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文言文整体阅读

来源 :中学文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h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例简析
  
  例1 (2006年高考全国Ι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担运。③糗:干粮。④近畿:京城附近地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解析】 答案C。“视”在我们所学的古文中主要义项是“看,看待,比较”等。如《六国论》“子孙视之亦不甚惜”,《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而本句“视贫细如子弟”根据语境应该是“看待”的意思。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解析】 答案C。A项表示他的善解人意,曲意对人。B项的“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是体恤贫苦。D项“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他的平等待人;“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是尽职尽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之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徇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救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解析】 答案B。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
  11.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2)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解析】 译文:(1)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从未有过的事。(译出给2分;“为”“未之有”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2)他先后出任数郡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译出大意给3分;“居”、“终”、“妻子”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强化训练
  
  一、基础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梗、枫、豫章为题凑①,发甲卒为穿圹②,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之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馀,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③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题凑:用来保护棺椁的木头。②穿圹:挖掘坟坑。③受赇(qiú):接受贿赂。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群臣丧之
  丧:为……治丧。
  B.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一:竟然。
  C.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
  属:同“嘱”,嘱咐。
  D.此知可以言时矣
  时:及时,时机正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B.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C.楚王得以
  D.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皆知大王贱人贵马也
  ②请归与妇计之,三日为相
  ③孙叔敖之为楚相
  ④必如孙叔敖,不自杀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4.下列各句编成四组,全能表现优孟善于“讽谏”的一项是()
  ①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②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③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④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⑤岁馀,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⑥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⑦此知可以言时矣
  A.①②③⑥B.①②⑤⑦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⑦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孟虽是宫中一名艺人,且身材矮小,貌不惊人,但擅长言辞,常用谈笑的方式来讽谏。
  B.优孟先假意劝说应以人君之礼厚葬马,使楚王自省“贱人而贵马”行为的荒谬,最后建议把马吃掉是为之下葬的最好办法。
  C.孙叔敖死前让儿子如遇贫困找优孟,优孟知道后穿戴孙叔敖的衣帽,学习其举止谈吐,一年之后就学得十分相似了。
  D.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6.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乃以驴赐恪。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命恪行酒,至张昭前,昭先
  有酒色,不肯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曰:“卿其能令张公辞屈,乃当饮之耳。”恪难昭曰:“昔师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也。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昭卒无辞,遂为尽爵。后蜀使至,群臣并会,
  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好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而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恪之才捷,皆此类也。权甚异之,欲试以事,令守节度。节度掌军粮谷,文书繁猥,非其好也。
  (陈寿《三国志•吴书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检其面长
  检:用长标签贴
  B.乞请笔两字
  益:增加
  C.恪昭曰
  难:为难
  D.此诸葛恪好骑乘
  雅:平素,向来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驴赐恪
  当饮之耳
  (2)权问
  卿能令张公辞屈
  A.两个“乃”相同,两个“其”不同。
  B.两个“乃”相同,两个“其”相同。
  C.两个“乃”不同,两个“其”相同。
  D.两个“乃”不同,两个“其”不同。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诸葛谨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时,本想取笑他,结果诸葛谨的儿子诸葛恪巧妙地维护了父亲的面子。
  B.诸葛恪在回答孙权提出的“卿父与叔父孰贤”的问题时,既肯定了父亲的贤能,又表明了父亲的忠心。
  C.诸葛恪认为尚父年九十且行军打仗,吃肉喝酒,没有告老,张昭应向他学习。
