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广州市花都区城市风貌规划的研究为背景,分析城市风貌规划的研究现状,探讨风貌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基于可操作性的城市风貌规划模式,用以指导花都区风貌规划的实践。
关键词:广州市花都区,城市风貌规划,研究与实践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guangzhou city flower all area of the city style planning for background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city style plan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of style planning, and summarizes the operation based on the city style planning mode to instruct the style of huadu district planning practice.
Keywords: guangzhou city flower all area, the city style plan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中圖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城市风貌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状况、生活面貌以及对文化的追求,良好的城市风貌能够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对城市的风貌进行解读和规划,强化规划与实践的联系, 是进行城市风貌规划的重点与目标所在。
2. 城市风貌概念解读
城市风貌是通过自然景观、人造景观和人文景观而体现出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城市传统、文化和城市生活的环境特征。风貌中的“风”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软件系统概括,是社会习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貌”则是城市总体环境硬件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的有形形体和无形空间,是“风”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1]
由此可见,对城市风貌的概括离不开城市“文态”和“物态”两方面的内容,城市风貌的目标就是把这二者糅合在一起,使抽象的“文态”融合在具象的“物态”中,综合、全面、直接的展现出城市的风采面貌。
3. 可操作性的城市风貌规划模式研究
3.1 规划理念上注重融入非物质风貌要素[2]
L•芒福德曾指出:“城市是陶冶人和熔炼人的场所,城市的主要任务就是流传文化和教育人民。”一座城市的风貌特色承载着文化流传和人民精神归宿的重要使命,城市风貌的非物质风貌要素就是城市的历史文脉与人文精神。每个城市由于其地域、气候、风俗、人群等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空间肌理和建筑风格;同时,城市风貌中也蕴涵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如多元融合的文化包容性、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融于骨血的经商理念等等,这些都是塑造城市个性的关键要素。开展城市风貌规划,必须加强对这些非物质风貌要素的分析、研究,通过概括、提炼使之抽象成地方性的风貌符号或图案,以展现城市别具一格的魅力与风情。
3.2 规划方法上关注风貌规划的不同层面
城市风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城市构成要素的归纳分析,考虑各种外在影响因素,结合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构筑城市风貌的总体格局,建立结构合理、特色浓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的规划体系。为突出面向管理的需要,规划体系做到宏观把握、中观控制和微观指引,分三个层次实现城市景观风貌的规划编制与管理。因此,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体系应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即城市总体定位、城市风貌系统与分区指引、风貌要素控制与重点地区建设导引,它们分别对应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
3.3 规划内容上重点突出城市的特色风貌
城市风貌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道路风貌系统、绿化景观系统、开放空间系统、高度控制系统、街廓界面系统、视觉走廊与眺望系统、城市标识标志系统、城市色彩系统等方面内容[3]。而现实中,每个城市面对的风貌问题必然因其地域环境、演进历史、发展阶段、空间政策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所以,有必要倡导问题导向型的城市风貌规划,在详尽的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突出、行之有效的规划设计内容,切实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风貌问题。
3.4 规划成果上提高管理部门的可操作性
作为一类应用型规划,城市风貌规划的成果应能直接指导城市的建设管理活动,因此,可借鉴国外城市设计导则的相关概念,编制基于地块尺度的风貌控制图则,运用图则来指导具体实践。风貌控制图则包含了基于二维、三维视角的风貌现状分析、风貌改造示意、风貌控制细则(文字或表格)等内容。由于引入了对比分析、三维景观模拟等设计手法,风貌要素的现状问题、风貌改造的具体措施、风貌调整前后的视觉景观效果等都可从图则上一目了然,从而使图纸内容更易被理解,也可使规划管理人员在监管过程中形成相对统一的裁量标准,有利于提高管理的绩效。
4. 广州市花都区城市风貌规划
4.1 花都区风貌规划的指导思想——对话中的城市气度
历史上的花都,有过后进(贼党横行),有过艰苦(“所产之米不敷全邑之食”),有过革命(洪秀全为首的农民运动),有过危机(老汽车产业一度面临崩溃),也有过领先(曾是排名44位的综合实力百强县)和光辉(东风日产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力量)……这一切故事都塑造着花都独特的城市底蕴。但面对现代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利用花都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环境优势?花都应该是以一种怎么样的城市风貌展现于世人面前?
