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8日是个平凡的日子,但对李郁来说却是个极不平凡的日子。
一年前的这一天,李郁烈火中的舍身一推,挽救了战友的生命,自己却被烧成重伤;
一年后的这一天,全面展现英雄情怀、反映李郁先进事迹的《在烈火中闪光》结集出版,成为山东省军区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贯彻党章、弘扬优良传统”的鲜活教材。
李郁是何许人也?山东某预备役师师长刘峰、政委王廷建告诉记者,他就是某预备役团政治处主任,一个“平时过得硬、关键时刻站得出”的党员领导干部。
“大家快撤,我断后!”
2012年4月18日凌晨,驻招远某预备役团作战值班室的电话骤然响起:“张星镇奶子场地域突发山林大火,请求部队火速支援。”
火情就是命令。该团原政委吕光亮一边向上级请示,一边让在家的团参谋长李轶民和政治处主任李郁集结27名官兵向30公里外的火场开进。奶子场地域群山连绵,坡陡林密,灌木丛生,与之紧挨的就是罗山风景区的万亩国家森林公园,如不及时控制火势,后果不堪设想。火随风跳跃,风助火生威。十几米高的火苗腾空而起,烈焰映红了天空。此情此景,让翻山越岭到达火场一线的官兵陡然感到了一种无形压力。
担任第三灭火行动小组指挥员的李郁,有着数十次的救火经验。看到这个状况,当即就向政委建议,由政委带第一小组开辟阻燃隔离带,防止大火向国家森林公园蔓延,他带领第三小组配合驻地森林防火大队扑灭临近山头逐渐燃起的明火。
分工明确后,李郁带着官兵们不顾石尖路险,烟火燎人,哪里有火情就冲向哪里,哪里危险就奔赴哪里。手持灭火机的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始终冲在前面。
油锯轰鸣,棵棵松树轰然倒下;风机呼啸,肆意燃烧的火头被压制,黎明时分,经过官兵和当地几支森林防火队伍三个多小时的奋战,一條300米长的阻燃隔离带清晰可见,绵延近千米的东侧山麓的明火基本被扑灭。正当大家松口气时,南侧山麓大火又从底部向山上燃起。李郁当即又率领第三小组向南急进。
此时,在山腰200米的悬崖边缘,军地80余名灭火队员,正和迎面升腾的大火展开着搏斗,丝毫没感到危险的到来。
“一旦起风,大家绝无退路。”看到背后数十米高的悬崖,李郁暗自一惊。来不及多想,他便大声喊道:“这里太危险了,大家快向山下转移!”在李郁的指挥下,战士们一边打火一边带领地方人员向下方一处空地撤离。说时迟,那时快,也就是短短的几分钟,没等撤到空地处的大伙回过神来,熊熊山火已烧到了他们刚才灭火的地方。看到被烈火烧得“噼啪”作响、纷纷坠下悬崖的松树,招金集团防火队队长马学圣心有余悸:“没李主任的指挥,咱这几十号人怕是回不来了。”
上午10时30分许,当奋战了一夜的李郁带领官兵正紧张扑灭最后一处山洼的明火时,山上原先的南风突然变成了八级以上的西风。火势逆转,回旋的阵风瞬间就让几近扑灭的山火形成了跳跃的树冠火,火头折转直扑救火官兵。
烧焦的枯枝败叶在火焰的冲腾下漫天飞舞,碗口粗的树干在高温火焰的炙烤下“啪啪”爆裂。浓烟的熏呛、炽热的空气,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火势之大,火速之猛,超乎想象。“大家快撤,我断后!”李郁一边用灭火机压住火头,一边掩护大家撤退。
士官张秀鹏并没有听见呼喊,仍在奋力扑火。情急之下,李郁丢下灭火机,冲过去拽住张秀鹏就跑。慌乱中,张秀鹏被乱石绊倒。此时,十几米高的火墙已近在咫尺。
就在火头扑上来的一刹那,李郁将拉起来的张秀鹏奋力推出了火场。在离安全地带不足10米的地方,李郁被巨大的气浪掀倒在地,山火瞬间就吞噬了他……
20分钟后,官兵们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李郁。
交出近百份合格答卷
李郁火海救战友的英勇事迹,在军地引起强烈反响。
“危险面前冲锋在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李郁的举动绝非偶然。”团长孙祥远告诉记者,在战友们心目中,李郁一直都是位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同事、好领导。
李郁的家乡在中原革命老区,祖父在抗战中曾经营救掩护过党的干部,从小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他,对党和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12岁那年,李郁因抢救落水儿童被乡亲们称赞为“舍己救人的小英雄”。入伍后,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李郁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部队干部,这让他对党和军队更加充满了感恩之情。他常说:“父母生养了我,党和部队培养了我,没有组织的关怀教育就没有我的今天,任何时候都要知党情、报党恩。”
