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组织公民行为是指有益于组织,但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中尚未得到明确或直接确认的行为。个体、组织、社会等因素能够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组织公民行为可以作用于个体或组织绩效。目前在组织公民行为领域出现的最新研究动态包括:特定群体的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公民行为的负面作用、不同情境下的组织公民行为。根据新的研究方向及其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组织公民行为。
关键词: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工作绩效;虚拟社区
一、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
(一)组织公民行为的提出
最早,Barnard认为群体内的合作意愿不足以囊括组织目标所必需的全部因素,而组织正式结果是组织活动的结果[1]。1988年,Organ为组织公民行为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由员工自发进行的,在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中尚未得到明确的承认,但就整体而言有益于组织运作效能的行为的总和[2]。
(二)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
组织公民行为的特征维度有二维、三维等不同说法。但采纳较多的还是Organ所提出的五维结构,即:(1)利他行为,帮助处理工作中發生的问题;(2)文明礼貌,对别人表示尊重的礼貌举动;(3)运动员精神,员工在非理想化的环境中坚守岗位的一种意愿行为;(4)责任意识,尽心尽责对待工作;(5)公民美德,积极参加和自觉关心组织各项活动[3]。
(三)组织公民行为的测量
最早的量表是从访谈中获取,如编制包含利他行为和一般性顺从两个因素的组织公民行为量表,这是最早的组织公民行为量表。或者利用其它较为成熟的行为量表,制定在不同工作背景下使用的测量工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Organ开发的五维量表[3]。
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因素
员工的满意感、组织承诺和公平感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就工作满意度而言,员工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出现组织公民行为的可能性较大,而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下出现组织公民行为的可能性较小。员工对领导的信任、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各个维度都有着显著正相关,其中员工对领导的信任与总体组织公民行为又密切关系[3]。
(二)组织因素
绩效反馈、满意的工作任务与组织公民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任务程序化和规则化与其呈负相关。此外,组织的正规化、组织僵化等一系列关于组织氛围的因素不仅影响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且是左右员工是否自觉自愿遵守组织规范的关键点。作为组织中的特殊因素——领导体谅、领导支持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下级具有一种示范效应,暗示下级实施组织公民行为,也是一种互利平等式的社会交换模式。
(三)社会因素
对此,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人际公民行为这种特定的组织公民行为表现形式。人际公民行为主要指的是个体在人际互动的情境下自愿表现出来的助人、利他等直接或间接提升其他个体的工作有效性并最终对群体或组织的有效性有贡献的行为。个体通常对自己的好朋友提供帮助,友谊关系的强度对个体做出或接受人际公民行为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三、组织公民行为对个体的影响
(一)任务绩效
Bolino等的研究表明,在对电脑销售业务员的最终业绩评价中,销售绩效占12%,组织公民行为占48 %。组织公民行为中的一些维度,如运动员精神和公民美德与绩效成正相关,帮助行为与绩效成负相关[4]。
(二)关系绩效
在绩效主观评价研究中,组织公民行为指标主要来自于关系绩效的测量。有研究表明,在主观绩效评价中,职务内行为占9.3 %,而关系绩效占12%,将两者效果合并则可以解释绩效评价中42%的变异。
四、组织公民行为的新视角
(一)特定群体的组织公民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关注IT行业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而且规范承诺、感情承诺和理想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呈显著相关。此外,鉴于IT行业的特殊性,员工们的规范承诺普遍较高,而机会承诺则偏低;IT行业员工在年龄和工作时间方面,组织承诺具有显著差异性。
(二)组织公民行为的负面作用
组织公民行为也可能出于利己的动机或者消极的工作态度。例如,有的员工从事组织公民行为是为了给他人尤其是上司留下好印象,通过帮助他人显示出自己乐于助人。组织公民行为也不一定都会带来对组织有益的结果。例如,员工将主要精力放在做职责范围之外的工作会忽视了本职工作。
(三)不同情境下的组织公民行为
目前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大多在西方背景下进行的,而从跨文化角度对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还较为少见。此外,虚拟社区中员工回应求助帖、知识分享等网络情境下的组织公民行为还亟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Barnard E A, Burnstock G, Webb T E.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for ATP and other nucleotides: a new receptor family[J].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1994,15(3):67-70.
[2]Katz D.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 Systems Research & Behavioral Science, 2010,9(2):131-146.
