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常规风险管理方式方法在基层组织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不同类型风险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层组织风险管理模式。文章通过这种新型风险管理模式文件的策划编制及其使用等情况的介绍,系统地阐述了这种新型的基层组织风险管理方法,目前,这种基层组织风险管理模式已在石油石化企业基层组织得以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风险管理 基层组织 HSE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193-02
传统安全管理注重亡羊补牢,对事故教训的汲取,但人的生命弥足珍贵,不应再以牺牲员工生命为代价,防范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应使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这才是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
1 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际先进的HSE管理体系引入我国石油行业,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HSE风险管理[1],而这些风险主要存在于基层组织,因此,如何做好基层组织的风险管理工作,是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和关键。实施HSE风险管理,要求在一个项目、活动或一项工作开始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在此基础上,对所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从中筛选出需要防控风险;最后对需要防控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并加以落实,从而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这就是壳牌石油公司HSE CASE,也是西方石油公司广泛采用的一种项目风险管理模式。但由于所有这些工作都要集中在项目开始前进行,时间紧迫,工作量大,开展起来难度很大。具体原因有:其一,在项目开工前,对一个项目通过风险管理“三步曲”,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活动工作量大,导致活动质量不高,效果不佳;其二,由于是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内容很多,文件编制量很大;其三,由于文件篇幅长,宣贯工作量大,导致宣贯、培训效果不佳;其四,由于是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防控措施太多,项目开始前的短期内宣贯难以被员工接受并加以落实。另外,由于这些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主体是项目部、基层站队等基层组织,但鉴于中国企业基层组织无论是干部还是员工,由于其文化素质普遍偏低,HSE风险管理知识、技能欠缺,风险意识薄弱,加之日常工作任务繁重,使得基层组织干部、员工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客观上难度大,不易操作,主观上也不够积极主动,不愿去做,从而导致这项工作在基层组织推行起来举步维艰,难以实施。
2 探索与改进
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从而使风险管理能够在基层组织得以顺利实施,是实现事前预防、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风险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各类风险的系统梳理分析,我们认为所有风险均可以划分为相对固定和不断变化的两种类型,凡是与专业相关的风险,如钻井过程中的井喷风险,炼化加工过程中的火灾爆炸风险,交通运输中的车辆伤害风险等都不仅与该专业或岗位特点密切相关,而且相对固定,只要工作对象、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不发生重大变化,这类风险就相对固定,不会因时间、地点、人员等方面的变化而改变,我们把此类风险称之为常规风险。与常规风险相反,另一种风险与专业关系不大,其特点就是不断变化,在不同项目中,随着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譬如,一直在平原施工作业的基层组织,偶尔进入山区施工,由于环境的变化,山区可能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就属于此类风险,我们把这类风险称之为非常规风险。常规风险的特点是与专业相关、相对固定,同时其数量在全部风险中所占比例很大。正是基于此类风险与专业相关,我们把它放入针对专业或岗位所开发的作业文件—— HSE作业指导书之中,同时,由于此类风险数量大,对其进行梳理的工作量就大,开发编制时相对困难,但鉴于其相对固定,一旦编制完成可以长期相对固化下来,供员工在较长时间内参考、使用。非常规风险的特点与常规风险相反,此类风险与专业关系不大,随项目的不同而变化,同时其数量在全部风险中所占比例不大。正是基于此类风险随项目而变化,因此,我们把它放入针对具体项目所开发的作业文件—— HSE作业计划之中。由于此类风险随项目变化而变化,不同项目的非常规风险各不相同,所以,每个项目都要开发编制自己的HSE作业计划书,但鉴于此类风险数量不大,因此计划书内容不多,篇幅很短,易于编制,便于宣贯。“两书一表”[2]中的“一表”即岗位员工现场检查表,它把每个岗位员工所使用或管理的机具、设备以及工作面等现场硬件设施中的关键部位、易出问题的部件等,按科学、合理的路线(次序)设计成一张表格,以对员工在巡查时进行提示,有的放矢地对这些地方进行重点检查,以提高隐患的发现率。每个岗位都有本岗位相应的检查表,所有岗位的检查表结合在一起,就覆盖了现场所有硬件设施的风险点、源。检查表发放给每个岗位员工,让其在接、交班前及工作中,安排时间进行检查,确保硬件设施处于安全状态。
