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作文,立意为先;立意鲜明,素材关键。
怎样用素材才能让整个文章气韵流动?直接搬不行,简单嵌入也不好。
打破45分魔咒,收获50 的灿烂,在素材的选择与运用方面,需要远离平庸气,摆脱平面化。恰当选择最有力的素材,充分挖掘素材的内涵,才是你考场争锋的利器。下面我就从几类素材的运用进行分析,为你提供科学备考建议:
1.名家素材,冷门比热门的好
运用名家作品为素材,可以提升文章的思想性。然而,在具体引用时,如果是名家名篇,作品的具体内容往往为大众所熟知,阅卷者也会产生一种熟悉感,因而缺少新意。如果选择那些冷门的名家作品为论据,则会让阅卷者感觉眼前一亮,从而提高作文的分数。
片断1:生活在文明的时代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一部《简·爱》,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简·爱在追求平等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表现出她英雄抗争的精神品质。襁褓中,父母双亡的简·爱被舅舅收养,舅舅死后,舅母一家人百般虐待她。在慈善学校,她又备受凌辱摧残。但是,她丝毫没有被吓倒,因为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一种力量,一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她一步步从困境中走出来,最终不仅收获了美好的爱情,还赢得了世人的尊重。(摘自学生习作《并肩站立》)
片断2:《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尤其是坎坷与磨难时,一定要坚强乐观,一定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走出阴影;如果脆弱悲观,则会在消极逃避中迷失自己。艾玛·希莉的《伊丽莎白不见了》刻画了一个名叫莫德的老人的形象。她得了老年痴呆症,每一刻都会忘记自己上一刻做过的事情。然而,她那么执着,那么坚强勇敢,在孤独中,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始终坚持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让自己最终被理解。透过这个老人,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命的信念,看到了一份生命的坚持。(摘自2017年全国卷Ⅱ优秀作文《一路前行,风雨无阻》)
对比赏析:片断1在分析“平等”这一话题时,选择了《简·爱》中这一广为人知的情节,很难写出新意。片断2选择了艾玛·希莉的《伊丽莎白不见了》中的内容为素材,这一素材很少为人所知,因此,整个分析更具吸引力。两者比较,片断2效果明显好。
2.热点素材,讨论价值越大越好
一些热点素材,虽然会引发社会轰动,但素材本身所表现的话题较为集中,缺少讨论的价值。而有些热点则体现了时代的矛盾与困惑,具有很强的思辨意义和讨论价值。写作时,如果能够运用此类素材,可以增加分析的深刻性,使文章摆脱平庸,提高分数。
片断1:孩子的成长,需要恰当的引导。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引导,让他们具备强大的生存能力。云南普洱墨江县发生地震,一个小孩儿的避险视频打动了许多人。他在瞬间冲进冰箱和角柜之间的安全区域,等情况一平稳,迅速跑出房间,避险成功。他的一连串的动作,准确、利索、规范,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避险。面对危险,我们应该具备防范意识。一个小孩儿会“教科书式”避震,我们很高兴;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大家会更欣慰。(摘自学生习作《正确引导》)
片断2: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寻找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道路,这才是家长的最佳选择。近年来,一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爱好、满足孩子兴趣,花大价钱让孩子参演电影的“一号角色”,这让很多影视公司找到了生财之道,于是出现了“一个角色59个演员”的闹剧。不得不说,家长的虚荣,会给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影视公司“卖演员”的做法,也极大地违背了行业伦理。如果任其泛滥,将会令假、丑、恶盛行,真、善、美退居一边。(摘自学生习作《生活需要理性》)
对比赏析:表达对孩子成长的理解,片断1中,在分析话题时,选择“教科书式避险”这一具有时代感的素材,虽然很典型,但素材本身内涵较为单薄,很难写出深度。片断2选择了“一个角色59个演员”这一素材,素材体现了家长与影视公司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心理,因此分析时就可以从深层次进行思考,得出更具思想性的认识。