  D.诸葛恪才思敏捷,孙权觉得他很不寻常,想考察他,令试任节度使之职。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孟业,字敬业,臣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齐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寻以病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业以细微,伏事节下
  细微:细致周到
  B.宁可损败清风
  清风:清廉的风气
  C.唯有孟业,宜铨举
  铨举:选拔推荐
  D.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自修:自我修养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说明孟业为官清正廉洁的一组是()
  ①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②唯正与直,愿君自勉。
  ③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
  ④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
  ⑤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A.①③⑤B.③④
  C.①②④D.②⑤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A.孟业出身贫寒低微之家,青年时做州府官吏,他性情廉谨,拒绝接受不义之财。元韶任定州长官,孟业被任命为典签之官。
  B.长史刘仁之非常信任孟业。刘仁之应征入朝做中书令,临行向元韶推荐孟业,并勉励孟业坚守正直。
  C.孟业的马死了,元韶想让州府官人吃马肉而付钱给家贫的孟业,孟业坚决不肯做这类有损清廉风气的事。他因此受到齐高祖的重视。
  D.刘仁之出任兖州长官,临别又向吏部长官崔暹推荐孟业。孟业后做司州长官高岳的法曹官,因形貌短小,遭到高岳鄙视和讥笑,后高岳很佩服孟业有断决之明。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人。孝孺幼警敏,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
  惠帝[朱元璋所立皇太孙朱允汶]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帝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①前批答。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燕王亦不奉诏。谋以计之,间不得行。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孝孺曰:“事急矣。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北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帝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碹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计,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朱棣dì]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之声彻殿壁,成祖降榻,劳曰:“先生勿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儒曰:“成王何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儒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儒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②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以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时年四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
  [注]①:屏风,这里指皇帝的座位。②磔:一种酷刑,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A.恒以明王道、太平为己任
  致:获得
  B.此庄士,当其才
  老:尊敬
  C.谋以计
  间:挑拨,使人不和
  D.庶不我尤尤:怪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①太祖喜其举止端整
  ②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①而陈碹以战舰降燕
  ②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①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D.①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孝孺聪敏有学问,言谈举止庄重,很得明太祖的赏识,但两次被荐入朝,太祖并没有急着重用他。
  B.明惠帝很倚重方孝孺,读书有疑难就请他讲解;朝会时臣子进奏需当堂答复的,有时就让他在御座边直接批复。
  C.燕王起兵作乱,方孝孺不仅起草了讨伐燕王的檄文,还在军事上出谋划策,并做好了为国献身的准备。
  D.方孝孺忠贞有气节,当时的读书人都以他为榜样,因而姚广孝认为杀了方孝孺,天下就没有读书人了。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遵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閤。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功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
  B.劝其饮食
  躬:亲自
  C.罪人闻之,咸自款
  服:服罪
  D.讼者多两让而止两:再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母氏所养
  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
  B.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留养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B.③④⑤
  C.④⑤⑥D.①②③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5.把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听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太祖①临兖州,辟为治中从事。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②,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太祖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文帝为五官将③,亲自诣玠,属所亲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大军还邺④,议所并省。玠请谒不行,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乃共白曰:“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宜省东曹。”太祖知其情,令曰:“日出于东,月盛于东,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遂省西曹。初,太祖平柳城,班所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玠,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
  【注】①太祖:即曹操,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太祖武帝。②曹:指分职治事的官署。掾:副佐官吏。③文帝:即曹丕,后为魏文帝。④邺:当时为曹操封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为县吏,以清公
   称:称颂。
  B.太祖纳其言
