和信息大爆发的时代,分工越来越细,团队合作愈来愈重要。团队合作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使沟通合作增加团队的竞争力并体现自身的价值。
  总之,当前我们处于“双创”时代,人才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类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肩负重任。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要以发展专业技能、增强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为基础;以创新创造精神为动力;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目的。

四、高职艺术类专业教学中创新创造能力的构建


  (一)构建创新创造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针对所培养的人才进行的教育、培训的儿制定的纲领性文件。而创新创造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制定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新创造能力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基于培养方案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理论知识、专业基础、专业技能等的学习中会落实创新创造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建立适合艺术类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创新创造人才培养的实施。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更新的课程体系,开展适合社会市场需求的课程。首先,增加实践类课程,减少理论课程的所占的比例。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其次,增加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向学生更为直观介绍创新创造能力的必要性,增加学生创新创造的思维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造实践能力。最后,增加与艺术类学科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学科,拓展学生的认知和视野,丰富学生的学科背景。   (二)构建课堂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构件课堂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艺术类专业的授课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全方位的打开学生的感官体验,以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当中,促使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课堂当中教师承担引导者的角色,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等,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当中,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创造能力间接地得到了提升。
  (三)构建队伍的新形象,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造人才的培养有赖于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完善与建设是培养创新创造人才的保障。加强上岗培训机制,对新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上岗前老教师可以对新教师进行岗前职业规范培训、熟悉岗位的职业、熟悉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熟悉岗位的设施设备、熟悉教学环境等培训。针对新老教师,可聘请企业高管、外校的教师、一线人员等,对新老教师进行新的教学理念的培训、信息化课堂的培训、新的教学思想的交流等,让教师能够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必要性。
  (四)打造教师个人的全方位的创新创造素质
  教师个人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事业单位当时进行实践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个人的创新创造能力并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现今社会,信息化大爆发,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一名培育创新人才的孕育者,更应该练习实际,掌握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知识,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聘任优秀的企事业人才对学生进行专业授课。教师可进入企业公司中学习、工作、挂职。组织、开展学习交流会,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专家与教师交流、探讨。促使教师的知识得到了丰富和提高,专业知识得到了提升,与社会需求和企业需要联系更为密切。有了理论的支撑和实践经验的辅助,进而在课堂中融入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会更加吸引学生,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将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提高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要求全面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全方位的知识素养和职业素质。高职艺术类院校,应该将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模式融入专业教学当中。并不断完善相对应的教育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和教育教学的方法。构建创新创造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队伍的新形象,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造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本能之一,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个人不断进步和个人完善人格的形成;是各个企事业单位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高职人才准变培养模式的需要。高职艺术类院校对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较以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不断地的努力并为之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杨丽.探析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优化[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66.
  [2]冯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J].风景名胜,2019(06):64,67.
  [3]王刚,牛维麟,杨伟国.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素质,模型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2):117-121.
  [4]张秋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学,2011(6):50-52.
  [5]苏琼英,许世虎.艺术设计教育中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作者简介
  张俊飞(1989-),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设计学,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牙髓、根尖周病是口腔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微生物感染,物理、化学刺激及机体免疫反应等都是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发病原因,其中又以定植于感染根管内的细菌微生物为主。大量临床
“1+X”证书制度为职业院校的建筑与设计课程改革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并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即教师不仅要注重学历教育,还需利用职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市场
近年来以MTA(Mineraltrioxideaggregate)为代表的硅酸钙类材料正成为盖髓剂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目前关于这类盖髓产品对牙髓细胞的作用机制尚未逐一明确,但总体上可以推测其主要
20世纪初期在中国近代史中是新旧思想冲突碰撞的关键时期,女性从艺者不仅纷纷意识到个体的自主权利和艺术追求之意义,并觉醒在书画界开辟一席之地的艺术理想,于是出现了大量
2019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此时距“中华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全面引进西方教育体系102年,距陈独秀先生开启新文化运动99年.中国教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