1997年6月,李郁回老家沈丘探望父母,路过周口沙河镇时,正遇上当地军民抗洪抢险。强烈的军人职责,让他立马加入到了抗洪的队伍中。这一干就是3天3夜,等抗洪结束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回家中时,一周的假期除去路途只剩下2天。
2010年7月,驻地连日暴雨引发山洪,夏甸镇一水库出现溃坝险情,直接威胁下游300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官兵奉命赶赴抢险救灾一线。
暴雨如注,山洪肆虐。坝体在强大水流压力下裂开一道口子,重达百斤的沙袋在激流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同志们,跟我来!”情急之下,李郁高喊一声,率先跳入水中。
在他的带动下,数十名官兵和驻地群众紧随其后纷纷跃入激流,臂傍臂、肩并肩、手挽手,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人墙……事后,有人问李郁当时咋来那么大的勇气?他十分认真地说:“危险面前,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冲锋在前。”
2011年9月的一天,上班途中的李郁,碰见地方一辆面包车自燃起火。他没丝毫犹豫,冒着油箱被燃爆的危险,冲进车内抢救群众,并用车带灭火器奋勇救火,让司机和乘客化险为夷。事后车主赵德宁专程送来了一面“感谢亲人解放军”的锦旗。
“党员干部重大任务冲在前是本分,危急关头站出来是责任。这是李郁始终坚守和笃行的人生信条。”团政委杨国安告诉记者,李郁入伍26年先后参加抢险救灾任务近百次,每次他都交出了合格答卷。 病房里传来的《北国之春》
身体蜷曲,身无寸缕……眼前的景象把官兵们惊呆了。
短暂的沉默后,官兵们马上行动。他们用大衣和腰带结成简易担架,抬起李郁发疯般地向山下冲去。手划破了、腿磕伤了,全然不顾。
与此同时,一条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也在打通:驻地人民医院仅用30分钟就将救护车开到了火场;20分钟后,招远的专家急救力量严阵以待。
警车开道,救护车疾驰,短短30分钟的路程,此刻在官兵们心中仿佛比一个世纪还要漫长……
救护车上李郁呼吸急促,用烧焦的手拼命挠着胸口。“呼吸道深度灼伤引发肺部水肿,导致呼吸困难。”驻地人民医院烧伤科主任田彤快速做出判断,“病人生命垂危,再由ICU转送手术室怕是来不及了!”短暂思索后,田彤果断拿出了手术刀……
经诊断,李郁全身烧伤面积达85%,其中深度烧伤50%至55%,为II—III度危重性烧伤,生命垂危。
“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李郁!”李郁的伤情,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
接到李郁救火负伤的情况报告,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范长龙当即批示:要组织力量,全力做好救治,确保生命安全,并尽量减少伤残。济南军区政委杜恒岩和时任军区参谋长赵宗岐专门打来电话,对救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军区联勤部领导带领卫生部组成的专家组第一时间展开救治,并派专人送来了价值30万元的异体皮肤;山东省军区司令员荣森之、政委刘从良也就搞好李郁的救治工作做出专门部署。
一股股爱的暖流,为李郁战胜伤痛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如果说身体上的疼痛可以忍受,那么心灵上的创伤更加难以愈合。
被火灼燒的恐怖场面,是李郁挥之不去的噩梦,他时常从梦中惊醒。看着镜子里自己可怕的面容,更不知如何向年迈的双亲说起。夜晚强烈的孤单感、长期治疗的焦虑感,一度让他对未来充满忧虑。
“不仅要精心治疗,更要让他快乐生活。”军区总医院领导专门安排心理咨询师为李郁进行心理疏导,找来相同经历的同志和他交流。
辛勤的付出换来积极变化,李郁变得开朗起来,病房里时常传来他哼唱的《北国之春》……
今年3月初,李郁的整容手术逐步展开,他的面容正在发生着变化:烧坏的五官得到再造,脸部已植入新皮,越发接近正常人的面容。
“让英雄不留遗憾,还英雄一个英俊的面容。”医护人员正用行动实践着这个承诺。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我们期待着英雄归来!
