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砚海觅珍宝 融会贯通辨绿洮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r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砚收藏,学问艰深。笔者业余专藏古砚,虽名砚齐备,藏砚过百,但至今仍然碰到这种情况:一方古砚在手,只知新老,难辨砚质。依笔者之见,在四大名砚端、歙、洮、澄中,古洮河砚相对更加难求、难识。本文结合自藏的三方洮河砚谈点鉴识体会,请专家和藏友指正同赏。
  
  一、笔者收藏的三方古洮河砚
  
  1.宋 一字池长方抄手洮河砚 (图1、图2)
  此砚为长方抄手式,长19.4厘米,宽11.1厘米,高3.8厘米。砚面以阴线斜刻围框,底为抄手;砚堂浅平,与边同高,砚池为带弧形的一字池,在池与边线之间,刻有宽边门字形;刻线和跗墙简洁挺拔,造型规整大方。从前后同宽、砚堂浅平和四边向底略收等造型风格以及厚重的土沁、墨锈看,此砚应为宋中晚期的实用砚。
  此砚上层大部为深绿色,绿中带黄,跗底少部为土红色,砚内含白色网状银线、墨绿色墨点和深绿色层状水波纹。该砚细腻润泽,抚之若玉,由此极易看成端砚。同时又极其发墨,石质坚硬,石声清脆,呈层状结构,又像是歙砚特征。经与藏友反复研究,认定此砚为早期洮河砚。
  
  2.明 长方蝉形池平底带铭洮河砚(图3、图4)
  此砚为平底长方形,砚长19.7厘米,宽13.5厘米,高2.6厘米。砚周宽边围框,砚尾无堵;在砚边内侧刻有阴线,将砚区内外分开;在宽大的砚面中间,精刻一变体蝉形,蝉首深刻为池,蝉体浅刻为堂。砚岗饱满,蝉形刻工深峻有力,既反映了明砚的雄宏大气,又保留着宋砚简洁求实的遗风,故笔者认为将这方砚下限定为明代较妥。
  此砚通体呈现一种玉质般的暗绿色,俗称鹦哥绿。细看砚堂,有多条隐隐的深绿色细波纹,砚底中央内含细微的红色石品令砚体碧绿中泛翠红,呈现出半透明状的金属光泽,不知当年的颜色是否就是鸭头绿?用手抚砚,手感细腻发黑,胜过端砚;轻叩砚体,金声清越,发上品歙砚之声,证明本砚石质坚硬。砚堂久用生凹,墨池包浆厚重;砚面上方泛白色,风化明显,沁蚀严重的底部周围已出现白色粉雾状蚀斑,可见此砚入土时间很长。此外,砚底四角刻有“本立之砚”四字铭文,出自佛语“本立则道生”,文意与蝉形砚形制相扣;若旋读,则为“立本之砚”,加上中间竖刻“三十”二字,其意当与惜砚自勉相合。
  3.明 长方竹节边甲第连元洮河砚(图5、图6)
  此砚得于上海,售者不识,当澄泥砚售之,实为上等洮河石精雕而成。砚长17.9厘米,宽11.7厘米,高2.5厘米。粗看通体为淡淡的褐黄色,入水观之,砚边上部有大片的翠绿色,黄绿交融合一,十分美观。本砚石质坚润纯洁,石声铮铮作响,砚底可见褐红色晕斑包围的点雾状绿色石品,应为洮河砚独有的珍贵石品鱼子标。
  洮河砚古代作为磨刀石,十分坚硬。本砚周边高浮雕成竹节形,圆润挺拔;池堂深挖,砚岗丰挺,蟹纹和边角刻工简洁有力,一丝不苟,呈明砚特征。如此精工之作在洮河古砚中,十分罕见。加上寓意“一甲传胪”螃蟹纹、“连中双元”珠状纹以及墨池内“挥毫落纸如云烟”古篆诗文,无不显得文味十足,精美绝伦。由此推断当初的砚主人肯定是个达官显贵的文人。只可惜左侧砚边和砚堂稍有残损和画痕,为葬俗所留,但丝毫不影响本砚散发出的迷人光彩。
  