3 文件编制与应用
由于指导书所控制的风险相对固定,没有时效性,因此,在一个基层组织设立之初,由其所在企业或二级单位应组织相关部门,针对该基层组织涉及的专业或岗位,根据风险管理“三步曲”,策划编制相应专业或岗位作业指导书。由于此类风险相对固定,指导书一旦编制完成,分发给相应的岗位员工,作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作业指导文件,工作之余进行自学的材料。同时,基层组织应把对指导书的学习、培训作为一种长期管理行为,平时指导、督促员工自觉学习,集中培训时把它作为主要培训教材进行宣贯,员工通过对指导书的学习掌握,提升对岗位风险的防控能力,而不必在每个项目开工之前突击编制、临时宣贯,这就解决了大量风险在项目开工前集中突击梳理难度大、众多风险防控措施短期不易落实等诸多难题。岗位员工通过学习培训,了解本岗位的风险及其特点,掌握防控这些风险的具体防范措施,进而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落实,就能够有效防控此类风险所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与指导书所控制风险的特点相反,计划书所控制的风险数量相对较少,但其随时间延伸、环境改变等而不断变化,不同的项目所具有的非常规风险各不相同,因此,必须针对具体项目开发本项目相应的作业计划书,即“一事一议”。在针对一个项目开发计划书时,首先要在该项目开工之前,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管理“三步曲”,策划编制该项目的计划书。由于大量的(常规)风险及其防控措施都纳入指导书管理,计划书所控制的(非常规)风险在数量上较少,所以,计划书编制起来内容非常简单,篇幅很短,基层组织完全可以在项目开始之前完成编制,并进行宣贯、落实。计划书的风险控制重点是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可能是常规风险也可能是非常规风险)以及由于各种变化所引起的新增风险。计划书应在项目开始前进行宣贯、落实,使参与项目施工的全体员工知晓该项目所具有的风险及其特点,掌握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达到对该项目中的非常规风险的防控目的。 4 实施情况
HSE“两书一表”的实施,不仅为基层组织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很强的风险管理工具,强化了基层组织的安全管理,提升了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实施“两书一表”的过程中,岗位员工通过参与本岗位危害因素辨识等风险管理活动,使员工提升了岗位安全意识,遵章守纪,落实岗位风险防控措施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总之,通过在基层组织实施“两书一表”管理,强化了基层组织的“三基”工作,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从而使中国石油整体安全业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HSE“两书一表”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已从移动性的项目制基层组织,扩展到了固定作业场所。对于固定作业场所,由于没有新增风险,可略去计划书编制,就简化为“一书一表”(指导书与检查表)。目前,在中国石油从上游到下游以及管输、销售、技术服务等所有企业基层组织基本上都实施了“两书一表”管理,如物探专业、钻井专业、采油专业、井下专业、炼化检维修专业、管道建设专业、管道运行专业、销售专业、工程建设专业、机械加工专业等HSE风险较大的主干专业的基层组织全部实施了“两书一表”管理,其它专业也根据“两书一表”风险管理原理,结合本专业特点,进一步开发了诸如“两书一表一卡”、“两书一表一案”、“一书一表”、“四有一卡”、“三卡一表”等形式多样的“两书一表”风险管理模式。有关“两书一表”中的HSE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已编制成企业标准(Q/SY 1217-2009《HSE作业指导书编写指南》)进行推广[3]。
目前,不仅在中国石油基层组织得以普及,而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石化等一些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基层组织也得到了广泛应用。HSE“两书一表”风险管理模式,理论上科学、合理,方法上简单、实用,受到壳牌石油公司、杜邦公司等西方安全管理专家的高度赞赏,HSE“两书一表”风险管理模式,作为风险管理理论在基层的实践,已被收入石油高校风险管理教材。
5 结论
(1)通过研究探索,我们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特点,首次提出了按风险的性质和特点把其划分为常规、非常规风险的理论方法,并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创造性地提出了把两类不同类型的风险分别归入不同性质文件进行管理的HSE“两书一表”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日常风险管理做法在应用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
