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有拖延症,或轻或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总会感到疲惫、懈怠,有的人不想马上给自己施加压力,就在这个种脆弱的时候选择了拖延……
豆瓣社区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组叫做“战拖会”,小组成员们都是自称“拖延症候群”,他们的特点是“拖、拖、拖”,经常在最后期限之前一点时间才会紧迫的开始着手工作,下周要交的报表、即将到来的职称考试、还有一直答应朋友的饭局,明明知道有许多事等着去做,但行动却迟迟没有开展,哪怕是随手要打的一个电话,也总会被他们拖来拖去。这样的一群人组成了这个小组,下着决心想要摆脱拖延的困扰。
拖延通常指的是本没有必要,甚至造成不利后果的推迟行为。拖延现象的出现和影响已经成为许多心理学和管理学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拖延症的“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自觉的事情拖到明天。哪怕是不费力的小事情,也乐于能拖就拖。拖延不仅会影响做事效率,还有波及我们的情绪,虽然一开始觉得事情并不紧迫,内心轻松不着急,但是快到最后一刻的时候,所以的紧迫感突然来袭,焦虑的情绪就会逐渐加重。而且由于拖延的习惯导致目标或愿望没有达成的时候,一些人还会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出现怨恨、焦虑,甚至产生负罪感。
有很多人选择拖延,并不是他们不了解自己的目标,不知道如何去完成任务,而是乐于享受那千钧一发的紧迫感、焦灼感,甚至乐于享受那种“濒死感”,在最后期限到来前突击工作,高强度高压力让自己的肾上腺素迸发,全身的肌肉和神经都被紧急集合,全神贯注的朝目标努力。当目标达成时,那种突然一下放松的状态和快感让许多人感到无比的畅快淋漓。
选择这种方式工作的人喜欢挑战自己,乐于享受刺激,即使感觉到事情迫在眉睫,却也忍不住继续“放纵”自己,先休息,休息一下。从焦虑感的慢慢升级到最后感受身心强度的最高极限,给人一种坐过山车的刺激感,越是紧迫的状态,越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力量变得强大。但是这种习惯只适用于少部分人,并且长时间这种不平衡的工作方式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毕竟不是每一次我们都有这份幸运刚好在任务提交前最后一刻完成任务。
我们都有拖延症,或轻或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总会感到疲惫、懈怠,有的人不想马上给自己施加压力,就在这个种脆弱的时候选择了拖延,但是拖得过今天拖不过明天,许多人因为拖延习惯错过了宝贵的机会,正是因为这样,一些感觉到自己的拖延行为并且强烈摆脱这种坏习惯的人在网上成立了“战拖小组”,彼此监督鼓励,希望早日摆脱拖延症的困扰。
战胜拖延,就要了解拖延行为的产生的原因。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和现实环境选择适当的目标,制定了不符合实际的目标的时候,通常会出现拖延思想。在执行的过程中容易遇到阻碍,内心的不舒服感会影响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当开始怀疑自己,自信心减弱的时候,就容易产生逃避行为。不愿意面对困难,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目前的困境,期待拖一拖就能有其他的解决办法,这样的回避心态逐渐使自己形成了拖延的习惯。
很多人的心中都有“完美情节”,做事过程中总喜欢追求完美主义,殊不知这种心理倾向也是我们拖延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很多人会很奇怪,追求完美不是应该早早就开始准备么,怎么会是产生拖延症的原因呢?实际上,当一个人有完美情节的时候,他对自己的目标以及过程都有很全面的设想,所有事情都要达到符合自己标准的程度才行,他们倾向于一次性完成并且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就着手去做,而是要深思熟虑,等到万事俱备的时候才能去做。所以越是希望一切完美,内心越觉得自己的准备还不好,时机还不成熟,在这种纠结中,时间一拖再拖,拖延情况也会经常发生。
改善拖延行为的方法有很多,注意力的集中就是首先要提到的一个地方。集中注意力,意思是让你关注与你当下要做或可以选择要做的。暂时忽略你的负面情绪,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过多的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开心了觉得要怎样怎样,不开心了要去做点别的让自己开心一下,所以这种自我满足有时就引发了拖延的行为。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但是从做事的效率看,不要让自己沉溺其中,丧失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所以每当内心想“放纵”一下的时候,脑子里先想想拖延的后果,给自己一个提醒。
战胜拖延,既要关注当下还要结合对未来的信心,不要对结果过分焦虑,才能放开手脚去做。不论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中,即便对自己过去的不满,也不要继续强化它,而是认真的接纳错误,给自己信心让接下来的目标顺利完成。因为不到最终时刻,你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强大。如果因为害怕遭遇挫折就选择逃避,因为担心就不去努力有所收获,那么你的拖延不仅仅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负面影响会如同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长久下去还会影响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拖延症不可怕,战胜不了内心的胆怯才可怕。