  敬:慎重、不怠慢。
  C.与崔琰并选举
  典:主管。
  D.老臣以能守职,得免戾
  幸:宠幸。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辟为治中从事
  B.舆服不敢过度
  C.亲自诣玠,属所亲眷
  D.使天下人自治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毛玠“有古人之风”的一组是()
  ①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
  ②太祖敬纳其言
  ③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
  ④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
  ⑤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
  ⑥太祖知其情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毛玠被太祖辟为治中从事,向太祖进言:出兵作战应合道义,不要贪恋官位积聚财物,才能成就霸王之业。
  B.毛玠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受到太祖信任。这时文帝为五官将,于是也亲自拜访毛玠,向他求教。
  C.商议合并减少官署时,官员找借口要减东曹,实际是不让毛玠继续做东曹掾,而太祖信赖毛玠,下令减西曹。
  D.太祖平柳城时,分发所获器物,赐给毛玠素屏风素冯几。为表彰他有古人之风,还赐给他古人的衣服。
  5.把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挑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方克勤,浙宁海人也。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寝食。元季乱,隐山谷中。国初被征,起家为济宁知府。比至官,首为书一通悬康衢,谕天子爱养元元之意,民即有不乐,听诸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引耆耋坐语,讯得失。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岁暮转戎衣于燕,时令:役民舟者有诛。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民请以舟僦役,克勤曰:“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载以舟行。省义之,不问。郡城坏,故事,以兵完筑。指挥使倚奥援暴贵人为重,五六月,辄聚民万余人治之,民不得田,哀号往即工。克勤奋曰:“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密闻之中书,即日诏罢役。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县,杯汤不肯受。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同列以事夺禄,旦夕延共食。会饮醉,投案大诟去,礼待之益恭。及酒解,来谢。克勤阳为不知者,曰:“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君何谢也?”晚益畏慎,昼所为,夜必白之天,俯仰无愧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从先达学,穷研力
  索:探求。
  B.时始诏民垦荒,三岁乃税
  阅:观察。
  C.故事,以兵
  完:修缮。
  D.夜必之天
  白:告诉。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方克勤为官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②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③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
  ④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⑤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⑥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群何谢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克勤青年时刻苦学习,元末避乱山中。明朝初任济宁知府,做爱民之事,兴办教育。在垦荒征税之事上,他按照朝廷规定办理,取信于民,并采取很好的措施。
  B.年底往燕地运送军服时,方克勤为使百姓不受困苦,按照法令用船运送。他还能挺身为民,不畏权势,使朝廷下令停止农忙时征集大量百姓修郡城之事。
  C.方克勤治政取得良好的政绩,但他不追求名誉,过着很简朴的生活。每次巡行属县,连杯热水也不肯接受。兖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小仆人进献两个瓜,他也退回。
  D.方克勤待人诚恳,受贬谪的人经过郡,他一定给予很大照顾。他为人宽和,礼待一位被罚俸禄的同事,那人酒后失态,后向方克勤道歉,方克勤装作不知而安慰他。
  4.把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昱高其能,转为辞曹,掌天下狱讼。其所平决,无不厌服众心。肃宗初,为尚书。是时承永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宠以帝新即位,宜改前世苛俗,乃上疏。帝敬纳宠言,每事务于宽厚。宠性周密,常称人臣之义,苦不畏慎。自在枢机,谢遣门人,拒绝知友,唯在公家而已。朝廷器之。皇后弟侍中窦宪荐真定令张林为尚书,帝以问宠,宠对:“林虽有才能,而素行贪浊。”宪以此深恨宠。林卒被用,而以藏污抵罪。及帝崩,宪等秉权,常衔宠,乃白太后,令典丧事,欲因过中之。黄门侍郎鲍德素敬宠,说宪弟环曰:“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诚伤辅政容贷之德。”环亦好士,深然之,故得出为太山太守。及窦宪为大将军征匈奴,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北奉献遗者,而宠刚正不阿。后和帝闻之,擢宠大司农。永元六年,为廷尉。性仁矜,及为理官,数议疑狱,常亲自为奏,每附经典,务从宽恕,帝辄从之,济活者甚众。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宪等秉权,常
  衔:怀恨
  B.欲因过
  中:中伤。
  C.而宠刚正不
  阿:迎合。
  D.性仁
  矜:拘谨。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宠执法主张及才能的一组是()
  ①昱高其能,转为辞曹,掌天下狱讼。
  ②其所平决,无不厌服众心。
  ③宠以帝新即位,宜改前世苛俗。
  ④林卒被用,而以藏污抵罪。
  ⑤后和帝闻之,擢宠大司农。
  ⑥常亲自为奏,每附经典,务从宽恕。
  A.①②④B.①⑤⑥
  C.②③⑥D.③④⑤
  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陈宠有才干,善交游,受到司徒鲍昱的赏识,让他掌管天下诉讼案件。
  B.陈宠克己奉公,刚正不阿,虽然屡受权贵陷害,仍然为民请命,坚持斗争。
  C.陈宠秉公执法,处治张林一类贪官毫不手软,对无辜百姓却济活甚众。
  D.陈宠仁慈正直,宽厚勤勉,朝廷器之,奉侍二帝,深见纳任。
  4.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在枢机,谢遣门人,拒绝知友,唯在公家而已。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37—40题。
  杨掞(shàn)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逾年,安丰被兵,掞慨然曰:“事亟矣,掞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掞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掞偿之,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杀之,掞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珙尝宴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璧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掞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谈至夜分,掞退曰:“王景宋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璧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