在实施“两书一表”管理时,首先,针对专业或岗位编制作业指导书,把大量相对固定的、与专业相关的风险纳入指导书管理。然后作为岗位员工必备读本分发给员工,进行长期的培训、学习,以提升岗位员工对本岗位风险的防控能力;其次,在每个项目开始之前,还要针对项目具体特点,通过现场踏勘,辨识其中由于各种变化、变更所产生的指导书不包含的新增风险,开发该项目的计划书,并在项目开始前集中培训、交底,以对指导书不包含的、本项目特有的风险进行控制,由于这类风险数量较少,编制、宣贯都较容易进行。通过“两书”内容、功能的划分,解决了在一个项目开始之初对该项目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所存在诸多难题。通过建立“两书”模式,能够真正把风险管理放到基层、落到实处,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能够达到风险防控的目的。
(2)“两书一表”模式的提出,既解决了大量风险管理工作集中在每个项目开工前突击进行难度大、质量差,且众多风险防控措施短期不易宣贯、落实等诸多难题,也使得基层组织风险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因为大量与专业相关的、相对固定的常规风险完全没有必要在每个项目开工前都进行反复梳理,更重要的是,通过“两书”的分工,从根本上解决了绝大多数基层组织普遍面临的项目工期紧张,西方模式耗时费力,难以在项目开工前开展风险管理的问题。
(3)在“两书一表”中,“两书”主要用于规范人的操作行为,其中,指导书是对与专业相关常规风险的管理,计划书则主要是针对项目作业活动中各类非常规风险的控制;“一表”则主要是对物的状态的检查和管理。总之,通过“两书一表”的风险管理模式,既可防控人的不安全行为出现,又可预防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生,因此,通过“两书一表”实施,可以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Oil &Gas Producers,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P FORUM, Report No.6.36/210.
[2] Yueting Hu, Guoyong Dong, Sujiang Wu. “The Study on HSE Risk Management of Drilling Projects— the Model of ˋTwo Documents & One Checklist”. Paper presented at 2006 HSE Conference of IADC. Amsterdam, Holand,2006.
[3] Yueting Hu,Rongfang He,Sujiang Wu,Shaolin Qiu,Jingkai Liu.“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of ‘Two Documents & One Checklist’”. Paper presented at 2010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enyang,China,2010, and was selected into 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533-537.
关键词:风险管理 基层组织 HSE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193-02
传统安全管理注重亡羊补牢,对事故教训的汲取,但人的生命弥足珍贵,不应再以牺牲员工生命为代价,防范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应使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这才是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
1 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际先进的HSE管理体系引入我国石油行业,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HSE风险管理[1],而这些风险主要存在于基层组织,因此,如何做好基层组织的风险管理工作,是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和关键。实施HSE风险管理,要求在一个项目、活动或一项工作开始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在此基础上,对所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从中筛选出需要防控风险;最后对需要防控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并加以落实,从而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这就是壳牌石油公司HSE CASE,也是西方石油公司广泛采用的一种项目风险管理模式。但由于所有这些工作都要集中在项目开始前进行,时间紧迫,工作量大,开展起来难度很大。具体原因有:其一,在项目开工前,对一个项目通过风险管理“三步曲”,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活动工作量大,导致活动质量不高,效果不佳;其二,由于是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内容很多,文件编制量很大;其三,由于文件篇幅长,宣贯工作量大,导致宣贯、培训效果不佳;其四,由于是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防控措施太多,项目开始前的短期内宣贯难以被员工接受并加以落实。另外,由于这些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主体是项目部、基层站队等基层组织,但鉴于中国企业基层组织无论是干部还是员工,由于其文化素质普遍偏低,HSE风险管理知识、技能欠缺,风险意识薄弱,加之日常工作任务繁重,使得基层组织干部、员工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客观上难度大,不易操作,主观上也不够积极主动,不愿去做,从而导致这项工作在基层组织推行起来举步维艰,难以实施。