3. 哲理素材,具有对比色彩更好
哲理素材,一般都能够表现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道理,很适合运用于写作之中。那些直接体现了某种道理的素材,虽然能够写出一定的深度,但仍会给人直白的感觉。如果选择一些本身具有对比关系的素材为论据,通过对其反映的对比关系进行思考,便会表现出更能带给人启发的观点。
片断1:爱因斯坦说:“将一个问题准确地界定,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抓住问题的关键,解决主要矛盾或问题。在美国华盛顿的杰斐逊纪念堂前,有一堆造型别致的石头,但这些石头从一开始就破损得很严重,让维护人员十分头疼,最后,一名年轻的清洁工发现并指出了问题所在。为什么会破损?因为要经常清洗。为什么要频繁的清洗呢?因为石头上有许多鸽子的粪便。为什么有许多鸽子来呢?因为有足够的蜘蛛可以吃。为什么有众多的蜘蛛呢?因为傍晚有许多飞蛾。为什么有许多飞蛾呢?因为黄昏时纪念堂的灯光。所以从那以后,工作人员推迟了纪念堂开灯的时间,成功解决了一个困扰人们多年的难题。(摘自2018年全国卷Ⅱ考场作文《眼见不如心见》)
片断2:懂得示弱,其实是懂得如何保存自己的实力。自然界中,很多事物都是因为懂得示弱而最终化险为夷,相反,也有一些事物则因为太过强悍而遭受伤害。生活在同一个海滩上,不同的蓝甲蟹有着不同的命运。那种天生凶猛的蓝甲蟹,从不知躲避危险,与谁都敢开战;而那种性格温和的蓝甲蟹,不善于抵抗,遇到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捣它、踩它,它都不跑不动,一味装死。然而,千百年后,人们发现,强悍凶猛的蓝甲蟹成了濒危动物,而性情温和的蓝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滩。为什么呢?强悍而不知躲避,总会被天敌吃掉的;善于保护自己,才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摘自学生习作《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对比赏析:两个片断都以哲理素材为论据,片断1在分析话题时,以石头破损的原因这一素材为论据入题,效果虽然不错,但仍不是很充分。片断2中,作者则以两种性格相反的蓝甲蟹的生存法则,表达了对示弱这一话题的思考,这两种蓝甲蟹,具有鲜明的对比关系,更能突出写作中心。
4.名言素材,展示思辨性更好
名言是思想的沉淀,可以对观点进行恰当的点缀。运用名言时,如果选择那些思辨性强的名言,便可以将话题进行全面客观的解读,从而得出具有哲理意蕴的观点。相反,选择那些倾向性鲜明的名言,在表达思想时便会受到限制,不利于主题的充分发散。
片断1:自古钱塘江便是繁华之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轼对它的评价;“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是杨万里对它的真实描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是柳永对当时国泰民安的描述。浙江,以繁华著称,可浙江人并未肆意挥霍,充满智慧的浙江人,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为自己打造了一张精美的名片,上面镌刻着卓而不群的浙江精神。(摘自2018年浙江卷考场作文《迎风而立,无畏巨浪》)
片断2:拜伦有诗云:“强国青冢,沧海桑田。”历史的洪流将中国推进了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在浙江文化、中华文化的滋养之下,多少伟大的建设者们以浙江精神为动力,高志局四海,万载垂青风。纪梵希更强调:“真正的美是来自于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古典主义的仰慕。”不管国家如何发展,也不能忘记自古流传的先哲的智慧,也不能远离对传统的尊重。仰慕古典,尊重传统,才能融会贯通,求同存异,才能去伪存真,激浊扬清。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对国家的贡献也属于每一个人。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深刻解读“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才能书写好“浙江故事”,进而,创造出无与伦比的“浙江传奇”。(摘自2018年浙江卷考场作文《涌动华夏,创造传奇》)
对比赏析:两个片断都运用了名言,表达了对“浙江精神”的理解,但在思想内涵上存在差异。片断1中引用苏轼、杨万里的名言和柳永《望海潮》中的名句,具有很強的倾向性,但只满足于基本引用,缺少思维的深入拓展。片断2在论述写作中心时,先以拜伦的诗出发,展示浙江文化在中华文化之中发展的现状。然后运用思辨的分析,对纪梵希的名言进行理解,使观点深刻。
