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背景
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则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幼儿的发展受家庭、教育机构及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有必要通过各种家园互助的途径来实现家、园、社区相互配合,同向、同步地促进幼儿的常规管理。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协助幼儿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二、活动主题与目标
本设计以“家园互助”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管理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全程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家庭、幼儿园的全力合作,加强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管理。确立的主要目标有三点:一是更新家长的育儿理念,让教师与家长在互助的过程中达到共同成长;二是丰富家园互助的方式,提高家园合作的有效性;三是使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管理建设更上一层楼。
三、内容设计
通过对家庭及幼儿园教育中的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期老师、家长能够互帮互助。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营造和谐的生活常规管理状态,让所有孩子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设计的步骤及操作要点
(一)家长对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生活习惯的养成包含多个方面,不同家庭的重视程度以及培养方式也各不相同。由此我们设计了“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知多少”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念、培养情况等,主要涉及幼儿在家进餐、睡眠、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调查结果显示:有53%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穿好、吃好、安全就行,他们没有时间管孩子,这个任务应该由老师全权代理;有47%的家长有良好的培养意识,但是缺乏坚持。在自主进餐方面,大多数家长觉得孩子太小,吃饭时饭菜洒得到处都是,所以干脆由大人喂。孩子在家也没有午睡的习惯,家长都是随着他们想玩多久就玩多久。而只有16%的家长会提醒和帮助幼儿共同把玩具收拾好。调查结果给我们一个总的印象是,家长缺乏相关的教育理念,而且许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做得不好,嫌孩子做得太慢,就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巩固的机会。
(二)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从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及日常跟踪来看,老师们都很注重从小树立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并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老师们也表示,现在的家长工作很难做,而且忙碌的工作使他们常常忽略遵守常规的主体——幼儿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老师们有时会采用条款式、权威式的管理方法,显得死板而教条,有时甚至会起到反作用,适得其反。
(三)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1.家长讲座
在细致分析家长问卷调查表之后,我们召集了所有的小班幼儿的家长,展开了“从小养成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的讲座,从理论的角度以及实践中的正、反面事例,向家长详细地阐述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关乎幼儿一生的发展。会后,家长们表示有了一些收获:对幼儿教育有了全面的认识,不能只局限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一个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幼儿各方面能力成功发展的前提;要重视家庭教育,不能因为工作忙而疏忽了孩子的教育,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2.家访
我们平时密切关注各个小班的生活常规管理情况,并针对问题不定期地、有目的地开展家访工作,深入了解幼儿家庭生活习惯培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家访工作中,有些家长比较固执,他们坚决认为只要孩子不出问题就行,有的甚至说他们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教师更要主动、频繁地与家长接触,对家长存在的问题给予热心的帮助和解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家长被老师的诚心诚意打动了。在家访中,我们深入家庭,与每位家庭成员亲切接触,给他们渗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导》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先进的育儿理念和教育方法。
(四)通过各种家园合作的途径,促进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管理
1.家长园地
在家长园地中,我们开设了“生活常规”专栏,和家长交流孩子生活常规培养过程中的常见、典型现象,并介绍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如:“助长式”让幼儿从多种做事方式中认识并采用一种高效的做事方式,将满足个人欲望、冲动的活动方式与符合集体利益、公平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区别开来,从而发展幼儿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纠错式”的常规要求成人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民主式”制订常规的方式,能够戒除“权威式”教育形式的弊端,塑造自由、平等、独立的人格;等等。此专栏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常规建设的积极性,家长们分享育儿经验,增强了教育的信心。家长园地定期更换,充分体现家园互动,家长们都非常感兴趣。
2.家园联系手册
每月的家园联系手册,我们都会根据孩子近期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如礼貌用语的使用、进餐习惯、午睡情况、与同伴互帮互助、自理能力等方面,从而分析幼儿是否有进步,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当然,我们更注重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家长们经常请孩子口述自己的成长,并整理成文写在家园联系手册上。老师也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孩子在自我参与中切身感受到了自身的成长和来自家长与老师的鼓励。我们也相信,当孩子识字的时候,他们看到这份家园联系手册也会很开心的。
3.资讯交流
