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0年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昔日炮火纷飞的福建海防前线,一跃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如今更是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区域之一。目前,福建已与世界上21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形成了以美国、欧盟、日本、东盟、香港等五大市场为主,遍布全球的多元化市场格局。今日的福建,早不再是偏安东南一隅的经济小省,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挑起了发展海峡西岸经济的大梁。
30年来,福建的对外开放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世博会上,福建馆重点选择了那些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鸣的表征物作为展项,力求为观众打开眼界,启迪思路,并能让观众对福建的文化产生认同感。
总体来说,福建馆具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主题比较鲜明。福建参博主题“潮涌海西、魅力福建”既契合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又与福建生态、开放、对台等情况紧密结合,让人印象深刻。二是内容比较丰富。福建馆的各个展品、展项都很有特色,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内涵,能够生动地表现主题。三是展示比较新颖。福建馆表现方式既有传统手段,又有现代科技,充分体现了历史、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并且充分贯彻了节能、环保、低碳、安全的理念。
生态福建。宜居之城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面向台湾海峡,依山傍海,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漫长的海岸线。因此,福建馆整体外观设计为船形,以“绿、蓝、白”为主色调,正面为绿色榕树造型,两侧船头为蓝色大海影像墙,顶部为白色横梁,充分体现出福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海相连、海城一色”的景象。远远看去,整个展馆像一艘在台湾海峡中乘风破浪的“生态船”,展现着福建作为绿色大省的风采。
刚进入展馆,游客便可以看到“依山傍海、闻香品茗”的“生态福建”,还能闻到一股清香,这正是福建的茉莉花香。场馆地面采用了LED互动感应屏铺设,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让人仿佛时而走进被誉为“宇宙之谜”的福建白水洋,时而又走进了斑斓多彩的海底世界与鱼儿同乐。
在展馆的左边,是由光影变化和真实水流模拟出的武夷山九曲溪和玉女峰,“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真实水流制成的九曲溪水倾泻而下,山水之美跃然眼前。展馆的右边,迎宾台的造型好似一座钢琴,后面是厦门鼓浪屿实景造型,背景是厦门城市风光。碧波环抱中的鼓浪屿四季如春,素有“海上花园”和“万国博览园”之美誉,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厦门市则是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并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可以说,厦门是福建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推进环境友好城市建设中,福建已涌现出了一批“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文明城市”,绿色生态已成为海峡西岸展示给世界的最美的名片。世博福建馆以众多吸引眼球的“绿色生态”看点,既生动又深刻地诠释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展馆内还有一片互动区,互动区内最引人眼球的就是3个直径达2米的大圆球,它们分别采用具有福建特色的德化瓷艺、厦门漆线雕技艺和福州脱胎漆艺制作。其中,用德化瓷烧制工艺制作的圆球反映的是福建“开放前沿”的内容,圆球上的画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当参观者靠近球体时,圆球就开始转动,顶棚上的对应投影屏幕同时显示相应图像,反映当今福建因开放而兴、因融合而盛的繁荣景象。
四大镇馆之宝齐聚福建馆
走进外观仿似大船的福建馆,观众很快就能在门口发现两个脱胎漆器大花瓶,大厅展演台两边还分别摆放着巨型德化瓷和寿山石,参观者还能在实体展区中央一睹用缅甸纯汉白玉制作的妈祖雕像的风采——以上这些,就是世博福建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汉白玉妈祖雕像,采用缅甸纯汉白玉制作,高3.23米,取妈祖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之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汉白玉妈祖雕像,形象与莆田市湄洲岛妈祖公园里的妈祖石雕站像相似,意在祈祷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重达600公斤的世界最大寿山石雕作品《春声赋》,用整块名贵高山鸡母窝石雕刻而成,石上刻有56只飞禽和1对凤凰共聚于一棵松树,寓意56个民族大团结。此外,福建馆内还摆有一对国内已知最大的脱胎漆器“牡丹大花瓶”和世界第一尊纯手工制作的大型德化白瓷“世博和鼎”。据了解,福州脱胎漆器是独具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现代诗人郭沫若曾作诗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福建馆内的两尊脱胎漆器牡丹大花瓶直径1.5米,高3.6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脱胎漆瓶,采用濒临失传的雕填工艺,描绘出仿宋代的缠枝牡丹图案,显得富丽堂皇。而据了解,这两尊花瓶是30多名技术人员和工人前后花费了5年8个月才做出来的,其价值难以估量。
世博和鼎被陶瓷界称为“世界瓷王”,鼎内玉兰花、梅花、牡丹花、菊花竟相开放,繁花似锦,巧夺天工。如果游客凑近仔细看,还可以在古韵盈然的鼎身上发现俏皮可爱的小海宝挂饰,真可谓是大师们别具匠心倾情之作。据介绍,世博和鼎高129厘米,直径72厘米,由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仁海运用独家秘制的原生态中国白泥,经过上百次周折,历经三年多的精雕细琢烧制而成。该作品的烧制技艺难度极高,具体表现在:配方难、制胚难、成型难、刻画难、捏塑难、装窑难,而更难的则是必须经过两次1320摄氏度高温烧制才能最终完成。