  二、洮河砚的鉴识
  
  中华古砚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作为传承文明的不朽之舟,拥有夺目的艺术光辉和迷人的收藏魅力。经过无数爱砚者研究,鉴赏它的专著文章已难计其数。如今,对于各种名砚的典型特征,藏砚者几乎人人皆知。但是,由于砚石学博大精深,很多人玩砚十几年,仍然停留在“端紫、黑歙、绿洮河”的粗浅认知阶段。
  笔者在收藏实践中,就有这样的感受:除澄泥砚外,石品个性特征不明显、色质相近的端砚、歙砚和松花江绿石砚都容易和洮河砚混淆。因为从外观上讲,粗看它们都具备质坚、细润和发墨等名砚特征,而且又都有红、绿两种砚石;从石品来分,洮河砚的银线和金星石品(有人称铜钉)与歙砚的相似,湔墨点易与端砚青花分不清,水波纹和刷丝纹又与松花江绿石砚相近。因此,如果不深入研究它们的细微区别,没有大量的实物过手对比经验,要想拿到一方古砚一眼就能对号入座,实在是非常困难。
  
  (一)与端砚比坚硬。当你拿到一方石质细润、从石品上分不清是端还是洮的古砚时,不妨从砚石的坚硬程度加以鉴别。端石的平均硬度为3.5度,洮河砚石的平均硬度为莫氏4度。反应到目鉴的感觉:一是端砚的手感显得腻而嫩,洮河砚的手感显得坚而硬;二是古端的包浆光泽是沉静而内敛,古洮河砚的光泽相对光亮而外显;三是在经常磨擦的砚面和砚底部位,古端砚有细密的损痕,而古洮砚相对平整而光洁。这些细微差别是从书本中无法总结出来的,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参悟,方能灵活运用。
  (二)与歙砚比质理。在鉴藏实践中,与洮河砚容易弄混的歙砚主要是青绿色的古龙尾砚,笔者认为二者最大的区别是石理不同。关于古洮河砚的鉴定著述很少,但对龙尾砚的研究论述历代丰富多彩。我认为流传甚广和最为贴切的,当数宋代玩砚大家苏轼的论断。他在《孔毅夫龙尾砚铭》中称:“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理,金声而玉德”,其中“瓜肤而理”最为形象传神。除了历代相传、人所共知的“细嫩如瓜肤和丝绸般纹理”的常规理解外,我发现此“瓜肤”指什么瓜很重要,历代砚家无人论及。笔者从大量青灰色的宋代龙尾砚实物理解似为东瓜,若真如此,“瓜肤”则不是指嫩,反而指“毛乎乎的糙”。从以上两点来辨别,一是看石理有没有“毛乎乎的”的感觉,二是晃动砚台,看有没有“绸缎般的”折光,若有则为古龙尾砚。
  (三)与松花砚比形色。古洮河砚与古松花石砚存世量均很稀少,都以绿色为基色,兼有红黄诸色。但大量研究资料证明,前者起用于唐宋,终采于明代;后者发现于明,推崇和终采于清。因此,首先从砚史形制特征分析,就可以对有争议的古砚做出倾向性判断。第二就是从颜色上进行推敲,从整体上来说,古洮河砚的鸭头绿大多以深绿色为主,而松花砚以淡绿为多;古洮河砚的玫瑰红多为土红色,而松花砚的红石多见于紫红色。此外,后者的硬度接近莫氏5度,比前者稍硬,光洁度和玉质感更强。具体到每方砚,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复比较,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从损痕中找窍门。大凡古砚,无论是出土的,还是传世的,或多或少都有损伤,只要善于观察,我们从损痕中也能发现各种砚石的细微区别。具体到古洮河砚来说,一般既不会出现像古龙尾砚常见的层状风化剥蚀,也很少出现古端砚体上常见的压伤凹痕。由于质硬性脆,而多见砚体炸裂线痕和块状崩损痕。
  (责编:石晓)
其他文献
在我国古钱币中,以衡制单位定名的五铢钱,由于设计合理,轻重适中,开创了一个长达730余年的流通记录。在漫长的五铢时期,五铢花穿钱是一朵久盛不衰的奇葩。  笔者专题收藏花穿钱10余年,藏品数百枚。这里,选其一组较有代表性的五铢花穿钱与泉友共同赏评。  1.西汉郡国“五铢”花穿钱(图1)。此钱铸制精整,大小适中,边廓光洁,深得藏者喜爱。郡国“五铢”花穿钱,钱文为小篆,字体短而宽放,笔划较粗。“五”字交
期刊
开炉钱一般是指铸钱局在铸造新款钱币之时,首先要试铸的一批样钱。这些样钱统称为开炉钱。这些钱币往往带有吉祥文字或图案,一般来说,试制的开炉钱比较规整和细致,材质选料比较精细。因其铸制精良、铸量稀少,向来为钱币收藏家们所青睐。  “试铸大吉”背满汉文“宁”字钱和“同治通宝”背双“寿”字钱,是江苏宝宁铸钱局为同治皇帝登基初铸“同治通宝”时的两种开炉钱(见图)。因为仅从“试铸大吉”背“宁”字钱本身,我们尚
