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开放力度的加大,社会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亚文化,又称非主流文化,并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入侵了原本相对封闭的校园。这种以自我满足和自我体验为主要形式的快餐文化鱼龙混杂,与学校教育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主流价值观形成较明显的冲突,引发了校园主流文化危机。
一、非主流文化盛行
目前在学校比较盛行的非主流文化主要有:
拇指文化。“亲,有空发短信给我。”这是如今“拇指文化”时代司空见惯的一句话,手机短信、微信已成为校园时下最为流行的沟通方式。学生利用手机,上课时打几个字问候对方,开一个小玩笑,甚至传一封情书,既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也容易使学生养成“放纵自我”的恶习。
网络文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类步入了网络社会,网络文化悄然兴起,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但网络垃圾浪费了学生太多的学习时间,网络色情正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更有甚者,一些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在虚拟的空间里不能自拔。
课桌文化。课桌文化反映的信息一般为词句、图画、打油诗、人名、古诗、歌词、影片名和台词八大类。还有利用课桌介绍自己的,抄写考试答案也是课桌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常常令老师防不胜防。
寝室文化。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变异、社会文化的缩影。由于种种原因,寝室文化中融入了一股灰色的潜流,不同程度地污染了寝室精神环境,影响了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
二、非主流文化对学校主流文化的冲击
这些非主流文化使学校的主流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非主流文化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冲击。非主流文化的多元化取向使校园主流文化受到冲击。一些学生理想信念淡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甚至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倾向。有的中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过分强调个人价值,片面追求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成才之路,唯我独尊,渴望个人实现的自我满足,忽视了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应承担的责任。
非主流文化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冲击。非主流文化品位不高,导致学生生活个人化、生存信息化,使得人际交往减少,人际关系淡漠。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认同层次较低,师生关系疏离,直接导致学生对自身要求的降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不少学生心理难以平衡,产生心灵的孤独感、寂寞感与强烈的不适应感,导致挫折的出现。
非主流文化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冲击。由于学业负担沉重以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冲击,校园非主流文化势头正盛,消极颓废的心声和玩世不恭的人生体验使得校园里充斥着不思进取的颓靡之风。
三、面对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作为学校,我们不能因此而退缩,我们应该面对危机,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非主流文化健康发展。
用主流文化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与其他文化类型一样,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并非总是负面的,它也可以承载积极健康的思想情趣。非主流文化是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它的合理性,其中不乏具有较高艺术性的作品和有益的文化娱乐,给青少年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的休闲生活。学校不可能是隔绝于社会生活之外的“世外桃源”,只有把对非主流文化的分析评价引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求知、求乐、求美、求善很好地结合起来,逐步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和鉴别、批判能力,才能使情与理的矛盾得到缓和。如我们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后就安排1~2个班级集体进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每天早读课每班安排一个学生用3~5分钟朗诵经典诗文,既调动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又进一步夯实了主流文化的基础。我们还通过每学期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主流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得以良性发展的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校园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才能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滋养年轻一代。例如,我们学校建了励志长廊、绿色长廊、世界文化长廊、中国文化长廊、连云港文化长廊等,我们还充分利用校报、广播、宣传栏等校园传媒,为中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设施、精神文化及集体成员之间心理氛围的总称。班级文化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的一种经常性的重要因素。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应当以自觉参与的学生为主体,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成才的规律,从以下两点抓起:一是重视有形文化建设,即抓好教室内环境的优化与美化,使教室不仅整洁清新,更要富有教育性。室内的布置与陈设,要与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趣相适应,形式要灵活多样,如提供格言警句、展挂图片、设置图书角、开办各种园地等,切实做到让教室“每一面墙壁说话”。二是重视无形文化建设,就是抓好班风、习俗、传统、舆论、人际关系的培养。特别是班风和舆论,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智慧才能、审美情趣、良好行为和兴趣爱好的发展,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强有力的陶冶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校长)
一、非主流文化盛行
目前在学校比较盛行的非主流文化主要有:
拇指文化。“亲,有空发短信给我。”这是如今“拇指文化”时代司空见惯的一句话,手机短信、微信已成为校园时下最为流行的沟通方式。学生利用手机,上课时打几个字问候对方,开一个小玩笑,甚至传一封情书,既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也容易使学生养成“放纵自我”的恶习。
网络文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类步入了网络社会,网络文化悄然兴起,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但网络垃圾浪费了学生太多的学习时间,网络色情正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更有甚者,一些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在虚拟的空间里不能自拔。
课桌文化。课桌文化反映的信息一般为词句、图画、打油诗、人名、古诗、歌词、影片名和台词八大类。还有利用课桌介绍自己的,抄写考试答案也是课桌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常常令老师防不胜防。
寝室文化。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变异、社会文化的缩影。由于种种原因,寝室文化中融入了一股灰色的潜流,不同程度地污染了寝室精神环境,影响了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
二、非主流文化对学校主流文化的冲击
这些非主流文化使学校的主流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非主流文化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冲击。非主流文化的多元化取向使校园主流文化受到冲击。一些学生理想信念淡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甚至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倾向。有的中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过分强调个人价值,片面追求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成才之路,唯我独尊,渴望个人实现的自我满足,忽视了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应承担的责任。
非主流文化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冲击。非主流文化品位不高,导致学生生活个人化、生存信息化,使得人际交往减少,人际关系淡漠。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认同层次较低,师生关系疏离,直接导致学生对自身要求的降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不少学生心理难以平衡,产生心灵的孤独感、寂寞感与强烈的不适应感,导致挫折的出现。
非主流文化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冲击。由于学业负担沉重以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冲击,校园非主流文化势头正盛,消极颓废的心声和玩世不恭的人生体验使得校园里充斥着不思进取的颓靡之风。
三、面对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作为学校,我们不能因此而退缩,我们应该面对危机,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非主流文化健康发展。
用主流文化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与其他文化类型一样,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并非总是负面的,它也可以承载积极健康的思想情趣。非主流文化是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它的合理性,其中不乏具有较高艺术性的作品和有益的文化娱乐,给青少年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的休闲生活。学校不可能是隔绝于社会生活之外的“世外桃源”,只有把对非主流文化的分析评价引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求知、求乐、求美、求善很好地结合起来,逐步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和鉴别、批判能力,才能使情与理的矛盾得到缓和。如我们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后就安排1~2个班级集体进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每天早读课每班安排一个学生用3~5分钟朗诵经典诗文,既调动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又进一步夯实了主流文化的基础。我们还通过每学期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主流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得以良性发展的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校园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才能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滋养年轻一代。例如,我们学校建了励志长廊、绿色长廊、世界文化长廊、中国文化长廊、连云港文化长廊等,我们还充分利用校报、广播、宣传栏等校园传媒,为中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设施、精神文化及集体成员之间心理氛围的总称。班级文化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的一种经常性的重要因素。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应当以自觉参与的学生为主体,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成才的规律,从以下两点抓起:一是重视有形文化建设,即抓好教室内环境的优化与美化,使教室不仅整洁清新,更要富有教育性。室内的布置与陈设,要与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趣相适应,形式要灵活多样,如提供格言警句、展挂图片、设置图书角、开办各种园地等,切实做到让教室“每一面墙壁说话”。二是重视无形文化建设,就是抓好班风、习俗、传统、舆论、人际关系的培养。特别是班风和舆论,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智慧才能、审美情趣、良好行为和兴趣爱好的发展,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强有力的陶冶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