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根据不同学生能力的差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日渐加深的问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和兴趣。
【关键词】因材设法,和谐快乐,情趣兴趣
一些语文教师把学生成绩不能提高的责任强加在学生头上,一味埋怨和责怪学生,只顾自己的教学,无视学生的学习情趣,只是一味的灌输教学,结果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使学生感到语文知识抽象、繁杂、枯燥无味。紧接着教师又无心教学,这样就出现了语文难教难学现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呢?本人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曾作过刻意的探索,有些较深刻的体会。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营造轻松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而和谐的教学氛围,用期待的目光去鼓励学生,与学生交流。因为只有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课堂上,必须革除“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充满情趣的课堂,才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领会知识的探索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改进和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增强语文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情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教学《强项令》一文时,我头戴纸叠古代官帽,脸挂一张黑脸谱,度着方步走进教室,登上讲台,黑板擦一拍,厉声喝道:“上课”、“县令教师升堂了”。学生转过身来,快乐入位、就学。我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这样一种氛围之后,才精神抖擞的从古代清官办案故事导入,这既给学生直观感受了“古代”的气息,又较好地营造了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创设和谐乐学氛围,不是无序的吵闹和博取欢心,而是根据课文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增进师生间教与学的默契配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2.根据不同学生能力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性格的差异,学习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也应该多种多样。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知识基础以及接受新知能力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讲求科学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感到厌烦、枯燥,从而全面提高学习兴趣。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期望取得成功的心理,就是后进生也不例外。如果提问时,教师只讲求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怕“浪费”时间,只希望优等生回答,认为省事,收效快,这样有的后进生几乎一个学期都没有回答老师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便认为自己是被老师遗忘、舍弃的个体,甚至认为,回答教师的提问是优等生的事,与己无关,当然就更谈不上提起兴趣了。因此,我们在创设“乐学”氛围的同时,要面对全体学生来激发兴趣。如我在教学《强项令》时,难词难句的理解交给优等生,而情景再现的表演让后进生来完成,结果都能各施己长,课堂充满生气。经检测,效果非常好。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层次设计问题,对智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设置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只回答课文中能找到原句来回答的问题,不让他们回答“表达效果”“写法好处”等深奥的问题。使这些学生在某一个简单的问题上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从而提起兴趣。对智力较好的学生,则设置难度比较大的、通过深入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开拓思路,永不满足,积极进取。如教学《满井游记》一文,可提问后进生:请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请读出语句。对中间生可这样问:课文中的三个比喻句,他们的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而对优等生则应这样加深问题的层次:请讨论分析,课文中这些比喻句、排比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这样后进生得到了表现,中间生的学法得到了培养,优等生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开发,所有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让学生在解决日渐加深的问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平时要注意到学生中去,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情趣,并对学生的测试卷及成绩进行详细的分析评定,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知识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感到愉快而努力。这样,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自主学习、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学习情趣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学生智力就会得到开发。
课堂上,要适当降低问题的梯度,按循序渐进的方法去启发思维,在学生兴趣得到巩固后,教师应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本班学生实际,认真设计一些能深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的问题,并为学生架设达到学习预期目的的阶梯。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可针对已有所进步的后进生提问:课文几次描写了孔乙己的出场?分别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形象?如果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教师再用启发性语言,进一步架设思维的阶梯,进行启发引导,直到正确理解出来。这样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就能正确解答问题,尝到了脑力劳动的快乐成果,课堂就会充满情趣兴趣。
总之,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因材设法,精心设计问题,不断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努力创设和谐快乐、充满情趣的课堂,就能激发求知欲望,就能促进课堂教与学的互动,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第六章.
[2] 《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困惑与对策》第四章.
【关键词】因材设法,和谐快乐,情趣兴趣
一些语文教师把学生成绩不能提高的责任强加在学生头上,一味埋怨和责怪学生,只顾自己的教学,无视学生的学习情趣,只是一味的灌输教学,结果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使学生感到语文知识抽象、繁杂、枯燥无味。紧接着教师又无心教学,这样就出现了语文难教难学现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呢?本人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曾作过刻意的探索,有些较深刻的体会。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营造轻松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而和谐的教学氛围,用期待的目光去鼓励学生,与学生交流。因为只有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课堂上,必须革除“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充满情趣的课堂,才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领会知识的探索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改进和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增强语文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情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教学《强项令》一文时,我头戴纸叠古代官帽,脸挂一张黑脸谱,度着方步走进教室,登上讲台,黑板擦一拍,厉声喝道:“上课”、“县令教师升堂了”。学生转过身来,快乐入位、就学。我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这样一种氛围之后,才精神抖擞的从古代清官办案故事导入,这既给学生直观感受了“古代”的气息,又较好地营造了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创设和谐乐学氛围,不是无序的吵闹和博取欢心,而是根据课文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增进师生间教与学的默契配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2.根据不同学生能力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性格的差异,学习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也应该多种多样。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知识基础以及接受新知能力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讲求科学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感到厌烦、枯燥,从而全面提高学习兴趣。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期望取得成功的心理,就是后进生也不例外。如果提问时,教师只讲求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怕“浪费”时间,只希望优等生回答,认为省事,收效快,这样有的后进生几乎一个学期都没有回答老师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便认为自己是被老师遗忘、舍弃的个体,甚至认为,回答教师的提问是优等生的事,与己无关,当然就更谈不上提起兴趣了。因此,我们在创设“乐学”氛围的同时,要面对全体学生来激发兴趣。如我在教学《强项令》时,难词难句的理解交给优等生,而情景再现的表演让后进生来完成,结果都能各施己长,课堂充满生气。经检测,效果非常好。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层次设计问题,对智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设置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只回答课文中能找到原句来回答的问题,不让他们回答“表达效果”“写法好处”等深奥的问题。使这些学生在某一个简单的问题上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从而提起兴趣。对智力较好的学生,则设置难度比较大的、通过深入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开拓思路,永不满足,积极进取。如教学《满井游记》一文,可提问后进生:请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请读出语句。对中间生可这样问:课文中的三个比喻句,他们的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而对优等生则应这样加深问题的层次:请讨论分析,课文中这些比喻句、排比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这样后进生得到了表现,中间生的学法得到了培养,优等生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开发,所有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让学生在解决日渐加深的问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平时要注意到学生中去,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情趣,并对学生的测试卷及成绩进行详细的分析评定,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知识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感到愉快而努力。这样,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自主学习、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学习情趣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学生智力就会得到开发。
课堂上,要适当降低问题的梯度,按循序渐进的方法去启发思维,在学生兴趣得到巩固后,教师应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本班学生实际,认真设计一些能深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的问题,并为学生架设达到学习预期目的的阶梯。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可针对已有所进步的后进生提问:课文几次描写了孔乙己的出场?分别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形象?如果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教师再用启发性语言,进一步架设思维的阶梯,进行启发引导,直到正确理解出来。这样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就能正确解答问题,尝到了脑力劳动的快乐成果,课堂就会充满情趣兴趣。
总之,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因材设法,精心设计问题,不断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努力创设和谐快乐、充满情趣的课堂,就能激发求知欲望,就能促进课堂教与学的互动,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第六章.
[2] 《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困惑与对策》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