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未来的思考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shin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语文开设至今已经走过三十多个年头了,在这三十多年里探讨与争论从未停止,然而大学语文始终没有发展成一门学科。大学语文“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社会应该给大学语文创造更为适宜的生存环境,我们的高校教育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将大学语文的精髓分解到每一个教学过程中去。如此,大学语文才会散发出魅力,发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语文教学质量 大学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H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105-02
  一、大学语文的尴尬现状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引发争议。实际上,中国人民大学并不是国内第一所将大学语文由必修改为选修的高校。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公布的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显示,在全国91所高校参与的调查中,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仅有34.8%,课时也在逐渐减少,超过八成任课教师对大学语文的前景表示担忧。[1]
  现如今大学语文尴尬的地位,说明了这门课程不受重视,正在被大学生所抛弃。而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和缺乏吸引力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导致大学语文被抛弃的主要因素。
  二、转变大学生的功利心态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追求物质享受,在如此注重实利、实惠的背景下,如今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学生愈来愈倾向实用主义,功利思想越来越严重。很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实用性作为判断课程价值的标准,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分配上呈功利化倾向,重视知识的实用性,而忽视一些基础知识的功用。[2]很多大学生只对专业课感兴趣,对类似大学语文这样的公共课程不太重视,经常出现逃课的现象。
  大学语文不像专业课程,它不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因为它所传授的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人文素养,一种文化底蕴,以及看待事物所具备的人文眼光,它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积累。可是,在浮躁功利的当下,许多人追求的并不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与豁达,他们所看重的,是立竿见影的短期效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也是孟子教育弟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正人必先正己,治国必先治家”,以自我完善为基础,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修身”是实现“平天下”的基础,也只有自我完善才能够实现长远的目标。然而“修身”不仅仅是对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需要有人文素养的培养。一个大学生即使拥有再高超的专业技能,如果他不具备应有的人文素养也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
  首先,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通过对人文学科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且能够让大学生在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时少走弯路,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智慧和方法。
  其次,由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使其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缺乏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因此,我们应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应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及精神意识进行培养和完善。我们应引导学生认清功利主义所带来的危害,忽视精神追求和社会价值难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带来的苦恼,应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追求。大学生只有明白这点,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被抛弃,一方面缘于学生的功利主义,另一方面与大学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也有密切的关系。语文在中小学阶段更多担负的是普及常识和基础知识的任务,其工具性和实用性非常明显。然而到了大学阶段,很多大学教师还是照搬中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语文课程本应承载的人文精神素养和语文习惯的养成任务。语文课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枯燥的重复中,被学生渐渐抛弃。学生并不是讨厌语文课本身,而是讨厌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这一点,其实也可以从高校语文课被冷落与国学社被追捧的对比中得以印证。
  要想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改变枯燥的教学方式,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兼顾内容的代表性和系统性。[3]对大学语文来说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课时数往往相当有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可以精选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课堂上作为重点来讲,而一般性的作品则放在概述里做简略介绍。
  当然这么做有利也有弊,于利来说,可以以点带面;于弊来说,如果仅仅把大学语文课当成一篇篇作品的分析的话,那么在无形中就割裂了文学的相承性。学生学习过后,头脑里的知识仍是零零散散的。因此,精选教学内容,还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要做到既有点又有面,不仅要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还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全貌及发展轨迹,从而达到整体性的要求。
  其次,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大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只有拥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带给学生精彩的教学内容。目前,新时代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
  1.专业理论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想上好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教师就必须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有充分的积累。
  统计叶嘉莹先生讲解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这样一首短短的小令,其旁征博引,纵横交错,竟引用了38位前人的71篇(部)作品,涉及中外名家、流派之广,课堂知识容量之丰富,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4]
  2.综合文化素养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许多人文学科相互交叉跨越,这就对大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精通本学科内的知识,还需要广泛涉猎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以便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旁征博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3.信息素养   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给大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冲击,促使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不断改革和创新。新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在繁杂浩瀚的网络信息中,拥有辨别和管理信息的能力,加快大学语文教育信息化的实现。[5]
  再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合适的教学方式。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只有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留住学生。
  1.“讲”要讲得精,讲得妙。
  一说到讲授,我们往往就会想到“满堂灌”“填鸭式”的讲授模式,这是与教改背道而驰的。实际上,由于客观条件以及学语文自身特点的限制,讲授法仍然是目前教师首选的主要的教学方法。关键的问题不在于“讲”,而在于怎么“讲”。
  精讲妙解,要做到“四精”:精要、精确、精练、精彩,前两项是指内容要突出重点,条理清楚,准确鲜明;后两项则是对语言的要求。[6]大学语文的文章,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精品。它们大多文辞优美、内蕴丰富。因此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细细体会作品中的情境,这就对教师的语言使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形象、生动,这样才能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启发式教学
  如果课堂只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那么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是一句空话。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
  仅凭教师的讲授是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因此在教学中还必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是最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激情的,在教学实践中,要运用提问、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材、参考书,积极探讨问题、大胆实践。如《诗经》中的《蒹葭》一诗的主题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婚恋诗,有的说是怀友诗,《毛诗正义》认为是讥刺秦襄公不修礼仪的诗,还有的认为此诗是秦穆公求贤诗。讲解时,将这些争议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不必拘泥于书本内容,也不必纠结于所谓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带入自己的人生体验,这样就会发现这首诗的解读没有唯一的答案,它似乎说的是古今中外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奇妙,它离我们是那么远又是那么近。通过这种手段,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思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要改变大学语文如今的困境,不是一夕之功,也不能凭一己之力;社会应该给大学语文创造更为适宜的生存环境,我们的高校教育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将大学语文的精髓分解到每一个教学过程中去。如此,大学语文才会散发出魅力,发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 注 释 ]
  [1] 大学语文现状:仅三成高校将其设为必修课[N].新京报,2013.
  [2] 段岷红.大学生学习功利性的成因及其影响[J].科学与财富,2012(11).
  [3] 刘坡,陈晨.如何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J].教书育人,2010(12).
  [4] 程慧琴.关于大学语文教育中教师魅力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1).
  [5] 覃凤梅.大学语文教师素养探究[J].语文建设,2013(2).
  [6] 王文延.语文教育学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75.
  [7]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68.
  [责任编辑:覃侣冰]
其他文献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的一个难点.从教学理念出发,深入分析了教材、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巩固与延伸等主题,提出编译原理的工程化的教学方法.实际结合
针对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中工程性和创新性薄弱的问题,结合机电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将慧鱼模型作为典型的工程对象引入机电创新实践教学中,并对传统的实践教学平台、教学方法、
加快家庭农场规模化发展,是兵团农业和农牧团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兵团具备了实行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的条件,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我们只有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家庭农场规
针对海洋测绘中遇到的环境恶劣、任务繁重等情况,分析了机载Li DAR测深应用到海洋测绘中的可行性。介绍机载Li DAR测深原理、优势、典型设备,针对系统最大穿透深度、最浅探测深度、测点密度及测深精度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机载Li DAR测深符合海洋测绘的需求,应用到海洋测绘中是切实可行的。
[摘 要]为了培养符合油气储运工程要求的国际化专业人才,迫切需要对目前的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目前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将工程实际问题、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及科学研究前沿问题融入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并在油气储运专业英语课程中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油气储运 专业英语 课堂教学 工程实际 实际问题 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是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企业党的建设必须依照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企业党的建设中的诸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