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在园的表现,需家长配合的工作等,都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工作。我园的网页上也有幼儿生活、行为培养的专栏,家长可以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家长还可以通过班级网页,对孩子所在班级的工作及幼儿情况及时进行回复。这样做一方面使幼儿园管理者便捷地了解了工作中的得失,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另一方面使家长更详细地了解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发展。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家长QQ群、微信、E- mail等形式与其他家长和老师互相交流经验。我们经常在网络上向家长介绍孩子进步的地方,分享育儿经验,把孩子吃饭、睡觉、游戏、运动等情况以图片或录像的形式上传到网络上,使得家园交流更加高效便捷。 4.以家长学校、家园七彩桥为契机
家长学校是我园专门为家长开设的课堂,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的有效渠道。家园报——“家园七彩桥”也是向家长展示的另一条途径。我们及时抓住这个覆盖面广、显著性高的方式,和家长交流生活常规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感悟。比如,在小班下学期快结束前,我们将中班要建立的常规在小班进行小范围的实施,初步了解幼儿可能产生的反应。然后利用家长学校进行全面升班教育,并发放一些辅助材料,上面写清楚需要家长在假期中巩固、丰富的常规教育,并介绍一些具体方法(如叠被子、叠衣服等)。同时,我们将相关信息刊登在“家园七彩桥”上。这就为中班开学时幼儿常规的建立与适应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五、效果与评估
(一)教师的成长
1.教师的日常工作很繁忙,在家长的支持下,避免了东一榔头西一镐、苦于应对的局面,提高了工作效率,掌握了丰富的建立常规的经验和方法。教师尊重幼儿,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心理感受和行为特征,在近一年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快乐建立常规”的方法。该方法遵循常规管理的趣味化、形象化和互动化,使班级常规的和谐状态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
2.教师在与家长沟通、联络中积累了经验,有效提高了家长工作的方法和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实际能力。同时,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更加和谐、平等,家长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了。
(二)家长的收获
1.教育观念的转变。绝大多数家长认识到了从小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有的家庭还“全家总动员”,爸爸妈妈带领爷爷奶奶一起学习最新的育儿理念。家长们尊重幼儿、理解幼儿,随时关注幼儿的生活细节,对幼儿存在的生活习惯问题能及时与老师沟通,并采用科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家长掌握了一些科学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方法,如让幼儿调整坐姿时,采用贴切的语言“小脚关门了,小手粘上胶水了”,这种形象的比喻,幼儿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另一方面,家长通过这样的途径,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在与老师或与其他家长朋友的交流中掌握了更多育儿经验。
(三)幼儿的发展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形成准确的概念。一年来,经过老师与家长的正向引导,孩子们明显懂得了要怎么做,该如何做。班级里的日常活动井然有序了,孩子间常见的纷争也少了很多。孩子们通过自律和他律,有序地遵守班级常规,礼貌交往、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本文系首届全国学前教育实践经验征文大赛优秀奖作品)
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则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幼儿的发展受家庭、教育机构及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有必要通过各种家园互助的途径来实现家、园、社区相互配合,同向、同步地促进幼儿的常规管理。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协助幼儿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二、活动主题与目标
本设计以“家园互助”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管理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全程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家庭、幼儿园的全力合作,加强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管理。确立的主要目标有三点:一是更新家长的育儿理念,让教师与家长在互助的过程中达到共同成长;二是丰富家园互助的方式,提高家园合作的有效性;三是使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管理建设更上一层楼。
三、内容设计
通过对家庭及幼儿园教育中的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期老师、家长能够互帮互助。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营造和谐的生活常规管理状态,让所有孩子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设计的步骤及操作要点
(一)家长对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生活习惯的养成包含多个方面,不同家庭的重视程度以及培养方式也各不相同。由此我们设计了“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知多少”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念、培养情况等,主要涉及幼儿在家进餐、睡眠、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调查结果显示:有53%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穿好、吃好、安全就行,他们没有时间管孩子,这个任务应该由老师全权代理;有47%的家长有良好的培养意识,但是缺乏坚持。在自主进餐方面,大多数家长觉得孩子太小,吃饭时饭菜洒得到处都是,所以干脆由大人喂。孩子在家也没有午睡的习惯,家长都是随着他们想玩多久就玩多久。而只有16%的家长会提醒和帮助幼儿共同把玩具收拾好。调查结果给我们一个总的印象是,家长缺乏相关的教育理念,而且许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做得不好,嫌孩子做得太慢,就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巩固的机会。
(二)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从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及日常跟踪来看,老师们都很注重从小树立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并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老师们也表示,现在的家长工作很难做,而且忙碌的工作使他们常常忽略遵守常规的主体——幼儿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老师们有时会采用条款式、权威式的管理方法,显得死板而教条,有时甚至会起到反作用,适得其反。
(三)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1.家长讲座
