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放疗时保留卵巢功能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v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均提示移位卵巢放疗后成功保留内分泌功能概率不高。宫颈癌放疗后卵巢功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放疗剂量和方式、患者年龄、移位位置、同期化疗药物。因此对不同患者来说,放疗时需要控制卵巢组织在个体化剂量限制内才可能更加有效保留卵巢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短暂味觉刺激后DWI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主涎腺功能改变的价值,分析ADC值与其他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方法2010—2014年对3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后行味觉刺激后动态DWI检查,分析各涎腺ADC值变化曲线特点。配对t检验放疗前后ADC峰值时间、静息ADC值、刺激后最大ADC值、最大ADC增加率差异。Pearson分析各涎腺ADC值与唾液流率、放疗后各涎腺ADC值与CTCAE分级和可视模
目的通过研究T1-2期鼻咽癌IMRT中基于RTOG推荐靶区和中国靶区IMRT计划之间后组颅神经NTCP的差异,为鼻咽癌IMRT中后组颅神经保护提供剂量体积效应依据。方法选取2013—2015年间T1、T2期鼻咽癌病例共20例,分别在其CT定位影像上勾画后组颅神经。根据RTOG0225推荐方法(RTOG靶区方法)和2010年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推荐的靶区定义方法(中国靶区方法)勾画靶区和设计
期刊
目的评估食管鳞癌术后IMRT同步紫杉醇+奈达铂每周方案化疗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方法2010—2013年共52例患者入组。IMRT临床靶区包括瘤床+相应高危淋巴引流区,放疗总剂量为50~60 Gy,2.0 Gy/次,5次/周;同步化疗奈达铂25 mg/m2第1天+紫杉醇45~50 mg/m2第1天,放疗期间每周重复。不良反应评价采用CTCAE 4.0标准,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目的利用B超膀胱容量测量仪(BS)寻找简单、易行方式对盆腔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尿量,在体位固定、CT扫描、计划设计、放疗实施时膀胱充盈程度保持一致的方法。方法让2013—2014年收治的66例盆腔肿瘤放疗患者排空膀胱后立即饮水500 ml,用BS分别测量4个时间节点的膀胱容量。对放疗前6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单盲试验,排空膀胱后饮水500 ml,等待主观感觉尿急。第1组对42例患者进行口头
目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ART靶区与OAR体积和剂量变化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说明ART在治疗中作用。方法文献检索纳入相关研究,分析指标原发肿瘤(GTV-T、GTV-N)与腮腺体积;靶区D95、Dmean,同、异侧腮腺(I-PG、C-PG)Dmean,脊髓、脑干Dmax。结果17个研究336病例纳入Meta分析。原发肿瘤与腮腺体积变化明显,GTV-T、GTV-N、I-PG第15—20天及第20天后体
目的利用瓦里安机载CBCT研究自制辅助装置在体模固定盆腔肿瘤放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盆腔肿瘤患者50例,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热塑体模和自制辅助装置加以固定,对照组用热塑体模固定。放疗前行CBCT扫描并在线匹配,得出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56±1.00)﹑(1.60±1.29)﹑(1.36±
目的探讨是否经微波消融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引起免疫原性肿瘤抗原释放,从而诱导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3种分别来源于小鼠、大鼠和人类骨肉瘤细胞系作为微波消融模型。在体外消融和原位消融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灭活时间及不同实验组设计,检测具有免疫原性分子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将经体外消融的肿瘤细胞或上清液作为肿瘤疫苗,再植入荷瘤动物模型后,肿瘤细胞生长得到了显著抑制。该效应的产生与疫苗诱导的特异性CD8(+) T
期刊
目的比较氟达拉滨(FA)联用不同电离辐射对肾癌细胞系786-O的DNA双链损伤作用异同和药物放射增敏效应。方法FA联用X射线、重离子处理786-O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γH2AX细胞分数和周期分布,中性彗星电泳法检测细胞DNA双链损伤程度,克隆形成法比较不同处理对细胞存活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或Dunnet’s 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与单纯给药和单纯照射相比,FA联合不同电离辐射可增强细胞DNA双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