一年前的这一天,李郁烈火中的舍身一推,挽救了战友的生命,自己却被烧成重伤;
一年后的这一天,全面展现英雄情怀、反映李郁先进事迹的《在烈火中闪光》结集出版,成为山东省军区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贯彻党章、弘扬优良传统”的鲜活教材。
李郁是何许人也?山东某预备役师师长刘峰、政委王廷建告诉记者,他就是某预备役团政治处主任,一个“平时过得硬、关键时刻站得出”的党员领导干部。
“大家快撤,我断后!”
2012年4月18日凌晨,驻招远某预备役团作战值班室的电话骤然响起:“张星镇奶子场地域突发山林大火,请求部队火速支援。”
火情就是命令。该团原政委吕光亮一边向上级请示,一边让在家的团参谋长李轶民和政治处主任李郁集结27名官兵向30公里外的火场开进。奶子场地域群山连绵,坡陡林密,灌木丛生,与之紧挨的就是罗山风景区的万亩国家森林公园,如不及时控制火势,后果不堪设想。火随风跳跃,风助火生威。十几米高的火苗腾空而起,烈焰映红了天空。此情此景,让翻山越岭到达火场一线的官兵陡然感到了一种无形压力。
担任第三灭火行动小组指挥员的李郁,有着数十次的救火经验。看到这个状况,当即就向政委建议,由政委带第一小组开辟阻燃隔离带,防止大火向国家森林公园蔓延,他带领第三小组配合驻地森林防火大队扑灭临近山头逐渐燃起的明火。
分工明确后,李郁带着官兵们不顾石尖路险,烟火燎人,哪里有火情就冲向哪里,哪里危险就奔赴哪里。手持灭火机的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始终冲在前面。
油锯轰鸣,棵棵松树轰然倒下;风机呼啸,肆意燃烧的火头被压制,黎明时分,经过官兵和当地几支森林防火队伍三个多小时的奋战,一條300米长的阻燃隔离带清晰可见,绵延近千米的东侧山麓的明火基本被扑灭。正当大家松口气时,南侧山麓大火又从底部向山上燃起。李郁当即又率领第三小组向南急进。
此时,在山腰200米的悬崖边缘,军地80余名灭火队员,正和迎面升腾的大火展开着搏斗,丝毫没感到危险的到来。
“一旦起风,大家绝无退路。”看到背后数十米高的悬崖,李郁暗自一惊。来不及多想,他便大声喊道:“这里太危险了,大家快向山下转移!”在李郁的指挥下,战士们一边打火一边带领地方人员向下方一处空地撤离。说时迟,那时快,也就是短短的几分钟,没等撤到空地处的大伙回过神来,熊熊山火已烧到了他们刚才灭火的地方。看到被烈火烧得“噼啪”作响、纷纷坠下悬崖的松树,招金集团防火队队长马学圣心有余悸:“没李主任的指挥,咱这几十号人怕是回不来了。”
上午10时30分许,当奋战了一夜的李郁带领官兵正紧张扑灭最后一处山洼的明火时,山上原先的南风突然变成了八级以上的西风。火势逆转,回旋的阵风瞬间就让几近扑灭的山火形成了跳跃的树冠火,火头折转直扑救火官兵。
烧焦的枯枝败叶在火焰的冲腾下漫天飞舞,碗口粗的树干在高温火焰的炙烤下“啪啪”爆裂。浓烟的熏呛、炽热的空气,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火势之大,火速之猛,超乎想象。“大家快撤,我断后!”李郁一边用灭火机压住火头,一边掩护大家撤退。
士官张秀鹏并没有听见呼喊,仍在奋力扑火。情急之下,李郁丢下灭火机,冲过去拽住张秀鹏就跑。慌乱中,张秀鹏被乱石绊倒。此时,十几米高的火墙已近在咫尺。
就在火头扑上来的一刹那,李郁将拉起来的张秀鹏奋力推出了火场。在离安全地带不足10米的地方,李郁被巨大的气浪掀倒在地,山火瞬间就吞噬了他……
20分钟后,官兵们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李郁。
交出近百份合格答卷
李郁火海救战友的英勇事迹,在军地引起强烈反响。
“危险面前冲锋在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李郁的举动绝非偶然。”团长孙祥远告诉记者,在战友们心目中,李郁一直都是位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同事、好领导。
李郁的家乡在中原革命老区,祖父在抗战中曾经营救掩护过党的干部,从小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他,对党和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12岁那年,李郁因抢救落水儿童被乡亲们称赞为“舍己救人的小英雄”。入伍后,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李郁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部队干部,这让他对党和军队更加充满了感恩之情。他常说:“父母生养了我,党和部队培养了我,没有组织的关怀教育就没有我的今天,任何时候都要知党情、报党恩。”