我们认为:
花都,山清水秀,田丰城美,一个激情而优雅的城市。
应该,是一个舞台,有包容万象的气度,
让各种姿态的事物有张有弛,悠然自得地演绎出一首又一首激昂滂湃的“协奏曲”。
4.2 风貌圈——与自然对话中的城市气度
城市风貌圈是城市风貌系统中的大尺度的空间结构风貌载体,是基于一种文化地理差异性的概念,是一个具有同质性风貌特征聚合而成的具有空间想象性质的“圈”。风貌圈的确定,应该从城市宏观风貌的空间布局上去把握,花都区风貌圈的构成,参考了花都区行政区划、花都发展区总体规划结构、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规划,最终划分为“山、水、城、田”的宏观风貌格局。
图1:花都区“山—水—城—田”风貌圈意象
风貌圈可分为:山体风貌圈、田园风貌圈、城市风貌圈、水系(图1)。整个花都区的风貌圈将按照规划目标中的宏观层面目标来编制控制与指引,分为各风貌圈的风貌提升和协调共生两部分。
4.3 风貌区——与时代对话中的城市气度
城市风貌区是城市风貌系统中的中尺度的空间结构风貌载体,是指可以彰显具有不同主导功能的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界限与差异的城市片区。在这个层面上,花都所有的产业功能,生活和娱乐功能所在的地区都会被独立塑造,展现相互有所差异的风貌,并让市民可以深刻感受。花都城市风貌分区划分为5个区,分别是:自然生态风貌区;工业风貌区;城市生活风貌区;汽车城特色风貌区;机场商务风貌区。
新白云机场是花都重要标志,以航班升降为意象,结合这5个区的特征,塑造一种逐渐上升的风貌特征,分别是源起,提升,演进,启航,腾飞,这5种特征分别可以代表一种精神和状态,是各个风貌区的核心特征,是制定和塑造纲领与导则的基础,也会让市民最终获得生活感受与区域印象。
4.4 风貌带——与空间对话中的城市气度
城市风貌带是城市风貌系统中的中尺度的空间结构风貌载体,是城市风貌空间特色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形式。城市,犹如人体系统,由不同元素构成组织,组织结合为结构,结构间的协作使肌体功能得以发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城市,以地形为骨架,以土壤为肌肉,以建筑为皮肤,以河流为血脉,以道路为经络。河流、道路作为城市的“动线”,需要为城市提供一种功能分工明确、结构清晰完整的整体宏观构架。
根据对中心城区的路网及水系调研,经过对道路及河流特色及功能的分析归纳,我们提出“四脉联城,八经通络”的风貌带结构构想(图2)。
图2:花都区风貌带内涵及布局图 图3:花都区风貌核布局图
4.5 风貌核——与生活对话中的城市气度
城市是一个聚合体,融汇了金融、贸易、服务、文化、娱乐、生产、生活、行政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在空间上的凝聚,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风貌核。按照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城市特征可以把城市风貌核划分三类——绿化景观风貌核、历史人文风貌核、城市功能風貌核。风貌核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风貌核体系(图3)。
4.6 风貌符号——城市风貌要素的凝聚
城市风貌符号包含有一定的地域历史文化信息或是现代地域人文信息,例如在传统风貌的历史城区中,众多的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在空间上的多次反复,构成了第五立面的壮观景象,这些屋顶显然是古城重要的风貌符号。而在花都,通过较为深入的调研,我们发现属于花都的风貌符号体现很少,使得花都在城市视觉形象上不鲜明,令人印象不深刻。规划中,我们通过对花都风貌符号的总结,加入更多的打造城市风貌的符号要素,融入到风貌区、风貌带、风貌核这些中尺度的结构中,以具象的符号为基点,通过系统性、条理化的风貌符号梳理来塑造花都的新符号、新风貌。
5. 结语
风貌规划的难点不是如何建构城市空间,填充风貌符号,而是在最初的城市风貌意象的定位上。这一问题在城市特色不明显的地方尤为突出,在花都这个综合而复杂的城市系统里也是这样。因此,城市风貌定位需要准确、主题明确,否则,“面面俱到”式的规划最终会把城市又退回到“千城一面”的洪流中。
参考文献
[1]蔡晓丰,城市空间解析与控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6
[2]顾鸣东,葛幼松,焦泽阳,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与方法 [J].城市问题,2008(03)
[3]张继刚,城市景观风貌的研究对象、体系结构与方法浅谈 [J].城市规划汇刊,2008(0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广州市花都区,城市风貌规划,研究与实践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guangzhou city flower all area of the city style planning for background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city style plan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of style planning, and summarizes the operation based on the city style planning mode to instruct the style of huadu district planning practice.
