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对于一个学校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们具体负责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名园长)发展工程近8年,感到校长的专业发展与成长还有一些要素需加以关注和重视,因为它们为校长走向卓越提供了成长的支架。
支架一:研究力。2010年,我们在为该工程做顶层设计的调研中发现,虽然“科研兴校”的理念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提出,但中小学里研究与教学、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仍然突出,不会做研究、假研究的情况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校长与教师缺乏做研究的系统学术训练。研究能力的薄弱限制了校长对教育理论的重视与积累;理论的薄弱又进而限制了校长办学思想的梳理与凝练。所以,我们在名师名校长的培养中设计了“研究引领、学术涵养”的培养理念。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已选拔培养了三批121名中小学校长(园长),每位结业的校长(园长)通过完整的课题研究训练,研究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工作方式也逐渐发生了转变,自主发展的意识逐步增强。可以说,研究力的提升成为促进校长专业成长的基础性支架,也成为我们名师名校长“自我造血”式培养工作收获的一条重要经验。
支架二:思想力。具备了研究力的校长,还要不断地形成理性思想力,具体体现在办学思想上。校长的思想力是校长卓越的又一核心要素,其来源于校长用理论对学校教育问题的不断理性思考与实践。校长学点教育哲学很重要,因为校长对学校的前途、命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哲学在校长专业成长和教育实践中,先是形成办学思想的理论基础,进而建构校长的教育思想,促进学校教育实践沿着改革与创新的正确方向前行。所以,一个好校长一定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实践活动有价值取向,能够对自己的办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做出合理的价值选择。因而,能用哲学来思考教育问题,可以对学校教育工作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成为一个明智、卓越的校长。
支架三:思维力。思维品质外显为卓越校长独立思考力、结构思考力、成长性思考力和系统思考力,这些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校长间的差异。
独立思考力即是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拥有批判性思维的校长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进行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到处学习各种经验,并直接将之移植到自己的学校,从而正确地把握学校改革的方向。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校长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保持好奇心,具有調查研究、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可以成为校长“贯穿人一生的思维模式”。
结构思考力是多维度、立体化思考的能力。多维度,指看问题需要从核心出发,将之分解成不同部分进行深入讨论;立体化,是要学会全面统筹、深入思考,保持思维清晰、观点有力。有一些校长并不能很好地使用结构化思维来表达观点与总结经验。结构化思维“先总后分”的立体化分析模式,是先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再层层分析,这样会让思考更加清晰有力,而把教育主张表达清楚是校长必备的基本功。
成长性思考力强调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学习培养的思维模式。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对正确的思维模式进行了数十年研究后,提出终身成长力的概念,即成长性思维。成长性思维对校长的工作尤为重要,校长如果固化自己的思维并仅仅基于自己的主观判断做事,会陷自己于被动的状态,这极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系统思考力是思考事件与现象的联系,找出现象背后的内在逻辑,构建看待问题的全局观。校长的系统思考力水平影响学校系统的规划与发展。只有具备了被称为“第五项修炼”的系统思考,才会有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自我超越的修炼,才能突破以往思维的固有模式,从而发挥潜力。
总之,研究力、思想力、思维力三大支架是校长走向卓越的软实力,需要校长在现实中将之转换为行动力。卓越的校长能够肩负教育的使命,实现教师强生、学校强教、校长强校,最终实现教育强国。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教育报》
支架一:研究力。2010年,我们在为该工程做顶层设计的调研中发现,虽然“科研兴校”的理念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提出,但中小学里研究与教学、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仍然突出,不会做研究、假研究的情况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校长与教师缺乏做研究的系统学术训练。研究能力的薄弱限制了校长对教育理论的重视与积累;理论的薄弱又进而限制了校长办学思想的梳理与凝练。所以,我们在名师名校长的培养中设计了“研究引领、学术涵养”的培养理念。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已选拔培养了三批121名中小学校长(园长),每位结业的校长(园长)通过完整的课题研究训练,研究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工作方式也逐渐发生了转变,自主发展的意识逐步增强。可以说,研究力的提升成为促进校长专业成长的基础性支架,也成为我们名师名校长“自我造血”式培养工作收获的一条重要经验。
支架二:思想力。具备了研究力的校长,还要不断地形成理性思想力,具体体现在办学思想上。校长的思想力是校长卓越的又一核心要素,其来源于校长用理论对学校教育问题的不断理性思考与实践。校长学点教育哲学很重要,因为校长对学校的前途、命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哲学在校长专业成长和教育实践中,先是形成办学思想的理论基础,进而建构校长的教育思想,促进学校教育实践沿着改革与创新的正确方向前行。所以,一个好校长一定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实践活动有价值取向,能够对自己的办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做出合理的价值选择。因而,能用哲学来思考教育问题,可以对学校教育工作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成为一个明智、卓越的校长。
支架三:思维力。思维品质外显为卓越校长独立思考力、结构思考力、成长性思考力和系统思考力,这些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校长间的差异。
独立思考力即是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拥有批判性思维的校长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进行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到处学习各种经验,并直接将之移植到自己的学校,从而正确地把握学校改革的方向。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校长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保持好奇心,具有調查研究、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可以成为校长“贯穿人一生的思维模式”。
结构思考力是多维度、立体化思考的能力。多维度,指看问题需要从核心出发,将之分解成不同部分进行深入讨论;立体化,是要学会全面统筹、深入思考,保持思维清晰、观点有力。有一些校长并不能很好地使用结构化思维来表达观点与总结经验。结构化思维“先总后分”的立体化分析模式,是先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再层层分析,这样会让思考更加清晰有力,而把教育主张表达清楚是校长必备的基本功。
成长性思考力强调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学习培养的思维模式。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对正确的思维模式进行了数十年研究后,提出终身成长力的概念,即成长性思维。成长性思维对校长的工作尤为重要,校长如果固化自己的思维并仅仅基于自己的主观判断做事,会陷自己于被动的状态,这极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系统思考力是思考事件与现象的联系,找出现象背后的内在逻辑,构建看待问题的全局观。校长的系统思考力水平影响学校系统的规划与发展。只有具备了被称为“第五项修炼”的系统思考,才会有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自我超越的修炼,才能突破以往思维的固有模式,从而发挥潜力。
总之,研究力、思想力、思维力三大支架是校长走向卓越的软实力,需要校长在现实中将之转换为行动力。卓越的校长能够肩负教育的使命,实现教师强生、学校强教、校长强校,最终实现教育强国。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