  (《宋史•杨掞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
  征谋:征战的计谋。
  B.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
  稽数:核实数目。
  C.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
  动色:生气变脸色。
  D.惜欠沉细
  沉细:沉稳细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里陈氏馆之教子,月拂衣去。
  次五尺至一丈,闪跌不顾。
  B.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
  尝其策为“小子房”。
  C.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公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
  D.寻战功升三官。
  但恐终勇败。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杨掞力求上进的一组是()
  ①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
  ②事亟矣,掞请行。
  ③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
  ④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
  ⑤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
  A.①②④B.③④
  C.③⑤D.①②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杨掞出任驻淮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很器重他,多向他咨询政治军事方面的事。安丰被敌兵包围,情况危急时,他主动提出前去,用奇策解围。
  B.杨掞能非常刻苦地训练自己的军事本领。在制置使孟珙手下为官时,曾因财务事招致贾似道要杀他,杨掞以应不惜金钱结交豪杰说服贾似道免了他的罪。
  C.杨掞曾说服孟珙不斩宴客时出语不逊的手下军官。后来有大将立了功,庆贺时孟珙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掞拜见,杨掞很受触动,于是专心学业,后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
  D.杨掞受向士璧征召入其幕府,不久立战功升官。后来在沙市同王登畅谈到半夜,回来后他说,王登勇敢有胆量,恐怕会因不够沉稳细致而失败。王登死后,人们认为他的话是知人之言。
  5.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答案】
  
  一、基础训练
  (一)1.答案C。(属:交给,不是通假字。下段中的“属其子”才是通假)
  2.答案C。(A“左右”指身边大臣;B“贱人”意动用法,以人民为低贱,轻视人民;D“饮食”,养活、维生)
  3.答案D。(①表转折,但是;②表承接,就;③介词,像;④介词,及。)
  4.答案A。(④是孙叔敖的儿子的话语;⑤表现优孟有高超的模仿才能,但与“讽谏”无直接关系;⑦是对优孟的评价,不是事迹。)
  5.答案D。(优孟并未为相)
  6.(1)译文:凭着堂堂的大楚国,有什么办不到呢?却用大夫的礼节来殡葬它,礼太轻,请用安葬国君的礼节来殡葬它。(注意“以楚国堂堂之大”的定语后置句式)
  (2)译文: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持”是“坚守”,“妻子”是“妻子儿女”,“不足”是“不值得”。“不足为也!”是省略句,翻译时应把主语“廉吏”补出来。)
  (二)1.答案C。(难:反驳。) 2.答案A。(乃:就;其:那,如果。) 3.答案C。
  4.(1)我的父亲知道自己在侍奉谁,我的叔父却不知道,因此我父亲比我叔父贤能。 (2)如今行军打仗的事,将军您躲在后面,喝酒吃饭的事,将军抢在前面,说什么不尊敬老人呢?
  (三)1.答案A。(细微:身份低贱。)
  2.答案B。 3.答案D。(高岳并未鄙视和讥笑孟业) 4.(1)典签姓孟的人极能用尽心力为官,为什么不安排他在你面前当官呢?(2)您判决案件很英明,可以说起到了超过身体容貌的作用。
  
  二、提高训练
  (一)1.答案B。(老:用到年老退休。)
  2.答案B。(均为转折连词。A代词“他”;语气副词。C连词“来”;介词,“因”。D代词“他”;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答案D。(“杀了方孝孺,天下就没有读书人了”的说法有误。)
  4.(1)成年后(或长大了)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得分点:“长”“门下”“出其下”)
  (2)皇帝对此非常忧惧,有人劝皇帝到其他地方(去避难),然后再图谋复兴。(得分点:“或”“他幸”“图”)
  (3)明成祖走下坐榻,劝导(方孝孺)说:“先生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得分点:“降榻”“劳”“法”)
  (二)1.答案D。(此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D项中的“两”,解释为“再次”讲不通。根据语境,既然是“让”了,就无所谓“两次”,所以这里应该解释为“双方”,是“讼者两方”。)
  2.答案A。(此题考查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的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B项上句的“若”是虚词,解释为“如果,假如”;下句的“若”是代词,代“你”。C项上句的“因”是连词,解释为“于是,就”;下句的“因”是介词,解释为“通过,经由”。D项的两个“乎”字,虽然词性相同,但意义作用不同,上句的“乎”表疑问,下句的“乎”表推测。)
  3.答案B。(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句说明了辛公义勤奋好学,不是写他勤政爱民。⑥句是侧面写辛公义勤政爱民,不符合题干“直接写”的要求,因此①⑥句应该排除;②③④⑤都是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行为。)
  4.答案D。(此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讼者多两让而止”可知,“不再打官司”不是罪人,而是“讼者”。)
  5.(1)凡有患病的人,都用床抬来,安置在厅堂里。 (2)(岷州人)开始互相仁慈关爱,畏病风俗就改变了,全岷州境内的人都称他为慈母。
  (三)1.答案D。(考查对文言常用实词的理解与解释。D项的“幸”应当“有幸”讲。)
  2.答案B。\[A.官职名/办理、处理。B.超过限度、超过规定。C.亲近(动词)/亲戚(名词)D.约束、管理好自己/行政上相对独立,有权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
  3.答案B。(考查对文意理解把握的能力。其中①句说毛玠本想到刘表处,听说刘表政令不明,就改去了鲁阳,说明毛玠有清正“古人之风”。②句意在说明毛玠见解高明。④句是说明毛玠坚决按清正标准选用人而产生的影响。⑥句则是说太祖了解那些想不让毛玠当东曹掾之人的内情。因而只有①③⑤句才全是表现毛玠“有古人之风”的话。)
  4.答案C。\[考查对文意全面正确的理解把握以及分析、评价的能力。A项中“不要贪恋官位积聚财物”之说不合原文之意。原文“守位以财”是说“要靠财物守住自己的地位”。B项中说文帝“于是也亲自拜访毛玠向他求教”是不合文意的错误之说。原文“亲自诣玠,属所亲眷”,是说“亲自到毛玠那里,嘱托选用自己亲近的人”。D项中说“还赐给他古人的衣服”是不合文意的,原文“故赐君下人之服”的“服”并不指“衣服”,而是指前文所说的“素屏风素冯(冯,通“凭”)几”这些“器物”。因而通过理解、分析,只有C项是正确的。\]
  5.(1)他所举用的人,都是清廉正直之士。虽然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但行为违背法规的人,终究不能得到推荐。
  (2)这样推荐用人,使天下人严格要求、管好自己,我又忧虑什么呢!