Keywords: guangzhou city flower all area, the city style plan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中圖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城市风貌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状况、生活面貌以及对文化的追求,良好的城市风貌能够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对城市的风貌进行解读和规划,强化规划与实践的联系, 是进行城市风貌规划的重点与目标所在。
2. 城市风貌概念解读
城市风貌是通过自然景观、人造景观和人文景观而体现出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城市传统、文化和城市生活的环境特征。风貌中的“风”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软件系统概括,是社会习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貌”则是城市总体环境硬件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的有形形体和无形空间,是“风”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1]
由此可见,对城市风貌的概括离不开城市“文态”和“物态”两方面的内容,城市风貌的目标就是把这二者糅合在一起,使抽象的“文态”融合在具象的“物态”中,综合、全面、直接的展现出城市的风采面貌。
3. 可操作性的城市风貌规划模式研究
3.1 规划理念上注重融入非物质风貌要素[2]
L•芒福德曾指出:“城市是陶冶人和熔炼人的场所,城市的主要任务就是流传文化和教育人民。”一座城市的风貌特色承载着文化流传和人民精神归宿的重要使命,城市风貌的非物质风貌要素就是城市的历史文脉与人文精神。每个城市由于其地域、气候、风俗、人群等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空间肌理和建筑风格;同时,城市风貌中也蕴涵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如多元融合的文化包容性、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融于骨血的经商理念等等,这些都是塑造城市个性的关键要素。开展城市风貌规划,必须加强对这些非物质风貌要素的分析、研究,通过概括、提炼使之抽象成地方性的风貌符号或图案,以展现城市别具一格的魅力与风情。
3.2 规划方法上关注风貌规划的不同层面
城市风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城市构成要素的归纳分析,考虑各种外在影响因素,结合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构筑城市风貌的总体格局,建立结构合理、特色浓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的规划体系。为突出面向管理的需要,规划体系做到宏观把握、中观控制和微观指引,分三个层次实现城市景观风貌的规划编制与管理。因此,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体系应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即城市总体定位、城市风貌系统与分区指引、风貌要素控制与重点地区建设导引,它们分别对应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
3.3 规划内容上重点突出城市的特色风貌
城市风貌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道路风貌系统、绿化景观系统、开放空间系统、高度控制系统、街廓界面系统、视觉走廊与眺望系统、城市标识标志系统、城市色彩系统等方面内容[3]。而现实中,每个城市面对的风貌问题必然因其地域环境、演进历史、发展阶段、空间政策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所以,有必要倡导问题导向型的城市风貌规划,在详尽的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突出、行之有效的规划设计内容,切实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风貌问题。
3.4 规划成果上提高管理部门的可操作性
作为一类应用型规划,城市风貌规划的成果应能直接指导城市的建设管理活动,因此,可借鉴国外城市设计导则的相关概念,编制基于地块尺度的风貌控制图则,运用图则来指导具体实践。风貌控制图则包含了基于二维、三维视角的风貌现状分析、风貌改造示意、风貌控制细则(文字或表格)等内容。由于引入了对比分析、三维景观模拟等设计手法,风貌要素的现状问题、风貌改造的具体措施、风貌调整前后的视觉景观效果等都可从图则上一目了然,从而使图纸内容更易被理解,也可使规划管理人员在监管过程中形成相对统一的裁量标准,有利于提高管理的绩效。
4. 广州市花都区城市风貌规划
4.1 花都区风貌规划的指导思想——对话中的城市气度
历史上的花都,有过后进(贼党横行),有过艰苦(“所产之米不敷全邑之食”),有过革命(洪秀全为首的农民运动),有过危机(老汽车产业一度面临崩溃),也有过领先(曾是排名44位的综合实力百强县)和光辉(东风日产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力量)……这一切故事都塑造着花都独特的城市底蕴。但面对现代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利用花都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环境优势?花都应该是以一种怎么样的城市风貌展现于世人面前?
