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刚性防水屋面工程质量控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刚性防水屋面施工方便,防水效果明显,耐久性明显。但混凝土施工中存在小裂缝或气孔,降低了防渗能力,造成屋面渗漏,影响了防水屋面的正常使用。本文论述刚性防水屋面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关键词:刚性防水屋面;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
  刚性防水屋面本质上是一种刚性混凝土防水板,结合柔性密封胶止水材料,一般适用于屋面较大或地基条件较好的建筑物。刚性防水屋面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可以从改善混凝土级配、配置钢网、设置接缝、改进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
  1 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1.1 提高混凝土质量
  根据有关规定,对刚性防水屋面混凝土防水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当地的环境条件,且不应低于C20。尤其是在需要的时候有抗冻、波特兰水泥或普通波特兰水泥应该是首选,而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30kg/M砂率应为35%-40%,水与水泥的比例不得超过0.55。根据设计要求,一定要添加一定量的防水剂或膨胀剂。在浇筑过程中,隔墙中的混凝土应保证浇筑的连续性,严禁施工缝。每次铸造后应进行三次压光处理。当混凝土不能达到规定的设计强度时,不应踩踏。同时,在排水沟、檐口沟、泛水等特殊部位,要严格执行和。
  1.2 设置分隔缝
  实践经验表明,刚性防水屋面由于温度变形或结构变形易产生裂缝。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分离层应在防水层和基层之间设置,和分离接头应在支承端的屋顶防水层的设置,没有睡眠的屋顶或屋顶的转折点处,和分裂的间隙的间距不应大于6m,为钢筋混凝土防水层以上的位置,之间的接缝的间距不应超过2m,且接缝的深度不应小于混凝土的厚度2/3、和接缝的宽度应有15mm。在防水层的连接处和女儿墙或女儿墙,接缝应至少距女儿墙或250mm,且间距不应大于300mm。密封材料嵌入在接缝中。密封材料密封后,应在接缝处铺设防水卷材,以符合相关规定,使其可分为两种防水形式。提高了防水的可靠性。同时,该方法还可防止密封材料老化,延长使用寿命。
  1.3 在钢筋混凝土网中
  为了防止混凝土在大气中长时间暴露于大气中而产生的温度应力或收缩应力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设置适当的钢量,温度对其影响很大,很容易产生裂缝或干缩。在施工过程中,钢筋之间的双向配筋的间距应150mm-200mm,没有钢筋应产生。一般来说,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通过温差变形产生的内应力不足以造成损坏的混凝土,但当酒吧不是在接缝处断裂,扩张的叠加将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和混凝土泄漏的裂缝。混凝土可以自由变形,钢筋在接缝处应自动断开。为了保证质量,在满足有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还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纤维,以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对防止混凝土开裂起到重要作用。由于钢筋网设置在混凝土上部,钢筋直径相对较小,为了避免钢筋在浇注过程中发生位移,应设置钢筋凳和脚手板,以确保误差控制在3mm范围内。同时,在捆扎钢筋的过程中,对钢筋网的保护层厚度应控制在10mm-15mm范围。
  1.4 设置隔离层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程序
  为保证混凝土与基层或保温层隔离,当混凝土基层变形时,不影响防水层。混凝土防水层应设置砂浆、防水卷材或低强度等级纤维布。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防水卷材分离层。具体操作过程是:首先在找平层上铺设一层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的接缝要牢固粘接。找平层表面應涂两层石灰水或10%水泥浆,以防止太阳晒太阳。防水膜软化现象是由于隔离层干燥后具有一定强度的防水层的施工。
  防水层竣工后,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验收。根据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抗压强度、防水层的具体做法等主要控制工程,严格按施工、检验、验收要求进行。
  2 改进屋面屋面防水的刚性做法
  刚性防水屋面节点是常见质量缺陷的主要部位,如与墙体的交界处,水表面极易造成积水,且柔性附加层粘结不牢固,极易导致根部渗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同时有可能利用圆弧部分和刚性防水屋面混凝土同时浇注振动。施工方案不仅增加了附加层防渗的范围,而且增加了附加层的下部。在粘结范围内,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防渗线,有效防止渗漏的发生,同时将刚性屋面表层的加固同时延伸到上部入口。例如,在高、低屋面交界处,采用低层现浇混凝土,同时将混凝土水带浇在内壁,以提高接缝的抗渗能力。类似于遮阳板,空调板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处理。
  2.1 细石混凝土屋面防水层
  施工前,拆除隔离层表面碎片,检查隔离层和屋面坡度平面,划分格栅,得到细混凝土防水层20mm。当混凝土的破坏,混凝土是在分格缝的损坏,而混凝土及时清除混凝土初凝前,两侧混凝土疏松平整,和每个劈缝板混凝土浇一次,以避免在新旧混凝土接头施工缝渗漏通道的形成。混凝土浇筑采用机械振动,用捣烂和涂抹,分3-5次按光,无表面洒水、水浆或干水泥,最后按掌握好时间,通常在混凝土定型前,压出“油光”,封闭混凝土防水层表面毛细孔。
  2.2 保证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厚度
  在施工期间,确保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厚度为40mm-60mm。如果厚度太小,混凝土失水快,水泥水化不够,以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另外,如果细石混凝土层太薄,混凝土上部石料的砂浆层太薄,砂浆收缩后会出现微裂缝,造成渗漏。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钢网应置于混凝土上部,在网架接缝处切断,以提高混凝土防水层的完整性和刚度。
