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隨着国家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会有更多的旧房需要补救或更新换代,这就不得不应用到建筑结构的检测。目前我国虽然出台了很多建筑方面的政策,颁布了一些鉴定规范,但是在实际的检测鉴定中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本文结合了世界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历史,科学的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传统的规章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还对我国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可靠性;鉴定;规范;检测
今年来,在现有的建筑结构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使用期限或功能的变更、遭遇地震、山洪、泥石流、飓风或火灾的袭击等因素的影响,都非常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检测。现有的规范性文件大都针对拟建新结构的验收而言的,这些传统的准则大都跟不上时代要求,为此,我国学者们对此看法一致。目前我国建筑检测鉴定规范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为了保证建筑结构检测工作的有力实施,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相关规范的制定和完善。
一、建筑行业的发展历史
从二战至今,建筑业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第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一战后的重建工作,由于二战期间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建筑,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二战后的重建工作是规模大而标准较低。据粗略测算,我国现存的建筑中,有03亿平方米的住宅为危险房屋,约有1300万平方米的危险工业建筑,而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水利工程有很多已经进入建筑寿命的“老龄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危房的危害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于单一标准的建筑不满足,于是乎迎来了历史上第二个房屋建筑发展的高潮。随后,又因地价与拆建费的过度上涨,从而把建筑业的发展推向第三次发展时期,对以前的房屋进行改造和维修。例如意大利在1978年用于改造费用的是1965年的4.2倍,在1980年,英国的维修、改造建筑工程占到了全年意大利建筑总量的四分之一,日本自1970年后建筑业开始走下坡路,而维修行业却逆势增长。德国在上世纪80年代用于厂房改建投资额占到全年的四分之一,挪威的维修改造工程与前几个国家相比更高,占到全年建筑总工程量的65%。我国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房屋厂房占总投资的90%,而到了第五个“五年计划”时降到了只有45%。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大规模建设时期,但旧建筑需改造量却非常大,单单上海市就有超过1000万平方米,需投入将近16亿元资金。由此可见我国也逐步进入旧建筑改造维修的第三阶段。据统计,我国中小城市50多亿平方米建筑中,有将近24亿平方米需要鉴定,这其中还有10-12亿平方米建筑急待加固和改造,这显然给我国的维修业、建筑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结构检测检定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即实用鉴定法、近似概率法和传统经验法。虽然我国建筑检测鉴定技术有所发展,但我国的建筑就钩检测还存在着一些瑕疵,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现有检测和鉴定规范没有联系
目前的结构的鉴定不同于西方先进的结构设计,鉴定的全过程脱离了鉴定个体本身,鉴定是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分析。通常对于检测项目会有多种鉴定方法,应充分考虑不同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此,今后我国有关部门就应该把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规范同检测有机的相互结合,使检测完成后误差最小。
2. 结构的承载力验算我国扔沿用传统的设计规范
例如我国颁布的《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当验算被构建的承载能力时,结构上作用的组合作用于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必须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去执行,而此规定会使得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相互矛盾,使得只用期与基准期的不等。因此,对于既有结构的状态,就不能再参考过去的标准,应考虑到既有结构自身的特点,必要时还要重新进行分析和相关研究。
3. 在结构体系的可靠性方面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方法。
企业厂房的鉴定主要采用《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中的传力树法。这一方法有其自身局限性,在传力树模拟中,只要有一个传力树的某个构件失效,整个传力树就都会失效。针对现有的一些问题,有学者提出要从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开始研究,争取反应结构最真实的情况。
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今后发展的趋势
1. 就目前我国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发展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有几个方面可以深入研究
(1)信息技术的采集和不确定问题的处理。
(2)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大数据的建立,为现有的结构建筑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持。
(3)对现有建筑结构大型复杂结构失效和破坏模式的探究,还要对因抗力减退荷载时被改变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4)用户的实用评定方法的研究和整体结构耐久的研究。
(5)寻找有效的分析方法和实用结构可靠性的评定方法。
(6)对现有老旧建筑的整体加固机理一级相关技术的研究
2.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也是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
(1)在不断积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据库,完成大数据对已有数据信息的处理方法。
(2)设计规范与发展的观念想协调,应考虑抗力衰竭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
(3)充分利用每个构件所提供的历史信息
(4)运用科学的手段操作方法和现场荷载试验技术。
参考文献:
[1]段建华.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综述[J].建筑结构,2010,(S1).