我们认为:
花都,山清水秀,田丰城美,一个激情而优雅的城市。
应该,是一个舞台,有包容万象的气度,
让各种姿态的事物有张有弛,悠然自得地演绎出一首又一首激昂滂湃的“协奏曲”。
4.2 风貌圈——与自然对话中的城市气度
城市风貌圈是城市风貌系统中的大尺度的空间结构风貌载体,是基于一种文化地理差异性的概念,是一个具有同质性风貌特征聚合而成的具有空间想象性质的“圈”。风貌圈的确定,应该从城市宏观风貌的空间布局上去把握,花都区风貌圈的构成,参考了花都区行政区划、花都发展区总体规划结构、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规划,最终划分为“山、水、城、田”的宏观风貌格局。
图1:花都区“山—水—城—田”风貌圈意象
风貌圈可分为:山体风貌圈、田园风貌圈、城市风貌圈、水系(图1)。整个花都区的风貌圈将按照规划目标中的宏观层面目标来编制控制与指引,分为各风貌圈的风貌提升和协调共生两部分。
4.3 风貌区——与时代对话中的城市气度
城市风貌区是城市风貌系统中的中尺度的空间结构风貌载体,是指可以彰显具有不同主导功能的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界限与差异的城市片区。在这个层面上,花都所有的产业功能,生活和娱乐功能所在的地区都会被独立塑造,展现相互有所差异的风貌,并让市民可以深刻感受。花都城市风貌分区划分为5个区,分别是:自然生态风貌区;工业风貌区;城市生活风貌区;汽车城特色风貌区;机场商务风貌区。
新白云机场是花都重要标志,以航班升降为意象,结合这5个区的特征,塑造一种逐渐上升的风貌特征,分别是源起,提升,演进,启航,腾飞,这5种特征分别可以代表一种精神和状态,是各个风貌区的核心特征,是制定和塑造纲领与导则的基础,也会让市民最终获得生活感受与区域印象。
4.4 风貌带——与空间对话中的城市气度
城市风貌带是城市风貌系统中的中尺度的空间结构风貌载体,是城市风貌空间特色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形式。城市,犹如人体系统,由不同元素构成组织,组织结合为结构,结构间的协作使肌体功能得以发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城市,以地形为骨架,以土壤为肌肉,以建筑为皮肤,以河流为血脉,以道路为经络。河流、道路作为城市的“动线”,需要为城市提供一种功能分工明确、结构清晰完整的整体宏观构架。
根据对中心城区的路网及水系调研,经过对道路及河流特色及功能的分析归纳,我们提出“四脉联城,八经通络”的风貌带结构构想(图2)。
图2:花都区风貌带内涵及布局图 图3:花都区风貌核布局图
4.5 风貌核——与生活对话中的城市气度
城市是一个聚合体,融汇了金融、贸易、服务、文化、娱乐、生产、生活、行政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在空间上的凝聚,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风貌核。按照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城市特征可以把城市风貌核划分三类——绿化景观风貌核、历史人文风貌核、城市功能風貌核。风貌核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风貌核体系(图3)。
4.6 风貌符号——城市风貌要素的凝聚
城市风貌符号包含有一定的地域历史文化信息或是现代地域人文信息,例如在传统风貌的历史城区中,众多的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在空间上的多次反复,构成了第五立面的壮观景象,这些屋顶显然是古城重要的风貌符号。而在花都,通过较为深入的调研,我们发现属于花都的风貌符号体现很少,使得花都在城市视觉形象上不鲜明,令人印象不深刻。规划中,我们通过对花都风貌符号的总结,加入更多的打造城市风貌的符号要素,融入到风貌区、风貌带、风貌核这些中尺度的结构中,以具象的符号为基点,通过系统性、条理化的风貌符号梳理来塑造花都的新符号、新风貌。
5. 结语
风貌规划的难点不是如何建构城市空间,填充风貌符号,而是在最初的城市风貌意象的定位上。这一问题在城市特色不明显的地方尤为突出,在花都这个综合而复杂的城市系统里也是这样。因此,城市风貌定位需要准确、主题明确,否则,“面面俱到”式的规划最终会把城市又退回到“千城一面”的洪流中。
参考文献
[1]蔡晓丰,城市空间解析与控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6
[2]顾鸣东,葛幼松,焦泽阳,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与方法 [J].城市问题,2008(03)
[3]张继刚,城市景观风貌的研究对象、体系结构与方法浅谈 [J].城市规划汇刊,2008(0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