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大学生学习状态问题涉及高校教育质量,对我国的人才培养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客观分析其所凸显出的现实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状态问题,促进学生的成长和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状态 问题及策略
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才培育也进入了高速期和关键期,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往大学精英教育已经逐步趋向于大众化,高校教育思路亟待变革。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方法论,指导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教学水平。
一、当前高校学生支部学生综合测评中呈现的问题
(一)只注重学习成绩提升,不注重个人全方位发展
传统的教学教育观念是主张以学习成绩为主,导致从学生个人,到老师、家长都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老师受到学校绩效考核指标影响,一味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创新性发展方面缺少投入。家长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固执己见,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大学生活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测评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评价指标,学校将综合测评结果作为大部分评优评先的标准,而在综合测评中,学生的学生成绩占比最终,基本决定了学生综合测评结果,致使许多学生只追求个人成绩的提高,不注重个人的全方位发展。
(二)缺乏人生规划,学习动机不够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施专业化的教育,填补社会发展进程中各领域的人才需求,而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很多时候更热衷于学校的自由化、人性化管理之中无法自拔,对于学校的教育本质缺乏理解,放松了对自我的认知和要求,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更为被动,认为大学生涯只是其过渡,对于自身的人生规划还非常模糊,并且明确的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分割开来,给大学生的专业化成长与提升形成了阻碍。
(三)缺乏学习兴趣,投身课外活动
大学学习生活中,更多时候是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知识,属于学生自己的可支配时间相对较多,学生的课余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不少高校学生在经历了残酷的高考之后,还未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在心理上产生了厌学情绪,缺乏学习兴趣。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生活压力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行业竞争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高校大学生们为了充实自我,从学习知识上的充实转向了课余活动的充实,积极投身课外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自我个性得到了发展,但学习成绩却差强人意,这不失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憾事。
二、高校大学生学习状态问题应对策略
(一)发挥教育优势,注重目标引领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机构,在教育资源上具有明显优势,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要切实趋向于现实问题,注重大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全面落实“立德树立人”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中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所表现出的突出问题,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立足于教育实际,深入进行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和培训,让专业知识教育与学生价值观教育相向而行[1],重塑学生的价值追求,为学生的自我成长搭建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增强其奋斗意识、进取意识、目标意识,解决大学生生活中面临的生活困境和思想困扰,从源头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重拾学习动力与学习热情。
(二)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人生规划
良好的人生规划是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规划的指引能够让大学生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掌握学习的基本方向并为之努力。大学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大学生普遍还处于成长与认知的关键期,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导,自身很难形成规范的学习模式,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法依靠自身的调节形成状态的转变与过渡,从而导致了学习状态不佳的问题。由此,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人生规划的引导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合理的人生规划,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帮带,全面消除学生的迷茫感,并结合实际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阐明学生制定合理人生规划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让学生更多的关注未来发展,以此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状态的生成。
(三)强化心理疏导,带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高校的专业化教育是教育实施的主体,但面对当前社会的复杂形势,仍然要审时度势,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方法,将心理教育理念融入到广泛的教育实践当中。心理教育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内容,面對社会压力的挑战,强化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心理疏导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中要突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适时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查与心理疏导,及时发现不良的心理趋向,并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还要不断培育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侧重于学生的自我疏导,让大学生能够直面问题与挑战,增强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在专业成长与心理成熟取得同步发展,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大学生的后期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结语:总之,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面对人才缺乏的新时期,更需要将大学生的学习状态纳入重点关注的范畴,通过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专业化成长,为我国的各领域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以满足我国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晓蕾.大学生学习状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高教学刊,2016(18):59-60.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状态 问题及策略
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才培育也进入了高速期和关键期,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往大学精英教育已经逐步趋向于大众化,高校教育思路亟待变革。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方法论,指导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教学水平。
一、当前高校学生支部学生综合测评中呈现的问题
(一)只注重学习成绩提升,不注重个人全方位发展
传统的教学教育观念是主张以学习成绩为主,导致从学生个人,到老师、家长都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老师受到学校绩效考核指标影响,一味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创新性发展方面缺少投入。家长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固执己见,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大学生活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测评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评价指标,学校将综合测评结果作为大部分评优评先的标准,而在综合测评中,学生的学生成绩占比最终,基本决定了学生综合测评结果,致使许多学生只追求个人成绩的提高,不注重个人的全方位发展。
(二)缺乏人生规划,学习动机不够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施专业化的教育,填补社会发展进程中各领域的人才需求,而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很多时候更热衷于学校的自由化、人性化管理之中无法自拔,对于学校的教育本质缺乏理解,放松了对自我的认知和要求,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更为被动,认为大学生涯只是其过渡,对于自身的人生规划还非常模糊,并且明确的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分割开来,给大学生的专业化成长与提升形成了阻碍。
(三)缺乏学习兴趣,投身课外活动
大学学习生活中,更多时候是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知识,属于学生自己的可支配时间相对较多,学生的课余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不少高校学生在经历了残酷的高考之后,还未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在心理上产生了厌学情绪,缺乏学习兴趣。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生活压力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行业竞争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高校大学生们为了充实自我,从学习知识上的充实转向了课余活动的充实,积极投身课外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自我个性得到了发展,但学习成绩却差强人意,这不失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憾事。
二、高校大学生学习状态问题应对策略
(一)发挥教育优势,注重目标引领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机构,在教育资源上具有明显优势,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要切实趋向于现实问题,注重大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全面落实“立德树立人”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中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所表现出的突出问题,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立足于教育实际,深入进行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和培训,让专业知识教育与学生价值观教育相向而行[1],重塑学生的价值追求,为学生的自我成长搭建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增强其奋斗意识、进取意识、目标意识,解决大学生生活中面临的生活困境和思想困扰,从源头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重拾学习动力与学习热情。
(二)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人生规划
良好的人生规划是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规划的指引能够让大学生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掌握学习的基本方向并为之努力。大学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大学生普遍还处于成长与认知的关键期,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导,自身很难形成规范的学习模式,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法依靠自身的调节形成状态的转变与过渡,从而导致了学习状态不佳的问题。由此,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人生规划的引导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合理的人生规划,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帮带,全面消除学生的迷茫感,并结合实际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阐明学生制定合理人生规划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让学生更多的关注未来发展,以此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状态的生成。
(三)强化心理疏导,带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高校的专业化教育是教育实施的主体,但面对当前社会的复杂形势,仍然要审时度势,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方法,将心理教育理念融入到广泛的教育实践当中。心理教育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内容,面對社会压力的挑战,强化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心理疏导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中要突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适时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查与心理疏导,及时发现不良的心理趋向,并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还要不断培育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侧重于学生的自我疏导,让大学生能够直面问题与挑战,增强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在专业成长与心理成熟取得同步发展,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大学生的后期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结语:总之,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面对人才缺乏的新时期,更需要将大学生的学习状态纳入重点关注的范畴,通过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专业化成长,为我国的各领域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以满足我国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晓蕾.大学生学习状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高教学刊,2016(1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