期刊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的艺术魅力是通过富有弹性的毛笔表现汉字的各种造型,抒发作者的性情而产生的。两千多年前,书法就装饰在陶器上,经过历代匠师的艺术耕耘,陶瓷书法装饰创意新颖,形式多样,给人以  美的享受。    一、书法装饰性的内在因素    1.汉字初期的形象性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记事。商代金文有用象形的肥笔并兼用线钩画图形轮廓的字,即图画文字(包括象形、象意),如亚禽父乙尊的铭文(图1)。
期刊
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把诗赋语言、书法雕刻融合在一起,在建筑、环境的衬托下,抒发作者的情怀,反映人文景观,给欣赏者高雅的艺术享受。楹联的内容有骈偶性和对仗性,格式有对称性,作者书写时运用真草隶篆等字体,在章法、结体和笔意等方面寻求各种变化。楹联还非常讲究题识,就是在联语两侧题上书写的时间、地点、作者姓名,赠联题上受赠者名字,以示尊敬和慎重。有的还简述书写的原由或解释内涵。题识增添了楹联的
期刊
当今考试,为防止“枪手”作弊,都有一系列严格的防范措施。如考试时考生的准考证必须置于桌面,以备考官核对考生的准考证号、身份和相貌。这种事今天看来并不难,因为还有身份证相互比对。最重要的是,准考证上的免冠近期照片足以甄别考生的真假。但是在没有照相技术的古代,考官们又是怎样防范“枪手”,甄别考生身份的呢?    藏友曹先生就收藏着一张古代的“准考证”(见图)。这张所谓的“准考证”,古代科举时称作“浮票
期刊
中华民族自古爱玉,今日更甚。其中有些人对玉之爱,似已接近迷恋,甚至有些疯狂。去年,收藏界传出消息:和田羊脂玉已卖到每千克20万元。真是黄金有价玉无价,羊脂玉的价格已高过黄金。今年初夏昆仑解冻之时,我赴新疆公干,有意无意地作了一番有关和田玉的考察,记述于兹,与读者诸君分享所见所闻,也算是我对和田玉的一种探究。  玉店林立 美石多  新疆不愧为和田玉的家乡,走进新疆,随处可看到温润而晶莹的美玉,可以说
期刊
策 划:本刊视点栏目组 执 笔:吴伟忠    2007年艺术品拍卖和大众收藏品交易市场可说是稳中有升,亮点频现,是近几年来最为红火的一年,在春季和秋季各种拍卖会上演的一幕幕,显然比2005和2006年来得精彩,艺术品拍卖成交率显著提升,明清瓷器、中国字画、油画和各种杂项等拍品倍受追捧。2006年价格在千万元以上的拍品不过90余件,油画拍价超过千万元的只有20件左右,而2007年各地仅春拍就出现了7
期刊
制作精巧的唐代小手镜    唐代狻猊小手镜(图1),圆形,直径5.5厘米。手镜者,指唐代妇人外出时,随身携带备作照容用的小型手镜。狻猊即狮子,出自西域,汉武帝时引进到中原。铜镜上四只狮子,属高浮雕制作,雕工精巧,形态活灵活现,惹人喜爱。古人认为狮子海兽为吉祥之物,故随身带备小手镜,既可照容,又可辟邪,一物二用。这是一面白光镜,经埋藏一千多年后仍保存完好,镜面仅见小部分硬绿锈斑,其余部分一片银白光,
期刊
翻开各种介绍中国秦汉瓦当的书籍,其中都收录有含“冢”(家)的文字瓦当(如图)。    长期以来,人们将这一类文字的瓦当皆识读为“冢”字,有些瓦当的文字明显是“家”字,可还是被识读为“冢”字(图e,f,g,h)。每当我见到这类文字瓦当或瓦当拓片时,心里总会有一些异想,是“冢”字?还是“家”字?近来收藏界也有一些争议。今就此问题做一点探讨,由于资料缺乏,加之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恳请方家斧正。  查
期刊
宋代从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称帝起至1279年南宋被元所亡,历经320年。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所铸钱币繁杂,远远超过前朝各代。宋钱的名称和种类变化多端,所铸行的铜、铁钱主要是沿袭唐五代的宝文,钱币正面冠以年号或国号。北宋九帝,改了35次年号,铸有27种年号钱和3种国号钱。仁宗赵祯(1023-1063年在位)铸有天圣、明道、景、皇宋、康定、庆历、至和、嘉8种钱币,除皇宋为国号钱外,其余均为年号钱。另外仁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