  
  三、挑战训练
  (一)1.答案B。(阅:经过) 2.答案C。 3.答案B。
  4.(1)我只知道给老百姓方便罢了,即使与法令相抵触我也无所畏惧。
  (2)如果百姓有困苦而不救助,那二千石官(指知府)要来干什么呢!
  (3)他自己生活简单朴素,一件布袍穿了十年也不换新,每天不吃两次肉食。
  (二)1.答案D。(矜:宽和) 2.答案C。3.答案D。
  4.(1)陈宠常常批评这种做法,他独自用心办理事务,多次向鲍昱陈说当时应办的事宜。
  (2)自从身任要职,他就遣散门生、弟子,拒绝知交故友拜访,只在官署办事而已。
  (三)1.答案C。(动色:变了脸色。)
  2.答案D。(A项第一句中的“数”是数量词“几个”的意思,第二句中的“数”是副词“多次”的意思。B项第一句中的“用”是介词,相当于“因为”;第二句中的“用”是动词,相当于“采用”。C项第一句中的“乃”是连词,相当于“于是”;第二句中的“乃”是副词,相当于“竟”。D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因为”。)
  3.答案C。(①句是杜杲称赞杨掞的话;②句是杨掞勇敢接受任务;④句是杨掞豪爽结交客人。)
  4.答案C。(“庆贺时孟珙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掞拜见”不合文意,这里是接受立功大将的拜见。)
  5.(1)但是现在正在会集宾客多方征集计谋建议,斩他不是时候也不是这个地方。
  (2)于是他谢绝了宾客,研究进士学业,于是考中进士。
其他文献
范 例 简 析    例1 (2006年高考江苏卷)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像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  【解析】 参考答案:周末回到久别的故乡,晚饭后坐在院子里乘凉。此时,已“月上柳梢头”,皎洁的月光如水一般泻在院里的枇杷树上,投下斑驳的树影,风移影动。仰望浩瀚的夜空,银河显得虚无缥渺,引人遐思。院外传来一阵阵蛙声和稻花的香味,真是“稻花香里说丰
期刊
范 例 简 析    例1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
期刊
第一讲 世界地理概况  七大洲、四大洋概况  气候及其成因  地形种类和地形变化  人口增长与分布及其问题
期刊
人口问题  工农业区位特征  资源的利用及调配
期刊
范 例 简 析    例1 (2005年高考全国卷)  毕业前夕,班里举行一次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的重点在内容和结构上,有很大的开放性。要注意“友谊”的内容,还要注意字数、结构。    例2 (
期刊
一、作文审题    考点定位  正确审题是作文的关键。    考点要求  “符合题意”是“考试说明”对作文审题的要求。    考点重点分层突破  (一)基本信息审读  例1[2004年浙江卷]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与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
期刊
第一讲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基本规律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三大要素(气候、地形、水文)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及气象灾害
期刊
区域位置的判断,各地形区的自然特征  各地形区的农业,工业区位特征  区域资源的利用及调配
期刊
第一讲 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  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基本特征及东部季风区的内容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期刊
各分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自然资源及其分布  交通要道能源丰富、战略地位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和历史、政治、军事、社会变革的热点地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