[3]Organ D W,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 its natur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 Personnel Psychology, 2010,59(2): 484-487.
[4]Bolino M C, Klotz A C, Turnley W H, et al. Exploring the Dark Side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13,34(4):542- 559.
关键词: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工作绩效;虚拟社区
一、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
(一)组织公民行为的提出
最早,Barnard认为群体内的合作意愿不足以囊括组织目标所必需的全部因素,而组织正式结果是组织活动的结果[1]。1988年,Organ为组织公民行为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由员工自发进行的,在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中尚未得到明确的承认,但就整体而言有益于组织运作效能的行为的总和[2]。
(二)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
组织公民行为的特征维度有二维、三维等不同说法。但采纳较多的还是Organ所提出的五维结构,即:(1)利他行为,帮助处理工作中發生的问题;(2)文明礼貌,对别人表示尊重的礼貌举动;(3)运动员精神,员工在非理想化的环境中坚守岗位的一种意愿行为;(4)责任意识,尽心尽责对待工作;(5)公民美德,积极参加和自觉关心组织各项活动[3]。
(三)组织公民行为的测量
最早的量表是从访谈中获取,如编制包含利他行为和一般性顺从两个因素的组织公民行为量表,这是最早的组织公民行为量表。或者利用其它较为成熟的行为量表,制定在不同工作背景下使用的测量工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Organ开发的五维量表[3]。
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因素
员工的满意感、组织承诺和公平感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就工作满意度而言,员工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出现组织公民行为的可能性较大,而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下出现组织公民行为的可能性较小。员工对领导的信任、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各个维度都有着显著正相关,其中员工对领导的信任与总体组织公民行为又密切关系[3]。
(二)组织因素
绩效反馈、满意的工作任务与组织公民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任务程序化和规则化与其呈负相关。此外,组织的正规化、组织僵化等一系列关于组织氛围的因素不仅影响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且是左右员工是否自觉自愿遵守组织规范的关键点。作为组织中的特殊因素——领导体谅、领导支持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下级具有一种示范效应,暗示下级实施组织公民行为,也是一种互利平等式的社会交换模式。
(三)社会因素
对此,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人际公民行为这种特定的组织公民行为表现形式。人际公民行为主要指的是个体在人际互动的情境下自愿表现出来的助人、利他等直接或间接提升其他个体的工作有效性并最终对群体或组织的有效性有贡献的行为。个体通常对自己的好朋友提供帮助,友谊关系的强度对个体做出或接受人际公民行为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三、组织公民行为对个体的影响
(一)任务绩效
Bolino等的研究表明,在对电脑销售业务员的最终业绩评价中,销售绩效占12%,组织公民行为占48 %。组织公民行为中的一些维度,如运动员精神和公民美德与绩效成正相关,帮助行为与绩效成负相关[4]。
(二)关系绩效
在绩效主观评价研究中,组织公民行为指标主要来自于关系绩效的测量。有研究表明,在主观绩效评价中,职务内行为占9.3 %,而关系绩效占12%,将两者效果合并则可以解释绩效评价中42%的变异。
四、组织公民行为的新视角
(一)特定群体的组织公民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关注IT行业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而且规范承诺、感情承诺和理想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呈显著相关。此外,鉴于IT行业的特殊性,员工们的规范承诺普遍较高,而机会承诺则偏低;IT行业员工在年龄和工作时间方面,组织承诺具有显著差异性。
(二)组织公民行为的负面作用
组织公民行为也可能出于利己的动机或者消极的工作态度。例如,有的员工从事组织公民行为是为了给他人尤其是上司留下好印象,通过帮助他人显示出自己乐于助人。组织公民行为也不一定都会带来对组织有益的结果。例如,员工将主要精力放在做职责范围之外的工作会忽视了本职工作。
(三)不同情境下的组织公民行为
目前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大多在西方背景下进行的,而从跨文化角度对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还较为少见。此外,虚拟社区中员工回应求助帖、知识分享等网络情境下的组织公民行为还亟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Barnard E A, Burnstock G, Webb T E.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for ATP and other nucleotides: a new receptor family[J].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1994,15(3):67-70.
[2]Katz D.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 Systems Research & Behavioral Science, 2010,9(2):131-146.
[3]Organ D W,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 its natur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 Personnel Psychology, 2010,59(2): 484-487.
[4]Bolino M C, Klotz A C, Turnley W H, et al. Exploring the Dark Side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13,34(4):542-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