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冠心病(CHD)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脂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分别接受氟伐他汀钠胶囊20 mg/d(20 mg组);40 mg/d(40 mg组);80 mg/d(80 mg组),三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NT-proBNP、以及血脂相关指标、ALT、CPK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及主要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各组基线资料均为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hs-CRP、NT-proBNP具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185.956、16.824;均P<0.05);80 mg组hs-CRP(2.52±0.32)、NT-proBNP (1 034.26±526.49)低于20 mg组[hs-CRP(3.68±0.41),NT-proBNP(1 395.15±330.52)]及40 mg组[hs-CRP(3.85±0.39),NT-proBNP(1 471.54±312.17)](hs-CRP:LSD-t值分别为3.143、4.113,均P<0.05;NT-proBNP:LSD-t值分别为2.986、3.765,均P<0.05);其指标下降幅度△hs-CRP、△NT-proBNP亦大于20 mg组及40 mg(LSD-t值分别为4.783和5.819,均P<0.05);三组TC、TG、LDL-C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402、10.929、121.968;P<0.05),80 mg治疗后TC、TG、LDL-C低于A组及B组(LSD-t值分别为3.538、4.765、4.387,P<0.05);三组HLD-C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LT、CPK治疗前后亦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80 mg MACE发生率低于20 mg组及40 mg组,但三组并未有体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剂量氟伐他汀能够显著的降低冠心病合并充血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炎性反应,降低NT-proBNP水平而改善心功能,有效发挥调脂功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