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如何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并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1]党的十七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铸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揭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是全体社会成员应普遍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各具功能、各有侧重,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统一起来,把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是一个结构完备、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3]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共同创建和遵循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不同层面,这三个层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外在标志。高校校园文化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综合能力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为目的,主要功能是育人。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对学校师生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实践证明,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撑。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4]是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而且是传播和创造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必须将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行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化的时代,必然是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空前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日趋多样化。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影响也日益明显。加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传媒业的繁荣发展,知识传递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给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渠道,各种声音、各种信息、各种观点通过种种渠道得以传播和扩散,一些形形色色的有害思潮乘虚而入。大学生思想活跃,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极强,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高校校园里也有所影响,校园文化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商业化、功利化倾向。这些现象,严重干扰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基和主干,规定了和谐文化的指导思想和灵魂,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助于广大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最终形成一个先进的、和谐的、繁荣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三、坚持以校园文化为有效载体,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的基本内容贯彻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建构和谐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紧密联系建设校园文化的实际,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研究、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校园文化实践。高校可以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协会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讨会,并以此为平台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有关理论专家定期辅导、开展时事讲坛论坛、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等活动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理论武装,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凝聚力,坚定师生员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建设先进校园文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5]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凝聚学生,汇聚力量。可通过举办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展览和组织参观走访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社区、新工厂等实践活动,使广大师生切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坚定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心,引导全体师生自觉地把个人奋斗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起来,在校园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之成为牢固的精神纽带。可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演讲、征文等活动,传播爱国思想,弘扬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之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可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广大师生的需要,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各种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应充分尊重广大师生的创新愿望和创造激情,大力开展科普活动与科技竞赛等创造性活动,从而引导广大师生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营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对于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将其作为规范的道德基础。高校可通过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如建立健全校规校纪,规范一些仪式制度)来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具体化、生活化。可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学风建设、网络文化建设和各种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内化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之中,教育广大师生明是非、知荣辱,从而在校园形成浓厚的讲文明讲道德的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2][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4.
[3]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2008,(4).
[5]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8.12.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1]党的十七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铸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揭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是全体社会成员应普遍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各具功能、各有侧重,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统一起来,把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是一个结构完备、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3]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共同创建和遵循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不同层面,这三个层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外在标志。高校校园文化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综合能力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为目的,主要功能是育人。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对学校师生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实践证明,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撑。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4]是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而且是传播和创造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必须将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行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化的时代,必然是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空前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日趋多样化。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影响也日益明显。加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传媒业的繁荣发展,知识传递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给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渠道,各种声音、各种信息、各种观点通过种种渠道得以传播和扩散,一些形形色色的有害思潮乘虚而入。大学生思想活跃,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极强,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高校校园里也有所影响,校园文化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商业化、功利化倾向。这些现象,严重干扰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基和主干,规定了和谐文化的指导思想和灵魂,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助于广大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最终形成一个先进的、和谐的、繁荣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三、坚持以校园文化为有效载体,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的基本内容贯彻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建构和谐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紧密联系建设校园文化的实际,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研究、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校园文化实践。高校可以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协会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讨会,并以此为平台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有关理论专家定期辅导、开展时事讲坛论坛、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等活动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理论武装,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凝聚力,坚定师生员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建设先进校园文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5]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凝聚学生,汇聚力量。可通过举办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展览和组织参观走访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社区、新工厂等实践活动,使广大师生切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坚定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心,引导全体师生自觉地把个人奋斗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起来,在校园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之成为牢固的精神纽带。可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演讲、征文等活动,传播爱国思想,弘扬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之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可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广大师生的需要,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各种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应充分尊重广大师生的创新愿望和创造激情,大力开展科普活动与科技竞赛等创造性活动,从而引导广大师生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营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对于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将其作为规范的道德基础。高校可通过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如建立健全校规校纪,规范一些仪式制度)来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具体化、生活化。可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学风建设、网络文化建设和各种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内化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之中,教育广大师生明是非、知荣辱,从而在校园形成浓厚的讲文明讲道德的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2][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4.
[3]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2008,(4).
[5]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