2 探索与改进
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从而使风险管理能够在基层组织得以顺利实施,是实现事前预防、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风险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各类风险的系统梳理分析,我们认为所有风险均可以划分为相对固定和不断变化的两种类型,凡是与专业相关的风险,如钻井过程中的井喷风险,炼化加工过程中的火灾爆炸风险,交通运输中的车辆伤害风险等都不仅与该专业或岗位特点密切相关,而且相对固定,只要工作对象、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不发生重大变化,这类风险就相对固定,不会因时间、地点、人员等方面的变化而改变,我们把此类风险称之为常规风险。与常规风险相反,另一种风险与专业关系不大,其特点就是不断变化,在不同项目中,随着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譬如,一直在平原施工作业的基层组织,偶尔进入山区施工,由于环境的变化,山区可能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就属于此类风险,我们把这类风险称之为非常规风险。常规风险的特点是与专业相关、相对固定,同时其数量在全部风险中所占比例很大。正是基于此类风险与专业相关,我们把它放入针对专业或岗位所开发的作业文件—— HSE作业指导书之中,同时,由于此类风险数量大,对其进行梳理的工作量就大,开发编制时相对困难,但鉴于其相对固定,一旦编制完成可以长期相对固化下来,供员工在较长时间内参考、使用。非常规风险的特点与常规风险相反,此类风险与专业关系不大,随项目的不同而变化,同时其数量在全部风险中所占比例不大。正是基于此类风险随项目而变化,因此,我们把它放入针对具体项目所开发的作业文件—— HSE作业计划之中。由于此类风险随项目变化而变化,不同项目的非常规风险各不相同,所以,每个项目都要开发编制自己的HSE作业计划书,但鉴于此类风险数量不大,因此计划书内容不多,篇幅很短,易于编制,便于宣贯。“两书一表”[2]中的“一表”即岗位员工现场检查表,它把每个岗位员工所使用或管理的机具、设备以及工作面等现场硬件设施中的关键部位、易出问题的部件等,按科学、合理的路线(次序)设计成一张表格,以对员工在巡查时进行提示,有的放矢地对这些地方进行重点检查,以提高隐患的发现率。每个岗位都有本岗位相应的检查表,所有岗位的检查表结合在一起,就覆盖了现场所有硬件设施的风险点、源。检查表发放给每个岗位员工,让其在接、交班前及工作中,安排时间进行检查,确保硬件设施处于安全状态。
3 文件编制与应用
由于指导书所控制的风险相对固定,没有时效性,因此,在一个基层组织设立之初,由其所在企业或二级单位应组织相关部门,针对该基层组织涉及的专业或岗位,根据风险管理“三步曲”,策划编制相应专业或岗位作业指导书。由于此类风险相对固定,指导书一旦编制完成,分发给相应的岗位员工,作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作业指导文件,工作之余进行自学的材料。同时,基层组织应把对指导书的学习、培训作为一种长期管理行为,平时指导、督促员工自觉学习,集中培训时把它作为主要培训教材进行宣贯,员工通过对指导书的学习掌握,提升对岗位风险的防控能力,而不必在每个项目开工之前突击编制、临时宣贯,这就解决了大量风险在项目开工前集中突击梳理难度大、众多风险防控措施短期不易落实等诸多难题。岗位员工通过学习培训,了解本岗位的风险及其特点,掌握防控这些风险的具体防范措施,进而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落实,就能够有效防控此类风险所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与指导书所控制风险的特点相反,计划书所控制的风险数量相对较少,但其随时间延伸、环境改变等而不断变化,不同的项目所具有的非常规风险各不相同,因此,必须针对具体项目开发本项目相应的作业计划书,即“一事一议”。在针对一个项目开发计划书时,首先要在该项目开工之前,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管理“三步曲”,策划编制该项目的计划书。由于大量的(常规)风险及其防控措施都纳入指导书管理,计划书所控制的(非常规)风险在数量上较少,所以,计划书编制起来内容非常简单,篇幅很短,基层组织完全可以在项目开始之前完成编制,并进行宣贯、落实。计划书的风险控制重点是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可能是常规风险也可能是非常规风险)以及由于各种变化所引起的新增风险。计划书应在项目开始前进行宣贯、落实,使参与项目施工的全体员工知晓该项目所具有的风险及其特点,掌握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达到对该项目中的非常规风险的防控目的。 4 实施情况
