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兴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带着学生走进文本阅读,构筑学生精神花园,是一项浪漫而艰辛的工作。那么如何通过文本构筑学生的精神花园呢?本文认为,教师首先要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潜心体会文本,正确、多元化甚至超越性地解读文本;其次,要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引导学生在积累中体会;最后,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巧设阅读导语、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采用小组合作等,提升学习效果,并且要注重教师个人语文修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学,课堂应该“浪漫”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精神营养。可以说,熏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如何通过文本构筑学生的精神花园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一些看法。
一、潜心体会文本,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现代技术越来越进步,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多样,而往往忽略了文本,有些老师甚至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不断筛选,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走进每一篇课文,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教师如何做到吃透文本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正确解读文本
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最后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
(二)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面对课文,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学参考书或自己的看法,要先把自己的看法放下,才能装得下学生的心声。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虫子、叶脉,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三)超越性地解读文本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这一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也要推行,学生正值童年,充满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加以引导,给学生创造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做到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巧设计”——引导学生陶醉在文本中的关键
教师要改变繁琐地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引导学生在积累中体会。例如,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的回忆,叙述了鲁迅先生的四件事情: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全文围绕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精心选择了这四个材料,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通过解读事例,将学生引进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们体会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不屈不挠、关心劳苦大众的可贵品质。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的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老师既能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心情中沉浸于文本的美好境界里。
三、“灵活运用方法”——文本阅读的关键
(一)巧设导语
如何使学生乐意沉浸于语文的大课堂中?导语精妙,能深入学生的心灵,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引导学生在文本的精神花园里漫游,不仅仅是随意欣赏红花绿草,还要深入思考这篇文章所带来的不同精神内涵。
(三)小组交流,迸射火花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了解课文的内涵。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可以这样操作:先让每个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再跟同桌互相讨论,最后与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看法。教师选出几个小组上台交流,从中点拨。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精神内涵。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深入体会文本的重要方法。没有想象力的人就等于失去了翅膀的鸟儿。教师必须学会激活文字,创设形象,小到一个字的教学,也能牵引出许多故事。教师在文本教学中,要通过引导的技巧与艺术,放飞学生的思路,彰显个性。
(五)教师要充实自己,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世界
教师的文化修养是教学之基,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春风徐徐,始终吹拂着学生的心灵。大部分老师都希望学生能考出好成绩,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去改革,去创新,可改来改去改的是教法,却很少想到怎样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法再怎么改,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怎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呢?窦桂梅老师说得对:“有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就有什么样语文素质的学生。”站在课堂上,教师就是语文,就是学生的精神花园,而一座枯萎的花园,绝对满足不了孩子那充满求知的心灵。为什么学生们在小学语文能考高分,到中学却没办法了?这是一味追求分数而忽略了长期文学积累的结果。只依赖作业积累的语文分数是经不起时间的冲刷的。
同时教师还要讲究课堂激情,营造课堂气氛。一位语文教师应讲究上课时的语气语调,感情充沛,循循善诱。课文的内容不一样,给学生呈现的世界也不一样。或充满童话色彩,或蕴含深刻哲理,或表达人类细腻的情感,或描写优美的自然风景等等。教师根据课文特点,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沉浸其中。教师营造课堂气氛除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更是为了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六)耐人寻味的结尾,收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教一堂语文课犹如创作一部作品,开头讲究扣人心弦,营造气氛,中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到了结尾这个关键时刻,决不能匆匆一笔带过,留给学生一片茫然。好的結尾必须是耐人寻味的,能让学生的神魂为这堂课所牵引,产生无限遐思。品一壶上等绿茶,最终能齿颊留香,这便是一壶好茶,一堂好的语文课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选取不同形式的结尾,让学生的这座心灵花园更加落英缤纷。