  2.3 操作细节
  严格施工操作,避免防水层和穿孔混凝土的施工。如果有管道通过,则在底座上使用现浇混凝土板,安装刚性防水套管。
  2.4 施工与养护
  施工后12-24h可洒水湿润的草的时候,也可以用塑料薄膜覆盖,喷涂养护剂。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使防水层的表面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并在维修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没有人被允许践踏。
  3 结束语
  屋面防水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屋面防水工程是保证建筑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在今后屋面防水技术的发展中,防水技术的改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北京土木建筑协会.防水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71-87.
  [2]李继业,刘福生等.新型混凝土实用技术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04-328.
  [3]巩晓东,经东风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禁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7:216-218
  [4]陈琪.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研究[J].建筑技术与应用,2006(6).
  [5]孙华.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全过程有效管理[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
  作者简介:关平,身份证号:230102196006201611。
其他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重要原因,传统影像学技术在无创性评估易损斑块方面价值有限。分子影像技术能早期探测易损斑块,有利于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教育领域与过去相比得到了不小的突破与创新。很多院校不仅在教育体制改革影响下,对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等进行了更新变革,还将很多独特的教育手段应用到了实际工作中。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了重视,并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但是在实际教育中,还是会存在很多细节问题,影响教育质量,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对其进行妥善处理。本文就高职传统文化教育的
摘 要:本文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管措施进行论述,首先解析了质量措施管理内容落实应遵守的要点,无论是施工前、施工中、亦或是施工后,都必须得到相关质量管理措施的监管。其次,指出了质量管理措施使用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大、质量审查工作不到位等方面,因此文章的最后对水利工程质量措施进行了针对性提出,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帮助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措施  水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快了,工民建作为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施工技术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混合砂浆抹灰技术对工民建的施工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不仅能够让建筑自身的质量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美观程度,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本文就工民建中室内混合砂浆抹灰技术的施工要点进行研究,希望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很多建筑工程的兴建也在不断进行,但众所周知,现在社会各界的能源消耗中,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占比非常高,所以针对建筑工程进行节能已经显得非常重要。在建筑工程当中,电气所耗费的能源是非常多的,经过一系列电气节能设计,更可以实现能源节约,给社会的发展提供推动力。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建筑电气节能的意义和原则,之后总结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
摘 要:结合实际,针对房屋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墙体裂缝;分类;原因  1 墙体裂缝的分类  墙体中常见的裂缝主要分成以下三类。  1.1 温度性裂缝  这种裂缝是墙体中最常见的,这种裂缝常见于不同材料的交接处,入圈梁合砖砌体交接处的水平裂缝。一般材料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能,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表型,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导致产生温度性的裂缝。  1.2 地基不均匀沉降
摘 要:林业供电系统管理与稳定需要林业电力技术的支持,而先进的电力技术不仅能促进林业部门的电力管理,而且有利于森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本文中,主要分析我国林业电力能源技术管理的现状,并建议合理化利用。  关键词:林区;电力工程;质量控制;分析  前言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电力技术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的今天,对于林业电力也提出了标准化制度,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