(编辑:李跃)
怎样用素材才能让整个文章气韵流动?直接搬不行,简单嵌入也不好。
打破45分魔咒,收获50 的灿烂,在素材的选择与运用方面,需要远离平庸气,摆脱平面化。恰当选择最有力的素材,充分挖掘素材的内涵,才是你考场争锋的利器。下面我就从几类素材的运用进行分析,为你提供科学备考建议:
1.名家素材,冷门比热门的好
运用名家作品为素材,可以提升文章的思想性。然而,在具体引用时,如果是名家名篇,作品的具体内容往往为大众所熟知,阅卷者也会产生一种熟悉感,因而缺少新意。如果选择那些冷门的名家作品为论据,则会让阅卷者感觉眼前一亮,从而提高作文的分数。
片断1:生活在文明的时代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一部《简·爱》,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简·爱在追求平等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表现出她英雄抗争的精神品质。襁褓中,父母双亡的简·爱被舅舅收养,舅舅死后,舅母一家人百般虐待她。在慈善学校,她又备受凌辱摧残。但是,她丝毫没有被吓倒,因为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一种力量,一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她一步步从困境中走出来,最终不仅收获了美好的爱情,还赢得了世人的尊重。(摘自学生习作《并肩站立》)
片断2:《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尤其是坎坷与磨难时,一定要坚强乐观,一定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走出阴影;如果脆弱悲观,则会在消极逃避中迷失自己。艾玛·希莉的《伊丽莎白不见了》刻画了一个名叫莫德的老人的形象。她得了老年痴呆症,每一刻都会忘记自己上一刻做过的事情。然而,她那么执着,那么坚强勇敢,在孤独中,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始终坚持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让自己最终被理解。透过这个老人,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命的信念,看到了一份生命的坚持。(摘自2017年全国卷Ⅱ优秀作文《一路前行,风雨无阻》)
对比赏析:片断1在分析“平等”这一话题时,选择了《简·爱》中这一广为人知的情节,很难写出新意。片断2选择了艾玛·希莉的《伊丽莎白不见了》中的内容为素材,这一素材很少为人所知,因此,整个分析更具吸引力。两者比较,片断2效果明显好。
2.热点素材,讨论价值越大越好
一些热点素材,虽然会引发社会轰动,但素材本身所表现的话题较为集中,缺少讨论的价值。而有些热点则体现了时代的矛盾与困惑,具有很强的思辨意义和讨论价值。写作时,如果能够运用此类素材,可以增加分析的深刻性,使文章摆脱平庸,提高分数。
片断1:孩子的成长,需要恰当的引导。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引导,让他们具备强大的生存能力。云南普洱墨江县发生地震,一个小孩儿的避险视频打动了许多人。他在瞬间冲进冰箱和角柜之间的安全区域,等情况一平稳,迅速跑出房间,避险成功。他的一连串的动作,准确、利索、规范,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避险。面对危险,我们应该具备防范意识。一个小孩儿会“教科书式”避震,我们很高兴;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大家会更欣慰。(摘自学生习作《正确引导》)
片断2: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寻找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道路,这才是家长的最佳选择。近年来,一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爱好、满足孩子兴趣,花大价钱让孩子参演电影的“一号角色”,这让很多影视公司找到了生财之道,于是出现了“一个角色59个演员”的闹剧。不得不说,家长的虚荣,会给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影视公司“卖演员”的做法,也极大地违背了行业伦理。如果任其泛滥,将会令假、丑、恶盛行,真、善、美退居一边。(摘自学生习作《生活需要理性》)
对比赏析:表达对孩子成长的理解,片断1中,在分析话题时,选择“教科书式避险”这一具有时代感的素材,虽然很典型,但素材本身内涵较为单薄,很难写出深度。片断2选择了“一个角色59个演员”这一素材,素材体现了家长与影视公司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心理,因此分析时就可以从深层次进行思考,得出更具思想性的认识。