[2]陆锦标,顾祥林.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住宅科技,2008,(06).
[3]山本裕,常木康弘,向野聪彦.日本结构抗震加固的工程实例[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03).
【关键词】可靠性;鉴定;规范;检测
今年来,在现有的建筑结构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使用期限或功能的变更、遭遇地震、山洪、泥石流、飓风或火灾的袭击等因素的影响,都非常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检测。现有的规范性文件大都针对拟建新结构的验收而言的,这些传统的准则大都跟不上时代要求,为此,我国学者们对此看法一致。目前我国建筑检测鉴定规范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为了保证建筑结构检测工作的有力实施,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相关规范的制定和完善。
一、建筑行业的发展历史
从二战至今,建筑业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第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一战后的重建工作,由于二战期间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建筑,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二战后的重建工作是规模大而标准较低。据粗略测算,我国现存的建筑中,有03亿平方米的住宅为危险房屋,约有1300万平方米的危险工业建筑,而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水利工程有很多已经进入建筑寿命的“老龄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危房的危害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于单一标准的建筑不满足,于是乎迎来了历史上第二个房屋建筑发展的高潮。随后,又因地价与拆建费的过度上涨,从而把建筑业的发展推向第三次发展时期,对以前的房屋进行改造和维修。例如意大利在1978年用于改造费用的是1965年的4.2倍,在1980年,英国的维修、改造建筑工程占到了全年意大利建筑总量的四分之一,日本自1970年后建筑业开始走下坡路,而维修行业却逆势增长。德国在上世纪80年代用于厂房改建投资额占到全年的四分之一,挪威的维修改造工程与前几个国家相比更高,占到全年建筑总工程量的65%。我国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房屋厂房占总投资的90%,而到了第五个“五年计划”时降到了只有45%。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大规模建设时期,但旧建筑需改造量却非常大,单单上海市就有超过1000万平方米,需投入将近16亿元资金。由此可见我国也逐步进入旧建筑改造维修的第三阶段。据统计,我国中小城市50多亿平方米建筑中,有将近24亿平方米需要鉴定,这其中还有10-12亿平方米建筑急待加固和改造,这显然给我国的维修业、建筑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结构检测检定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即实用鉴定法、近似概率法和传统经验法。虽然我国建筑检测鉴定技术有所发展,但我国的建筑就钩检测还存在着一些瑕疵,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现有检测和鉴定规范没有联系
目前的结构的鉴定不同于西方先进的结构设计,鉴定的全过程脱离了鉴定个体本身,鉴定是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分析。通常对于检测项目会有多种鉴定方法,应充分考虑不同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此,今后我国有关部门就应该把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规范同检测有机的相互结合,使检测完成后误差最小。
2. 结构的承载力验算我国扔沿用传统的设计规范
例如我国颁布的《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当验算被构建的承载能力时,结构上作用的组合作用于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必须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去执行,而此规定会使得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相互矛盾,使得只用期与基准期的不等。因此,对于既有结构的状态,就不能再参考过去的标准,应考虑到既有结构自身的特点,必要时还要重新进行分析和相关研究。
3. 在结构体系的可靠性方面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方法。
企业厂房的鉴定主要采用《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中的传力树法。这一方法有其自身局限性,在传力树模拟中,只要有一个传力树的某个构件失效,整个传力树就都会失效。针对现有的一些问题,有学者提出要从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开始研究,争取反应结构最真实的情况。
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今后发展的趋势
1. 就目前我国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发展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有几个方面可以深入研究
(1)信息技术的采集和不确定问题的处理。
(2)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大数据的建立,为现有的结构建筑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持。
(3)对现有建筑结构大型复杂结构失效和破坏模式的探究,还要对因抗力减退荷载时被改变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4)用户的实用评定方法的研究和整体结构耐久的研究。
(5)寻找有效的分析方法和实用结构可靠性的评定方法。
(6)对现有老旧建筑的整体加固机理一级相关技术的研究
2.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也是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
(1)在不断积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据库,完成大数据对已有数据信息的处理方法。
(2)设计规范与发展的观念想协调,应考虑抗力衰竭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
(3)充分利用每个构件所提供的历史信息
(4)运用科学的手段操作方法和现场荷载试验技术。
参考文献:
[1]段建华.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综述[J].建筑结构,2010,(S1).
[2]陆锦标,顾祥林.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住宅科技,2008,(06).
[3]山本裕,常木康弘,向野聪彦.日本结构抗震加固的工程实例[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