总之,带着学生走进文本阅读,构筑学生精神花园,是一项浪漫而艰辛的工作。教师只有提升自己,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探索,才能创造精彩的语文课堂,丰富学生的精神花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摘 要】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带着学生走进文本阅读,构筑学生精神花园,是一项浪漫而艰辛的工作。那么如何通过文本构筑学生的精神花园呢?本文认为,教师首先要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潜心体会文本,正确、多元化甚至超越性地解读文本;其次,要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引导学生在积累中体会;最后,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巧设阅读导语、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采用小组合作等,提升学习效果,并且要注重教师个人语文修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学,课堂应该“浪漫”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精神营养。可以说,熏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如何通过文本构筑学生的精神花园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一些看法。
一、潜心体会文本,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现代技术越来越进步,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多样,而往往忽略了文本,有些老师甚至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不断筛选,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走进每一篇课文,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教师如何做到吃透文本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正确解读文本
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最后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
(二)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面对课文,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学参考书或自己的看法,要先把自己的看法放下,才能装得下学生的心声。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虫子、叶脉,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三)超越性地解读文本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这一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也要推行,学生正值童年,充满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加以引导,给学生创造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做到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巧设计”——引导学生陶醉在文本中的关键
教师要改变繁琐地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引导学生在积累中体会。例如,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的回忆,叙述了鲁迅先生的四件事情: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全文围绕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精心选择了这四个材料,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通过解读事例,将学生引进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们体会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不屈不挠、关心劳苦大众的可贵品质。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的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老师既能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心情中沉浸于文本的美好境界里。
三、“灵活运用方法”——文本阅读的关键
(一)巧设导语
如何使学生乐意沉浸于语文的大课堂中?导语精妙,能深入学生的心灵,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引导学生在文本的精神花园里漫游,不仅仅是随意欣赏红花绿草,还要深入思考这篇文章所带来的不同精神内涵。
(三)小组交流,迸射火花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了解课文的内涵。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可以这样操作:先让每个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再跟同桌互相讨论,最后与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看法。教师选出几个小组上台交流,从中点拨。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精神内涵。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深入体会文本的重要方法。没有想象力的人就等于失去了翅膀的鸟儿。教师必须学会激活文字,创设形象,小到一个字的教学,也能牵引出许多故事。教师在文本教学中,要通过引导的技巧与艺术,放飞学生的思路,彰显个性。
(五)教师要充实自己,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世界
教师的文化修养是教学之基,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春风徐徐,始终吹拂着学生的心灵。大部分老师都希望学生能考出好成绩,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去改革,去创新,可改来改去改的是教法,却很少想到怎样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法再怎么改,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怎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呢?窦桂梅老师说得对:“有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就有什么样语文素质的学生。”站在课堂上,教师就是语文,就是学生的精神花园,而一座枯萎的花园,绝对满足不了孩子那充满求知的心灵。为什么学生们在小学语文能考高分,到中学却没办法了?这是一味追求分数而忽略了长期文学积累的结果。只依赖作业积累的语文分数是经不起时间的冲刷的。
同时教师还要讲究课堂激情,营造课堂气氛。一位语文教师应讲究上课时的语气语调,感情充沛,循循善诱。课文的内容不一样,给学生呈现的世界也不一样。或充满童话色彩,或蕴含深刻哲理,或表达人类细腻的情感,或描写优美的自然风景等等。教师根据课文特点,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沉浸其中。教师营造课堂气氛除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更是为了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六)耐人寻味的结尾,收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教一堂语文课犹如创作一部作品,开头讲究扣人心弦,营造气氛,中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到了结尾这个关键时刻,决不能匆匆一笔带过,留给学生一片茫然。好的結尾必须是耐人寻味的,能让学生的神魂为这堂课所牵引,产生无限遐思。品一壶上等绿茶,最终能齿颊留香,这便是一壶好茶,一堂好的语文课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选取不同形式的结尾,让学生的这座心灵花园更加落英缤纷。
总之,带着学生走进文本阅读,构筑学生精神花园,是一项浪漫而艰辛的工作。教师只有提升自己,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探索,才能创造精彩的语文课堂,丰富学生的精神花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