3. 哲理素材,具有对比色彩更好
哲理素材,一般都能够表现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道理,很适合运用于写作之中。那些直接体现了某种道理的素材,虽然能够写出一定的深度,但仍会给人直白的感觉。如果选择一些本身具有对比关系的素材为论据,通过对其反映的对比关系进行思考,便会表现出更能带给人启发的观点。
片断1:爱因斯坦说:“将一个问题准确地界定,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抓住问题的关键,解决主要矛盾或问题。在美国华盛顿的杰斐逊纪念堂前,有一堆造型别致的石头,但这些石头从一开始就破损得很严重,让维护人员十分头疼,最后,一名年轻的清洁工发现并指出了问题所在。为什么会破损?因为要经常清洗。为什么要频繁的清洗呢?因为石头上有许多鸽子的粪便。为什么有许多鸽子来呢?因为有足够的蜘蛛可以吃。为什么有众多的蜘蛛呢?因为傍晚有许多飞蛾。为什么有许多飞蛾呢?因为黄昏时纪念堂的灯光。所以从那以后,工作人员推迟了纪念堂开灯的时间,成功解决了一个困扰人们多年的难题。(摘自2018年全国卷Ⅱ考场作文《眼见不如心见》)
片断2:懂得示弱,其实是懂得如何保存自己的实力。自然界中,很多事物都是因为懂得示弱而最终化险为夷,相反,也有一些事物则因为太过强悍而遭受伤害。生活在同一个海滩上,不同的蓝甲蟹有着不同的命运。那种天生凶猛的蓝甲蟹,从不知躲避危险,与谁都敢开战;而那种性格温和的蓝甲蟹,不善于抵抗,遇到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捣它、踩它,它都不跑不动,一味装死。然而,千百年后,人们发现,强悍凶猛的蓝甲蟹成了濒危动物,而性情温和的蓝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滩。为什么呢?强悍而不知躲避,总会被天敌吃掉的;善于保护自己,才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摘自学生习作《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对比赏析:两个片断都以哲理素材为论据,片断1在分析话题时,以石头破损的原因这一素材为论据入题,效果虽然不错,但仍不是很充分。片断2中,作者则以两种性格相反的蓝甲蟹的生存法则,表达了对示弱这一话题的思考,这两种蓝甲蟹,具有鲜明的对比关系,更能突出写作中心。
4.名言素材,展示思辨性更好
名言是思想的沉淀,可以对观点进行恰当的点缀。运用名言时,如果选择那些思辨性强的名言,便可以将话题进行全面客观的解读,从而得出具有哲理意蕴的观点。相反,选择那些倾向性鲜明的名言,在表达思想时便会受到限制,不利于主题的充分发散。
片断1:自古钱塘江便是繁华之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轼对它的评价;“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是杨万里对它的真实描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是柳永对当时国泰民安的描述。浙江,以繁华著称,可浙江人并未肆意挥霍,充满智慧的浙江人,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为自己打造了一张精美的名片,上面镌刻着卓而不群的浙江精神。(摘自2018年浙江卷考场作文《迎风而立,无畏巨浪》)
片断2:拜伦有诗云:“强国青冢,沧海桑田。”历史的洪流将中国推进了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在浙江文化、中华文化的滋养之下,多少伟大的建设者们以浙江精神为动力,高志局四海,万载垂青风。纪梵希更强调:“真正的美是来自于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古典主义的仰慕。”不管国家如何发展,也不能忘记自古流传的先哲的智慧,也不能远离对传统的尊重。仰慕古典,尊重传统,才能融会贯通,求同存异,才能去伪存真,激浊扬清。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对国家的贡献也属于每一个人。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深刻解读“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才能书写好“浙江故事”,进而,创造出无与伦比的“浙江传奇”。(摘自2018年浙江卷考场作文《涌动华夏,创造传奇》)
对比赏析:两个片断都运用了名言,表达了对“浙江精神”的理解,但在思想内涵上存在差异。片断1中引用苏轼、杨万里的名言和柳永《望海潮》中的名句,具有很強的倾向性,但只满足于基本引用,缺少思维的深入拓展。片断2在论述写作中心时,先以拜伦的诗出发,展示浙江文化在中华文化之中发展的现状。然后运用思辨的分析,对纪梵希的名言进行理解,使观点深刻。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