豆瓣社区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组叫做“战拖会”,小组成员们都是自称“拖延症候群”,他们的特点是“拖、拖、拖”,经常在最后期限之前一点时间才会紧迫的开始着手工作,下周要交的报表、即将到来的职称考试、还有一直答应朋友的饭局,明明知道有许多事等着去做,但行动却迟迟没有开展,哪怕是随手要打的一个电话,也总会被他们拖来拖去。这样的一群人组成了这个小组,下着决心想要摆脱拖延的困扰。
拖延通常指的是本没有必要,甚至造成不利后果的推迟行为。拖延现象的出现和影响已经成为许多心理学和管理学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拖延症的“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自觉的事情拖到明天。哪怕是不费力的小事情,也乐于能拖就拖。拖延不仅会影响做事效率,还有波及我们的情绪,虽然一开始觉得事情并不紧迫,内心轻松不着急,但是快到最后一刻的时候,所以的紧迫感突然来袭,焦虑的情绪就会逐渐加重。而且由于拖延的习惯导致目标或愿望没有达成的时候,一些人还会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出现怨恨、焦虑,甚至产生负罪感。
有很多人选择拖延,并不是他们不了解自己的目标,不知道如何去完成任务,而是乐于享受那千钧一发的紧迫感、焦灼感,甚至乐于享受那种“濒死感”,在最后期限到来前突击工作,高强度高压力让自己的肾上腺素迸发,全身的肌肉和神经都被紧急集合,全神贯注的朝目标努力。当目标达成时,那种突然一下放松的状态和快感让许多人感到无比的畅快淋漓。
选择这种方式工作的人喜欢挑战自己,乐于享受刺激,即使感觉到事情迫在眉睫,却也忍不住继续“放纵”自己,先休息,休息一下。从焦虑感的慢慢升级到最后感受身心强度的最高极限,给人一种坐过山车的刺激感,越是紧迫的状态,越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力量变得强大。但是这种习惯只适用于少部分人,并且长时间这种不平衡的工作方式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毕竟不是每一次我们都有这份幸运刚好在任务提交前最后一刻完成任务。
我们都有拖延症,或轻或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总会感到疲惫、懈怠,有的人不想马上给自己施加压力,就在这个种脆弱的时候选择了拖延,但是拖得过今天拖不过明天,许多人因为拖延习惯错过了宝贵的机会,正是因为这样,一些感觉到自己的拖延行为并且强烈摆脱这种坏习惯的人在网上成立了“战拖小组”,彼此监督鼓励,希望早日摆脱拖延症的困扰。
战胜拖延,就要了解拖延行为的产生的原因。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和现实环境选择适当的目标,制定了不符合实际的目标的时候,通常会出现拖延思想。在执行的过程中容易遇到阻碍,内心的不舒服感会影响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当开始怀疑自己,自信心减弱的时候,就容易产生逃避行为。不愿意面对困难,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目前的困境,期待拖一拖就能有其他的解决办法,这样的回避心态逐渐使自己形成了拖延的习惯。
很多人的心中都有“完美情节”,做事过程中总喜欢追求完美主义,殊不知这种心理倾向也是我们拖延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很多人会很奇怪,追求完美不是应该早早就开始准备么,怎么会是产生拖延症的原因呢?实际上,当一个人有完美情节的时候,他对自己的目标以及过程都有很全面的设想,所有事情都要达到符合自己标准的程度才行,他们倾向于一次性完成并且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就着手去做,而是要深思熟虑,等到万事俱备的时候才能去做。所以越是希望一切完美,内心越觉得自己的准备还不好,时机还不成熟,在这种纠结中,时间一拖再拖,拖延情况也会经常发生。
改善拖延行为的方法有很多,注意力的集中就是首先要提到的一个地方。集中注意力,意思是让你关注与你当下要做或可以选择要做的。暂时忽略你的负面情绪,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过多的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开心了觉得要怎样怎样,不开心了要去做点别的让自己开心一下,所以这种自我满足有时就引发了拖延的行为。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但是从做事的效率看,不要让自己沉溺其中,丧失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所以每当内心想“放纵”一下的时候,脑子里先想想拖延的后果,给自己一个提醒。
战胜拖延,既要关注当下还要结合对未来的信心,不要对结果过分焦虑,才能放开手脚去做。不论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中,即便对自己过去的不满,也不要继续强化它,而是认真的接纳错误,给自己信心让接下来的目标顺利完成。因为不到最终时刻,你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强大。如果因为害怕遭遇挫折就选择逃避,因为担心就不去努力有所收获,那么你的拖延不仅仅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负面影响会如同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长久下去还会影响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拖延症不可怕,战胜不了内心的胆怯才可怕。