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珠,也是冠冕(评论)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一首诗是怎么来的,从哪来的,人几乎不能全然回答。一首诗立定于世时,它的挺拔,娇媚,敦实,迷人,与写诗者似乎遥遥相望,而作者也许是羞涩的,而诗,以它自己的生命,或茁壮,或千娇百媚,或丰富叠加,或如渊回响。
  二
  小野,即是汪艺。我习惯叫她小野,我愿意在时空与距离中,获得她诗歌的自由阅读。《青莓》是小野的前期诗作。我一直觉得创作的时期和作品的丰沛,成熟,与完满,不全然依次排列。每首诗独立成篇,获得自己的生命,而作者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讶异中,重新汇聚力量,气象,达到另一个圆满的穹天。
  三
  看小野的相片,如同精灵。如同林中一头小麋鹿,散发微黄色的光芒,看她书写的字,却遒劲温婉。再读她的诗,我知道她的来历一定是丰沛宽广的。读顾城,佩索阿,史蒂文斯,艾米莉·狄金森,张枣(我在小野朋友圈看到很多名字,就不一一写了),这些是她心闲气定,雍容,收放自如写出《青莓》的底色吗,我不确定,因为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灌溉,只是“遥远的相似性”,最终成诗,小野的手指必须触摸。
  四
  是的,触摸世界,触摸文字,触摸她所历经的时光。《青莓》整组诗,就像踏进一组旋律,不恣意磅礴,却处处枝花垒石,相间相杂,精巧却不甜腻,俏跃却又戛然。整组诗,如同翠枝编攒的宝瓶,细而完整,空而快马加鞭。是的,如同枝条轻轻抽打的感覺。
  五
  有次问小野,你喜欢流畅的东西吗?她说不太喜欢。我说我也感觉是。在句子回旋转折处,倒不是像九曲回廊,没有那么多对称姣好的美,却是如雪霁后,三两个撑伞的红衣散客,踏出一片清幽的月盈之美。诗,开出一片境界,却适时收手,留有余味。有时看这些诗,就像抚摸一枝细长的枝条,触手之处,不是流畅的甜圆小景,是不小心触碰蕾苞的欣悦和质朴走向。
  六
  黑暗意识,几乎是每个诗人都会触碰的灯盏。我尤其留意了小野的旋转方式。“黑暗是一块小饼干,她伸手抓住,偷偷嚅动嘴唇”。很妙,也很好。女孩的天性跃然纸上,她伸手抓住,以主动接洽的方式,和“黑暗”交手,并以咀嚼,吞咽,交融的动作,完成和这个世界友好与天真,而默默承受的内蕴。
  七
  十七八岁,成就了诗集和文集。在人们惊异于她的早慧的文字天赋时,我吃惊的是她的定性。我总说她写的雍容,没有初习文学者的局促、燃点和焦灼,她闲闲地走来,每一步清晰,有亮光,青翠,往深处走去,往左往右,阡陌展开,必是春天,亦或秋天,亦或四季中最明亮的火苗。指一指,“小洛”“小梅和雷雷”“青莓”都来了。
  八
  句子一句一句怎么出来的显灵动,你不知下一句是什么,可是,“白胡子爷爷刚唱完一段京戏,梦里的花蝴蝶就飞起”。“抽抽搭搭的小洛”“搬家,搬花盆灌苦瓜汁,打青霉素。穿裙子,捡彩虹糖,六月做梦,七月做手术。”不能摘录了,不然,整首整首的诗,都要誊写在这里了。雍容如小顾城。写出自己,并力战,灵动里未曾翕动的假感动,已是了不起。
  九
  浇灌者,培育者,都不是主要的。一个人的生长,有自己的路径。愿小野长成她自己的样子;愿她在自己的季节里,候鸟常来,回应身体里饱满的汁液;愿洁白而馨香的日子,有她一张圆桌和小巧的笔;愿她坚韧如父,在白云抚摸头顶的时候,记起了许多伟大而馨甜的时刻。
  十
  露珠,也是冠冕。当一块玉沉睡,还未来得及晃动它的气候,当大地如初始般的宁静,有几个小孩醒了,上路了。诗人,这大地上晶莹的如露珠般的孩子,在采摘,在撷取,在发现。大地上的亮光如花裙子,小野熟悉,她小小年纪,就知道如何采撷黑暗中的青莓。她走得稳,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大地将抖动,珍珠将乱窜。唯有目光沉稳的人,掠过星星点点的荣誉之毯,将诗的冠冕佩戴,而她侧头再看你时,依然少女。她叫汪艺。
  责任编辑|李 东
其他文献
狂飙突进的溽暑终于谢幕,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仿佛一夜之间,天地淡褪了颜色,朱颜不再,葳蕤凋败。冷雨一条条披泻在玻璃窗沿,像低咽的倾诉,雨丝里渗着幽幽寒雾,触目几乎砭肤,再也没有了春天蔷薇色薄雾的温柔。几场灰白色的秋雨洗过,天地一片岑寂。草间少了虫鸣,晚蝉已经声咽,又薄又脆的叶片在风里萧萧飒飒,动听的让人落寞,一年又行近尾声。此段时分,最标志性的产物
期刊
站在陆地,依然觉得身在海中,就是指舟山群岛这样的地方吧。  从陆路去,先要一口气过完下述跨海大桥:金塘、西堠门、桃夭门、响礁门……有人造桥像抛缆,甩手一条又一条,缆绳那头系着舟山这条船。  下桥,已近五十公里之外。  占据群岛面积一小半的舟山本岛五百多平方公里,有新区与非新区之分。新区就是一切都是新的,这种现代、流畅、明丽、活力感一路延伸到朱家尖一带。抬头,普陀山隔海在望。  再也没有了桥,就是个