在细致分析家长问卷调查表之后,我们召集了所有的小班幼儿的家长,展开了“从小养成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的讲座,从理论的角度以及实践中的正、反面事例,向家长详细地阐述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关乎幼儿一生的发展。会后,家长们表示有了一些收获:对幼儿教育有了全面的认识,不能只局限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一个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幼儿各方面能力成功发展的前提;要重视家庭教育,不能因为工作忙而疏忽了孩子的教育,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2.家访
我们平时密切关注各个小班的生活常规管理情况,并针对问题不定期地、有目的地开展家访工作,深入了解幼儿家庭生活习惯培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家访工作中,有些家长比较固执,他们坚决认为只要孩子不出问题就行,有的甚至说他们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教师更要主动、频繁地与家长接触,对家长存在的问题给予热心的帮助和解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家长被老师的诚心诚意打动了。在家访中,我们深入家庭,与每位家庭成员亲切接触,给他们渗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导》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先进的育儿理念和教育方法。
(四)通过各种家园合作的途径,促进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管理
1.家长园地
在家长园地中,我们开设了“生活常规”专栏,和家长交流孩子生活常规培养过程中的常见、典型现象,并介绍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如:“助长式”让幼儿从多种做事方式中认识并采用一种高效的做事方式,将满足个人欲望、冲动的活动方式与符合集体利益、公平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区别开来,从而发展幼儿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纠错式”的常规要求成人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民主式”制订常规的方式,能够戒除“权威式”教育形式的弊端,塑造自由、平等、独立的人格;等等。此专栏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常规建设的积极性,家长们分享育儿经验,增强了教育的信心。家长园地定期更换,充分体现家园互动,家长们都非常感兴趣。
2.家园联系手册
每月的家园联系手册,我们都会根据孩子近期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如礼貌用语的使用、进餐习惯、午睡情况、与同伴互帮互助、自理能力等方面,从而分析幼儿是否有进步,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当然,我们更注重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家长们经常请孩子口述自己的成长,并整理成文写在家园联系手册上。老师也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孩子在自我参与中切身感受到了自身的成长和来自家长与老师的鼓励。我们也相信,当孩子识字的时候,他们看到这份家园联系手册也会很开心的。
3.资讯交流
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在园的表现,需家长配合的工作等,都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工作。我园的网页上也有幼儿生活、行为培养的专栏,家长可以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家长还可以通过班级网页,对孩子所在班级的工作及幼儿情况及时进行回复。这样做一方面使幼儿园管理者便捷地了解了工作中的得失,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另一方面使家长更详细地了解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发展。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家长QQ群、微信、E- mail等形式与其他家长和老师互相交流经验。我们经常在网络上向家长介绍孩子进步的地方,分享育儿经验,把孩子吃饭、睡觉、游戏、运动等情况以图片或录像的形式上传到网络上,使得家园交流更加高效便捷。 4.以家长学校、家园七彩桥为契机
家长学校是我园专门为家长开设的课堂,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的有效渠道。家园报——“家园七彩桥”也是向家长展示的另一条途径。我们及时抓住这个覆盖面广、显著性高的方式,和家长交流生活常规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感悟。比如,在小班下学期快结束前,我们将中班要建立的常规在小班进行小范围的实施,初步了解幼儿可能产生的反应。然后利用家长学校进行全面升班教育,并发放一些辅助材料,上面写清楚需要家长在假期中巩固、丰富的常规教育,并介绍一些具体方法(如叠被子、叠衣服等)。同时,我们将相关信息刊登在“家园七彩桥”上。这就为中班开学时幼儿常规的建立与适应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五、效果与评估
(一)教师的成长
1.教师的日常工作很繁忙,在家长的支持下,避免了东一榔头西一镐、苦于应对的局面,提高了工作效率,掌握了丰富的建立常规的经验和方法。教师尊重幼儿,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心理感受和行为特征,在近一年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快乐建立常规”的方法。该方法遵循常规管理的趣味化、形象化和互动化,使班级常规的和谐状态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
2.教师在与家长沟通、联络中积累了经验,有效提高了家长工作的方法和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实际能力。同时,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更加和谐、平等,家长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了。
(二)家长的收获
1.教育观念的转变。绝大多数家长认识到了从小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有的家庭还“全家总动员”,爸爸妈妈带领爷爷奶奶一起学习最新的育儿理念。家长们尊重幼儿、理解幼儿,随时关注幼儿的生活细节,对幼儿存在的生活习惯问题能及时与老师沟通,并采用科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家长掌握了一些科学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方法,如让幼儿调整坐姿时,采用贴切的语言“小脚关门了,小手粘上胶水了”,这种形象的比喻,幼儿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另一方面,家长通过这样的途径,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在与老师或与其他家长朋友的交流中掌握了更多育儿经验。
(三)幼儿的发展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形成准确的概念。一年来,经过老师与家长的正向引导,孩子们明显懂得了要怎么做,该如何做。班级里的日常活动井然有序了,孩子间常见的纷争也少了很多。孩子们通过自律和他律,有序地遵守班级常规,礼貌交往、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本文系首届全国学前教育实践经验征文大赛优秀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