四大珍宝在福建馆“共聚一堂”,每一件珍宝都令游客流连忘返,而这四大珍宝如今还在为海西建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推进作出重大贡献:由脱胎漆、德化白瓷、漆线雕、寿山石等福建的独特产品所实现的经济效益十分惊人。福建壽山石年产值近百亿元;德化陶瓷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陶瓷产值、发展速度和出口比例均位居全国各陶瓷产区前列;漆线雕工艺品早已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外国元首赠送的国家级礼品,被外国元首们视为奇特珍宝。
30年来,福建的对外开放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世博会上,福建馆重点选择了那些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鸣的表征物作为展项,力求为观众打开眼界,启迪思路,并能让观众对福建的文化产生认同感。
总体来说,福建馆具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主题比较鲜明。福建参博主题“潮涌海西、魅力福建”既契合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又与福建生态、开放、对台等情况紧密结合,让人印象深刻。二是内容比较丰富。福建馆的各个展品、展项都很有特色,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内涵,能够生动地表现主题。三是展示比较新颖。福建馆表现方式既有传统手段,又有现代科技,充分体现了历史、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并且充分贯彻了节能、环保、低碳、安全的理念。
生态福建。宜居之城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面向台湾海峡,依山傍海,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漫长的海岸线。因此,福建馆整体外观设计为船形,以“绿、蓝、白”为主色调,正面为绿色榕树造型,两侧船头为蓝色大海影像墙,顶部为白色横梁,充分体现出福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海相连、海城一色”的景象。远远看去,整个展馆像一艘在台湾海峡中乘风破浪的“生态船”,展现着福建作为绿色大省的风采。
刚进入展馆,游客便可以看到“依山傍海、闻香品茗”的“生态福建”,还能闻到一股清香,这正是福建的茉莉花香。场馆地面采用了LED互动感应屏铺设,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让人仿佛时而走进被誉为“宇宙之谜”的福建白水洋,时而又走进了斑斓多彩的海底世界与鱼儿同乐。
在展馆的左边,是由光影变化和真实水流模拟出的武夷山九曲溪和玉女峰,“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真实水流制成的九曲溪水倾泻而下,山水之美跃然眼前。展馆的右边,迎宾台的造型好似一座钢琴,后面是厦门鼓浪屿实景造型,背景是厦门城市风光。碧波环抱中的鼓浪屿四季如春,素有“海上花园”和“万国博览园”之美誉,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厦门市则是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并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可以说,厦门是福建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推进环境友好城市建设中,福建已涌现出了一批“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文明城市”,绿色生态已成为海峡西岸展示给世界的最美的名片。世博福建馆以众多吸引眼球的“绿色生态”看点,既生动又深刻地诠释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展馆内还有一片互动区,互动区内最引人眼球的就是3个直径达2米的大圆球,它们分别采用具有福建特色的德化瓷艺、厦门漆线雕技艺和福州脱胎漆艺制作。其中,用德化瓷烧制工艺制作的圆球反映的是福建“开放前沿”的内容,圆球上的画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当参观者靠近球体时,圆球就开始转动,顶棚上的对应投影屏幕同时显示相应图像,反映当今福建因开放而兴、因融合而盛的繁荣景象。
四大镇馆之宝齐聚福建馆
走进外观仿似大船的福建馆,观众很快就能在门口发现两个脱胎漆器大花瓶,大厅展演台两边还分别摆放着巨型德化瓷和寿山石,参观者还能在实体展区中央一睹用缅甸纯汉白玉制作的妈祖雕像的风采——以上这些,就是世博福建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汉白玉妈祖雕像,采用缅甸纯汉白玉制作,高3.23米,取妈祖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之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汉白玉妈祖雕像,形象与莆田市湄洲岛妈祖公园里的妈祖石雕站像相似,意在祈祷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重达600公斤的世界最大寿山石雕作品《春声赋》,用整块名贵高山鸡母窝石雕刻而成,石上刻有56只飞禽和1对凤凰共聚于一棵松树,寓意56个民族大团结。此外,福建馆内还摆有一对国内已知最大的脱胎漆器“牡丹大花瓶”和世界第一尊纯手工制作的大型德化白瓷“世博和鼎”。据了解,福州脱胎漆器是独具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现代诗人郭沫若曾作诗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福建馆内的两尊脱胎漆器牡丹大花瓶直径1.5米,高3.6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脱胎漆瓶,采用濒临失传的雕填工艺,描绘出仿宋代的缠枝牡丹图案,显得富丽堂皇。而据了解,这两尊花瓶是30多名技术人员和工人前后花费了5年8个月才做出来的,其价值难以估量。
世博和鼎被陶瓷界称为“世界瓷王”,鼎内玉兰花、梅花、牡丹花、菊花竟相开放,繁花似锦,巧夺天工。如果游客凑近仔细看,还可以在古韵盈然的鼎身上发现俏皮可爱的小海宝挂饰,真可谓是大师们别具匠心倾情之作。据介绍,世博和鼎高129厘米,直径72厘米,由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仁海运用独家秘制的原生态中国白泥,经过上百次周折,历经三年多的精雕细琢烧制而成。该作品的烧制技艺难度极高,具体表现在:配方难、制胚难、成型难、刻画难、捏塑难、装窑难,而更难的则是必须经过两次1320摄氏度高温烧制才能最终完成。
四大珍宝在福建馆“共聚一堂”,每一件珍宝都令游客流连忘返,而这四大珍宝如今还在为海西建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推进作出重大贡献:由脱胎漆、德化白瓷、漆线雕、寿山石等福建的独特产品所实现的经济效益十分惊人。福建壽山石年产值近百亿元;德化陶瓷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陶瓷产值、发展速度和出口比例均位居全国各陶瓷产区前列;漆线雕工艺品早已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外国元首赠送的国家级礼品,被外国元首们视为奇特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