期刊
玉山青鸟采野香  等布谷鸟的叫声如春雨般降落田野时,就到了采野的最好季节。  每年春天,我们到山野乡村去踏青,回程往往手中提着一袋野菜或是挖的几根青嫩竹笋,我们靠着自己的慧眼和双手的辛勤劳动,想要享受到一顿丰盛的田野大餐。  我对野地里那些绿油油生长的野菜尤其敏感。平日喜欢到大地上撒野,除了无忧无虑地玩耍,会注意到周围生长的植物,第一反应是能否叫出它的小名,如灰灰菜、车前草、蒲公英、野芹菜、野茭头
期刊
你从天际来,化作人间风雨护着心爱。我懂你的温良,如四月芳菲了解春风、如玲珑游鱼知晓甘泉。听草与草的细语,看星和星的凝望,你走在云朵的庇护中,未曾流浪。  细嚼嫩芽,春风是佐料,黄昏来调味,生灵拨弄命运的汤匙。俗气的诗读了一句一句,也不知如何就促成了胸中的高雅,从此不喜离合悲欢;无辜的雨漂了一夜一夜,更不知怎么就穿戴好破旧的蓑衣,此后遍尝酸甜苦辣。少不经事,那是你的一面之词,只是心中有痒,经年也未成
期刊
母亲  她活了半个世纪  我是这半个世纪的五分之二  二十年来  她重复同样的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忙在田间,冬闲在炕头  一个人撑起大家庭的里里外外  她没有特别的爱好  也未曾试图换种生活  即使儿女已长大成人  她一个人守着老房子  儿女们蜗居城市  她喜欢老屋房檐嘀嗒的雨声  雨季时节  她总是静立窗前聆听  那一夜又一夜阴雨  淅沥控诉着她的大半生  回忆过往,不带任何苦涩与悔恨
期刊
从医院打点滴回来,一凡的高烧退了下来,他立刻有了精神,妈妈,我要吃水果糖。我的身体猛然冷冷地一抖,全身像被虫子咬了那般瘙痒,接着全身颤抖,泪流满面。我板起脸,咳嗽不能吃水糖。我刻意避过了这个字眼。一凡哇地一声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嚷,就要吃就要吃。一凡不哭,水——我心软下来,后面的字还没出口,赶紧咽了回去,自己去拿好吗?就吃一块啊!一凡小手背抹了抹眼泪,我要两块,吃一块留一块。我却赶紧躲进卫生间里,是
期刊
凫水鸡  每一次在故乡的鄂南西凉湖上操桨弄舟而行,总能看见一两只浮游的水鸟,若即若离地出没在船头艄尾和船左船右,忽而水上,忽而水下的潜着游着,让人心痒又心动。  它就是被村人们称为“凫水鸡”的水中之鸟。对一种水鸟以鸡相称,并且一叫就是千年万年,这也算得上是故乡的独有和专利。不管这样的一种叫法是否准确和科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你把“凫水鸡”这三个字读过念过之后,就一定会用心感受到人和鸟的距离是
期刊
竹子青青  南沟里有两片竹林,路上路下。  对竹子的记忆,最早始于哑巴三叔的手艺。三叔前胸后背的罗锅,又聋又哑,只是一声“妈”叫的真切,可他的手却是很巧的。正月里,他用竹刀劈出竹篾来,编成各种造型的灯笼,白纸糊了,再贴上红绿的剪纸,煞是好看。最多的是竖起两只耳朵的兔子灯,追风快速转动的风车灯,都是一干小屁孩们的抢手货。元宵节前后,天还没完全黑下来,一帮小伙伴们就拉着或者举着点了蜡烛的灯笼,村前村后
期刊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在东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从这条商贸之路传入中国,派衍蔓延遍及华夏,浸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对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影响深远,对中国文化艺术影响巨大,甚至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死观都被潜移默化,可以说,宣扬慈悲与智慧理念的佛教,几乎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随着佛教的深入人心,九州大地上,一些山水的神性开始向佛性转化,因为慈悲智慧的佛菩萨,要把受苦难者渡向极
期刊
秋意还很浅,阳光有些晃眼,毕竟是午后了,溽热退了好几尺。她老远就看见了树荫下的警察,于是立马把车速降下来,直降到了15码左右。她想,速度这么慢,警察会放她过去,不查她车。事实上,她没违法行驶,也不怕警察查车,只是最近接二连三的麻烦事让她心情不好,不想和谁说话,当然也不想和警察说话。再说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开会了,被警察啰嗦一阵要迟到。学校的制度是5分钟20块,有人考勤记账,月底从绩效里扣除。  一个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