1997年6月,李郁回老家沈丘探望父母,路过周口沙河镇时,正遇上当地军民抗洪抢险。强烈的军人职责,让他立马加入到了抗洪的队伍中。这一干就是3天3夜,等抗洪结束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回家中时,一周的假期除去路途只剩下2天。
2010年7月,驻地连日暴雨引发山洪,夏甸镇一水库出现溃坝险情,直接威胁下游300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官兵奉命赶赴抢险救灾一线。
暴雨如注,山洪肆虐。坝体在强大水流压力下裂开一道口子,重达百斤的沙袋在激流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同志们,跟我来!”情急之下,李郁高喊一声,率先跳入水中。
在他的带动下,数十名官兵和驻地群众紧随其后纷纷跃入激流,臂傍臂、肩并肩、手挽手,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人墙……事后,有人问李郁当时咋来那么大的勇气?他十分认真地说:“危险面前,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冲锋在前。”
2011年9月的一天,上班途中的李郁,碰见地方一辆面包车自燃起火。他没丝毫犹豫,冒着油箱被燃爆的危险,冲进车内抢救群众,并用车带灭火器奋勇救火,让司机和乘客化险为夷。事后车主赵德宁专程送来了一面“感谢亲人解放军”的锦旗。
“党员干部重大任务冲在前是本分,危急关头站出来是责任。这是李郁始终坚守和笃行的人生信条。”团政委杨国安告诉记者,李郁入伍26年先后参加抢险救灾任务近百次,每次他都交出了合格答卷。 病房里传来的《北国之春》
身体蜷曲,身无寸缕……眼前的景象把官兵们惊呆了。
短暂的沉默后,官兵们马上行动。他们用大衣和腰带结成简易担架,抬起李郁发疯般地向山下冲去。手划破了、腿磕伤了,全然不顾。
与此同时,一条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也在打通:驻地人民医院仅用30分钟就将救护车开到了火场;20分钟后,招远的专家急救力量严阵以待。
警车开道,救护车疾驰,短短30分钟的路程,此刻在官兵们心中仿佛比一个世纪还要漫长……
救护车上李郁呼吸急促,用烧焦的手拼命挠着胸口。“呼吸道深度灼伤引发肺部水肿,导致呼吸困难。”驻地人民医院烧伤科主任田彤快速做出判断,“病人生命垂危,再由ICU转送手术室怕是来不及了!”短暂思索后,田彤果断拿出了手术刀……
经诊断,李郁全身烧伤面积达85%,其中深度烧伤50%至55%,为II—III度危重性烧伤,生命垂危。
“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李郁!”李郁的伤情,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
接到李郁救火负伤的情况报告,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范长龙当即批示:要组织力量,全力做好救治,确保生命安全,并尽量减少伤残。济南军区政委杜恒岩和时任军区参谋长赵宗岐专门打来电话,对救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军区联勤部领导带领卫生部组成的专家组第一时间展开救治,并派专人送来了价值30万元的异体皮肤;山东省军区司令员荣森之、政委刘从良也就搞好李郁的救治工作做出专门部署。
一股股爱的暖流,为李郁战胜伤痛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如果说身体上的疼痛可以忍受,那么心灵上的创伤更加难以愈合。
被火灼燒的恐怖场面,是李郁挥之不去的噩梦,他时常从梦中惊醒。看着镜子里自己可怕的面容,更不知如何向年迈的双亲说起。夜晚强烈的孤单感、长期治疗的焦虑感,一度让他对未来充满忧虑。
“不仅要精心治疗,更要让他快乐生活。”军区总医院领导专门安排心理咨询师为李郁进行心理疏导,找来相同经历的同志和他交流。
辛勤的付出换来积极变化,李郁变得开朗起来,病房里时常传来他哼唱的《北国之春》……
今年3月初,李郁的整容手术逐步展开,他的面容正在发生着变化:烧坏的五官得到再造,脸部已植入新皮,越发接近正常人的面容。
“让英雄不留遗憾,还英雄一个英俊的面容。”医护人员正用行动实践着这个承诺。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我们期待着英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