HSE“两书一表”的实施,不仅为基层组织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很强的风险管理工具,强化了基层组织的安全管理,提升了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实施“两书一表”的过程中,岗位员工通过参与本岗位危害因素辨识等风险管理活动,使员工提升了岗位安全意识,遵章守纪,落实岗位风险防控措施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总之,通过在基层组织实施“两书一表”管理,强化了基层组织的“三基”工作,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从而使中国石油整体安全业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HSE“两书一表”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已从移动性的项目制基层组织,扩展到了固定作业场所。对于固定作业场所,由于没有新增风险,可略去计划书编制,就简化为“一书一表”(指导书与检查表)。目前,在中国石油从上游到下游以及管输、销售、技术服务等所有企业基层组织基本上都实施了“两书一表”管理,如物探专业、钻井专业、采油专业、井下专业、炼化检维修专业、管道建设专业、管道运行专业、销售专业、工程建设专业、机械加工专业等HSE风险较大的主干专业的基层组织全部实施了“两书一表”管理,其它专业也根据“两书一表”风险管理原理,结合本专业特点,进一步开发了诸如“两书一表一卡”、“两书一表一案”、“一书一表”、“四有一卡”、“三卡一表”等形式多样的“两书一表”风险管理模式。有关“两书一表”中的HSE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已编制成企业标准(Q/SY 1217-2009《HSE作业指导书编写指南》)进行推广[3]。
目前,不仅在中国石油基层组织得以普及,而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石化等一些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基层组织也得到了广泛应用。HSE“两书一表”风险管理模式,理论上科学、合理,方法上简单、实用,受到壳牌石油公司、杜邦公司等西方安全管理专家的高度赞赏,HSE“两书一表”风险管理模式,作为风险管理理论在基层的实践,已被收入石油高校风险管理教材。
5 结论
(1)通过研究探索,我们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特点,首次提出了按风险的性质和特点把其划分为常规、非常规风险的理论方法,并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创造性地提出了把两类不同类型的风险分别归入不同性质文件进行管理的HSE“两书一表”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日常风险管理做法在应用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
在实施“两书一表”管理时,首先,针对专业或岗位编制作业指导书,把大量相对固定的、与专业相关的风险纳入指导书管理。然后作为岗位员工必备读本分发给员工,进行长期的培训、学习,以提升岗位员工对本岗位风险的防控能力;其次,在每个项目开始之前,还要针对项目具体特点,通过现场踏勘,辨识其中由于各种变化、变更所产生的指导书不包含的新增风险,开发该项目的计划书,并在项目开始前集中培训、交底,以对指导书不包含的、本项目特有的风险进行控制,由于这类风险数量较少,编制、宣贯都较容易进行。通过“两书”内容、功能的划分,解决了在一个项目开始之初对该项目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所存在诸多难题。通过建立“两书”模式,能够真正把风险管理放到基层、落到实处,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能够达到风险防控的目的。
(2)“两书一表”模式的提出,既解决了大量风险管理工作集中在每个项目开工前突击进行难度大、质量差,且众多风险防控措施短期不易宣贯、落实等诸多难题,也使得基层组织风险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因为大量与专业相关的、相对固定的常规风险完全没有必要在每个项目开工前都进行反复梳理,更重要的是,通过“两书”的分工,从根本上解决了绝大多数基层组织普遍面临的项目工期紧张,西方模式耗时费力,难以在项目开工前开展风险管理的问题。
(3)在“两书一表”中,“两书”主要用于规范人的操作行为,其中,指导书是对与专业相关常规风险的管理,计划书则主要是针对项目作业活动中各类非常规风险的控制;“一表”则主要是对物的状态的检查和管理。总之,通过“两书一表”的风险管理模式,既可防控人的不安全行为出现,又可预防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生,因此,通过“两书一表”实施,可以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Oil &Gas Producers,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P FORUM, Report No.6.36/210.
[2] Yueting Hu, Guoyong Dong, Sujiang Wu. “The Study on HSE Risk Management of Drilling Projects— the Model of ˋTwo Documents & One Checklist”. Paper presented at 2006 HSE Conference of IADC. Amsterdam, Holand,2006.
[3] Yueting Hu,Rongfang He,Sujiang Wu,Shaolin Qiu,Jingkai Liu.“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of ‘Two Documents & One Checklist’”. Paper presented at 2010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enyang,China,2010, and was selected into 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5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